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海湾曹妃甸晚更新世末期以来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变序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采自渤海湾西北岩曹妃甸深槽部位的96-24钻孔柱样进行了详细的孢粉分析,建立了综合孢粉图式及古气候曲线,认为曹幻甸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古植被与古气候经历了以下阶段的演变:晚更新蕊末期(25~11kaB.P.)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为主要由蒿、藜组成的干草原;早全新世(11~7.5kaB.P.)的气候温凉略干,发育针阔湿交林-滨岩草原;中全新世(7.5~3kaB.P.)气候温暖湿润,发育以阔叶树为主  相似文献   

2.
南海东北部末次冰期-全新世古海洋学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据加速器质谱仪14C测年,RC26-16孔提供了南海北部近15200a来古海洋学的连续沉积记录。其古海洋学发展过程可分为3期,(1)最后冰期(15.2~13.3ka);(2)冰消期(13.3~9.0ka);(3)间冰期(9.0ka~现代)。末次冰期至全新世时,冬季海水表层温度由18℃上升至24℃,夏季则保持在27~29℃之间。在11ka时,冬季水温曾短暂的一度变凉(约3℃),此可能代表区内新仙女木事件。末次冰期时,夏季与冬季温度差约为9℃,它的变化幅度较全新世的5℃要大。末次冰期时,表层水(0~50m)与次表层水(50~100m)间碳、氧同位素递减梯度较全新世的为小。15~13ka时大洋表层动物衍生营养含量相对较高,推测这与较强的冬季风导致较强的上升流,而造成高养分和高生物生产率有关,全新世时冬季风变弱。全新世碳酸盐补偿深度和有孔虫溶跃层较浅,5.3ka时有短暂的变深,浮游有孔虫保存高峰和碳酸钙高峰值发生在14~12ka间,相当于全球性的TerminationⅠ事件。  相似文献   

3.
于1993年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沉积中心钻取一长310m的湖泊岩芯,对其上部31m的湖泊沉积物进行了年代测定以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有机碳氮分析,重建了14万a来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基本上可以区分出5个阶段。结果表明,5阶段(140-80kaB.P)气候温暖湿润,内部又可区分出5a-5e,4阶段(80-60kaB.P)气候以冷干为主;3阶段为相对湿湿期,降水丰富,流域径流量较大;30kaB.P  相似文献   

4.
渤海南部S3孔晚第四纪海相地层的划分及环境演变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根据微体化石、粒度、孢粉、粘土矿物和碳酸钙含量等多项分析资料,以及古地磁、14C和ESR等项测年资料,划分出7个海相地层,它们是:中更新世中、晚期的H7(417.0~460.0kaB.P.)和H6(157.5~231.3kaB.P.)海相层;晚更新世前半期末次间冰期的H5(100.6~124.3kaB.P.)和H4(76.5~87.6kaB.P.)海相层,末次冰期里两间冰阶的H3(58.2~67.4kaB.P.)和H2(28~36kaB.P.)海相层,以及冰后期的H1(8.5kaB.P.以来)海相层。其中H7为渤海海底最新确定的年代最老的海相层。以S3孔为主,与渤海中部的BC-1孔和西部的辛集孔对比,阐明了渤海晚第四纪海侵海退古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5.
古环境记录的暂时变化和分辨率经常竞争优先次序 ,它们可以同时运用快速堆积的深海沉积物长岩心得到。大洋钻探计划162航次980站位位于近极地的北大西洋FeniDrift,它提供了上述机会。该站位最上部的65m沉积物代表了最近0.5Ma ,其平均堆积速率为13cm/ka ,包含了多于4个的完整的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 ,极易分辨千年尺度特征。该沉积体的长度和分辨率的结合提供了分析轨道影响下短周期变化的可能性。从980站位获取的区域或全球气候信息揭示了长期的变化特征 ,而且表明了快速的振荡幅度受基本气候状况的控制 …  相似文献   

6.
西南极冰盖是世界上唯一的边缘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大冰盖,这使得它容易崩落。西南极冰盖的崩落将导致海平面上升5~6m。作为过去西南极冰盖崩落的证据,倒数第二次间冰期[海洋氧同位素阶段5e(MIS5e)],距今123ka以前的海平面较现在高。然而,要将冰期海...  相似文献   

7.
洪阿实  陈承惠 《台湾海峡》1994,13(4):331-334
本文报道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MD756岩心晚更新世沉积物内有孔虫Neogloboqudrina.dutertrei(d'Orbigny)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整个岩心的同位素变化幅度,对氧约为1.1%,对碳约为1.3%。同位素古温度最高27.5℃,氧同位素期为第1阶,相当于冰后期;最低22.2℃,氧同位素期为第2阶,相当于晚武木冰期。全新世前期平均温度为26.1℃,比晚更新世晚期平均温度(24.2℃)高  相似文献   

