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滨海湿地退化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定量化目标和相应的资料获得性,确定了滨海湿地退化评估的8个指标,并对指标的估值方法作了规定,将滨海湿地的退化划分为5个等级。对我国28个滨海湿地区段的退化状况进行估值,属严重退化的4个、中度退化的14个、轻度退化的10个。导致我国滨海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了气候变化、海洋灾害等自然过程为主导的因素,也包括了海岸带围垦、海岸工程建筑、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等人为作用为主的因素。据此,缓解滨海湿地退化、改善滨海湿地环境的主要对策应包括制度体制的完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体系的协调发展、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2.
3.
滨海湿地作为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其沉积记录可以反映出周边地区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信息。珠江口淇澳岛滨海湿地钻孔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全新世期间淇澳岛附近海域为河口湾环境,在风化层以上开始出现淤积,但在4 200 a BP前后受极冷气候的影响,沉积物粗化;自2 500 a BP以来,沉积环境相对稳定,在小冰期期间略有变化。沉积速率计算结果显示:淇澳岛附近海域自中全新世高海面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29 cm/a,4 160~2 500 a BP、2 500 a BP-1488年、1488-1893年、1893-1986年、1990-2007年期间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17 cm/a、0.23 cm/a、0.35 cm/a、1.37 cm/a和5.94 cm/a,沉积速率逐渐增大,反映了珠江三角洲演化过程中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的变化;1986-1990年期间的海堤建造极大地扰动了该钻孔上部的沉积过程,在工程施工期间共沉积了厚度约112 cm的沉积层,而在海堤建成后,沉积速率也显著增大。沉积物总有机碳、总氮和C/N值的垂向分布表明,在4 160~2 500 a BP期间受海洋环境影响较大,沉积物中有机碳以海源为主,2 500 a BP以来沉积物中碳、氮含量明显增大,C/N也相应变大,有机碳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但在小冰期期间海源有机碳贡献略有所增大;近百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陆源有机碳的贡献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滨海湿地是脆弱的生态敏感区。中国滨海湿地由于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而破坏严重。自加入湿地公约之后,中国滨海湿地的研究和保护有了一定进展,在湿地资源调查、法制建设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总体而言,中国滨海湿地研究水平较低,基础研究条件差,今后在基础理论和基础设施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应尽快开展滨海湿地普查,积极建设滨海湿地监测网络,实施动态监测,建立滨海湿地资源信息系统。重视滨海湿地的概念和分类体系、退化机制和恢复、滨海湿地评价、滨海湿地与全球变化以及湿地立法等方面的研究,努力使中国滨海湿地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海域及其邻近的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经济的高速发展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质量,陆源污染物逐年增加,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珠江口海域已成为我国近岸污染严重的海域之一,污染正在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为有效开展珠江口海区综合整治,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珠江口海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如何解决向海洋排污和防止海域污染的问题、该海域目前和将来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和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及其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受气候变化,河流断流,海洋灾害,污染,围垦,海水入侵,盐业、养殖业的发展,过度捕捞,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近30多年来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呈现明显的退化趋势。如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植被退化、人工湿地面积扩大、湿地生物多样性受损、渔业资源衰退等。作者针对导致湿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减轻海洋灾害、合理发展盐业和渔业生产、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海、恢复湿地水文条件以满足湿地生态需水、建设人工芦苇湿地等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损失和退化的自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损失和功能退化是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黄河入海水沙是形成滨海湿地的物质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减少,新生湿地的形成速率变小;波浪、潮汐、风暴潮、地面下沉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导致了滨海湿地的损失,湿地的面积呈减小趋势。由于淡水资源的短缺导致滨海湿地土壤严重的盐碱化和干旱灾害,限制了湿地植被的发育,湿地功能退化。黄河冲淡水的减弱甚至消失,导致滨海湿地海水的盐度升高,温度降低,物理环境平衡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2007年11月在珠江三角洲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获大型底栖动物4门16目32科43种,其中甲壳类最多,其次为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各断面种类组成磨刀门最多,其次为淇澳岛和福田红树林,最少为香洲口。以优势度指数Y0.02为判别标准,调查区优势种主要出现在甲壳类,分别为钩虾、中国双眼钩虾和日本大眼蟹。调查海区底栖生物平均总密度和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4035个/m2和198.56g/m2,各站位湿地生物的生物量差异较大。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1.270和0.52,水平不高。用SPSS软件将各站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生态特征值与水深等理化因子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毛类密度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好,其中与总Cr%、粉砂、黏土含量和平均粒径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p H和K%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Cu%、Zn%和As%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软体动物密度也表现出与砂含量的显著正相关(P0.05),以及与粉砂、黏土含量和平均粒径的显著负相关(P0.05)。另外文中还应用了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对珠江三角洲典型滨海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状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激光粒度仪实测得到珠江口磨刀门河口2013年夏季悬浮泥沙现场絮凝及絮凝体特征,同时对比悬沙分散粒径和含沙量,研究表明:悬沙分散粒径平均值为27.9μm,现场实测絮团粒径平均值为91.6μm,表明磨刀门口外的悬浮泥沙絮凝现象显著;实测絮团平均粒径变化范围为13.0~273.8μm,小潮期间絮团粒径平均值为131.5μm,大于大潮平均值76.9μm;絮凝体粒径在垂向上的变化表现为由表及底先变大再变小。絮团体积浓度、沉速与粒径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有差异,体积浓度和絮团粒径在表层和中层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絮团沉速在大潮时刻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综合分析影响絮凝的因素,得知在珠江口盐度对于絮团大小影响不明显;而流速大小的差异是影响大小潮之间絮团大小不同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珠江口细颗粒泥沙输移特性和相关生物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 珠江口海域环境已受到较严重污染, 对该海域环境污染规律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特征和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为主的污染规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 过量的氮磷输入已导致水体高度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诱发该海域赤潮发生的重要因素, 水体层化和富营养化耦合导致局部海域出现底层季节性缺氧, 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主要在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富集, 柱状沉积物的记录反映出沉积物中污染物积累与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最后指出, 当前和今后该海域环境污染急需加强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 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生物体组织中的传递过程和在食物链中累积规律、富营养化条件下的复合污染效应、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机制、污染控制策略等。 相似文献
14.
