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徐永胜 《气象》1988,14(9):44-46
一、引言 利用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在国外已作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近几年来国内也有不少这方面的探讨。目前我国大多数气象台站使用的是711型天气雷达。由于这种雷达波长短,回波受降水的衰减较大,特别是特大暴雨时可以使雷达探测不到目标物,因而不适合在雨强很强和降水范围很大时测定降水。在云物理研究和夏季积云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中,无更优的雷达可供使用之前,还得利用  相似文献   

2.
广西降水强度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广西各气象站历年不同时段的降水强度数据,对广西累年10min、1h和24h等降水强度的气候概况,作了初步分析。分析了广西部分气象站10min、1h最大降水量的极大值概率分布及一些重现期对应的降水强度值。结果显示,大部地区在10m in之内可能降下的最大雨量,相当一场大雨的雨量;各地在1h之内可能降下的最大雨量,相当于一场暴雨甚至大暴雨的雨量;一般来说,24h最大降水量接近或大于1日最大降水量;12个地市10min、1h、24h最大降水量序列的概率分布同时通过上述两种拟合优度检验。  相似文献   

3.
丘平珠  唐炳莉 《广西气象》2007,28(A02):50-52
根据广西各气象站历年不同时段的降水强度数据,对广西累年10min、1h和24h等降水强度的气候概况,作了初步分析。分析了广西部分气象站10min、1h最大降水量的极大值概率分布及一些重现期对应的降水强度值。结果显示,大部地区在10m in之内可能降下的最大雨量,相当一场大雨的雨量;各地在1h之内可能降下的最大雨量,相当于一场暴雨甚至大暴雨的雨量;一般来说,24h最大降水量接近或大于1日最大降水量;12个地市10min、1h、24h最大降水量序列的概率分布同时通过上述两种拟合优度检验。  相似文献   

4.
从天气形势、多普勒雷达回波、大气层结、地面温湿气象要素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发生在三峡工地若干次风暴过程局地降水强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低糟类风暴降水较强,高空冷平流偏东类风暴降水较弱;风暴对流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时降水强,而由偏北向偏南方向移动时,风暴降水一般较弱;层结不稳定、低层空气潮湿、自由对流高度低,风暴降水强;无论干湿风暴,过程前1-2小时,气温升至最高,而露点温度在风暴临近前1小时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5.
《气象》1976,2(5):20-20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毫米)。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大降水强度有多大?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有关大降水预报,目前开展的是日降水量预报。但是由于强度不同,产生的地表迳流不同,造成的灾害差异很大。目前用雷达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雷达预报时效短,没有足够的防御时间。因此,在预报大降水的同时进行强度预报,对于做好一个地区防汛抗灾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气候、500hpa流场温度场配合、三维空间配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概括  相似文献   

7.
多光谱卫星图像降水强度场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郁凡 《气象学报》2003,61(3):334-345
文中将单位特征空间归类方法应用于多光谱GMS卫星图像的降水强度场分析,该方法可交互式地进行多光谱卫星信息和地面实测降水的协同分析,准确划分各强度样本集群的光谱特征空间分布,为可靠确定各波段卫星测值与小时降水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尽量减少分界点附近数据可能造成的不确定性和误差,文中首先按模糊集合论的隶属度原则,建立了模糊划分公式。按所在降水强度等级,通过对多维光谱空间的各单位特征空间内计算和比较晴空、多云(无雨)、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6种情况发生的概率,经归一化处理后,分别建立相应的降水强度类属矩阵,为多光谱卫星图像降水强度场的分析确定了判识依据。就IR1-VIS降水强度类属矩阵而言,经500余个实测有雨样本的检验,其对暴雨、大雨、中雨和小雨等各强度等级有雨样本的实测命中率均在70%左右。近1400个有云样本降水强度等级判识的总准确率为73.88%。把样本仅分成无雨、中小雨和大、暴雨3个等级进行分析,实测命中率和分析成功率都显著提高,总准确率达到84.49%。IR1-WV,TIR1-IR2降水强度类属矩阵,各项指标虽然均略低于IR1-VIS降水强度类属矩阵,但对无雨、中小雨和大到暴雨的3个级判识,总准确率也能够达到75%。  相似文献   

