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断层气CO2快速测定方法在四川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致君  闻学泽  程万正 《地震研究》2003,26(Z1):118-125
介绍了快速测定活动断层带CO2气体的方法、川西地区断层气CO2观测点的选建以及观测的情况.初步的观测结果显示,在1999年四川绵竹两次5.0级地震、2001年四川雅江5.0 级和6.0级地震和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前,部分观测点的断层气CO2均有很好的短期前兆异常显示.实践表明:直接埋设在断层破碎带上的观测点比埋在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中的观测点更能观测到来自地壳内部的、可能与地震前兆有关的断层气CO2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断层气CO2测定方法及川西地区断层气CO2观测点的选建和观测情况。初步观测结果显示,在1999年9月11月四川绵竹两次5.0级地震及2001年2月四川雅江5.0级地震和6.0级地震前,川北和冕宁测点的断层气CO2有很好的短期地震前兆异常显示,观测结果还表明,直接埋设在断层破碎带上的观测点可能比埋在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中的观测点能更好地检测到来自地壳内部的断层气CO2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3.
2020年3月23日和7月13日,新疆天山中部地区分别发生拜城5.0级和霍城5.0级地震,其中拜城5.0级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地震带中段,霍城5.0级地震发生在北天山地震带西段.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表明:①拜城5.0级地震:震前主要存在5级地震成组和尼勒克钻孔应变中短期异常;②霍城5.0...  相似文献   

4.
刘万全 《四川地震》2001,1(1):45-48
1999年9月14日绵竹清平乡发生了一次5.0级地震,应用中国地震局开发的SSRA软件,对这次5.0级地震序列时、空、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地震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1986年2月9日、3月1日、8月16日在黑龙江省德都县龙镇附近相继发生5.0级、5.4级、4.8级和5.5级四次中强地震.对于这几次中强地震我们是有不同程度的预报意见的我省从1973年地震台网投入观测以来,共记到省内发生的Ms(?)5.0级地震五次(不包括深震)除1986年龙镇附近发生的四次中强地震外,还有当时属于我省的新巴尔虎右旗的5.1级地震1984年以前,我省小震活动主要分布在我省西部的嫩江断裂附近和东部依舒带北端的萝北地区西部地区小震频度和强度都高于东部(见表1)  相似文献   

6.
1999年 1 1月 2 5日澄江发生 5.2级地震 ,2个月后的 2 0 0 0年 1月 2 7日在相邻的丘北 -弥勒地区发生了 5.5级地震 .分析了丘北—弥勒 5.5级地震的区域地震活动背景、地震孕育过程和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为探讨在一次中强地震后如何预报后续地震提供了一个震例 .  相似文献   

7.
1 空间分布我们采用四川省地震台网目录资料 ,选取发生在北纬 3 0°3 0′~ 3 0°5 0′,东经 1 0 3°5 0′~1 0 5°1 0′德阳及邻区内的地震 ,对 1 970年以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据统计 ,1 970年至 1 999年1 0月 ,该区发生 3 .0级以上地震共 85次 (图1 )。 1 999年 9月 1 4日绵竹清平 5 .0级地震为图 1 德阳地区 M≥ 3.0地震分布图近 3 0年来的最大地震 ,其次是 1 970年 3月 2 2日什邡、绵竹九顶山间 4.9级地震。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为 1 95 8年 2月 8日绵竹 (微观震中 )6.2级地震 ,宏观震中为北川 ,震害较为严重。2 频次异常从 M-t、 N -…  相似文献   

8.
地震前的区域重力场变化信号是判断年度地震危险性的依据之一.本文基于陆地时变重力观测获得的中国大陆西部重力场变化结果,采用Molchan检验方法对2018—2021年间中国大陆西部的12次5级以上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预报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现有陆地时变重力测量得到的3年尺度重力变化结果,对于未来1年的5级以上地震风险具有独立的预报效能,明显高于泊松概率;时变重力水平总梯度作为定量表征重力场空间变化特征的指标,Moclchan检验结果显示其预报效能优于时变重力信号;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2019年张掖5.0级地震,夏河5.7级地震和2020年巧家5.0级地震Molchan检验的效果更好,这可能与南北地震带地区重力测网覆盖程度更好有关.本文研究结果客观和定量地评估时变重力场的预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优化地震预测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1 1999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地震活动实况 1.1 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99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677次,ML1.0~1.9级地震445次,ML2.0~2.9级地震197次,ML3.0~3.9级地震31次,ML4.0~4.9级地震4次,ML≥5.0级地震1次,最大地震为1999年3月11日ML5.6级地震,见图1.  相似文献   

10.
谢健健 《华南地震》2011,31(3):134-139
通过对2010年10月24日太康ML5.0级地震前的资料进行回顾研究,认为在这次地震前,存在区域中等地震活动增强、ML≥2.0级弱震空区、弱震条带、地震平静及霍山地震后窗口高频次异常等异常图象.它又一次为该区对中等地震的监测预报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方宏芳 《华南地震》2001,21(3):56-61
通过对汰内井水氡多年年变动态的分析 ,发现台湾地区强震前后汰内井水氡值表现出持续高值、年变规律畸变等异常 ,这些异常多为中期与中短期异常 ,有时也有短临异常和震后效应 ;利用中国地震局“八五”攻关软件《SHEP》对汰内井 1987~ 1999年氡测值进行层次跟踪中期预测分析 ,发现其预测结果与台湾 1987年以来发生的 4次强震在时间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The unexpected December 26, 2004, off the west coast of northern Sumatra, Indonesia, MW=9.0 earthquake, which caused devastating tsunami around the Indian Ocean, reminds seis-mologists of the difficulty of earthquake forecast and/or prediction. For seismologists this earth-quake is almost completely unexpected, because there was neither forecasting (which means the estimation of the future earthquake rate as a function of location, time, and magnitude) nor predic-tion (forecasti…  相似文献   

