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桂东南南渡—莲塘岩体及其围岩的应变测量结果表明:岩体总体以压扁变形为主,收缩变形为辅;热接触变质带内近岩体—侧以压扁变形为主,而远离岩体则转为以收缩变形为主。花岗岩浆沿博白—岑溪断裂带内由左旋走滑剪切所产生的构造位张空间侵位,故岩体和围岩的应变强度均软弱。  相似文献   

2.
双向汇聚热液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接触带热液成矿理论著述众多,然而多调强由岩浆热中心向外的热液流,而往往忽视由岩浆热场引起的,从围岩向热中心的内向热液流的作用。外向型与内向型热液流的双向汇聚是造成接触带热液成矿多样性的重要原因。环绕岩体的双向汇聚成矿元素增长带与围岩矿源层叠加部分———双控矿质富集区是热液成矿的最佳区段。然而,富集区并非固定不变,它是随岩浆热场演化而向外推移和向内收缩,直到岩体内部。矿床的定位与成矿时期有关,受地质构造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李坝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陈源 《西北地质》1994,15(2):5-9
李坝金矿床为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产于中川花岗岩杂岩体外接触带的中泥盆统中。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中川花岗岩杂岩体属不含金岩体。硫、氢、氧、碳、铅同位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成分等资料表明,成矿溶液以大气降水为主,次为变质水(地层水);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容矿围岩,部分来自前中泥盆世地层。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李坝式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坝式金矿床是位于西秦岭礼岷金成矿带中川印支-燕山早期岩体外接触带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类型,其成矿与岩体、构造等关系密切,含矿围岩为成矿提供了矿质来源,金矿(化)体与围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中川岩体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氢氧同住素研究表明,由岩浆水、地层水、大气降水等共同组成了成矿热液,热液沿构造带上升的过程中萃取了容矿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在地壳浅部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在容矿构造中富集成矿,形成金矿体,并形成了特定的围岩蚀变,因而属地下热卤水溶滤型浅成中低温充填-交代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西秦岭礼岷金成矿带岩体(岩脉)、地化异常、构造、蚀变四位一体的综合找矿模式,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黑云母带(Ⅱ带)是区域找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
兰田埠岩体是一个具有两次岩浆活动的复式岩株,岩体侵入寒武系、震旦系,使围岩发生了热变质作用,同位素年龄值U─Pb法367Ma(宜昌所,1990),属加里东晚期岩体。根据与侵入体协调一致的围岩构造、岩体内部构造,兰田埠岩体是一个典型的斜向底辟侵入,类热气球膨胀模式的岩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巴西典型金-矽卡岩矿床的解剖,探讨了成矿流体来源、组成演化,以及流体和岩石之间的质量转移程度和机理的信息,揭示金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演化的规律。研究认为,成矿作用两阶段的成矿流体分别为变质流体和大气降水,它们在开放系统中水岩质量比分别为0.02,2.11,并且获得矽卡岩可能是由围岩转向岩体方向的变质流体交代形成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卢靖雯  王勤  刘春 《地质学报》2022,96(10):3619-3638
