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16,(3)
堤线调整在工程设计当中一般是需要慎重对待的,通过对渭南城市段渭河右岸西庆屯段堤防现状存在问题,蓄滞能力分析,提出堤线调整是必要和可行的,为渭南市政府在渭河全线整治过程中实施渭南西庆屯段堤防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若禹 《地下水》2018,(5):204-206
渭河陕西段作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带,其河流健康的治理十分重要。本文选取河流结构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和社会经济指数等评价指标对渭河陕西段河流健康进行评价,通过专家调查和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确定,对渭河干流陕西段河流健康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为渭河陕西段的河流生态保护工作和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有助于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1)
随着渭河全线整治防洪工程的建设,渭河防洪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渭河滩区区治理相对比较滞后,河道生态环境欠佳。开展渭河滩区治理工程不仅可以使河道脏乱差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之一。分析认为:将高陵段滩区分为梁村渭河湿地公园区、西安泾渭湿地—原生湿地区、西安泾渭湿地—鹿苑湖景区、生态农业休闲区及设施农业区进行治理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9,(6)
渭河是黄河最重要的一条支流之一,研究和分析渭河多年径流变化特征,有助于把握渭河多年径流情势,更有助于对黄河多年径流情势的把握。近年以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渭河径流分析过程和对渭河洪水过程的研究。通过对渭河甘肃段6个水文站近14年洪水资料进行分析,重点从渭河洪水的历时、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等方面出发,得出渭河洪水的发生和变化规律,结果可知:渭河流域一般干流上洪水总量大,洪水历时较长,容易造成洪涝灾害;而河道支流洪量通常较小,对沿岸的危害较小,其中葫芦河秦安站由于地势特别,洪水总量大,历时短,需要加大沿岸的防洪力度。研究结果对渭河未来洪水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晓红 《地下水》2022,(5):292-293
以渭河陕西段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思路、治理成效、治理效益进行总结评价,归纳治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具体治理对策建议。分析认为: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获得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成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基本实现“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综合治理中仍然存在洪涝灾害严峻、渭河水质污染现象频发、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及水土流失制约流域生态系统稳定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从治理洪涝灾害、改善水质、加强科学监督管理和建立统筹治理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为巩固渭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果及促进沿渭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6)
金陵河属渭河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陇山山脉南部的陈仓区新街镇赵家山,由宝鸡卷烟厂西侧注入渭河,全长55.0 km,河道平均比降7.4‰,总流域面积427.1 km2。该流域屡暴雨洪水时有发生,对沿岸造成了严重损失。为减少洪水灾害,改善流域防洪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金陵河寺沟村段防洪工程极为迫切,结合工程保护对象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设计洪水及水面线进行推求计算,分析拟建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防洪标准确定为10 a一遇,10 a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581 m3/s,推求出各断面的洪水位。最后从河道的行洪能力、河道护岸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工程建设的投资费用等方面对70 m、80 m堤距两个方案的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寺沟村段最小堤距不小于70 m。  相似文献   

7.
杨富平 《地下水》2011,(1):131-132
渭河的防洪问题,是陕西省沿渭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通过对渭河存在的泥沙淤积严重、工程防洪能力低、支流问题突出、小水大灾频繁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提出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加快渭河防洪工程体现建设、突出解决南山支流防洪问题、综合解决渭河下游泥沙淤积问题。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不断加强基础研究、防汛预警及指挥信息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依法科学防洪,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8.
