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葛蔚  王金叶  柴超 《海洋与湖沼》2009,40(6):732-737
以实验室单种培养的强壮前沟藻为对象,研究了强壮前沟藻毒素的来源,分析了藻毒素浓度与溶血活性的相关性,研究了理化因子对藻毒素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血活性随着强壮前沟藻细胞的增殖呈上升的趋势,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碎片的溶血活性显著高于去藻过滤液,强壮前沟藻毒素主要来源于衰亡期的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碎片,并存在浓度相关的溶血性。强壮前沟藻毒素的溶血活性不存在光敏感性。随着pH的上升,毒素溶血活性呈降低趋势。Ca2+、Mn2+、Cu2+抑制了强壮前沟藻毒素溶血活性,而Co2+、Zn2+显著的增强了溶血活性,Mg2+对其溶血活性的影响不显著。EDTA对强壮前沟藻毒素的溶血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尽管单一逆境条件对浮游植物产生的影响已被广泛重视,然而对于多重逆境条件对藻细胞生长生理的研究仍有空白。本研究通过测定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ert)光密度(OD750)、叶绿素a含量(chl a)、光合作用效率(F_v/F_m)、碳氮比(C/N)等多个生理指标,分析其在9种环境下(常温光照、低温和低温黑暗三种物理环境,结合全营养、缺氮、缺磷三种营养状态)对多重逆境的生长和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重逆境条件下,单一物理逆境因素(低温或黑暗)较氮限制或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和生理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营养限制并同低温环境双重作用对生物量和碳氮比产生显著性影响(P0.01)。此外,低温和黑暗条件耦合作用下,SYTOX Green染色强度处于较低水平,chl a稳定、F_v/F_m有所升高,强壮前沟藻在逆境环境下作为群体的衰亡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年7月藻类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数据研究了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生消过程中水体的总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强壮前沟藻本次培养周期共21天,前15天为生长期,之后进入消亡期;整个生消过程中水体吸收光谱变化明显,未见440nm 波段浮游藻类蓝光吸收峰,但675nm 波段红光吸收峰突出,消亡期总吸收系数的日变化明显大于生长期,总吸收系数与叶绿素浓度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一致;总吸收系数的波段关系良好,但不同生长时期相同波段的拟合曲线存在显著差别,消亡期的拟合曲线普遍高于生长期,且整体看来随波长增加,两曲线逐渐接近,到667、678nm 波段时几乎重合;特征波段(440、675nm)的总吸收系数与叶绿素浓度存在较好的乘幂函数关系,拟合曲线与藻种的生长阶段有关,决定系数均在0.98以上。  相似文献   

4.
强壮前沟藻生消过程中水色组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2011-07强壮前沟藻藻种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其生消过程中各水色组分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在生消过程的始末阶段,以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为主,中间阶段,则以浮游植物吸收为主。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在440nm和675nm存在明显的特征峰;在整个生消周期内先上升后降低,直至消失;非色素颗粒物和CDOM吸收光谱随波长增加均呈指数衰减趋势,前者光谱幅高先增后减,但后者变化无明显规律。各水色组分与叶绿素质量浓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无论在生长期或是消亡期,浮游植物、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与叶绿素质量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但CDOM吸收系数与叶绿素质量浓度在生长期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消亡期变为负相关关系。这可作为改进赤潮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遥感算法、有效判别赤潮以及识别赤潮优势藻种等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半连续条件下研究了强壮前沟藻与中肋骨条藻不同接种密度下种间的相互作用,按照以下条件:(1)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1×10<'4>个/cm<'3>中肋骨条藻;(2)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5×10<'4>个/cm<'3>中肋骨条藻;(3)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不同起始密度强壮前沟藻和等鞭金藻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养时,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2种微藻在生长过程中进入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逐渐缩短,所达到的最大种群密度都依次降低。在混养时,当接种比例为A∶I=1∶4和A∶I=1∶1时,等鞭金藻在种间竞争中占有优势;当接种比例为A∶I...  相似文献   

7.
南海甲藻卡氏前沟藻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省三亚海域收集分离了甲藻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藻种,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人工培养,同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初始的细胞密度对其生长率和最高细胞密度影响很小,实验室培养和大量养殖可以采取低密度接种;最适宜培养的环境条件盐度为34,温度为26℃,营养盐浓度为2K。在温度为18—30℃、盐度为26—42、K培养液浓度系列为1/16—2 K的条件下都可存活,最大指数期平均生长率为0.958分裂.d-1,获得的最大细胞密度为7.27×105cells.ml-1。实验结果与属温带的胶州湾同物种对比,表明该藻种生长特性与温带品系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对分离自我国东海海域的多环旋沟藻(Cochlodinium polykrikoides Margalef)藻株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学报道。通过运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扫描电镜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多环旋沟藻的形态和显微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其核糖体大亚基序列(LSU rDNA)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该藻以单细胞或链状细胞形态存在。通常链状包括2、4、8和16个细胞。横沟宽且深围绕细胞近2圈,内含鞭毛。纵沟窄并浅紧挨着横沟延伸。具有U形顶沟,细胞核大而圆,分布在上锥的前端。叶绿体棒状,数量较多并呈簇状分布。测序获得核糖体大亚基D1—D3区序列为870bp,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和Jukes-Cantor遗传距离矩阵可知东海多环旋沟藻藻株为东亚型。  相似文献   