岩浆侵位会引起围岩的接触变质作用和变形,虽然围岩中的破裂提供了流体活动和元素迁移的重要通道,但是大多数岩浆侵位模型忽略了围岩中热对流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岩浆侵位的数值模拟原理和常用模拟方法,然后使用离散元软件MatDEM建立了二维的双层围岩模型和均质围岩模型,用孔隙密度流法模拟花岗质岩浆侵位和冷却过程中岩浆与围岩之间的流- 固- 热- 力耦合过程。结果表明岩浆侵位过程中围岩的裂隙发育和热对流对接触变质晕具有重要影响,围岩的裂隙发育和热传输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① 岩浆侵位初期的挤压力使围岩中产生广泛分布的、呈径向展布的剪裂隙,围岩以热传导和孔隙渗流为主导;② 在持续的孔隙流体压下,径向裂隙连通形成主干张性断裂并向上扩展,成为熔/流体迁移的重要通道以及伟晶岩型和热液型矿床的成矿空间,通道流和局部热对流控制了围岩的热传输;③ 在岩浆侵位后期,岩浆房附近围岩中的孔隙流体压增大,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形成大量张裂,加强了变质晕内的热对流,有助于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与只有热传导的模型对比,热对流使围岩中变质晕的宽度减小。接触变质晕的几何形态受侵入体的形态控制,但是变质晕宽度在空间上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重建岩浆侵位过程中的变质- 变形- 成矿作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季宏兵  文锦明 《矿物学报》1997,17(4):412-421
本文通过对巴西典型金-矽卡岩矿床的解剖,探讨了成矿流体来源,组成演化,以及流体和岩石之间的质量转移程度和机理的信息,揭示金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演化的规律,研究认为,成矿作用两阶段的成矿流体分别为变质流体和大气降水,它们在开放系统中水岩质量比分别为0.02,2.11,并且获得矽卡岩可能是由围岩转向岩体的变质流体变代形成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浙北李家巷一带硅灰石矿的成因,控矿因素及找矿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层控接触变质型硅灰石矿床的形成,取决于成矿原岩、岩体侵入形成的面型热变质及一定的构造裂隙系统.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商城县汤家坪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岩体特征、围岩蚀变和矿床特征着手,阐述了汤家坪钼矿的地质特征,总结出找矿标志。研究认为汤家坪钼矿属斑岩型钼矿床,北西西向和北北东向深大断裂控制着汤家坪花岗斑岩的侵入和就位,该岩体化学成分具超酸、富碱、高钾等特点;岩体围岩蚀变发育,且蚀变分带明显,网脉状硅化和钾长石化与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鹿井铀矿田空间定位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研究鹿井铀矿田区域地质背景、产铀花岗岩及矿田构造环境的基础上,认为鹿井铀矿田空间定位于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及特殊产铀花岗岩体中的独特构造环境中。强调了离散走滑断裂作用(即纵向及横向拉伸作用)控制了鹿井铀矿田的空间分布范围,它是控制鹿井铀矿田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论贵东岩体东西部花岗岩岩石学特征和铀成矿条件差异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贵东岩体花岗岩岩石学特征和铀地球化学性状的系统研究,认为贵东岩体主体花岗岩是由有一定时间间隔的三期花岗岩在空间上的复合,即东部的下庄岩体、东南部的鲁溪岩体和西部的隘子岩体,三期花岗岩为不同源区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东部下庄岩体的富铀性和铀的强烈活化,使它成为该区唯一有利的成矿铀源体,阐明了贵东岩体东部成矿西部不成矿的根本原因,指出今后的找矿重点还应放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某辉沸石化-铀酰矿化铀矿床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我国南部某铀矿床产于MS花岗岩体内,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钙铀矿和钙铀云母,偶而出现沥青铀矿。矿体产在花岗岩的低温辉沸石化晕范围内,其上部矿化主要发育钙铀云母,下部主要发育硅钙铀矿。矿石中铀镭基本平衡。经初步研究认为,本矿床应是在早期沥青铀矿化预富集的基础上,经辉沸石化及铀酰矿化而形成的内生铀矿床。  相似文献   

