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1过程概况今年4月19日02时开始到20日止,本省经历了~次全省性的暴雨到特大暴雨过程。这次降水过程主要是由移动性槽影响造成的,降水特点是:范围广——全省性,省内有58个站出现暴雨,14个站出现特大暴雨;强度强——6小时降水量超过50mm的台站有10个,台山最大达1llmm;降水时间短——降水过程从开始到结束2天左右。过程降水总量最多的市(县)有肇庆、斗门、阳山、连山、台山、东范分别为213.l、212.4‘203.8、200.i182.2‘181.4mm。最大降水时段集中在19日08~14时。本省的西北和中部偏西北地区降水较明显。2天气形势分析2.120…  相似文献   

2.
7月及7月以前诸月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对7月的天气变化有着明显的前期效应。这为制作7月份的降水趋势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咸阳7月降水概况咸阳1965~1994年7月份平均降水量为820mm。最多18o.5mm,最少8.9mm。根据用户要求,月降水量小于月平均值20%为偏少月份,月降水量大于月平均值20%为偏多月份,月降水量在月平均值上20%之间属正常月份。30年中,咸阳7月降水共出现偏少月份11次,正常月份9次,偏多月份10次。2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在500hPa月平均图上,当7月份降水出现偏少、正常或偏多时,前期的环流形势有着截然不同的演变特征。2…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6年和2017年共5次降水过程数据,对天气雷达-自动站联合估测降水和自动站降水、雷达OHP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并给出联合估测降水拟合的Z-R关系。结果表明:自动站1h降水量≤1mm时,联合估测降水的平均相对误差大,但均方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且联合估测降水量非常接近自动站降水量;自动站1h降水量1mm时,联合估测降水的效果较好,其中20mm时联合估测降水的精度最好,平均相对误差低于8%;自动站1h降水量1mm时,联合估测降水量优于雷达OHP(1h累积降水量)产品;同一次降水过程,不同时次的Z-R关系不同,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宋锦乾  王立生 《气象》1979,5(8):20-22
1978年7月9日上午,在本地区范围内发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不少测站出现瞬时大风(潍坊市风速达36.2m/s),气压涌升。从单站压、温、湿的变化特征分析颇具有飑线的形式。全地区出现降水,局部有冰雹。但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个别站3小时雨量超过100mm,高密站一小时降水量达51.8mm,图1是9日6—16时的降水量分布图。此次过程的特点是风大、雨骤、尺度小。 一、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积蓄的天气形势 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关键是强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存在、积累和释放。这是同天气尺度环流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托克逊县是中国干旱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约9.4mm,2013年6月19日13时至20日19时,托克逊县出现了区域大风、持续降水、降温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数值预报、卫星云图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此次天气的环流背景及演变形势,分析表明:这次明显的降水是受中亚低涡系统影响,在有利的水汽条件和持续的水汽输送下,配合垂直抬升运动与地形的作用,是造成这次明显降水天气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天气概况本月,我省的降水普遍偏少,各地持续干旱虽然出现了六次全省性降水过程,但是均以小雨为主,局部地区有中雨。各地月降水量:陕北北部10—20毫米,陕北南部、关中大部、商洛和巴山地区30—50毫米;关中中部、汉中和安康大部分地区20—30毫米。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春季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19日到4月22曰,受高空冷涡及地面气旋发展的共同影响,东北地区三省自南向北先后出现了一场大范围明显降水天气,其中辽宁省19日出现三站暴雨,吉林省20日出现1站暴雨(图1)。本文从环流形势及物理量场特征对吉林省的强降水进行分析表明: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尺度环流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数值预报产品是报好此次吉林省春季强降水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1降水概况2009年6月19日、7月20日和8月17日在黑龙江的南部地区发生了3次暴雨过程。6月19日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黑河局部地区遭受了大暴雨袭击。19日01-24时,有9个加密雨量站降水量达到100 mm以上,74个站降水量达到50mm以上,其中,齐齐哈尔曙光乡的降水量超过150mm。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降雨时段集中在19日的  相似文献   