渭河下游咸阳-草滩段河谷沉积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下游咸阳-草滩段河道位于西安凹陷向临潼隆起的过渡区,发育河漫滩和T1~T3阶地,渭河断裂隐伏于河道北岸。文章对渭河北岸河谷地貌和地层剖面进行了观测和年代学样品的测试,并对跨渭河断裂的系列钻探中的2个深150m的钻孔岩芯进行了年代学样品测试和地层对比。河谷区地层年代测定表明,渭河北岸在距今约10万年前为风成黄土堆积环境,大致在2.5万年以来开始了最新一期的河道沉积。钻孔岩芯揭露的多个黄土-河流冲积的沉积旋回显示第四纪时期渭河河道经历了多次的南北向摆动。受临潼隆起的影响,咸阳-草滩段晚第四纪河谷沉积自西向东厚度明显减薄。通过对渭河断裂两侧钻孔柱状图的对比,认为渭河断裂0.04~0.05m/ka垂向差异运动速率低于河流0.15~0.24m/ka沉积速率,是渭河断裂隐伏于河谷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渭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渭河流域(临渭段)排碱渠水质、水量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排碱渠水质对渭河(渭南段)水质的影响,进而为渭河流域的环境监督管理、污染源控制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婷婷 《地下水》2005,27(4):293-295
陕西三门峡建库以来,渭河下游灾害额发.近年来通过渭河下游治理工程的建设实施,减轻、减缓了洪涝渍、盐碱灾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流域"的探讨和开发建设已逐步提上日程,目前"数字黄河"工程已经启动,"数字渭河"的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提出渭河治理的发展方向是要依托工程建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从建设渭河"数字防汛"开始,逐步实现"数字渭河"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1.
渭河断裂西段活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渭河断裂是一条纵贯渭河盆地中部的大断裂,对渭河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乃至盆地内的地震活动都具有控制作用。本文将宝鸡峡口以东,西安市草滩镇以西的渭河断裂西段作为研究区。从渭河断裂北侧黄土台源地貌存在的分级现象、自西向东渭河断裂新近系错距大小非均匀变化、渭河断裂西段断坎地貌差异等方面的分析,讨论了渭河断裂西段存在的活动差异性,认为以千河断裂、岐山-马召断裂和泾河推测断裂为分界点,渭河断裂西段可分为三个亚段,各个亚段在断裂活动时间、活动强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渭河断裂西段所处新构造环境的分析,认为第四纪以来渭河盆地西部地壳的向东掀斜拾升运动是造成渭河断裂西段出现差异性活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渭河干流典型断面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负荷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水质在较大程度上受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负荷和比重进行研究。2009年至2010年,对渭河干流关中段咸阳和临潼断面进行了洪水期和非洪水期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分别采用改进的水文分割法和平均浓度法对两断面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结果表明:渭河干流关中段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和TN,两断面洪水期间各指标的平均浓度基本都小于平时的平均浓度;各指标非洪水期浓度变化总体上小于洪水期浓度变化幅度,量级较大的洪水水质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改进的水文分割法和已被检验并被广泛采用的平均浓度法计算结果符合良好。2009年(枯水年,P=68%)渭河咸阳和临潼站各指标非点源污染所占比例基本在20%~30%左右;2009年渭河干流咸阳-临潼河段污染以点源污染为主,构成比例在80%以上。对比2006年(枯水年,P=69%),2009年临潼站COD、NH3-N和TN年点源负荷分别减少11937t、791t和29t,渭河点源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此外,临潼站这两年的污染构成比例基本相同。非点源污染在渭河水污染中占较大比重,其对渭河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杨艳 《地下水》2018,(6):200-201,208
渭河临潼城区段河道散乱、河势多变、水环境恶化、生态景观单一。通过详细分析计算坝袋需水量、水面蒸发损失水量、渗透损失水量、水体更新水量,得出总需水量。并根据当地水资源现状,提出渭河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水、渠道退水等水源综合供水方案,实现了多泥沙、缺水地区生态治理工程水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茂增  沈小珍 《地质论评》1963,21(3):146-153
引言几年来,我队在关中平原渭河中下游(宝鸡至潼关段)及其支流地区先后进行了区域性地质-水文地质普查和详查,搜集和积累了不少有关地质、地貌等方面的实际资料。笔者曾参加了部分工作,现根据对资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提出一些粗浅意见,敬希批评指正。不少的地质和地理学者对渭河中下游地区河谷地貌进行过研究并著文论述,但意见颇不统一,且多  相似文献   

