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类型、勘探领域及勘探战略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礁滩储层及层状白云岩储层三大类。陆上中—古生界盆地三类储层均有分布,海上第三系盆地主要发育礁滩储层。针对我国海相油气地质特别是陆上中—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复杂性,提出应该加强对勘探及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的礁滩储层形成的原生岩性-成岩圈闭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工作。石灰岩古风化壳岩溶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白云岩储层的含油气性比较依赖于有效储盖组合及构造圈闭。鉴于我国海相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程度较低,故应该加强海相油气资源特别是陆上主要盆地海相油气资源及南海油气资源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尤其要加强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基础油气地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储层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地质》1995,16(2):1-15
本文主要叙述了世界含油气盆地与储层分布;国内外储层研究状况和本世纪末中国油气储层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礼乐盆地含油气组合静态地质要素的分析表明,盆地内主要发育中生界、古新统一中始新统和下渐新统3套烃源岩,并以中、下两套源岩生烃潜力最好;砂岩、碳酸盐岩和生物礁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类型,砂岩储层在中、新生界内广泛发育,而碳酸盐岩和生物礁储层则主要发育于上渐新统一第四系;盆地总体上缺少广泛发育、封盖性能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但局部性盖层发育,且封闭性能良好。盆地主要存在3套含油气组合:中生界含油气组合,这是盆地内较有远景的一套含油气组合;古近系含油气组合,这是盆地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新近系含油气组合,该套组合在盆地中部隆起难以形成良好的油气组合关系,而在盆地坳陷区,尤其是南部坳陷则可形成良好的油气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鲜有以南海中南部区域作为整体开展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烃源岩研究,重点分析了油气分布特征,解剖了大中型油气田,开展了南海中南部区域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模式的系统研究.碎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万安盆地西侧、曾母盆地南侧和文莱-沙巴盆地,渐新世至上新世自南海中南部西南缘-南缘-东南缘主力碎屑岩储层分布层位逐渐变新;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万安盆地东部、曾母盆地中北部、礼乐盆地和巴拉望盆地.南海中南部区域迄今发现的54个特大型-大型油气田中,有碎屑岩油气田32个,碳酸盐岩油气田22个,储量合计为46.7×108 t,占油气总储量的81%.依据烃源岩特征、储层分布特点及典型油气田的成藏规律认识,将南海中南部的成藏模式分为3类:自生自储、砂岩储层富油为主、早期成藏;下生上储、碳酸盐岩储层富气为主、晚期成藏;自生自储、砂岩储层内油气并存、晚期成藏.   相似文献   

5.
印尼-巴新中-古生代叠合盆地群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已在部分地区取得了重大突破。将叠合盆地群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了盆地结构构造解析、油气地质条件对比以及已发现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新近纪,多板块相互碰撞导致众多叠合盆地发育;但中-古生代,统一的大地构造背景使得叠合盆地群均主要发育二叠系和侏罗系2套主力烃源岩。主力储层受三角洲时空演化的控制;早-中侏罗世,三角洲发育在澳大利亚板块西北缘,导致宾都尼(Bintuni)盆地、波拿巴特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砂岩储层;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角洲迁移至澳大利亚板块北缘,导致巴布亚(Papuan)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储层。油气展布受盆地结构控制,"宽冲断、窄前渊"型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冲断褶皱带地层变形相对平缓的构造单元中;"窄冲断、宽前渊"型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渊斜坡带上的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构造-地层圈闭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并且需要加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保存条件的认识与有利区预测;有效烃源岩与资源潜力;储层的复杂性及其对非构造圈闭的影响。保存条件分为三个层次:含油气盆地的保存、含油气系统的保存、油气藏的保存。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克拉通盆地是中国古生界保存较好的盆地,是海相油气勘探的战略目标区,另外还有准噶尔、楚雄等盆地。盆地斜坡相泥岩及泥状灰岩是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烃源;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区是重要战略方向;陆表海碳酸盐岩烃源岩区是中小油气田勘探领域。从储层条件来说,下古生界应以非砂岩岩溶储层为主要勘探对象,溶蚀不整合面广泛发育,已发现的下古生界大中型油气田仅见于碳酸盐岩溶储层;上古生界以孔隙性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储层为主要勘探对象,晚古生代的构造一古地理演化为这两类储层的广泛发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储层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储层可以分为砂砾岩储层和特殊储层两大类,并以中、低孔渗透为特征。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裂缝或裂隙,溶蚀孔洞是控制特殊储层物性,尤其是特殊储层渗滤能力的主要因素。