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碧口群火山岩系中部的基性熔岩以拉斑系列为主 ,基性火山岩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和Nd同位素初始比值较低 ,分别为 0 .70 12 4 8~ 0 .70 4 4 13和 0 .5 110 80~ 0 .5 12 341,大部分样品的εNd(t) >0 ,表明母岩浆主要来自地幔源区。岩石显示明显的富2 0 7Pb及2 0 8Pb特征。在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的演化过程中岩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异 ,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等表现了从亏损到富集的变化特点。基性熔岩的稀土与微量元素表现出与俯冲碰撞型的弧区玄武岩相同的特点。分析表明 :碧口群火山岩系形成于岛弧环境 ,它与横丹群浊积岩系在扬子板块西北缘构筑了一个弧盆系统 ,其时代为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2.
娘娘山碱性火山-侵入岩特征及成岩定量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铜井娘娘山旋回中生代火山-侵入岩系岩石化学、微量、稀土元素以及铷锶、钐钕等同位素详细研究,认为这套岩石具高碱、硅不饱和、强烈富集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特征。岩石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70—0.7073,∈_(Nd)值为-3.4—3.3,利用二元混合模式计算得出蓝方石响岩和霓辉正长岩源区物质成分相当41%、42%上部陆壳和59%、58%亏损地幔组成的混合物,源区物质经6.4%、6.6%部分熔融形成初始岩浆,表明娘娘山旋回碱性火山-侵入岩系是壳幔混合物经部分熔融后所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尔泰花岗岩类源区物质的定量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产出于阿尔泰、额尔齐斯、乌化古三条构造-岩浆带上的六个典型岩体进行了源区岩石化学组成和初始熔体部分熔融程度的定量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六个岩体的ε_(Sr)~t值多介于0-120之间,源区岩石多为地幔物质与陆壳物质的混合源,地壳柱中成熟陆壳所占比例较少,反映了中亚型地洼区在地壳化学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北往南,ε_(Sr)~t值与壳源锶所占百分率逐渐减小,反映了从地槽造山带核心部位往边缘部位往边缘部位,地壳柱中成熟陆壳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初始熔浆部分熔融程度温度、压力呈正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仍存在地幔柱、加厚/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俯冲板片脱水导致地壳熔融等不同认识。辽西兴城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岩组成,岩浆成因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岩浆活动主要发生于晚侏罗世(156Ma)、早白垩世早期(139Ma)、早白垩世中期(130~125Ma)。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且具有富集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等活动陆缘岩浆岩特点,表明辽西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发生与俯冲作用有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56~139Ma)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I型花岗岩类似,同时具有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22.70~-18.66)和古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2387~2767Ma),其初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古老中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130Ma的花岗质岩石同样具有与I型花岗岩相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但其Hf同位素组成突变为亏损(εHf(t)=+3.64~+6.22、tDM1=537~969Ma),其初始岩浆起源于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混入少量亏损地幔物质组分;形成于125Ma的花岗质岩石为碱性A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其他岩石有所不同,具有负的εHf(t)值(-17.30~-11.56)和相对古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年龄(tDM2=1917~2278Ma),初始岩浆可能起源于较为古老的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并有幔源物质的参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形成于160~139Ma的花岗质岩石具有I型、高钾钙碱性、与埃达克质岩石类似的高Sr/Y、低Y含量特征和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而形成于130~120Ma的花岗质岩石具有A型、碱性、与典型岛弧岩浆岩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相对亏损的Hf同位素组成,同时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具有向洋年轻化的特点,表明华北克拉通东部156~139Ma期间可能受到古太平洋板块的持续俯冲作用,而139~130Ma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开始回撤,130~125Ma进入古太平洋俯冲板片持续回撤导致的强烈区域伸展作用阶段。古太平洋俯冲板片脱水交代岩石圈地幔并形成幔源岩浆,幔源岩浆不断底侵作用于古老/新生地壳使其发生部分熔融为花岗质岩石提供岩浆来源。  相似文献   

