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青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变形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青山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系中发育三种不同类型的韧性剪切带。第一种为高温(相当于麻粒岩相级)逆冲型,第二种为中温(相当于角闪岩相级)伸展型,第三种为低温(相当于绿片岩相级)近走滑型。不同类型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变质作用演化反映了地壳深部高级变质杂岩在隆升过程中的主要再造特征。  相似文献   

2.
滇西澜沧变质带中白云母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滇西澜沧变质带中最为广泛分布的造岩矿物——白云母为对象,详细研究和分析了其成分、多型类型及b_0值等,探讨了白云母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带中绝大多数白云母为多硅白云母,且为3T+2M_1型,与蓝闪石共生的则以3T多硅白云母为主。此外,澜沧变质带经历了蓝闪石片岩亚相的高压变质作用,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并可与世界著名的高压带对比。  相似文献   

3.
滇西澜沧变质带中199件白云母b_0值分析结果表明,b_0值均在0.9020nm以上。与澜沧变质带遭受蓝片岩相高压变质作用的事实相吻合。此外,白云母b_0值的统计规律显示,澜沧变质带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一期为高压变质作用,另一期为中压变质作用,这也与已知的地质现象相符。由此可见,白云母b_0值可以很好地反映多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4.
滇西高黎贡断裂带糜棱岩的显微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康  钟大赉 《岩石学报》1991,7(3):65-72,T001
采用扫描电镜(SEM)、超高压透射电镜(HTEM)及电子探针等手段研究了主高黎贡断裂带糜棱岩的显微构造特征,提出长石经历了碎粒流动和部分固态塑性流变过程;而石英晶粒经历了动态重结晶和静态回复阶段。认为高黎贡剪切带是在相当于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是晚第三纪右旋走滑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滇西无量山北段回龙山地区分布有大量的呈弧形分布的飞来峰构造。通过野外详细路线地质调查及室内的整理分析, 结合先构造后地层的研究方法, 重点对飞来峰的几何结构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回龙山地区飞来峰群构造的存在, 并提出逆冲推覆运动方向可能是自南西向北东推覆。  相似文献   

6.
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上部沉积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变形逐渐减弱,而核部的变质基底以强塑性变形为特征。对变质核杂岩南北两条地质剖面的分析,得到三个构造层次的岩石变质变形及岩性变化特征。区域动力学分析反映变质核杂岩东部原拆离带在五里正断层附近。拆离带中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得出的变质压力为0.6~1.1 GPa;锆石U-Pb年龄测试得到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7.
8.
滇西澜沧变质带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赵靖  钟大赉 《岩石学报》1994,10(1):27-40
滇西澜沧变质带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事件,其时代分别为519Ma和280~190Ma。早期变质变形事件(M1D1)可由销长石和石榴石变斑晶的包裹体痕迹确定,形成近E-W向的变形构造格局。晚期变质变形作用(M2D2)以形成蓝片岩相矿物组合,如以蓝门石(青铝门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石英等为特征,并形成近N-S向的变形构造格局.钠质问石以青铝闪石和蓝闪石为主,白云母多为3T+2M;型多硅白云母,其bo均值在9.040A以上;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P、T条件估计分别为0.6~0.7GPa和300℃。晚期变质变形事件经历了二个主要阶段(M2aD2a和M2bD2b),分别伴随透入性面理(S2)和褶劈理(S3)的形成,蓝门石的40Ar-39Ar定年分别为279Ma和214Ma;M2cD2c期局部受到热的扰动,以及出现大量的膝折带或宽缓褶皱。上述变质变形演化历史代表了澜沧变质带的隆升及剥蚀过程。  相似文献   

9.
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在退变质作用中的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生  朱光 《矿物岩石》2004,24(4):20-27
探讨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在低温退变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对大别山东缘和苏鲁造山带西缘郯庐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的多硅白云母残斑由中心向两侧边缘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后发现:由中心向两侧边缘Si减少,Al增加,Fe,Mg略有降低,部分样品中K,Na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Ti则显示不活动富集。这是由于退变质过程中流体的活动常会改变残斑白云母的成分.并且在流体活动过程相对短暂的情况下,使残斑白云母的成分不能发生充分变化.最终会导致白云母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成分。因而,经历了富流体活动的退变质作用后,岩石中的多硅白云母残斑已不能完全保存其形成时的压力信息。  相似文献   

10.
对阜新地区主要构造旋回变质作用、变形特征的研究表明,阜平期、四堡期和燕山期为阜新地区的3个主要变质时期,分别遭受了麻粒岩相-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及绿片岩相变质作用;阜平期分为3幕变形,四堡期分为2幕变形,燕山期分为5幕变形,构造变形具有从深层次→中浅层次→表层次的演化规律;阜平期构造运动控制了区内鞍山式铁矿的成矿,燕山期构造运动控制了区内热液型金、铜、萤石、沸石、膨润土矿产和煤、油页岩等沉积型矿产的成矿。  相似文献   