水下冲积扇扇中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裂缝发育带,古风化壳发育部位是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地导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滨里海盆地是世界上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东缘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是良好的油气储层。通过对肯基亚克油田和扎纳若尔中区块油田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和储层控制因素的分析,指出混合白云岩化作用是研究区最主要的、也是最普遍的白云岩成因类型,其形成的白云岩是最有利的储层。白云岩化作用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白云岩的分布对沉积微相展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由于沉积环境和相带不同,孔隙水的流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成岩作用在不同的相带对孔隙的发育与演化的影响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沉积作用是控制储层的决定因素,平面上的成岩作用差异与沉积微相相关;距石炭系顶部不整合面愈近,则后期有利的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储层的改造更为彻底。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顶部碳酸盐岩储层是最具潜力的油气储层,有望进一步发现更多的油气储量。  相似文献   

9.
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储层可以分为砂砾岩储层和特殊储居两大类,并以中、低孔低渗透为特征。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裂缝或裂隙、溶蚀孔洞是控制特殊储层物性,尤其是特殊储层渗滤能力的主要因素。水下冲积扇扇中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裂缝发育带、古风化壳发育部位是东北含油气盆地J3一K1地层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
合肥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油气勘探潜力,但研究薄弱。根据盆地中部安参1井石炭系—二叠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分析及显微测温,主要讨论了油气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储层石英微裂隙及次生加大边中与油气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在145.2~150.2℃,155.6~160℃及169.9~177.9℃等三个温度区间。结合储层埋藏史-热史,发现储层主要经历了3期流体充注,时间在162.1~157.2 Ma之间(晚侏罗世)。通过包裹体冰点的测定,得到每一期流体的盐度特征,结合构造演化、烃源岩发育背景,推测油气主要是在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内部运移,同时也可能有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等深部的热液通过深大断裂运移到石炭系—二叠系,参与了油气的运聚,这在研究区今后的油气成藏研究中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1.
北海盆地为典型的中生代裂谷盆地,其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特征。依据IHS数据库2009年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生油层、储层、盖层及圈闭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对北海南、北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油气成藏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北北海盆地的主要油源岩为上侏罗统基末利黏土组页岩,南北海盆地主要气源岩为上石炭统威斯特伐利亚阶煤系地层;主要储层北北海盆地为中下侏罗统砂岩,南北海盆地为下二叠赤底统砂岩;北北海盆地区域盖层以泥、页岩为主,南北海盆地区域盖层为上二叠统盐岩;北北海盆地圈闭类型多样,而南北海盆地则类型较单一。控制其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是北海南、北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埋藏史和盐岩对油气成藏作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我国拥有相当数量裂缝型低渗储层的地质储量,在我国油气生产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开展低渗储层中裂缝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预测,无疑对我国的低渗透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在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中对裂缝预测及评价已经形成了很多富有特色的方法,但是由于裂缝成因的复杂性、发育的多阶段性,对低渗储层裂缝的预测及评价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较为系统地综述了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现状与进展、不同成因的裂缝预测方法、裂缝研究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几内亚湾北部,为典型的转换型大陆边缘盆地,是目前世界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以科特迪瓦盆地的构造演化、油气地质条件以及油气田最新发现为基础,采用油气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明确了盆地深水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可以为进一步明确勘探目标提供帮助,并为同类型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研究表明,目前盆地共发育3套烃源岩,3套储层及多套盖层。盆地内最主要的深水成藏组合为上白垩统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其烃源岩为上白垩统森诺曼阶-土伦阶厚层海相页岩;储层主要是土伦阶-森纳阶深水浊积扇砂体;盖层主要是上覆新生界厚层海相页岩。盆地深水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深水浊积扇和断层,二者相匹配共同控制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4.