15.
珠江口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河口,毗邻港珠澳地区,海域内营养盐含量丰富,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伴随着珠江沿岸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导致赤潮灾害频发.许多研究学者已经对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特别是赤潮物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为了系统解读珠江口海域赤潮物种的组成和相对丰度的变化,本文利用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东南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的3月和7月在珠江口东南部海域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初步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共156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79种),其次是甲壳动物(37种)。7月(116种)比3月(92种)种类多。3月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和平均密度分别为6.703g/m2和679.4ind/m2,7月分别为22.436g/m2和576.3ind/m2。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生物量、密度和多样性指数(H’和J’)在调查海区东南部相对较低。采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了3月和7月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相似性,认为相同季节各站大型底栖生物相似性系数较高,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大。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在40%相似性以上,3月和7月分别可以划分出2个和3个生物群落。3月大型底栖生物群落Ⅱ和7月群落Ⅰ受到中等程度的扰动,其它生物群落处于轻微扰动状态。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密度、种类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与水深和沉积物特征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黄茅海底质沉积样品中的介形类生态类型进行研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出现的介形类可划分为4种生态类型,总体表现为以近岸广盐型分子占主导地位,优势度极高;浅海多盐 真盐型分子次之;而广海真盐型和淡水 微盐型分子丰度很低。根据黄茅海河口湾的水体条件,可大致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亚环境区,各区内的介形类生态类型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介形类分布受海水盐度控制最大,其次为水动力条件。在水体盐度小、水动力条件强的河流入海口及其影响区域,介形类丰度小,且生态类型单一;而在黄茅海河口湾南部海域,由于海水底层盐度全年在15‰以上,水动力条件适宜,介形类丰度总体较高,生态类型增多。 相似文献
18.
基于ADV声学泥沙反演与扩散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座底三脚架观测系统于2012年洪季对珠江黄茅海河口湾底边界层沉积动力过程进行了系统观测,建立了基于现场ADV探测的高频泥沙声学反演方法,分析了泥沙浓度、泥沙扩散通量及泥沙扩散系数随潮汐变化的特征,探讨了泥沙再悬浮的湍流猝发机制。泥沙浓度、泥沙扩散通量、涡动扩散系数及泥沙扩散系数具有明显的潮汐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流时较大、憩流时较小。泥沙沉降速度与泥沙浓度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可以很好地描述潮周期内沉降速度的变化。湍流猝发过程中,喷射和扫射事件是泥沙垂向扩散的主要动量来源,大振幅的猝发事件对泥沙垂向扩散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海域是香港和广东的主要渔场之一,但有关该水域贝类资源的研究并不完善,本文可以为该海区调查位置的贝类资源现状提供参考,对完善该海区贝类的基础研究提供依据。作者于2016年2月和8月,对珠江口香港海域贝类资源进行了底拖调查,所采集软体动物隶属3纲、16目、26科,33属;2月份(枯水期)和8月份(丰水期)分别采集到贝类28种和39种。枯水期优势种为棒锥螺Turritella terebra、浅缝骨螺Murex trapa及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约占总个体数的86.9%;丰水期优势种是棒锥螺Turritella terebra、浅缝骨螺Murex trapa和牡蛎Ostrea sp.,约占总个体数的85.3%。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179~1.064。调查发现,8月份贝类的物种数量和生物量明显多于2月份,棒椎螺为该水域明显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反演珠江口过去环境的厌氧氨氧化活动状况,本文分析了来自珠江口3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中梯烷脂的含量,在所有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梯烷脂,表明珠江口地区存在厌氧氨氧化活动。P03沉积柱的梯烷脂总含量为0.16~4.13μg/g,L1为0.15~1.3μg/g,C2T为0.07~2.19μg/g。梯烷脂的垂直分布特征表明3个沉积柱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来源可能不同,P03沉积柱中梯烷脂可能主要来源于沉积物中的厌氧氨氧化细菌,而L1梯烷脂可能来自上层水体和沉积物,C2T的厌氧氨氧化活动可能主要发生在底层缺氧水体中。将梯烷脂与总有机碳(TOC)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TOC含量高的柱状样中,两者相关性好,TOC校准后的梯烷脂与原梯烷脂的分布趋势的一致性,表明梯烷脂含量能够指示厌氧氨氧化活动。对珠江口过去的厌氧氨氧化活动的重建表明P03站位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活动自1970—1990增强,L1站位的厌氧氨氧化活动近十年来亦逐年增强,C2T站位上覆水体的厌氧氨氧化活动则呈现近几年快速增强的趋势。虽然本研究仅初步探讨了近些年来珠江口厌氧氨氧化活动的变化规律,但为进一步研究珠江口氮循环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