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琦 《广西地质》2009,(10):17-21
红树林有一种精神气,就是顽强拼搏、默默奉献。 保护红树林的人,也有这种精神气。 在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所在的海域,违法养殖问题惊动过朱镕基总理,红树林虫害问题惊动过温家宝总理,两位总理都亲自为保护这片海域作出紧急指示。  相似文献   

2.
广西英罗湾红树林表土沉积的孢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英罗湾红树林的木榄(Bruguieragymnorhiza)、秋茄(Kandelia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桐花树(Aegicerasconniculatum)、海漆(Excoecariaagalocha)五个群落表土孢粉样品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林表土孢粉能正确反映其植被组成,红树类孢粉在组合中占40%~70%左右,但不同群落其比例略有差异,秋茄群落最高,达总数48%~77.3%,桐花树群落略低,为39.75%~46.2%,高潮线堤岸的海漆群落最低,仅为13.8%~37.8%;(2)在红树林表土孢粉组合中,红树类花粉比例从群落中心向群落内外侧减低,不同群落亦有差异;(3)红树林表土孢粉组合混有一定的外来种类,其动力因素为风的吹扬和流水搬运,外来孢粉以松最多,其次为水龙骨科等孢子,草本花粉最少;(4)红树林孢粉组合能很好指示其生态环境,反映热带季风海洋气候,温度、降水、含盐度、有机质含量等,指示年均气温21~25℃、降水量1400~2000mm,土壤含盐度4.6%~27.8%,有机质3%~5%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互花米草入侵下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土壤生态化学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集了福建云霄漳江口米草入侵下红树林自然湿地保护区内红树林群落、米草群落、红树林-米草交互群落以及光滩的剖面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的总养分库、有效养分库及微生物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同一深度的含量变化为:红树林>红树林-米草混作>米草>光滩;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酶活性指标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从深度变化而言,上述各项土壤质量指标均随剖面深度而降低.米草入侵后土壤的各项养分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湿地土壤生态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退化.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与磷酸酶活性对滨海湿地土壤退化的反映最为强烈,可以作为指示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采集了福建云霄漳江口米草入侵下红树林自然湿地保护区内红树林群落、米草群落、红树林—米草交互群落以及光滩的剖面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的总养分库、有效养分库及微生物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同一深度的含量变化为:红树林>红树林—米草混作>米草>光滩;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酶活性指标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从深度变化而言,上述各项土壤质量指标均随剖面深度而降低。米草入侵后土壤的各项养分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湿地土壤生态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退化。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与磷酸酶活性对滨海湿地土壤退化的反映最为强烈, 可以作为指示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华南红树林海岸生物地貌过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树林生物地貌过程是全球变化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海南东寨港林市村,广东廉江高桥镇凤地村和车板镇那腮村以及广东深圳福田和锦绣中华3个半定位试验区有关红树林群落结构、潮汐动力、沉积特征和地貌特征的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红树林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沉积地貌表现,红树林生态系对人类活动和海平面上升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海中森林———广西合浦山口红树林孟巧姑(广西煤田地质局柳州545005)合浦山口红树林位于合浦县东南部沙田半岛东西侧的沿海滩涂地带,岸线总长约50km,面积为80km2,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由红树林科及其他不...  相似文献   

7.
夏鹏  孟宪伟  丰爱平  李珍  杨刚 《沉积学报》2015,33(3):551-560
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是迫使红树林向陆迁移的主要驱动力, 而其自身通过捕沙促淤不同程度的减缓了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影响。基于广西典型红树林区8根短柱的210Pb测年和含水率分析, 以考虑/未考虑沉积物压实作用为研究情景, 通过对比研究红树林区潮滩地表高程抬升速率和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大小关系, 揭示当前海平面上升对广西红树林向陆/向海迁移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未考虑压实作用下的沉积速率约是考虑压实作用下沉积速率的1.00~1.34倍(平均1.12倍), 压实作用明显;压实沉积速率介于0.16~0.78 cm/a, 其底层压实沉积速率与潮滩地表高程抬升速率相等。压实作用下, 英罗湾和丹兜海红树林区的地表高程抬升速率小于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与未考虑压实作用得到的结论相悖。由于广西红树林海岸大都建有防波堤, 限制了红树林向陆的迁移;表明英罗湾和丹兜海的红树林正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压实作用校正与否对地表高程抬升速率与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当的区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的红树林沼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有两大红树分布中心:一是美洲热带东西海岸;另一是印尼苏门答腊、马来西亚半岛。我国的红树林属于后一中心的三个分支之一。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区部分海岸发育有红树林,以海南岛发育最好,分布面积大,种属多。全国有红树29种,海南岛就有27种。   相似文献   