8.
古新世末次高温期(LPTM)是始于55.5Ma、持续约100~140ka的短期变暖事件 ,属于晚古新世—早始新世时期的全球性温暖气候。古气候指标表明 ,高纬度气温在LPTM时可能达到新生代期间的最高值。陆地δ18O记录显示出LPTM时期北美洲年平均气温(MAT)增加了4℃ ,海洋δ18O记录显示出深海温度和高纬度海洋表层温度(SSTs)增加了4~6℃ ,而热带SSTs没有什么变化。这种集中在高纬度地区的突然变暖现象 ,目前仍然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与LPTM时期高纬度气候极度变暖同步进行的是有大量的哺乳类在…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控制末次冰消期的机制以及引起冰消期事件的顺序 ,最重要的是获得应用于大陆和海洋两者的气候记录的时间结构。放射性碳测年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洋沉积物的日历测年 ,但它是建立在表层水的表观年龄(相对于大气层来说)保持不变的假设上的。这里我们提出了北大西洋40°N以北的表层水的表观年龄(或储层年龄)在过去20ka中的变化证据 ,在两个岩心中 ,我们发现了在Heinrich1(15kaBP)结束的地方 ,表层水表观年龄比今天大1230±600a和1940±750a ,在新仙女木冷期结束的地方比今天大820±430…  相似文献   

10.
周立君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9):F003-F003
从加利福尼亚边缘的圣巴巴拉盆地(ODP893站位)和其他地方的ODP站位获取的详细的晚第四纪沉积记录为东北太平洋边缘引人注目的海洋学、环境和生态变化提供了证据 ,东北太平洋在过去60~80ka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在893站位 ,高沉积速率(MIS6以来>120cm/ka ;全新世为150cm/ka)为理解气候机制和近十年尺度的连续波动提供了可能。微体生物组合和18O表明海面温度在近70a中变暖达4~8°C。温盐循环的相应变化改变了沉积环境的中层水特征。在温暖时期 ,不考虑底栖动物扰动的影响 ,圣巴巴拉盆地…  相似文献   

11.
早、中更新世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快速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黄土堆积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和磁化率测量,以黄土-古土壤中的粗颗粒组分,即>30μm颗粒的百分含量作为冬季风强度代用指标,根据一个独立的时间标尺,发现在145~165、240~280、320~350、390~440、600~640、860~890、900~930和1330~1400kaB.P.东亚冬季风强度存在千年尺度快速变化的特征,冬季风加强事件的持续时间在1.4~7.2ka之间,变化幅度也不相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古气候变化存在1.89~4.0ka之间的周期,由于时间标尺的精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这里没有把冬季风强度变化与北大西洋沉积物记录的古气候事件进行对比,但是,实验结果证明在早、中更新世的某些阶段东亚冬季风强度存在快速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南麂列岛海域微小型底栖藻类生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南麂列岛海域沉积物中的微型(2~20μm)、小型(20~200μm)藻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经初步鉴定,沉积物中共有微小型藻类24属71种,其中小型的底栖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spp.为21种,广布于整个海区,春季平均细胞密度为(10.4±3.6)×103个/cm2,占总密度的65.4%;微型藻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占优势,秋季平均细胞密度为(4262.8±11928.2)×103个/cm2,占总细胞密度的98.9%,主要分布在沿岸区。对0~12cm柱状样品中细胞密度分层分析结果表明,0~2cm层的细胞密度大于2~5cm层大于5~12cm层。沿岸区(1,2,5,6,7,8,9站)的种类和细胞密度高于岙口(3站)、远岸(10站)及水道区(4站)。根据微小型底栖藻类组成特点,可划分为三个生态类群:广布性类群、暖水性类群和温带性类群。微小型底栖藻类密度与营养盐浓度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秋季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南部陆缘为离散、被动陆缘 ,是在白垩纪导致澳大利亚与南极分离的拉伸和断裂时期形成的。现代陆架为无沉积物补偿陆架 ,这是因为虽然相邻的陆缘有很高的沉积速率 ,但是陆架区几乎没有沉积物堆积且晚第三纪晚期的岩石在地表出露。陆架的浅深度说明更新世时期陆架曾多次露出水面。大洋钻探计划(ODP)182航次期间在200~3900m水深处打了9个钻孔。所有钻位的样品长度为5~10cm ,取样间隔约9.5cm。从这些样品中挤压出孔隙流体 ,利用ODP标准程序进行盐度、Cl- 、Na+ 、Mg2 + 、Ca2 + 、Sr2 + …  相似文献   

