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再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近年来大量专题科研成果和勘查工程实践.系统总结形成了适应中国煤田地质特点和煤炭工业要求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概括为一个创新思路、两大支撑理论、五大关键技术、一套标准规范:提出了集资源勘查、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新思路:聚煤规律研究和构造控煤作用研究取得突出进展,为当代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建立并完善了由煤炭资源遥感技术、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快速地质钻探技术、煤炭资源信息化技术、煤矿区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构成的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编制技术规范与标准14项,为构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煤炭智能开采是我国煤炭工业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下的战略选择,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必由之路,地质保障技术可为煤炭智能开采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数据支撑,且能有效探查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以减少煤矿生产灾害事故的发生。我国煤炭地质保障技术从服务于资源勘查、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到服务于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从基础地质勘查工作、GIS系统到隐蔽致灾因素探查,不同时期的煤炭地质保障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分析了在煤炭智能开采背景下地质保障技术面临的3个难题:地质条件探测精度不足、动态地质信息监测困难与智能开采缺乏统一的地质基础。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面向煤炭智能开采的地质保障技术体系,主要包含高精度综合探测、一体化智能在线监测、工作面地质透明化三大关键技术,通过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质信息综合精准感知、动态融合、同步映射和孪生反馈,实现地质保障的数字化、三维可视化和智能化。面对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针对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发展新要求,提出了煤炭智能开采地质保障云平台、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的发展方向,平台化、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可为煤炭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3.
辉煌五十年     
在全党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举国欢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喜庆日子里,我们隆重庆祝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建局五十周年。首先,我们向多年来关心与支持煤炭地质事业发展的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曾经在煤炭地质行业工作过、为煤炭地质事业开创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煤炭地质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煤炭地质职工及其家属致以亲切的问候!五十年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前身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勘探局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煤炭地质事业从…  相似文献   

4.
在煤田普查与勘探的每个阶段,都要填绘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在煤矿生产中,则要求编制井上下对照图,为了提高图件的质量,有时还得辅以坑探工程,以便对掩盖或半掩盖地区的地质点加以揭露。近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各地乡镇煤矿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地质人员在野外填图或作生产小窑调查时,常常看到有些地区尽管地面露头不好,地质研究程度不高,但乡镇煤矿却已经在覆盖层下建井并生产煤炭。生产小窑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廉价而又宝贵的地质资料,如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等等。笔者本文仅介绍在浮士或坡积物掩盖地区,不施工槽、井探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水城矿区于1958年开始初建,后因停建,仅有小河边煤矿和红旗地方生产小井。1965年三线建设时期,对北部矿区进行开发,现有生产矿井七对,矿区生产已初具规模,为我国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之一。 在矿区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遇到很多地质问题,其中断裂构造成为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随着煤炭采掘机械化的不断发展,要求进一步摸清矿井地质构造规律,及时准确地对断层作出判断和予测,已成为矿井地质工作者的主要课题。 本文试图从析研究现有的构造形迹入手,应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探讨其成生联系,寻求其构造规律,结合区域构造形迹,探讨其多期应力场,以期为煤炭的生产和建设服务。由于水平有限,错谬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张钦文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5):14-16,37
通过对漳平市吾祠煤矿区的煤层地质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复杂构造条件下的矿井生产布局,主要是煤矿区段水平划分、煤炭采区的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及有关地质硐探等问题,对矿山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的主导能源依然不可替代,但我国煤炭生产巨大的产能与煤矿瓦斯突出之间的矛盾使煤矿安全生产依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在系统分析瓦斯突出预测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现存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构造演化为主线的瓦斯突出构造动力学预测方法与思路,期望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和多技术的融合,形成瓦斯突出预测构造动力学理论方法及综合探测技术体系,为煤矿瓦斯突出预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实施以来,无论对煤田地质还是煤矿地质工作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煤矿综合机械化采掘技术的广泛使用和煤矿安全生产要求的提高,《规范》在小构造、水文地质、瓦斯地质等方面的要求,已不能完全满足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从煤矿地质工作和安全生产角度,结合特定煤矿实例,论述了小构造、水文地质、瓦斯对煤矿的影响,提出了地质勘查期间应加强的工作,并建议结合新技术、新要求对《规范》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湖南省煤炭生产建设,向各级领导机关和生产、建设、设计、地质、科研教学等部门系统地提供全省资源勘探、生产建设等基本情况,湖南省煤炭局组织了全省煤田勘探、设计部门和各地区煤炭局,矿务局及重点煤矿(部门地县煤矿),对建国二十五年来所提交的不同程度的地质报告、生产开发及历史统计资料等三大部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搜集、整理,对煤田的分布与类型、成煤古地理、控煤构造条件及煤质特征等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与探讨,汇集成《湖南煤炭资料汇编》。《汇编》全部编纂完毕并出版,目前已分送有关单位。  相似文献   