9.
刘涛  褚冠宇  徐慧鹏 《沉积学报》2022,40(5):1346-1354
以广西北海市的金海湾红树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树林沉积物的粒度和过剩210Pb比活度特征,并结合当地风暴潮历史记录,识别红树林沉积中风暴沉积层并判定了其形成时间。结果表明:自1965年以来广西沿岸的5次强风暴潮在该红树林中留下了沉积记录;以这些风暴沉积层作为时间标志,可知1986—2008年,红树林前缘区的沉积速率为5.7 mm/a,内侧为7.3 mm/a;2008年以后,前缘区沉积速率降至2 mm/a,而内测沉积速率则增加至14~20 mm/a。2008年之后当地风暴潮频率增加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红树林前缘区风暴沉积粒度特征的分析表明,在强风暴潮期间,植株高大、树冠封闭度高的红树林对于波流能量的耗散程度要显著高于年龄较小、植株低矮的红树林。  相似文献   

10.
李刚 《广西地质》2009,(6):55-55
广西海洋管理部门为应对红树林虫害的周期性爆发,赶在2009年虫害爆发期到来前,提前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加强对红树林的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11.
李阳 《广西地质》2014,(11):45-46
红树林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河川、海岸滩涂潮间带的乔灌木群落,是由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海岸卫士”、“海水淡化器”等美称.作为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惟一的木本植物,它具有防风搏浪、护岸护堤、调节气候等功能,对抵御海潮、风浪等自然灾害,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红树林覆盖区域和光滩沉积物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在驱动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了解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特征,对探究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湿地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东寨港的演丰西河...  相似文献   

13.
沙庆安 《沉积学报》1998,16(2):149-149
由刘焕杰、桑树勋、施健等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成煤环境的比较沉积学研究--海南岛红树林潮坪与红树林泥炭(Comparative Sedimentology Rescarch on Coal-forming Environments--Mangrovetidal flats and mangrove peats in The Hainan Island of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是我国红树林潮坪与红树林泥炭领域第一部多学科系统研究专著,被列为国家教委“九五”重点图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对资源、生态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降低大气CO2浓度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潮间带湿地(如红树林和盐沼)具有很强的碳汇功能,是降低CO2浓度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红树林和盐沼作为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其土壤具有极高的储碳能力。由于受潮汐和降雨等驱动力的控制,红树林和盐沼土壤间隙水碳交换过程在海岸带蓝碳汇估算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红树林和盐沼间隙水碳交换过程也是海岸带蓝碳汇相关研究中的前沿性科学问题,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红树林和盐沼间隙水交换促使大量沉积物中的碳输出并存储于海洋,其可能是除了湿地碳埋藏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碳汇,但目前对此尚未开展系统研究。总结论述了红树林和盐沼生境土壤间隙水交换速率及其携带蓝碳通量和控制因素,期望在对全球红树林和盐沼生态系统蓝碳收支和碳汇潜力进行评估中对其土壤间隙水过程携带的蓝碳通量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将深化对红树林和盐沼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和循环过程的认识,进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海岸带蓝碳汇功能、促进红树林和盐沼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以及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红树林泥炭形成于热带泥炭聚积区,成炭质料为适盐性的红树林植物群落,堆积环境为泥炭坪,与陆相沼泽泥炭相比,这些特殊性必然反映到泥炭的有机组成上。红树林泥炭有机成份的研究将为合理开发利用海南的泥炭资源提供依据。红树林泥炭有机组成特征及其在泥炭化过程中的变化也必然为探讨泥炭化机理提供大量地质信息。一、海南岛红树林泥炭的一般特征海南岛红树林泥炭以埋藏泥炭为主,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北部沿海地区,以琼山县东寨港和琼海县福田地区发育最好,其成炭环境为泥炭坪。现在正在发育的泥炭坪仅见于文  相似文献   

