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通过对郑州市城区深部基岩层热储的岩性、构造、热源及盖层条件分析研究,总结了该区热储特征,并首次提出了断裂循环型带状热储构造网络体系的构思,这对该区今后深部基岩层热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基性、超基性岩中有一些巨大的层状侵入体,它们与围岩多呈平行不整合或小角度相交关系,岩体厚度很大,往往超过数百米甚致数千米。巨厚的岩体由一系列互有联系的岩石类型组成。在垂向上,无论从整个岩系或局部来看,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种类、数量、同种矿物的化学成分,都有明显的韵律性变化,往往可以组成几个至几十个大的韵律旋回。这种具有韵律性变化的层状岩体,被认为是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重力成层”。在一个巨大的岩浆渊中,先晶出的矿物晶体因重力分选作用依次下沉到岩浆渊底部,然后被晶体周围的残  相似文献   

3.
江西之鸣山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平 《地质论评》1941,6(Z2):231-236
鸣山位于乐平之西十里,山麓为鄱乐煤矿公司矿井所在。民国十四年,刘季辰氏调查鄱乐煤矿,将鸣山所见岩层定名为鸣山层,其纪载如下:  相似文献   

4.
冬瓜山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冬瓜山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的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主成矿阶段流体的温度高达350-400℃,成矿流体是一种高温(350-400℃),高率(ω(NaCl)=13.45%-48%),高密度(大于1.1g/cm^3)的流体。其中的稀土元素具轻稀土富集,Eu呈显著负异常,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的特征。由于其特殊的成矿环境,流体的输运过程是一种近于等温的过程。成矿作用发生于偏酸性且较还原的条件下。成矿流体由岩浆源和地层共同提供,是一个典型多源成矿物质,多成矿阶段,多控矿因素的层控夕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制作3D模型度图圈定萨德伯里构造萨德伯里火成杂岩“底板”的几何形状,通过建造立方体模型实现。每个立方体有自己唯一的密度,磁化率和天然剩磁性。模型由一不对称的盆地构成,盆地南部区地层向南陡倾斜,不同于当前许多模型,盆地中心下面北部区地层是连续的。  相似文献   

6.
7.
中国造山带面积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3/5。造山带区由于经历过复杂的多岛洋演化,陆缘增生与陆-陆碰撞等多期次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类型多样的混杂岩。混杂岩的识别与分类是造山带地质编图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介绍国际国内对混杂岩概念的理解,对与混杂岩紧密相关的名词术语,如蛇绿岩和蛇绿混杂岩、俯冲增生杂岩、杂岩、岩片和超岩片、非史密斯地层、构造地层、洋板块地层、对接缝合带、叠接缝合带等的含义进行了阐述。针对中国造山带地质特征,中国造山带混杂岩可划分出沉积混杂、构造混杂、沉积-构造复合混杂三大类。沉积混杂主要发生在威尔逊旋回的早期阶段(洋拉张阶段),构造混杂和沉积-构造复合混杂主要发生在威尔逊旋回的晚期阶段(洋俯冲消减-碰撞阶段),俯冲增生杂岩是俯冲带由俯冲消减-碰撞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岩。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井下开采的矾山内生层状磷矿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的稳定性,根据该矿工程地质现象、矿层及其固岩的自然特征和组合形式,确定该矿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准则,将其岩体工程地质岩组划分为5个大组10个亚组,对每个亚组的岩体稳定性和巷道支护方式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矿的软岩夹层是造成岩体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对岩体稳定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每个岩组的岩体稳定性受一定的地质规律控制,岩组的岩体稳定性的划分具有可类比性和空间分布可预见性,因而本文的研究对巷道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讨论的玄武安山岩是地幔岩经局部熔融形成的高铝玄武安山岩浆在低压环境下结晶演化而成的。氧逸度和挥发分的变化是形成气孔或杏仁状和致密块状玄武安山岩韵律的重要因素。在剖面上,自下而上,岩石的SiO2、碱质、轻稀土含量增加;铁质降低。单斜辉石斑晶的成分特征表明其结晶于低压环境。斜长石中TiO2、相似文献   