15.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借助实地调查、勘查等手段,分析研究了陕西省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滑坡分布规律与发育背景。通过分析、研究认为:(1)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自西向东滑坡规模由特大型向大型、中型甚至小型渐变;(2)三级阶地缺失或三级、二级阶地同时缺失地段均有滑坡发育;(3)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滑坡集中发育在3个时期:晚更新世初期、全新世初期与全新世漫滩期;(4)渭河盆地西部地壳差异性向东掀斜运动形成了不同高差级别台塬的地貌格局,决定了滑坡发育规模的规律性变化;渭河北迁与侵蚀加剧造成了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滑坡不同时期的集中出现;(5)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是漫滩侵蚀期新滑坡或古老滑坡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是地球关键带地表过程演变的重要表征。本研究基于渭河流域1980年、1995年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及河流汇演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渭河上游段、泾河段、北洛河段和渭河中下游段4个空间区域,综合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类型动态趋势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定量分析了该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异质特征,并结合地形分布分析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渭河上游段地形以丘陵为主,中下游段以山地和平原为主,而泾河段和北洛河段均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各空间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均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土地利用转移也主要发生于这3种类型之间。1980~2010年间,渭河流域的耕地面积整体呈减小趋势,草地和林地面积整体上呈增长趋势,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以渭河中下游段最为明显,减少498km2,草地面积在渭河上游段与北洛河段减少,而在中下游段和泾河段有所增长,林地面积在4个区域中均呈增长趋势。在研究时段内,地形分区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特征:山地区以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为主;丘陵区以草地和耕地向林地的转化为主;平原区则主要以耕地向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三者的转化为主,其中建设用地为主要转入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7,(6)
渭河下游南山支流治理区位于陕西关中东部,西起临渭区尤河,东至潼关县东桐峪河,北至渭河,南至秦岭北麓分水岭,是渭河水量的主要补给源之一。同时也是陕西省重点防洪地区之一。受河南省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影响,南山支流"南高、北仰、中间低凹",上游洪水暴涨暴落,下游泥沙淤积使堤防临背差达2~4 m,"小水大灾"频繁发生,已成为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对渭河南山支流治理中支流堤防工程、华县南山支流入渭口防御渭河洪水倒灌工程和应急分洪工程三大防护工程进行介绍,提出应坚持防御洪水、控制洪水、利用洪水的防洪、减灾、兴利的综合性治河理念,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效益,实行多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手段并举,重视和加强非工程措施,深入研究工程体系及上游水库防洪调度规律,充分挖掘潜力,配套建设调度设施,形成长期有效的调度运用机制,确保渭河下游南山支流防洪安全,保障沿渭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潘威 《沉积学报》2011,29(5):946-952
渭河泾河口—潼关段是渭河平面形态中最活跃的部分。运用近百年来的多种地形资料,在调校民国地图测绘误差的基础上重建了1915—2000年本段渭河平面形态的空间矢量数据,使用盒维数法测算了其近百年来的分维D,发现D区间为[1.0432,1.0774]。1915—1958年是本段河型在相对天然环境下的发展过程,D呈现动态平衡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渭河干流甘肃段西二十里铺、桦林、北道桥、伯阳桥和葡萄园5个断面2010-2020年的pH、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8项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各断面逐年主成分综合得分值,再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渭河干流甘肃段水质具有较大的时间或空间变异,5个断面水质受污染从重到轻依次为桦林>北道桥>伯阳桥>葡萄园>西二十里铺。总体而言,近10年来,渭河干流甘肃段水质呈明显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20.
定向钻穿越技术在各类管道铺设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输煤管线工程中应用较少,对其可行性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神渭输煤管线渭河段穿越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和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曲线型定向钻穿越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穿越后管线范围内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钻孔进入和穿出地面的倾斜段孔壁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均超过该区段内岩土体极限平衡状态时的主应力和剪应力强度,形成失稳段;钻至中部水平段时,孔壁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基本保持不变,且均小于区段内岩土体极限强度,处于稳定状态。采用泥浆护壁对失稳段土体进行处理,通过提高管道周围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增强土体强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泥浆护壁后整个岩土体均处于稳定状态。本文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穿越工程的管道支护设计,并可为以后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