10.
在浑江煤田煤矿生产及地质勘探实践中,使我们认识到,地质力学对于煤田地质来说,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以前在浑江煤田的地质工作中,大家都认为浑江煤田断裂多,火成岩活动激烈,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甚至感到无规律可寻。对于一些有着密切成因联系的构造现象,认识不足,只能进行一些孤立的形态描述,因此,对区内的地质构造不能正确地认识。本文初步运用地质力学观点分析浑江煤田的构造,缺点错误之处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煤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性,造成单一勘查技术手段难以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查目标。在系统分析我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重新确立了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将“煤田地质勘探”发展为涵盖煤炭勘查、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提出了适合当代需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的的确立,应以取得最佳勘查效果为目标,统筹考虑勘查区具体的地理、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勘查技术手段及组合。基于理论分析,评述新体系兼备的主要技术特色及科学性、先进性,并依据地质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将我国煤炭地质勘工作划分为4种勘探模式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区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全国近20个省区100多个地质勘查项目的实践中证明,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的实施,为煤矿建设提供了详细、完整、准确的煤炭资源信息数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对提高我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炭地质》2010,(5):66-66
<正>矿井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煤矿设计开发、安全生产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矿井地质勘查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煤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逐步向深部进军,不断涌现出新的挑战性难题,如高水压、高瓦斯、高地温、高地压等,在煤炭地质勘查与矿井地质工程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涌现出了众多的新成果。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并具体应用到矿井地质工作的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生产和煤矿安全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湖南白兔潭矿区荷田区段构造特征与找煤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湖南省的主要能源,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暴露区和浅部的煤炭资源已基本采完,因此,在隐伏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隐伏区找煤主要指“三下”(老地层下、构造下和红层下)找煤,而“老地层下和构造下”找煤主要是指利用推覆构造理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为了深化对区域构造和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的认识,为本区煤炭资源勘探和矿井生产地质保障提供新思路、开拓新领域,以当代构造地质理论为指导,结合已有资料,对白兔潭矿区荷田区段的煤田构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煤田的构造格局,提出了该区可能存在的两种构造模式,对该区找煤前景做出了科学评价,指出了可供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荥巩煤田三李煤矿区地质资料,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前提下,对矿区构造采用地质力学理论,总结出断裂构造的成因,对今后煤矿地质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造作用是控制煤系和煤层形成、赋存的首要地质因素,中国煤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构造控煤作用研究在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基础地质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构造控煤作用概念经历了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学科进展和行业需求的推动下,构造控煤作用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大大拓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为促进对煤化作用进程的深入认识、煤系矿产资源的盆地动力学控制、煤系非常规气成藏与评价、绿色矿山建设地质保障、清洁用煤资源赋存的构造控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刘益永  董哲 《吉林地质》2012,31(1):93-97
瞬变电磁法在煤炭勘查工作中应用已经很普遍,特别是在煤矿采空区及积水采空区勘探中应用效果更加明显。瞬变电磁法在煤炭勘查工作中应用要从孔旁实验入手,了解全区地质概况,为异常解释建立理论模型,结合实测数据处理,获得大量的定性、定量数据,通过图件上的异常特征分析,局部异常的认识,结合煤系地层的物性特征分析解释其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17.
湖南煤田地质二队深入社会地质市场,利用自身科技优势,为地方煤矿生产建设服务。大建煤矿是娄底地区煤炭生产骨干企业,已有48年的历史,年工业总产值达3200万元,是娄底地区有名的扭亏增盈先进企业,受到过原煤炭工业部的表彰。但是由于资源枯竭,矿井面临关闭的窘境。于是娄底地区煤炭局和大建煤矿邀请煤勘二队进行“金竹山矿区西北翼外围五加山区段找煤”课题研究。五加山区段为金竹山煤矿与大建煤矿之间的毗邻地带,其间存在一条五加山逆断层。二队的地质工作者通过地面地质填图和物探工作,结合沉积环境、地质构造研究,认为在…  相似文献   

18.
煤岩层对比工作贯穿于整个煤炭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的全过程,针对近距离、多煤层且构造复杂的矿井生产阶段煤岩层对比困难的问题,以贵州盘县煤田火烧铺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质勘查资料的分析,结合地面瓦斯勘查钻孔、井下地质调查、瓦斯参数测试工程从地质勘查阶段已经建立的煤岩层对比标志层中提取适应于矿井生产阶段的标志层;结合矿井生产过程中井筒、巷道、工作面及其两巷道、切眼等井巷工程生产揭露资料的宏/微观煤岩、煤质化验、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煤层的光学特征等资料,提炼矿井生产过程中基于开采技术条件的煤岩层对比的标志;综合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重新构建矿井生产阶段煤岩层综合对比标准体系。研究表明:地质勘查阶段构建的煤岩层对比标志层在矿井生产阶段岩性组合、地球物理测井曲线,高位标志性岩层以及古生物化石层基本上失去了指导意义,而煤层结构、伪顶或低位直接顶板古生物化石层、岩性标志层仍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实践生产;矿井生产阶段大量的地层倾角数据、宏/微观煤岩组分特征、煤层夹矸岩性,尤其是可见光、热红外等光学特征,煤层瓦斯含量、压力参数,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参数等是煤岩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层;构建的煤岩层综合对比技术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巷道高效掘进、工作面快速回采并识别断层发育特征。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指导煤矿井下生产工作而且可以为构造复杂区的煤矿井下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煤矿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提供地质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王巨民 《云南地质》1992,11(1):32-35
恩洪煤矿区位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富源县境内,矿区面积约620km~2。区内分布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含煤地层,煤炭储量丰富,为云南省焦煤基地之一。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本文根据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结合区域应力场演化以及遥感、重力资料等分析,对矿区的构造体系作番探讨。 (一)矿区构造特征 1.恩洪矿区处于滇东多种构造体系复合部位,夹持于新华夏构造带南部的北北东向断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白集煤矿下石盒子组3煤的小型滑脱构造成因分析,找出了小型滑脱构造对煤层赋存变化的控煤作用,为矿井生产提供正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