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前持续发展问题的迫切性,就持续发展内涵、共性、落后和发展中地区持续发展特性,持续发展战略的制订原则、内容、制订和调整程序等持续发展理论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贫困地区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持续发展的概念,分析了中国22个贫困地区与发展现状,探讨了今后这些地区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长江沿江地区跨世纪持续发展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召开由中国科协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协办,中国地理学会牵头联合13个全国性学会和7个省市科协学会部共同筹办的长江沿江地区跨世纪持续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11月12日-14日在南京市召开。全国政协副主...  相似文献   

4.
甘肃河西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张勃  石惠春 《中国沙漠》1997,17(4):421-426
分析了河西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优势、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以科学技术为动力,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水资源为杠杆,建立节水型绿洲经济体系,保护绿洲生态环境,推进绿洲城市化进程和发展旅游业等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家口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可持续发展原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真实储蓄”指标,论述张家口地区发展态势。认为该地区的大多数县域由于资源与生态退化,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中,陷入了资源生态退化与经济贫困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针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作为低发育地区开发的指标思想,通过衡水地区安全分析,提出低发育地区持续发展的实质应归结为中心城市开发,经济低发育的根源在于增长中心实力和规模过弱。据此提出调理行政区划和产业布局,集中优势培育增长极,建立区域经济联合体,实行圈层梯度推进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区域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其目标是开发西北,发展中西部经济。本文介绍了西线调水区的地理背景及其历史地理与环境演变,对若干典型地区作了重点分析。同时,通过区域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评述了西线调水工程与区域的持续发展,并以雅砻江调水45亿m3的效益模拟分析为例,研究了其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以海口市为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土地利用中的几个特点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合理土地利用问题,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持续农业发展的不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应该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紧密相关。本文主要介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农业持续发展的各种不同的模式,通过比较。总结了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加上人类活动的长期负面影响,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结合低山丘陵半干旱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论述了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并总结了该地区治理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可以为同类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山区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省的根本建设和国土自然环境的稳定,依据持续发展思想,分析了山区在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业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优度评价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从耕地资源、水资源、水土资源匹配、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 ,研究了湖南省各县生存资源禀赋的特征 ,并进行了生存资源的优度排序、分类和区划。基本结论 :湘东、湘南、湘西山地区生存资源优于湘中丘陵盆地区和湘北洞庭湖平原区 ;人口密度小的县生存资源优于人口密度大的县。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生态经济区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新营  韩良  佟连军 《地理研究》2005,24(6):975-981
吉林省依据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阐述吉林生态省和区域生态经济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创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了吉林省9个地级区的生态经济竞争力。结合吉林省生态经济区划图,得出结论:中部生态经济竞争力最强,东部和东中部次之,西部最弱。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英  张仁陟  张军 《中国沙漠》2012,32(2):574-579
结合土地利用生态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位理论,其核心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基本位、理想位、优势位、关键位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位空间概念及模型。以甘肃省为例,测算确定了甘肃各地州市建设用地与新增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位空间。甘肃各地州市建设用地除了嘉峪关、金昌市指标值超出可持续发展位空间外,其余各地州市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均处于可持续发展位空间内。白银、武威、张掖、酒泉、庆阳、甘南的指标值接近于理想目标;天水、平凉、定西、陇南、临夏的指标值趋近于适度目标。新增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位空间结果除平凉市和甘南州外,其余各地州市的控制指标均处于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与其可持续发展位空间之间。表明《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的各地建设用地与新增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基本均处于可持续发展位空间范围。甘肃省的实践证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位理论可用于系统研究土地生态系统变化规律,指导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economy, the demand for mar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sure on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It is critical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driving forces of mari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econom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mari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marine econom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calculates the weight of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for each indicator. Based on the grey relational model,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relational degree, calculated by the average value method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the weighting method, is then used to evaluate the status of mari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rovince.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trend of the evolution of mari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driving forces of mari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by the path analy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grey relational degree for each indicator. This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mari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2016 and 2012 was good, the situation in 2007 was bad, and the remaining years were intermediat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years,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2008 and 2012 were obviou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of mari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cargo throughput of coastal ports,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storm surges in coastal areas, the area of marine nature reserves in coastal areas, coastal wind power generation capacity, and marine biodiversity.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体 ,其评价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依据 ,当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多集中在时间维上 ,对空间维的评价尤其是特定区域时空维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较少。  相似文献   

17.
广东欠发达地区多属于生态敏感或脆弱地区,其发展受生态环境因素的制约特别明显,同时这些地区又是全省的生态屏障,加强保护,发挥其生态功能不仅有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全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有效推进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缓解山区面临的不断增长的生态压力,建议实行生态移民政策,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控制人口密度,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将部分人口转移到城镇.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探讨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明确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及人口、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保护等领域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四川的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思山地和四川盆地3个地形区,自然条件复杂,且自然灾害频繁,灾种多,损失大,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四川的自然灾害制约着全省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大了区域发展的差距,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文章讨论了四川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危害,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水利工程、完善立法等主要减灾对策,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赵淑玲  丁登山  赵清 《地理研究》2005,24(4):572-580
对山区进行旅游保护性区划,是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时空推进上的具体落实。遵循山区生态系统客观存在的地域分异规律,采用自上而下的自然环境要素宏观分析与自下而上的生态、经济旅游等要素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避免了仅仅对指标数据的简单聚类,又克服了传统区划中缺乏对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分析,以及行政区域不完整、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使区划的结果综合程度更高,对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更具有指导性。以典型山地县龙门为例,进行旅游保护性区划,确定旅游的重点开发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