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沙群岛海区,具有盛行季风和受各种天气系统影响明显、高温高湿、常年多云、降雨量丰富、大风频繁、风向变化规律明显、辐射强烈、热量充沛、“长夏无冬”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
前言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分布最广,范围最大,岛礁最多的一个群岛。据不完全统计,有岛屿、沙洲、暗礁、暗滩和暗沙共约230余个,露出水面的岛屿25个,其中较大的岛屿有13个,太平岛为最大,面积为0.43km~2。明暗礁共有128个,其中高潮时露出水面的10个,明暗沙有77个。这些岛礁大部分是由珊瑚构成的,海拔高度在3~4m左右。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面积广阔,水深较深,礁岛众多,地形复杂,又受季风作用和邻近海的水系影响,水文状况复杂。该区资料较少,说法不一。本文参考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调查报告和论文,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区的水文要素的分布规律与变化特征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广,岛、礁、沙、滩数量最多,位置最南的一个群岛。地处低纬度,远离大陆,四面环海。水文气象资料缺乏,因此给南沙海区的气象预报带来一定的困难。 几年来利用卫星云图资料作南沙海区的大风预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卫星云图上的热带云团是热带天气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各类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全球热带地区每年平均出现600~700个热带云团,在条件适宜时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云团能发展成台风。由于热带大气本身就接近条件不稳定,再加上热带地区有充足的水汽供应,有利于热带云团的形成和发展。它在云图上表现为一片白而亮的稠密云区,它所经过之处总伴有强烈的降水和大风。  相似文献   

4.
影响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越赤道气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锡贵 《海洋与湖沼》1990,21(4):328-336
本文综合分析了,有利于南半球气流越过赤道的天气形势;气流越过赤道后影响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基本规律;南半球气流与南海及其邻近海区的热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受越赤道气流直接影响下,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环流形势、天气、气候、水文气象特征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现在过程的研究可为了解过去沉积环境演变信息提供重要线索。对南海南沙广阔海域23个现代表层沉积物样品总有机碳(TOC)、总氮(TN)含量及同位素组成(δ13CTOC和δ15N)进行测试分析,以期通过沉积有机质的现代组成分布特征为反演其历史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提供参考。南沙海区表层沉积物TOC/TN(5.5~7.9,平均为6.5±0.6)和δ13CTOC(–21.9‰~–18.7‰,平均为–21.0‰±0.7‰)揭示了沉积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源贡献;δ13CTOC与TOC和TOC/TN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了TOC未受明显的早期成岩作用影响,因此表层沉积物TOC可用于反映现代上层海水生产力状况。南沙海区表层沉积物TOC(0.32%~0.97%,平均为0.67%±0.17%)呈现明显的西-东向分布差异,高值主要位于西部前缘地带,低值主要分布在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TOC的地理分布特征表明了西南夏季风对南沙海域表层海水生产力的主要调控作用—由夏季风产生的越南上升流和湄公河陆源输入带来的高通量营养盐促进了西部前缘海域浮游植物的勃发,...  相似文献   

6.
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热带气旋的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海洋和气象学者对热带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以及影响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作了专门分析。但对源自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热带气旋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影响热带气旋特征的变化,与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特征差异等分析未见[1~3]:报道。本文根据1949~1988年台风年鉴,1980~1988年卫星云图及热带天气图,初步分析源自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热带气旋的基本特征。1生成和移动过程中的某些特征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12°N以南的南海海域),自然环境独特,海水和底层大气终年暖热,生成热带气旋的条件充分,但地…  相似文献   

7.
1997年11月南沙群岛调查海区的跃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97年11月南沙海区综合考察的标准层资料运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法,计算了调查海区的温、盐两种跃层所处的深度及各自的厚度和强度,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特别对季节性温、盐跃层的示性特征,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发现:所有测站均存在温跃层和盐跃层,其中多跃层超过50%,跃层的强度和厚度呈相对应的关系,即厚度大(小)的地方强度小(大)。还用连续观测资料对温度日跃层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分析了日温跃层特笥与  相似文献   