5.
李尔峰 《辽宁地质》1995,(4):291-297
大巴-建设地区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属TTG岩系。地质、岩石学及地质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古深成侵入体,变质程度属绿片岩相。同位素年龄为2443Ma。岩浆来源于陆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6.
有关大陆学化过程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年龄的地壳岩石中钕同位素丰度来解决。对来自早期地幔火山夺的Nd同位素值测量表明,产生低S,/Nd比值大陆壳的地幔源具有高S,/Nd值,通过研究由地幔熔融产生的火山岩,重建亏损地幔的早期状态。澳大利亚西部2.7Ga岩区的玄武岩Nb/U比值与两革幔岩石的Nb/U比值非常接近,这说明2.7Ga前大陆地壳的数量与现今相同。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地区以发育显生宙花岗岩和火山岩为特征,基性和中性侵入岩不是十分发育,仅在塔河、塔源、富西里、乌拉山、碧流台等地有所报道,且规模相对较小,它们在形成时代和成因上的差别为我们深入揭示大兴安岭地区壳幔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线索。近期我们在大兴安岭东坡北部红花尔基地区开展了基础地质调查,在小奎勒河中游花岗杂岩体内部发现并确定了两处不规则中基性岩体,经系统的岩相学、年代学、元素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两处中基性岩体由细粒角闪辉长岩岩相和辉长闪长岩岩相构成; 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其成岩作用于310~293 Ma;岩石系列为准铝质、钾质-钠质、拉斑玄武质-钙碱性过渡岩系;初始岩浆为来自熔体-流体交代作用的富集地幔低程度(<5%)部分熔融作用,源区主要残留矿物相为辉石和石榴石、钙钛矿等;岩浆演化过程以结晶分离作用为主,伴随堆晶作用;形成于松嫩地块-兴安地块碰撞拼合晚期向初始大洋岛晚期大洋弧初始环境。  相似文献   

8.
天山石炭纪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52  
中国西北部(中亚地区)天山造山带中分布的石炭纪碰撞后裂谷火山岩系构成了一个分布范围约150×104km2的大火成岩省.该火山岩系主要由玄武质熔岩组成,其次还包含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玄武岩所形成的化学和同位素阵列表明,它们是由来源于2个不同源区的组分混合产生的.一种组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另一种组分来源于与夏威夷(Hawaii)、冰岛(Iceland)和留尼汪岛(Reunion)等洋岛玄武岩源区相似的软流圈.显然,该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信宜白石片麻状花岗质岩石的成因与年代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力奋 《广东地质》1996,11(2):13-20
混合岩作作用,花岗岩浆作用是同一作用过程(深熔作用)的不同发展阶段,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侵入型花岗岩是地壳物质经过选择性熔融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熔融的产物,信宜白石岩石组合可作为这一过程的例子,该组合不同岩石类型在空间上紧密联系,套叠成近同心环状花岗岩穹隆的样式,并且在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上,从边缘→中心呈有规律的变化,对单颗粒结晶锆石所进行的分层蒸发不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也揭示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0.
滇西临沧岩基源区物质定量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西南和东南亚领域内存在一条南北延伸的花岗岩岩基带,滇西的临沧岩体((LG) 和平和街岩体夕MG)是这一巨型同碰撞岩基带最北段的二个岩体,出露面积共约11000平方公里。 具壳源(S型)花岗岩许多特征。根据Sr, Nd同位素的上陆壳一下陆壳两端员混合摸拟,这两个岩 体的源区岩石相当于由70-80%上陆壳物质加上20-30%的下陆壳物质构成的混合物。根据Rb, Sr, Rb/Sr等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比值在部分熔融中的行为,计算了这一源区物质约30-35%写的部分熔融形成当时的平和街和临沧岩体的初始岩浆。  相似文献   

11.
火神庙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栾川矿集区西部,为一杂岩体,该岩体与火神庙钼矿床密切相关.目前,人们对火神庙岩体的研究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对火神庙钼矿床成因的认识.系统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50.3±0.6Ma、146.0±0.6Ma和145.1±0.5Ma,为栾川矿集区晚侏罗世第2次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火神庙杂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是不同源区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上升就位的结果.石英闪长岩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镁铁质岩浆与太华群TTG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混合后上升就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Sr,Nd,Pb同位素成分的系统测试分析表明,火山岩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和低的^143Nd/^144Nd值及高的Pb同位素组成特点,且Sr,Nd,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窄,反映了其具有同源岩浆的特点,并且经历了类似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Sr,Nd,Pb同位素组成及相关图解判别表明,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来源于被大洋沉积物和地壳物质所混合的不均一富集地幔源区,显示源区具有壳幔混源性质,与EMⅡ型富集地幔源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3.
位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新元古代宝兴杂岩主要由中低级变质的辉长质片麻岩、闪长质片麻岩、英云闪长质到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和块状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特征表明,辉长质片麻岩和闪长质片麻岩为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原始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尖晶石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在上升和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岩石强烈混染。英云闪长质和花岗闪长质岩浆形成于下地壳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而二长花岗质岩浆形成于杂砂岩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宝兴杂岩的岩石组合、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该杂岩体最有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构造背景,并可能经历了碰撞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西南和东南亚领域内存在一条南北延伸的花岗岩岩基带,滇西的临沧岩体(LG)和平和街岩体(PMG)是这一巨型同碰撞岩基带最北段的二个岩体,出露面积共约11000平方公里。具壳源(S型)花岗岩许多特征。根据Sr、Nd同位素的上陆壳一下陆壳两端员混合摸拟,这两个岩体的源区岩石相当于由70—80%上陆壳物质加上20—30%的下陆壳物质构成的混合物。根据Rb、Sr、Rb/Sr等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比值在部分熔融中的行为,计算了这一源区物质约30—35%的部分熔融形成当时的平和街和临沧岩体的初始岩浆。  相似文献   