南沙海域礼乐盆地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礼乐盆地是南沙海域热点研究区域.为揭示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依据礼乐盆地地震剖面、钻井及拖网资料,对礼乐盆地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探讨该盆地的油气成藏潜力.中生代和古新世-早渐新世沉积是主要烃源岩;晚渐新世礁体以及中生代风化碎屑岩是主要储层;识别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礁体和中生代晚期风化剥蚀而形成的断块构造是最主要的圈闭类型.长期活动断层沟通底部中生代地层和浅层礁体,是主要的油气垂向运移输导体,控制了礼乐盆地油气的空间分布.晚中新世的菲律宾弧碰撞运动类似南海北部东沙运动,有利于排烃和油气运移,之后构造活动减弱,有利于稳定成藏.礼乐盆地具备油气成藏的6大要素条件,盆地中、东部断裂发育区是盆地油气运聚成藏的优势前景区域.   相似文献   

15.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作为西北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它亦有自己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笔者从生、储、盖、圈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博湖坳陷油气形成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的分析,认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泥质岩是主要烃源岩;储层研究表明,侏罗系为低孔、低渗型储层;钻探证实的储盖组合有两套。通过烃源岩的生烃史、储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研究和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表明博湖坳陷主要有两期油气生成和成藏事件。油气成藏有宝浪苏木构造带、种马场构造带、博南鼻状构造带三种主要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西纳土纳盆地是南海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含油气系统"从源岩到圈闭"的核心思想,本文以盆地油气田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结合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历程,运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对盆地内主要含油气系统进行分析与划分,且在空间上圈定含油气系统展布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深入剖析油气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探讨未来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及重要勘探领域。研究表明,西纳土纳盆地发育4套含油气系统,Belut-Gabus/Arang/Belut(·)含油气系统和K/J-Arang(·)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分别富集了盆地内46. 1%和45. 0%的油气可采储量。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Anambas地堑和Penyu次盆东部;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渐新统和下中新统;油气藏类型上,油气富集于挤压背斜和披覆背斜等构造型油气藏中。油气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主力烃源岩展布、区域盖层与油气运移路径、反转挤压和基底隆升运动。综合分析认为,Penyu-Penyu(·)含油气系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储层砂体预测和凹陷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研究是该含油气系统的未来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林玉  张龙  王震亮  高潮 《沉积学报》2007,25(2):224-229
油气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的目的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方法是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通过实验发现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和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本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3储层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深水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良好的储层是形成较大油气藏的必要条件。以大量调研资料为基础,对大西洋区域的墨西哥湾、巴西东部边缘、非洲西海岸、挪威中部陆架及新特提斯区域的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中国南海、孟加拉湾、地中海(尼罗河三角洲)8个地区的24个深水含油气盆地储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这些深水含油气盆地中主力储层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等特征,探讨其分布规律。1世界深水盆地储层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构造演化与成藏过程复杂。为深化对这种复杂性的认识,以给区域油气勘探和基础石油 地质研究提供参考信息,针对区域构造上存在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不同区段油气成藏的特 征及其差异,包括烃源、储层、圈闭、输导、保存、成藏模式和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区段的油气藏分布层位和成藏 特征均不同,展示出油气成藏的差异性。其中,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是二叠系(包括侏罗系)的油气聚集于侏罗系储层中, 成藏主控因素是圈闭、保存条件和储层;中段山前冲断带主要是侏罗系和二叠系(包括白垩系)的油气聚集于古近系和白 垩系储层中,成藏主控因素是烃源岩、油源断裂和储层;西段四棵树凹陷地区主要是侏罗系(包括古近系)的油气聚集于 古近系-新近系和白垩系储层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是运移通道和储层条件。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储层(裂缝)预测、盆地模拟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上二叠统、中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三套烃源岩。最主要的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是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层位;主要储集层为柴窝堡区块的上二叠统和米泉区块的中下三叠统及中下侏罗统,其物性较差,总体为较好含气储层,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存在自源(侧向排烃)、它源(垂向排烃)两类油气成藏模式。柴窝堡区块北部和米泉区块仍然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