8.
1997~89年冬季大气环流变化及中国近海海区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淑琴  孟上 《海洋预报》2000,17(2):39-48
1997~98年发生了近百年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本文对1997~98年冬季(12~2月)500hpa环流特征、东亚温带气旋活动及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多年厄尔尼诺过程、非厄尔尼诺过程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及天气特征做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年北半球500hpa环流30°N以南低纬地区位势高度偏高中纬度的槽脊分布与多年平均有较大不同,东亚大相偏弱,同时北美大槽减弱,北太平洋高压也减弱,西风环流指数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明显,强度偏强。中国东部沿海气旋分布特征为北部偏少,南部明显偏多;降水为东部沿海地区偏多明显;气温为南部海区出现高温的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十年来南沙考察资料,从维护领域主权、海洋权益与划界的需要出发,着重分析和讨论南沙群岛海区,包括岛礁区、深海区和边海区的生物环境与生物资源特点;提出重点划界海区和维护我国南沙海洋权益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周学群 《海洋预报》1990,7(3):64-69
本文用常规观测资料及南沙海区锚泊船只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1988年南海夏季风的建立过程,得出了该年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天气概念模式。认为东亚南北两支季风环流叠加使南海夏季风建立,进而讨论了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94年9月南沙群岛调查海区的跃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邱章  徐锡祯 《热带海洋》1996,15(2):61-67
对1994年9月南沙群岛海区综合考察的标准层资料,运用垂向梯度法,计算了调查海区温、盐及密度3种跃层所处的深度及各自的厚度和强度,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文章还讨论了调查海区温、盐和密度的垂向最大梯度的分布。分析表明,调查海区同时存在着3种跃层现象,多跃层现象较普遍,温、盐和密度的垂向最大梯度所在深度较小。  相似文献   

12.
南海南部海区气候要素的变化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南部海区属较典型的区域性热带和赤道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与冬、夏季风气流的转换关系密切。汇集沿岸各站和海岛站以及近15年来的考察资料,对气候要素的变化和分布特征作了初步的统计分析,为科研和海洋天气预报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资料和海区的历史资料,讨论了西南季风的文化及其与海区表层地转流的结构和演变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区西部的表层流结构随西南季风的盛衰而有变化,说明西南季风对南沙群岛海区表层流的调控作用西部大于东部;但由于密度流和地形效应等的作用,表层流的漂流性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菲律宾海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守勋  滕军 《海洋预报》2003,20(3):31-39
本文根据1950~1995年共46年西北太平洋船舶资料,以5°×5°网格为统计单元,绘制的累年各月风、温度、气旋、降水、能见度、雷暴、雾等气象要素图,并结合国内外其它资料对菲律宾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阐明了该海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南沙群岛海区冬夏季中,深层海流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8年夏季和1989年冬季南沙群岛海区两个航次的温,盐度调查资料,运用β螺旋方法对调查海区的海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表,中层环流相对比较一致,深层流动状态与表,中层的差异较大,其中的局地环流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此外,在北康蝉沙与南薇滩之间,夏季中,深层和冬季深层都明显反映出存在着一个迄今未见报道的局地反气旋式环流。文章对上述结果与该海区已有的一些海流分析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南沙海区中生界岩相分布及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南中国海南部南沙群岛陆架-陆坡区中生代地层发育情况,作者通过综合分析该海区钻井、拖网及1987年以来采集的20000多公里的多道反射地震勘探等资料,得到了对该区中生界基本特征的如下新认识:空间分布上,南沙的中生界具有从北部的郑和-礼乐隆起南缘向南增厚的趋势;沉积岩相方面,东部三叠纪时为深海相,侏罗纪为浅海与三角洲相,白垩纪为浅海-内浅海相,而往西南部中生代的海水深度有变深的趋势;中-新生代变形上,在南沙西部的曾母盆地,中生界褶皱为复式的、非协调性的,南沙中部多为舒缓褶皱,东部仅在近巴拉望海槽地带出现小幅度的褶皱。结合围区中生界及特提斯构造域的发育特征,作者提出南沙地块上的海相中生界在大地构造上归属于残留在中特提斯洋北部减薄陆缘地壳上的中特提斯期海相沉积地层,是该海域油气资源勘探不可忽视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南沙海区更新世以来的火山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南沙海区17957和17959柱状样中含有丰富的火山灰,它们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块状玻屑、泡状玻屑和微泥球,自下而上构造8个火山灰层(NM1-NB5),记录了8次明显的火山活动,年龄从0.135Ma到1.34Ma,化学成分的分析显示这些火山灰可能来自南沙海区南面的巽他火山带,这些火山灰层具有时间标志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9-1997年的历史资料,对位于南海海区的西沙站,南沙站和涠洲观测站的气象和水文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这3个站在夏季风爆发时的气候特征,为今后南海夏季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气候背景参数。  相似文献   

20.
实地考察发现强对流云能造成雨时大风,且强度愈强速度愈快造成雨时大风的可能性愈大。碎雨云雨层云能综合反映强对流云在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发展进程。依据造大风能力的强弱,可将强对流云分成5类,其强度从第1类至第5类依次递减。以日为单位的统计结果表明,强对流云的类别和云的发展强度与大风关系密切,类别愈高大风机率亦愈高,发展强度愈强大风机率亦愈高。但类别相同,发展强度愈强则大风机率愈率;发展强度相同,类别愈高则大风机率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