14.
山东招-掖金矿带的西延去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招(远)-掖(县)金矿带所处的胶北隆起带与五河一蚌埠金矿带所处的淮河地块,在中生代以前为处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同一构造单元,郯庐断裂中生代大规模左行平移使两者错开,招-掖金矿带与五河-蚌埠金矿带具有类似的基底,矿源层,成矿期,矿床类型,成矿期岩浆活动,控矿构造等。因而,推测五河-蚌埠金矿带是招-掖金矿带在郯庐断裂带以西的延伸。由于淮河地块燕山期岩浆活动和郯庐断裂系的发育较弱于胶北隆起带,估计五河-  相似文献   

15.
赣南大富足花岗岩体西部铀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大富足花岗岩体位于南岭构造带北部,与武夷山构造带南段交汇处,为印支-燕山期复式花岗岩岩体。岩体西部的河草坑铀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铀矿田之一。大富足花岗岩基由小富足、上寮、赤泥、富城、草桃背5个岩体组成,均为富硅、贫铁镁、铝过饱和的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高的铀背景值。岩体西部边缘有一长10 km、宽1 km的紫色蚀变带,其下为绿色蚀变带,铀矿体赋存于紫色带底部与绿色带界面上下。铀矿经过了花岗岩成矿阶段、火山岩成矿阶段和淋积叠加成矿阶段。文章通过分析基底地层、岩体特征、构造、区域蚀变及铀矿化控制因素等,总结了该区"铀源丰富、热源充足、构造发育、蚀变强烈、剥蚀适中"等5个有利铀成矿条件,在此基础上确定半岭及大坪山2处为最有远景的地段,分别位于岩体西部火山机构附近铀矿隐伏区及北部地堑区。  相似文献   

16.
周明海 《铀矿地质》1989,5(2):102-107
钻孔孔径变化与矿床类型、钻进孔径、矿化岩性、矿层品位、矿层厚度、冲冼液的性质以及工程切穿矿层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径变化对γ测井解释含量、矿床储量的增减影响甚大。理论和实践证明,专门性的孔径测量,是提高γ测井质量、准确确定矿层品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提高矿床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子坪铀矿床的成矿构造特点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790铀金矿田成矿特征及铀,金成矿的异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达 《铀矿地质》1991,7(1):34-40
  相似文献   

19.
大龙山岩体冷却史及其成矿关系的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永飞  黄耀生 《地质科学》1997,32(4):465-477
根据全岩Rb-Sr、锆石U-Pb和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K-Ar同位素年龄综合测定结果,再造了安庐石英正长岩带中大龙山岩体的冷却史。矿物对氧同位素地质测温结果证实,扩散作用是控制同位素体系封闭的主导因素。假定岩体冷却与地温梯度(100℃/Ma)同步降低,以二维热模式为参照,可以推算出大龙山岩体的原始侵位深度约为8km,成岩温度为800±50℃。早阶段石英正长岩体在136Ma侵位结晶后开始快速的冷却上升,冷却速率为27.4℃/Ma,上升速率为0.27mm/a;经过约18Ma后,岩体上升至地下约3km深处,温度为300±50℃,转为缓慢冷却上升,冷却速率为6.3℃/Ma,上升速率为0.06mm/a.晚阶段碱长花岗岩体于117Ma侵位结晶,嗣后开始快速的冷却上升,冷却速率为58.6℃/Ma,上升速率为0.59mm/a;经过约8Ma后,岩体转为缓慢冷却上升,冷却速率为7.2℃/Ma,上升速率为0.07mm/a.结合对国内外其它深成岩体冷却历史的研究,可见这类岩体的侵位上升一般经历了两个阶段:(1)早期高温岩体快速上升至定位,冷却速率显着大于区域地温梯度降低幅度;(2)晚期低温岩体与区域地质体一起缓慢隆起上升,冷却速率与区域地温梯度降低幅度一致。对形成于大龙山岩体接触带的热液铀矿床进行了沥青铀矿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得到的矿化时间与黑云母K-Ar体系的封闭时间相近。气液包裹体测温结果指示,矿化温度与黑云母的Ar封闭温度相一致;脉石矿物氧同位素组成研究得到,成矿流体为岩浆期后热液。因此,该热液铀矿床的形成与岩浆结晶分异及嗣后的岩体缓慢冷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古水文地质方法在研究下庄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华南下庄铀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古气候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古水文地质方法对该区构造-古水文地质分斯、分区进行了划分,确定了下庄铀成矿古水热系统的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位置,并对该水热系统中铀成矿作用水文地质过程作了简要的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