15.
桂东北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桂东北姑婆山地区的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广泛分布,包体的形貌、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岩浆快速冷凝结晶产物;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说明它们属钾玄岩系列,其源岩具OIB型微量元素特征;包体与寄主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的相同性,排除了来源于深部固体岩石熔融残留体或浅部围岩捕虏体的可能性,而两种岩石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在岩石结构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方面的明显差别性,又排除了同源包体或析离体、堆积体的可能性。里松花岗岩在很多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上都介于里松暗色包体和姑婆山主体花岗岩之间,里松暗色包体的总体特征显示了岩浆混合成因,是里松暗色包体岩浆与姑婆山主体花岗岩岩浆发生混合时不完全混合的残留物。  相似文献   

16.
核爆炸玻璃、撞击玻璃和玻璃陨石源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核爆炸岩石熔融玻璃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与超速陨石撞击坑的熔岩进行比较,获得在远离热力学平衡条件下,各种玻璃和熔岩在化学成分上分布十分均匀的重要结论。岩石玻璃和熔岩是由基岩各组成岩石按一定比例混合熔融形成的。它们的主量元素和痕量元素丰度受基岩元素背景值制约。文中根据熔体和靶岩的化学成分,计算了熔岩各组成岩石的百分比。玻璃陨石是地壳岩石受撞击熔融形成的。同一撒布区的玻璃陨石化学成分相近,说明起源于同一源坑;而玻璃陨石化学成分的不同,则说明母岩组成分量的差异。因此,文中通过模拟计算,得出各玻璃陨石的组成源岩。澳大利亚撒布区的玻璃陨石,Al2O3,K2O 和Na2O 与 SiO2及 K2O/Na2O 比值不完全相同,说明澳大利亚撒布区存在着几个不同的源岩和源坑,至少有印支、爪哇、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四个相应撞击坑。  相似文献   

17.
辽东-吉南硼矿的控矿因素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从区域成矿理论出发,分析了含硼岩系、镁质容矿岩石、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热液交代作用、构造控制和改造等4大控矿因素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含硼岩系、镁质容矿岩石是硼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构造改造活动是硼矿形成的必要条件;辽东-吉南硼矿的成矿作用为原始火山-沉积初始富集和部分熔融含硼热液交代镁质岩石的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8.
辽东硼矿的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辽东硼矿的成矿机制及建立成矿模式, 分析了含硼岩系、镁质容矿岩石、区域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构造等四大控矿因素, 发现含硼岩系具富硼特征, 容矿岩石具富镁特点并可成为硼质的沉淀剂, 含硼岩系中硼在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活化形成含硼热液, 含硼热液在有利的构造空间交代镁质岩石即可形成镁硼酸盐型硼矿.含硼岩系、镁质容矿岩石是硼矿形成的物质基础, 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构造活动是硼矿形成的必要条件.辽东硼矿成矿模式为原始火山-沉积初始富集和部分熔融含硼热液交代镁质岩石.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大容山过铝花岗岩复式岩基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琳 《地球化学》1988,(1):26-40
Sr、O、H、^40Ar/^39Ar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容山岩基中岩体的形成顺序是:大容山→台马→旧州,年龄分别为:270,258,228Ma。岩基源区310Ma时发生Sr同位素均一化事件。大容山、旧州岩体有同源演化关系,台马属于另一独立源区。岩基属于由部分熔融形成,但分异程度弱的S型花岗岩,其中包体主要为熔融残留体。  相似文献   

20.
邯邢地区燕山期火成杂岩由一系列基性—超基性、中基性、中偏碱性和碱性的侵入体组成。火成活动发生在109~171Ma之间。可将该区火成杂岩划分成4个系列,它们为角闪橄辉岩系,角闪闪长岩系,二长岩系和正长岩系。岩石化学特征表明不同岩系具有独立的成因,矿物分离结晶作用是控制岩浆演化的主导机制。文中提出的多重火成岩系是指同一造山旅回的不同阶段,在同一地区产出的来自不同源区的多个火成岩系的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