11.
滇西南涧—云县一带广泛出露的无量山岩群是一套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密切相关的中低变质沉积岩夹火山岩系,其形成时代、沉积充填序列及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南涧县公郎乡一带的无量山岩群发育有厚数厘米的变质英安岩夹层。对变质英安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428.7±8.7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338~387Ma、250.5±8.1Ma、146.0±6.0Ma的变质年龄。认为无量山岩群原始沉积岩形成于志留纪,在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经历古生代造弧而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在白垩纪受热事件影响而发生热变质作用;同时还获得2034±22Ma、1140±16Ma、731±15Ma及469~522Ma的单颗粒锆石年龄,这些年代峰值与整个扬子陆块西缘获得的前寒武纪、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年龄及分布特征基本可以对比;记录了Columbia、Rodinia和Gondwana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2.
滇西无量山岩群为原1:100万下关幅(1975)命名,为一套浅变质砂岩和泥岩,形成于滨海相-浅海陆棚相,其时代一般认为属古生代,但一直缺乏化石依据或准确的年龄数据.本次1:5万区调在澜沧江西岸云龙县毛草坪村无量山岩群四段(PzW4)的下部和上部获得两层变质基性火山岩夹层,根据野外岩石产状、镜下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恢复其原岩为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扩张环境.采用LA-ICP-MS技术,对下部和上部变质基性火山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定,分别获得206Pb/238U年龄为(327±11)Ma(N=14,MSWD=6.7)和(284±3.7)Ma(N=27,MSWD=4.9),为早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晚期,这为无量山岩群形成时代及其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龄依据,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古特提斯洋晚古生代的构造属性与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川东南丁山地区是近年来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裂缝的发育对页岩含气性及保存条件有重要的影响。综合运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资料,结合岩石脆性矿物含量、岩石力学参数等数据,深入分析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并探讨了裂缝发育对含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主要以构造成因的剪切缝为主,裂缝优势方位共6组,主要包括4组平面剪切缝和2组剖面剪切缝,其发育主要受2个方向、3个阶段的构造应力场影响而成;裂缝延伸稳定,平均密度小,宽度小,充填程度高,主要被方解石和黄铁矿等充填。裂缝受控因素主要包括古构造应力场、构造部位、脆性矿物组分、岩石力学性质等;断层对裂缝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断层两盘均存在裂缝发育程度急剧下降的临界范围,临界范围内裂缝发育程度高,超过此临界范围,裂缝发育程度变差且变化趋于平缓;不同期次的裂缝中,形成时间晚、规模过大、充填程度不高、与现今地应力方向一致或呈低角度相交的裂缝易造成页岩气的散失,对提高页岩含气性不利;龙马溪组岩石脆性矿物含量高,脆性指数属中等偏上程度,有利于构造缝发育且可压性较好。随着距齐岳山断裂距离的适当增加,龙马溪组页岩埋藏深度适中,地层压力增大,抗压强度增强高,脆性指数适中,构造保存条件变好,有利于不同方位的裂缝发育和页岩含气量的增加,位于该区域的DY2井与DY4井均位于该有利区域,含气性良好。研究结果对下一步深化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保山地块的寒武系露头少,研究范围有限。长期以来,地学界对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的接触关系存在较大争议,有人认为是整合接触,有人认为是假整合接触,囿于过去的工作精度,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来,在保山施甸地区开展1∶5万区调工作时发现,区内普遍缺失早奥陶世沉积,仅在施甸半坡一带有中奥陶统,在大寨一带,中上奥陶统蒲缥组直接平行不整合在上寒武统保山组之上,结合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业已存在的岩浆活动,认为这是晚泛非运动的远程响应。  相似文献   

15.
滇西施甸地区泥盆系—石炭系接触关系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保山地块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较广,研究程度较高,但对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属性的认识尚存在争议,以往的研究成果都认为属假整合接触。通过开展施甸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原中上泥盆统何元寨组上部采获大量法门期—杜内期的牙形石化石,并确认何元寨组与下石炭统香山组的沉积相序为渐变过渡,提出施甸地区的泥盆系与石炭系为整合接触,为保山地块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滇西保山地块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较广,研究程度较高,但对泥盆系一石炭系界线属性的认识尚存在争议,vJ,往的研究成果都认为属假整合接触。通过开展施甸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原中上泥盆统何元寨组上部采获大量法门期一杜内期的牙形石化石,并确认何元寨组与下石炭统香山组的沉积相序为渐变过渡,提出施甸地区的泥盆系与石炭系为整合接触,为保山地块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黄勇  郝家栩  白龙  邓贵标  张国祥  黄文俊 《地质通报》2012,31(0203):306-313
保山地块的寒武系露头少,研究范围有限。长期以来,地学界对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的接触关系存在较大争议,有人认为是整合接触,有人认为是假整合接触,囿于过去的工作精度,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来,在保山施甸地区开展1∶5万区调工作时发现,区内普遍缺失早奥陶世沉积,仅在施甸半坡一带有中奥陶统,在大寨一带,中上奥陶统蒲缥组直接平行不整合在上寒武统保山组之上,结合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业已存在的岩浆活动,认为这是晚泛非运动的远程响应。  相似文献   

18.
高永娟  林仕良  丛峰 《地质通报》2012,31(05):726-731
报道了滇西梁河—潞西地区新生代英安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英安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Sr、P、Ti,具有Eu负异常和Pb正异常。火山岩的εNd(0)为-10.3~-8.72,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为1.2~1.4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英安岩源于区域基底岩系的部分熔融,并与该地区同期幔源玄武质岩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合。  相似文献   

19.
冀北康保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北靠古亚洲洋构造域(中亚造山带)。区内出露有小西沟、前孟家地、石柱梁、三老虎、新村和西五福堂等6个晚古生代花岗岩体,它们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60.6±1.6 Ma、264.1±1.7 Ma、269.5±2.7 Ma、276.3±1.9 Ma、280.4±2.0 Ma和284.7± 1.7 Ma等,表明这些花岗岩体形成于早-中二叠世。晚古生代(早-中二叠世)花岗岩体在冀北康保有规律地出露,应该与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有关,可能反映了古亚洲洋的俯冲消减作用具有多期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高永娟  林仕良  丛峰 《地质通报》2012,31(5):726-731
报道了滇西梁河—潞西地区新生代英安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英安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Sr、P、Ti,具有Eu负异常和Pb正异常。火山岩的εNd(0)为-10.3~-8.72,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为1.2~1.4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英安岩源于区域基底岩系的部分熔融,并与该地区同期幔源玄武质岩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