16.
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洞穴遗址是传承和发扬遗址文化的重要前提。文章以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为例,通过对遗址的探测与监测,在认识遗址水文地质单元和地下水特征的基础上,识别其在保存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保护遗址的可能措施,同时也为类似条件洞穴遗址的保护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甑皮岩遗址的三个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核心保护区主要面临化学侵蚀的风险;一级保护区现有的保护手段缺乏多样性;二级保护区存在监测力度不够的问题。据此提出以下措施:(1)核心保护区应深入研究地下水和还原环境对文化层侵蚀作用的机制;(2)一级保护区应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管理,增多保护洞穴遗址的形式和手段;(3)二级保护区应加大对环境指标的监测力度,管控保护区范围内工程的建设。由此扩展到一般性洞穴遗址的保护措施有:建立能够显示环境动态的长期监测体系;采用3S技术建立监测网络并辅助规划决策;规范洞穴遗址的勘查与规划管理;多途径提高洞穴遗址保护的宣传力度和公众的参与乐趣。  相似文献   

17.
滨海红树林泥炭沉积物中硫的赋存特点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和厦门两地滨海红树林沉积物和埋藏泥炭中硫的成分分析表明,滨海红树林沉积物和泥炭中的硫以硫化铁硫为主,有机硫次之,硫酸盐硫含量最低。泥炭沉积物中硫的赋存形式和特点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海南福田地区红树林泥炭沉积物主要形成于红树林潮上坪和泥炭坪,硫含量较高,平均为2.60%,且有机硫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而硫化铁硫含量与有机碳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厦门海沧镇红树林泥炭沉积物形成于红树林潮间坪以及潮道环境,硫含量较低,平均值仅为0.43%,形态硫和有机质的相关性与海南红树林泥炭地沉积物相反。红树林泥炭沉积物中铁的硫化物主要以黄铁矿形式产出,且以莓球状形态为主。研究表明,黄铁矿与次生有机硫的生成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造成红树林泥炭中硫含量差异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硫源,而是有机质的供给与沉积微环境的影响。现代滨海红树林泥炭沼泽中硫的赋存特征将对煤中硫成因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湿地是世界上四大高生产力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树林湿地是典型湿地,具有其他湿地类型所不具备的特殊的演化过程,形成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东寨港红树林潮坪沉积特征及其成炭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树林潮坪底质之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微量元素及有机质含量等沉积特征,并论述了其沉积作用。认为东寨港红树林潮坪不具备形成泥炭的条件,其制约因素归纳起来有:①充分的陆源碎屑供给及高的沉积速率;②红树植物残体高分解度;③周期性频繁动荡的潮汐水流;④新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20.
陈杰  管喆  蒋昌波 《水科学进展》2016,27(2):206-213
近年来频发的海啸灾害造成巨大损失,而红树林具有很好的减小海啸灾害的作用。实验采用PVC圆管来概化模拟红树林,以无黏性沙堆砌而成1/10~1/20组合坡概化岸滩,选取孤立波模拟海啸波。实验结果表明,红树林的存在对岸滩剖面变化产生了较大影响,适当增加植物分布密度,并优化植物的分布方式,可有效减小海啸波对岸滩的冲刷危害。在本次实验条件下,得到了岸滩冲刷坑尺度、淤积沙坝尺度、最大冲刷深度、最大淤积高度与红树林的分布方式和密度、海啸波波高、泥沙比重和岸滩坡度之间的关系式,揭示了沙质岸滩剖面变化与红树林、海啸波水动力特性、泥沙颗粒、岸滩坡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减小海啸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