13.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县MS7.3级地震的可能发震构造,介绍了中期地震预测情况以及地震发生时全球、我国大陆地区及周边几个重要地区地震活动所处的状态,并分析了震前出现的可能地震活动异常现象,以期有助于深入认识这次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Organic matter of the Sinian and early Cambrian black shales on the Yangtze Platform belongs to the light carhon group of isotopes with the δ13C values from - 27% to - 35 %, which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empomneously deposited carbonates and phosphorites. A carbon isotope-stratified paleooceanographic model caused by upwelling is proposed, which can be used not only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es of organic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black shales, but also to interpret the paleogeographic difference in the organic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various types of sedimentary rock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9472114) and the Open Laboratory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相似文献   

15.
2005年2月15日7时38分7.5秒,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境内发生了6.2级地震,在4团、乌什设立的强震台记录到了地震加速度记录。本文介绍了乌什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历史地震环境,对比分析了衰减公式与实际事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印度布季7.8级大震与日月同纬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年1月26日位于印度西海岩的布季发生了7.8级大震,根据天文资料可知,2001年是日月同纬或近于日月同纬之年,用日月同纬效应讨论了布季地震的发震时间。许多震例表明日月同纬之年在北回归线上有发生大震的可能,而且发震时间多在夏季和冬季。  相似文献   

17.
Future extreme precipitation (EP, daily rainfall amount over certain thresholds)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however, its effect on groundwater recharge has not been fully explored. This study specifically investigates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the effect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daily rainfall amount over the 95th percentile, which is tagged by ranking the percentiles in each season for a base period) on groundwater recharge from 1950 to 2010 over the Northern High Plains (NHP) Aquifer using the Soil Water Balanc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undwater recharge significantly (p < 0.05) increased in the eastern NHP from 1950 to 2010, where the highest annual average groundwater recharge occurs compared to the central and the western NHP. In the eastern NHP, 45.1% of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fell as EP, which contributed 56.8% of the annual total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the western NHP, 30.9% of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fell as extreme precipitation, which contributed 62.5% of the annual total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addition, recharge by extreme precipitation mainly occurred in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before the maximum evapotranspiration rate, which usually occurs in mid‐summer until late fall. A dry site in the western NHP and a wet site in the eastern NHP were analysed to indicate how recharge responds to EP with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regimes. The maximum daily recharge at the dry site exceeded the wet site when there was EP. When precipitation fell as non‐extreme rainfall, most recharge was less than 5 mm at both the dry and wet sites, and the maximum recharge at the dry site became lower than the wet site. This study shows that extreme precipit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groundwater recharge. © 2016 The Author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边缘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生长的重要场所.然而,青臧高原各边界却呈现出不同的地貌形态响应.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六盘山地区,与青藏高原东缘相比,它与邻近稳定鄂尔多斯地台之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变化.青藏高原东边界所对应的龙门山构造带呈现出高陡的地貌形态:在100 km范围内,海拔高程从四川盆地的500 m陡升至临近的龙门山构造带的3500 m.而青藏高原东北边界所对应的六盘山构造带则与邻近的鄂尔多斯盆地表现为宽缓的地形变化.之前由于缺少高精度的数据资料,对造成这一地表形态差异所对应的地壳结构缺少必要的了解.在本次研究中,将着重利用前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所获得的165 km长高分辨率深反射地震数据,并结合在此区域所获得的航磁数据资料进行该地区地壳结构的综合解释,得出青藏高原东北缘一鄂尔多斯地块构造转换带的地壳结构变形模型.研究表明六盘山地区主要物质组成为构造增生楔,其两侧分别存在陇西火山岛弧和鄂尔多斯结晶基底.高原生长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并不能使相对松散的构造增生楔无限制的抬高而是容易发生重力坍塌,从而造成六盘山地区比较宽缓的地形结构.同时本文还将此地壳结构研究结果与前人在青藏高原东缘所获得的地壳结构及变形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两个地区的构造变形模式,并找出两个地区的构造变形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也将为了解青藏高原侧向构造生长过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CT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CT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通过有关CT技术在医学、工业、军事、地球物理、地质等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说明近年来CT技术的新进展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重要地位;结论: CT技术在中国发展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工业CT方面拥有先进性,在世界上具有的竟争力.  相似文献   

20.
张双凤  张小涛  张丽晓 《地震》2020,40(2):130-139
以晋冀鲁豫交界区为研究对象, 利用古登堡的频次与震级关系式, 计算1970年1月~2018年6月该区b值, 进而判断未来强震危险地段。 计算结果显示, 邢台震源区西南端的未破裂区域为低b值异常区。 进一步研究该区的地壳物性结构等资料, 认为其具有高低速相间的地壳介质、 深切地幔的断裂、 大地震破裂空段等利于能量积累、 发生强震的特性。 综合分析认为, 低b值异常区附近的紫山西断裂与曲陌断裂交会区, 是未来晋冀鲁豫交界区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