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华 《地理教学》2011,(24):48-49,22
天文学是一门充满奥秘的学科,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兴趣所在,特别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开展天文课外活动,让学生抬头仰望可以引起他们无限遐想的星空,可以激发他们探索宇宙无穷奥秘的兴趣。开展天文课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天文知识、天文制作、天文观测,以及通过参观、访问、宣传等活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现结合我校实践,谈谈中学开展天文社团活动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栗宁 《地理教学》2010,(3):58-59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富有激情。有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地理学科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地理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神奇迷人。在结合多媒体技术呈现这些现象的同时,教师饱含感情的语言、神采飞扬的表隋、声情并茂的讲解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兴奋的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高中地理学科内容当中,地理方位判断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之一。由于初中阶段地理学习要求较低,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同时读图能力、空间思维和判断能力也较差,使得在学习该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难题。"地理方位"应用部分侧重考查地球表面物体运动朝向、地球表面两点距离、时间、日出日落方位和影子朝向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而掌握这些知识的前提条件是对地理方位的准确把握。因此,探讨如何准确判断地理方位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安周 《地理教学》2012,(14):33-35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地理学是一门相对综合的学科,对相关政史、理化知识要求较高,而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相对薄弱,相关的政史、理化知识储量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够。  相似文献   

5.
胡仕才 《地理教学》2010,(6):17-18,28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要搞好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和理解一些自然现象的形成,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谭富才 《地理教学》2009,(8):20-20,18
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学习地理重在理解。文科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障碍是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困难、掌握不牢。我在地理教学中,潜心研究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尤其是地理与物理知识的结合,发现有好多地理原理,如果借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来学习,既可锻炼学生的思维,又会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会使地理知识变得既容易又有趣味。物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大凡读书人的最高成就莫过于能够“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这所谓的“天文”与“地理”,也似乎就是人世间所有知识的代名词了。那浩繁威严的知识体系,连同那一套套概念术语,常常使一些身处知识浪潮中的现代人想了解这些知识却望洋兴叹或敬而远之,终不得门而人。一本《趣味地理》,可以说为我们了解有关大干世界的地理知识寻找到了一个捷径。  相似文献   

8.
谭富才 《地理教学》2008,(12):17-17
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学习地理重在理解。文科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障碍是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困难、掌握不牢。我在地理教学中,潜心研究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尤其是地理与物理知识的结合,发现有好多重点地理原理,如果借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来学习,既可锻炼学生的思维,又会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会使地理知识变得既容易又有趣味。物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田国全 《地理教学》2014,(16):53-56
正地理是一门兼具文理学科特点的综合学科,学生甫一跨入高中阶段即面临难度相对较高的自然地理内容的学习,难免会因对自然地理一些概念、规律的不理解而出现认识障碍,从而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继而对地理学科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此时教师能够借用学生初中阶段比较熟悉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作铺垫、作衔接、作类比,无疑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这是很多学生的常识性认识,但为什么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却是自东向西的?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判断一个  相似文献   

10.
蒋菁 《地理教学》2014,(16):7-9
在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界定为: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在地理教师作用下的特殊整合,包含五部分:地理学科的知识,地理课程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的知识,地理教师对“我”认识的知识。以此探寻地理学科PCK的建构意义:1.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2.有利于地理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3.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价值意义的学习;4.有利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发展;5.有利于新课程的真正实施与改革深化。进而寻求地理学科PCK的建构策略:1.关心地理科学发展前沿,关注地理学科知识的价值取向;2.深入学科课程系统,拓展地理课程学科视域;3.以生为本,建构“学生指向型”地理教学;4.回归地理本真,探究“过程性”教学策略;5.加强自我学习,研修地理“自我”型教师。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界定为: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在地理教师作用下的特殊整合,包含五部分:地理学科的知识,地理课程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的知识,地理教师对"我"认识的知识。以此探寻地理学科PCK的建构意义:1.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2.有利于地理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3.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价值意义的学习;4.有利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发展;5.有利于新课程的真正实施与改革深化。进而寻求地理学科PCK的建构策略:1.关心地理科学发展前沿,关注地理学科知识的价值取向;2.深入学科课程系统,拓展地理课程学科视域;3.以生为本,建构"学生指向型"地理教学;4.回归地理本真,探究"过程性"教学策略;5.加强自我学习,研修地理"自我"型教师。  相似文献   

12.
曹隆坤 《地理教学》2022,(11):51-55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天文学基础》需要地理教师具备较多的天文专业知识,而地理教师在大学系统学习中涉及的天文知识较少,因此在高中阶段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比较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广东实验中学在实施校本课程《天文学基础》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生科学精神培养模式:从天文教育课程的设置、理论和实践培训、教学方法、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渗透科学精神。此模式的成功运用,不但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科学精神的创新人才,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该如何设计?恐怕说起这个问题,专家们也不会给出统一的答案,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学生而异。但是为了学生更有效的建立地理概念,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强化地理学习兴趣,我们不妨以心理学为支撑,以心理策略为手段,从多种角度,诱发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同时逐步渗透地理知识及地理思维。  相似文献   

14.
曹家军 《地理教学》2010,(24):51-53
一、资源的内容 所谓学生自身地理课程资源是指隐含在学生自己身上的一些与地理教学活动有关的信息、资源,如学生的肢体、学生的年龄、性别、学生的兴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等。学生自身地理课程资源具有生成性、发展性、多样性、难以复制性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科强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美术学科强调图像识读、审美创意。本次实践课在开展地理室外实践课的过程中引入跨学科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先从地理学科角度勘查辨别岩石,再从美术学科角度绘制表现岩石特征的地质素描图。本次实践课尝试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和美术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深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曹锁庆 《地理教学》2008,(3):28-29,23
在一次关于初中学生对地理课堂喜欢程度的调查中,有21%明确表示不喜欢,有51%的学生表示没有感觉,只有28%的学生表示喜欢。这些数据非常不乐观,也迫使我们地理教师反思:为什么学生普遍不太喜欢地理课?我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学科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遥远他们主动构建知识的基础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变学科本位为学生本位,培养科学精神。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陆地和海洋”一节,保留并丰富了地表海陆分布大势的相关知识;删去了陆地地形、海底地形诸多概念的罗列和诠释,相关内容有的已出现于已学的“地图”知识中,有的将以读图活动形式出现于以后的分区地理或国家地理中;更新了“海陆变迁”内容,删去了内、外力概念,避开了地形变迁为内外力作用结果的思维模式,增加了“海陆变迁”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方法和科学精神和内容。这些调整很好地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师在观念上必须首先要摈弃学科本位的观念,任何学科都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教后反思 1.本节课由于书本内容表述比较简单,而知识本身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内容处理上,教师以图来进行对知识的剖析,把知识具体化、感性化,从生活实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知识应用训练环节多是选取身边的地理现象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蔡梅 《地理教学》2010,(19):31-32,30
一、借助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增“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乡土地理材料就是在学生周围,学生时常接触,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明古国。而诗词又是我国珍贵的化瑰宝。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有的写人民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治乱盛衰;有的情意绵绵,有的豪迈奔放。其中,不乏描写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诗篇,教师上课时如能将富有情趣的诗词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利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更利于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知识的跨学科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