9.
1983年7月30日,我省关中陕南,大部分地区降了一场暴雨。暴雨中心在陕南的安康地区,地处关中西部的武功县,7月30日降雨量达53.3毫米。降水量大、降水面积大、持续时间长是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特点。我们利用本站所能获得的资料,对这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的演变特点及暴雨发生的天气条件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以便能够提供暴雨预报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2018年主汛期我国平均降水量为652.0 mm,较常年同期偏少95.0 mm。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的总体特征。其中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少5—8成, 江淮地区梅雨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8成,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8成,局地偏多2倍以上。除华北雨季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外,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开始时间均较常年偏晚。2018年主汛期全国平均降水日数71.29d,较常年偏少12.67d。共出现暴雨5229 站日,较常年偏少280站日。华南前汛期降水阶段性明显,中前期冷空气较弱,副高异常偏强是降水偏少的重要原因,后期南海季风爆发,水汽条件明显改善,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增大,降水明显增强;江淮梅雨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层辐散抽吸的动力条件以及低层水汽辐合均较常年同期偏弱,是梅雨期降雨强度整体偏弱、梅期偏短的重要原因。华北雨季期间,东北亚稳定维持着一个异常反气旋环流,在中纬度地区形成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是华北地区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2018年汛期全国共出现3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次数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偏少,全国暴雨站日也较常年同期略偏少。  相似文献   

11.
关中冬麦区春季透雨的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关中春季第一场透雨天气标准选用关中地区44个(台)站20~20时的日降水量资料,规定有三分之二站过程降水量>20mm,(降水过程中允许有一天无雨)或日降水量>15mm,则该过程定为春季第一场透雨。2春季第一场透雨的气侯特征根据1976~1995年20年资料统计(表l),陕西关中地区春季(3~4月)共出现透雨天气过程12次。其中,1978、1980、1982、1984、1985、1986、1987、1993年共8年无透雨过程。平均每年出现0.6次。从表1可以看出,在12次透雨过程中,其中有8次连阴雨天气(降水日数>4d以上)占67%。因此,透雨过程大多数是连阴雨天气过…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降水天气及其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MICAPS常规地面高空、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降水天气的总体特点、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几次主要降水过程的降水量分布和环流形势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该期间降水天气的总体特点为:降雨过程多、降水量异常偏多、降水的局地性和突发性较强、城区降水多出现于午后和凌晨。奥运期间平均的高空环流形势与常年接近,但从500hPa位势高度沿116°E的时间-纬度剖面图上在40°N一带存在槽脊间隔分布的低高低高的随时间演变规律,经向风分析表明8月8日至14日冷暖空气在华北地区的活动相当频繁,造成了一次次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其中,8月8—14日共出现4次明显降水天气,其过程雨量分布特点明显不同,分别为部分地区型、带状分布型、城市中心型、波状分布型。其对应的环流系统属于造成夏季暴雨典型天气型中的副高西来槽型,但处于西来槽和副高相互作用的不同阶段。虽然四次主要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相近,但造成的降水分布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是不同的物理机制产生的中小尺度系统不同。  相似文献   

13.
1大雾过程2003年10~12月,我省出现大雾的日数(全省每日15站以上大雾)共有5d,与常年相比属偏少(表1)。2降水过程2003年10~12月,我省降水明显偏少,未出现10站以上的暴雨过程,仅在12月19~20日赣北局部出现大~暴雨,上饶、抚州出现7站暴雨。3强冷空气过程2003年10~12月,我省共出现2次寒潮、1次强冷空气,1次较强冷空气过程(表2)。表1大雾过程一览表序号日期站数主要落区111月13日18站赣北211月30日52站全省312月1日27站全省412月13日18站中部512月17日15站中部表2寒潮、强冷空气过程一览表日期过程降温幅度过程最低气温与历史同期比较10月11~…  相似文献   