9.
以改良 K 培养液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的 N、P 浓度水平,探讨 N、P 营养盐对克氏前沟藻 Amphidinium klebsii(三亚株)生长及产毒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N、P 均为影响克氏前沟藻生长和产毒的重要因素.低浓度的N、P(N浓度≤4.665×10?4mol·L?1, P浓度≤2.000×10?5mol·L?1)不利于克氏前沟藻生物量的积累,但能促进其生长及毒素的产生;中浓度的N、P(4.665×10?4mol·L?1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采集自我国广西涠洲岛海域潮下带大型海藻及死珊瑚上的附着底栖甲藻样品进行了分析。利用毛细管单细胞分离方法成功分离并培养了多株前沟藻属种类, 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对所获得的前沟藻株系进行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 鉴定出前沟藻属3个种, 分别为具盖前沟藻(Amphidinium operculatum)、玛氏前沟藻(Amphidinium massertii)和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eterae), 其中具盖前沟藻和玛氏前沟藻为我国新纪录种。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间形态和系统发育的差异, 发现3种前沟藻的形态特征大体与相应模式种报道的一致。本研究丰富了我国前沟藻种类多样性和系统发育进化信息, 同时将两个新记录种具盖前沟藻和玛氏前沟藻的已知分布范围拓展到了我国南部沿海水域。  相似文献   

11.
高原湖泊鱼类生长特性与形态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8—11月洱海流域采集的2991尾鱼类样本,研究了其生长特性与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大部分鱼类表现为匀速生长或近匀速生长,但有两种鱼类(中华青、大理裂腹鱼)呈现强异速生长。肥满度以吃食性鱼类最高(鲫、鲤、团头鲂),滤食性鱼类次之(鲢、鳙)。对主要优势种——麦穗鱼、鲫的形态分析表明,洱海麦穗鱼、鲫种群与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麦穗鱼、鲫种群在形态上均无显著差异。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麦穗鱼种群之间以及鲫种群之间均存在种群间差异(C.D<1.28),其中茈碧湖、海西海两个湖泊的鲫种群在眼径/头长性状上的差异达到亚种水平(C.D=1.5)。  相似文献   

12.
一种棕囊藻的形态特征与毒素分析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于1997年11月,在广东省汕头地区饶平县海面采集棕囊藻,采用显微观察和光谱分析方法,进行形态特征与毒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藻具有两处不同的藻体形态:一种是不运动的球形群体,外具胶质被,群体内的细胞有近千至数万个,每个细胞有2-3个黄褐色的叶绿体;另一种是游动的单细胞,具有两根几乎等托的鞭毛和一根短的定鞭丝,常呈球形,将反复冻融或冷冻干燥的藻细胞经有机溶剂提取,用新鲜牛血球测定显示出强的溶血  相似文献   

13.
营养盐对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及氮磷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于1995年5月1996年3月通过一次培养实验,研究了培养介质中营养盐含量变化对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速率和藻体氮、磷含量的影响。根据Monod方程,磷酸盐影响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速率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54μmol/L和0.50μmol/L;硝酸盐影响两种藻生长速率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4.0μmol/L和14.6μmol/L,相比之下新月菱形藻更容易受到氮不足的限制。将Monod方程扩展得到营养限制复合模式,限制程度可用限制作用系数定量化表示,代表氮或磷。培养介质中营养盐浓度是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决定因素,其N/P比值则反映NO_3-N和PO_4-P何者起主要限制作用。藻体氮、磷含量随和有明显变化。当<0.80时较低,磷含量因贮存而明显升高;当<0.80时藻体磷含量下降,氮含量略有增加。藻体氮含量或>0.80时基本上为非限制状态。  相似文献   

14.
矫晓阳 《海洋科学》1993,17(4):65-67
1991年6月20日~9月11日,于大连市营城子镇东小磨对虾养殖场3号虾池采水样,固定后,检测浮游植物数量,同时测定透明度和对虾体长。实验结果见图1、图2,表1。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池水透明度和对虾体长增长速率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诱变剂亚硝基胍对海洋微藻卡德藻细胞形态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MNNG)处理海洋单细胞绿藻卡德藻(Tetraselmis sp.),观测其对细胞形态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NNG导致卡德藻细胞出现鞭毛脱落、细胞膨胀、内部结构松散、胞质分布不均匀、色素体异常、产生休眠孢子以及致畸、致死等现象;MNNG对卡德藻在群体水平上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死亡率与诱变剂剂量正相关,MNNG对卡德藻处理120nun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20μg/L。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子对赤潮藻类增殖及相关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从水体富营养、微量元素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环境因子对赤潮藻类增殖及演替等相关特性的影响。其中着重论述了不同形态、不同比例氮磷产生的影响;维生素等有机物与赤潮的密切关系;而微量元素主要讨论了铁和锰。此外,还论述了温度、盐度、扰动及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砷对近岸水中三角褐指藻和叉边金藻的毒性,其阈值分别为10^-4.1mol/dm^3和10^-4.9mol/dm^3。根据活性点模式计算砷与两藻的结合常数为692.5和989.7。砷对叉边金藻的毒性作用不受磷酸盐浓度影响;砷对三角褐指藻的毒作用随磷酸盐浓度降低而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