11.
利用盐岩地层建设地下油气储库群已成为各国发展能源储备的重要方向,然而关于储库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地面沉降所造成的重大事故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集中力量研究盐岩库区地面沉降问题,为我国盐岩储库群的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盐岩储库区地面沉降预测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成绩:(1)现场监测——法国、德国、美国先后建立了现场监测网络,获得了大量的长期监测数据;(2)理论计算——我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末将随机介质理论引入到盐矿水溶开采地面沉降预测中,从而为储库区地面沉降预测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3)数值模拟——欧洲学者利用FLAC2D程序对盐岩储库区的地面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而我国学者则利用在新概率积分法的基础上建立起的预测模型成功进行了沉降预测模拟。此外,为了有效地控制库区地面变形,预留矿柱式水溶开采法在国外众多盐岩地下储库群建设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最后提出在后续研究中将重点着眼于地表变形随时间的发展过程,并对现有理论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以及利用现场实测数据进一步完善预测所需参数的选取方法,从而使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西昆化地区新生代火岩中的深源包体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罗照华  张文会 《地学前缘》2000,7(1):295-298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是举世瞩目的现代地学前缘,岩石圈结构及其演变对于探讨高原隆升及其资料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对于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的认识主要基于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和地质研究,尚未发现深达地幔的物质。我们在西昆化地区康西瓦新生代火山岩中首次发现了以含金云母方辉橄榄岩为主的深源包体,其主要组成矿物为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含有少量单斜辉石、尖晶石和金云母。橄榄岩为主的深源包体,其主要组成矿物为橄榄  相似文献   

13.
14.
酸性火-沉粘土岩是当前沉积岩石学研究的薄弱环节。由于岩矿测试应用的逐步深入,火山碎屑岩和火-沉粘土岩及硅质岩的发现越来越多,因而其科学和实际意义亦随之扩大。 1、酸性火-沉粘土岩的特征和主要类型火-沉粘土岩是空降的火山碎屑物在盆地中受水解,形成的粘土矿物固结而成。简称火-沉粘土岩。水解出来的SiO_2经搬运、沉积成硅质岩。其物源和形成过程与陆源沉积粘土岩(简称陆-沉粘土岩)不同,成因特征如下:(1)在大区域范围岩性很稳定,层理不发育,常称泥岩。距物源近者,尚保存火山碎屑结构。(2)主要矿物单  相似文献   

15.
岩溶热储赋存丰富的中-低温地热水,是广安市地热资源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目的层。通过地热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环境同位素等方法和手段对广安地区铜锣山背斜热储性质及成因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内地温梯度值每百米为1.8~2.0℃,水温为26~42℃,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属于低温中性热矿水。②氢氧同位素显示地热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超过1 100 m,位于区域北部的大巴山一带,具有较远的补给来源及较长的径流途径。③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解译成果和2 503 m地热钻井测温曲线揭示,牟家镇刘家沟村地下800~1 100 m存在低阻层和温度拐点,推测为导水断裂带。基于地热钻探认识、物探解译成果、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结果,概化其地热成因模式为:大气降水在高隆起背斜槽谷区渗入地下,沿溶隙、管道和构造通道自北向南形成深部径流,吸收岩石热量后成为热水,并于河流深切峡谷地段以天然温泉出露或以地热井形式被人工揭露。此项研究可为广安市地热勘探、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古汉山矿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和严重底膨问题, 通过对巷道围岩进行地应力测量、物理力学性质分析测试、矿物成份分析和节理裂隙调查, 确定了底膨巷道的软岩类型, 这为解决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折腰山矿床蚀变岩筒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腰山蚀变岩筒产于折腰山大型古火山机构中。平面上呈椭圆形分布,具明显的水平分带,绿泥石化带位于蚀变岩简中心部位,绢云母硅化则位于其外侧;在垂深上由于古火山机构中NW和NE向两纽继承性断裂系统浅部和深部开放性差异,致使蚀变岩简中绿泥石化带形成“马裤”状产出样式;在矿床深部形成“马鞍桥”无矿地段。  相似文献   

18.
贵州震旦系陡山沱组生油岩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南方 《贵州地质》1997,14(3):244-252
本文从生油岩的角度,结合沉积相及生储盖组合,探讨了贵州震旦系陆山组生油岩的有机质类型及丰度,油气热演化史,并对陡山沱组的油气保存单元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有利的油气保存区。  相似文献   

19.
20.
透闪石岩是陶瓷工业中优质节能新型矿物原料,其岩性特征及开发技术成果,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1.矿区概况桎木山透闪石岩矿区位于萍乡市北部的金山乡山明村境内,构造上位于横水背斜南翼次级向斜东部的抬起部位。矿区面积为4km~2,区内出露地层有下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透闪石岩分布于桎木山花岗岩闪长斑岩南缘外接触带,岩体与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泥灰岩、钙镁质泥岩接触交代变质,由内而外依次形成了矽卡岩、角岩、透闪石岩及透闪石大理岩。再向外是硅化及透闪石化灰岩。区内断层不发育。透闪石岩矿体不连续。地表见矿体4个,面积最大的为0.36km~2。矿体呈层状,一般厚10m,最厚达20m,长度一般为5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