14.
11996年9月西安连阴雨情况西安地区1996年9月连阴雨天气从9月2日开始到9月11日结束,持续了10d,过程降水量(西安站)82~95mm,其中4、5两日出现了大雨。这次连阴雨天气致使9月上旬降水偏多,日照欠缺,日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值偏低2.9℃。对秋作物成熟、收获十分不利,并造成棉花伏前桃发生霉烂。2环流形势8月30~31日,500hPa形势有较大的调整,在新疆北部一带,有明显的锋区产生并东移,接着有明显的暖脊经我省东移,大的形势由两槽一脊型调整为两脊一槽型。对应地面图上,有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冷锋过后,西安处在高压后部,吹偏东…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江琪  马学款  王飞 《气象》2016,42(4):514-520
2016年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为:北半球共有三个极涡中心,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大,东亚大槽和南支槽均偏强。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25.7 mm,较常年同期偏多94.7%,广东、广西和湖南三省(区)平均降水量偏多3.7倍,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一多。1月,全国平均气温-5.3℃,较常年同期(-5.0℃)偏低0.3℃,冷空气和降水活动频繁,共有5次降水过程和4次寒潮过程,其中,1月21—25日,我国大部地区遭受强寒潮天气。此次过程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多地最低气温跌破历史极值。1月28—29日,南方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强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区域自动站、地基GPS观测的大气可降水量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等资料,采用水汽通量诊断、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分析2022年3月18—22日(简称“03?20”过程)阿克苏地区西部极端降水的环流形势、高低空配置、水汽输送、水汽收支及水汽追踪等。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降水过程受中纬度较强西风锋区上波动影响,强降水期间,环流配置与夏季南疆西部典型暴雨过程类似,即处在200 hPa西南急流、500偏西气流、850南疆盆地偏东急流、低层切变与辐合的重合区。(2)暴雨期间,水汽自南欧—地中海—里海南部—咸海南部输送至南疆西部,并在阿克苏地区北部辐合,最强水汽辐合集中在700~850 hPa;西边界各层均以水汽输入为主,水汽输入贡献占85%,水汽追踪上低层还有来自偏东路径的水汽输送。(3)降水2 d前阿克苏站和库车站大气可降水量(PWV)呈现出增湿过程,当PWV≥17mm时,产生暴雨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7.
甘肃河西地区一次强寒潮天气个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19~20日,受西伯利亚东移南下的强冷空气影响,河西地区出现了自2001年以来最强的1次寒潮天气.利用MICAPS资料分析了这次强寒潮爆发时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同时采用NCEP/NCAR 2.5°×2.5°每天4次再分析资料,计算了60~105°E、35~60°N区域内,4月15日08时~20日08时3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涡度、温度平流、垂直速度,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结果表明:此次强寒潮的爆发与高空急流在东移南下过程中逐渐加强有关,500 hPa正涡度区与槽前锋区配合一致,更有利于引导强冷空气东移南下.低层强冷平流对地面加压降温作用至关重要,垂直速度与大气层结稳定度有关.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分布特征对寒潮天气条件下的降水形成有明显影响,水汽通量散度极小值区域均有降水,最大值区域无降水而有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18.
《气象》2021,(6)
2019年8月9日20时至13日20时,受西风槽和台风利奇马的共同影响,山东省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水,其中心在章丘站。利用多源资料研究台风雨带强降水的微物理结构特征,分析了强降水过程中章丘站的分钟降水量、雨滴谱、双偏振多普勒雷达、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分析发现:本次降水过程开始阶段,存在明显的冷云降水机制。降水过程中雨滴的尺度谱随时间存在明显变化。降水较强时段,雨滴谱较宽,呈现出明显的双峰结构,直径大于1 mm的雨滴数序列与分钟降水量序列相关系数达到0.956 8;降水减弱时段,谱宽逐渐变窄,呈现出明显的单峰结构,直径大于1 mm的雨滴数变少。雷达回波高度较高时段,直径大于1 mm的雨滴数比例增大,谱宽较大,并出现多峰分布。强的湿湍流团可以形成差分反射率因子大值区,它既不对应于强对流,也不对应于地面大雨滴,是由上升和下沉气流引起的湿湍团变形以及其他原因综合导致的。降水较强时段,在风廓线时间剖面0.9~1.4 km高度,出现一个风向和风速突变的薄层结构;对应该薄层,分钟雨量最强,直径大于1 mm雨滴数的比例明显偏大。分析结果为了解台风强降水的滴谱特征和微物理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浩  周文  汪小康  李山山  王婧羽  王晓芳  胡泊 《气象》2022,48(5):571-579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 37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小时降水量资料,从累计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时间演变等角度,分析了“21·7”(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特大暴雨的极端性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突发性强、暴雨落区集中等特点。6天累计降水量平均达到219.05 mm·站-1,有155个站超过600 mm。全省5.43万km2累计过程降水量大于250 mm,超过“75·8”过程(1975年8月)的3.45万km2。强降水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18日15时至19日04时、19日09时至21日08时、21日09时至22日14时),最大降水时段发生在19—21日,落区集中在太行山东南侧、伏牛山东北侧的豫中北地区。有1514个站出现至少1个时次的短时强降水(≥20 mm·h-1),大值中心分别位于郑州、新乡和鹤壁等地,部分区域短时强降水贡献率超过70%。强降水中心在20日中午至21日夜间由河南中部向河南北部移动,强度由强变...  相似文献   

20.
利用Micaps高空和地面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地面中尺度自动站观测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广西东南部2018年5月10日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环境场、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及其可预报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桂东南暴雨过程的高层辐散条件不明显,但中低层环流形势有利、具有高压后部"回流"降水的典型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