14.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气候变迁和海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地层研究新结果,提出了新的年代地层格架,建立了1万年来具有较高精度与分辨率的年均温与海面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金新世气温与海面均经历过7次明显的暖、冷与高、低波动;高温期出现于8.5~4.0kaBP间,当时年均温普遍高于现今0.8~1.7℃;高海面时期出现于7.5~4.0kaBP间,其中最高海面时期(6.5~4.0kaBP)海面可高于现今2~3m;气候变迁与海面变化均兼具区域性与金球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人员依据南极洲罗斯海西部38个岩心顶部酸性不溶磷片放射性碳测年结果对如下问题加以解释:①现今沉积物/水界面或其附近沉积物的表观年龄是多少?②岩心顶部年龄空间分布统计学有效型式是否存在?③用于确定年代,获得最佳全新世(下部岩心)年表的“修正系数”是多少?岩心顶部沉积物年代范围是2~21kaB.P.(14C测年)。某些“古老的”岩心顶部年代数据取自活塞岩心,可能表明在取样过程中,沉积物丢失。然而,某些早于6kaB.P.的岩心顶部样品可能表明全新世极少或没有出现沉积作用。晚于和等于6kaB.P.数据变…  相似文献   

16.
以大量钻孔资料总结出辽东湾中、北部全新世8.5kaB.P.以来沉积了第一海相层,与下伏盛冰期的陆相层之间构成不整合界面(R1)。界面以下的B层中发育大量理藏古河道,古河道NE向展布,宽20~800m,理深2~13m,按其理深位置分在4种古河道,按其充填方式又可分成5种古河道。它们在认识地层古环境、海上施工、海上建筑和防灾减灾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已被广泛认同。除了极不规则的Dans gaard_Oeschger_Bond旋回和相关的Hein rich事件之外 ,最近发现北大西洋冰携碎屑记录中普遍存在1~2ka旋回。冰心(格陵兰的GISP2,O'Brien等 ,1995)和海洋沉积物岩心(北大西洋 ,Bond等 ,1997)的各种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表明整个全新世变化具有连续性 ,但是不太突出。这些气候记录的准周期变化范围为几百年至几千年 ,引发了各种可能的强迫机制 ,如天文学变化(约900a)、海洋—大气系统的内部振荡(1…  相似文献   

18.
邓凤飞  张旭 《海洋学报》2022,44(9):13-22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是气候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强度变化可直接影响南北半球的热量分配,厘清其变化机理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未来预估至关重要。海洋沉积物记录发现,在晚更新世,AMOC的变化与地球岁差周期有紧密联系,但其物理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利用海洋-大气耦合气候模型—COSMOS(ECHAM5/JSBACH/MPIOM)模型,通过敏感试验,分析在冰盛期冷期和间冰期暖期气候背景下,AMOC对地球岁差变化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岁差降低引起的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增强,会导致间冰期暖期背景下的AMOC显著减弱,但对冰盛期AMOC的影响并不明显。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间冰期暖期,夏季太阳辐射增强,造成高低纬大西洋海表的升温,同时促进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的局地降水,两者导致北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降低,共同削弱大西洋深层水生成。而在冰盛期冷期,大西洋高低纬度地区的响应对AMOC的影响反向—副热带升温触发的海盆尺度低压异常,通过其南侧的西风异常削弱大西洋向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导致净降水增多,海表盐度下降;同时,高纬度升...  相似文献   

19.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4,18(1):8-10
1亲虾的选购和接运选购体壮、附肢完整、无损伤、无病害、不带菌,并已交配过的、性腺在Ⅲ期以内(包括无性腺的),且体长为22~25cm左右的中型个体的雌虾。雌雄亲虾的搭配比例大多是10:1。采用塑料袋充氧装入泡沫箱空运到机场。塑料袋底部呈方形(45cm×30cm×15cm),上部为圆形(高60cm)。每只塑料袋装水5kg,放入4~5尾亲虾后充氧;塑料袋外另放上一小包冰块(以免途中温度升高);最后泡沫箱加盖封口。2亲虾的催熟与管理2.1斑节对虾的催熟(l)眼柄切除法;(2)光照处理法;(3)营养强化法…  相似文献   

20.
对深圳湾北岸新民钻孔岩心沉积物中铁、钒元素、矿物鉴定的伊利石以及生物指标贝类介壳揭示的环境特征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表明,该钻孔岩心沉积物埋深12.12~10. 91 m层段的杂色花斑粘土中存有晚更新世晚期(Q33)至早全新世(Q14)气候波动的记录.钒元素和伊利石分析也得到了相应的证实.所记录的短期降温和升温事件可能表明 ,在第四纪末次冰期-冰消期中,气候曾强烈波动,并逐渐由晚冰期向冰后期过渡.这对研究晚武木冰期最低海面时期以来,海面回升及晚更新世晚期/早全新世的古环境古气候影响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