8.
利用陕西省延安市13个国家气象站19802011年15个时段年最大降水量资料,对降水强度的气候概况作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延安市15个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变幅明显,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在6.6~14.2之间,最大降水强度在0.2~4.4mm/min之间,降水强度曲线基本呈指数分布,时间越短,降水强度越大。最大降水量以7—8月居多,一天内12~20时出现频次占一半以上。延安市高强度降水范围较小,以影响1个县为主。气候变化分析表明,只有志丹站15个时段年最大降水量有增强趋势,其他站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使用反映降水强度的各时段最大降水、各量级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应用累积距平法、M-K法和YAMA法对东莞降水强度进行初步的气候诊断分析.分析表明:从1980年代起,东莞的降水强度在6小时以内时段呈多波动变化,9小时以上时段的趋势大体上振荡下降.20分钟、30分钟、3小时的最大降水量在1980年代初发生突变,1988-1997年为谷底,其后是增强的趋势.大量级(100 mm及以上)最大降水量显著增强、增多.5分钟、20分钟、45分钟、1.5小时和12小时时段的最大降水量出现了均值的突变,其中1.5小时的突变(2002年)较强,突变之后的均值较之前增大.大量级的降水日数均值未发生突变.近年东莞的6小时以内时段的降水强度是增大的,但这种趋势变化未达到显著程度,2小时内的降水强度在2004-2005年间是个转折点,可能是一个趋势突变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滑动平均分析方法对近53a影响潮州的台风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影响潮州台风个数1989年前呈下降趋势,之后为略上升,目前处于下降趋势;台风主要给潮州带来强降水、高温、大风、风暴潮的灾害性天气。使用MHF小波分析方法主要分析台风影响下产生的年降水强度、年高温强度,发现年降水强度存在2~4a时间尺度和23~25a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年高温强度存在20~22a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1.
乔全明  罗坚 《气象科学》1995,15(2):55-64
本文用1971-1991年中央气象台历史天气图资料,统计研究了东部大陆夏季区域性暴雨发生次数,结果得出;中国东部大陆夏季有两个季风暴雨带,其发生次数有30-60天和8-11天两种显著振荡周期,但对各分区来说,只存在8-11天一个显著周期,长江中,下游与华南相似,有两个季风暴雨期,江南是一个暴雨的间断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夏季降水的可预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500hPa高度场资料和中国160个站的月降水资料,根据夏季各种降水型的特征,寻找环流型与降水型的同期及前期关系,确定降水分型的物理意义和前期环流型对降水预报的指示意义,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可预报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王绍武等[2]的降水分型在环流上有较明显的天气学意义,对应的前期环流型在统计上有显著的差异,可以用来作汛期降水预报.高度场与降水场的关系随考察地区和时间的不同有较明显的变化,这表明控制降水的因子各地并不完全相同,同一地区也随时间而变化.研究表明,对于中国东部地区而言,夏季降水的可预报性在不同区域有一定差异,比较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预报性较其它地区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顾薇  李崇银  杨辉 《气象学报》2005,63(5):728-739
针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存在着20世纪50和60年代为“南旱北涝”、80和90年代为“南涝北旱”的相反形势,该文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4 a来的夏季降水进行分析,发现二者都具有不同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对于周期小于24 a的年代际变化,其morlet小波分析表明两地夏季降水的位相关系并不是固定的。对于更长的时间尺度,用正交小波分析了周期大于28 a的年代际变化,这种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能较好地体现出“南旱北涝”和“南涝北旱”两种形势,说明两地降水还存在着更长时间尺度的准周期变化。对于两地降水的这种长周期变化,分别选用不同位相的17 a为代表进行海温、环流形势的合成分析,对比发现两阶段所对应的海温、环流形势具有极明显的差异。最后,用近期的海温、环流形势与上述两种位相的海温、环流形势进行对比,讨论了未来降水型的可能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夏季(6—8月)降水的一种客观分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力  史久恩 《气象科学》2000,21(3):270-276
对中国东部127站47年(1951-1997)夏季(6-8月)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数据进行客观分类,分析了我国东部夏季主要雨型的空间和时间特征。应用Ward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分类计算,并将此分类计算结果作为K-均值方法进行分类的初始类(凝聚类),通过逐个修改,得出最终分类。经过比较,应用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算法得出的中国东部夏季三类雨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目前国家气候中心业务工作中常用的三类雨型的空间分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the variability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during the ENSO period is diagnostically analyzed. Evidence suggests that every member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system change in varying degrees, even, oppositely, during El Nino and La Nina events. Then, the basis of the summer rainfall in east China analyzed using EOF, both region and extent of impact of the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SSTA on the summer rainfall in East China are analyzed. This impac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development phase of the ENSO cycle, being most notabl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and south of China.  相似文献   

16.
卢鋈  许鑑明 《气象学报》1936,12(8):307-408
作者为明瞭中国温带风暴及台风雨量分布之情形及其与路径之关系,特取民国二十四年夏季(六月至八月)经过中国本部之温带风暴及登陆之台风,逐一分别检讨。先作各日上午六时之风暴路径图,然  相似文献   

17.
印度夏季风与我国华北夏季降水量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梁平德 《气象学报》1988,46(1):75-81
本文分析了1891—1983的93年降水资料,说明印度夏季风雨量与我国华北夏季降水量有相似的气候统计特征,而且两者存在稳定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文中还分析了与两者相联系的大气环流过程,并指出华北夏季降水量的多少与印度夏季风雨量丰欠在春季4月有共同的先兆。  相似文献   

18.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我国东部汛期降水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式对我国东部6垮的1991年和1994年的汛期降水进行预测,模式预测的旱渤总体趋势与实况相符。并预测了1995年的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夏季降水影响因子的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夏季降水的时空规律比较复杂,降水的多寡与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密切相关,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中国夏季降水的特征、降水与季风的关系以及影响因子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7,他引:22  
依据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基本特征,设计了一个动力不因子(西南风分量)与热力学因子(OLR)相结合标准化的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Is。并计算出1975-1999年6、7、8中各月及夏季Is的数据,给出了强、弱夏季风月和年。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和Is与夏季风爆发早晚,及与广东和我国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5年来,南海夏季风年际变化有准10年和准3-4年变化周期。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则该年夏季风大多偏强(弱)。南海夏季风强(弱)年,广东后汛期偏涝(旱),前汛期降水正常或偏旱(正常),我国东北、华北大部和江南大部夏季降水偏多(少),而长江中下游和华北西部以及华西偏少(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