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通过对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类型体系及其分布规律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个包括2类、3亚类和13个三级形态类型的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分类体系,简要介绍了各类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总结了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特点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我国海岸风沙地貌具有分布范围广泛,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分布地形多样,河口地区分布较集中,区域特征显著,类型与规模差异较大等特点,究其原因是由各地的沙源、气候与地势等海岸风沙地貌形成发育条件的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2.
张文开 《台湾海峡》1997,16(1):100-105
长乐东部和海坛是福建省的主要风沙分布区,风成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本文分析了风沙地貌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风成沙成分等,探讨了风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海滩养护已经成为全球基于自然(nature-based)海岸防护的主要手段,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全球强风区海岸海滩养护工程数量的增加,海滩养护对海岸风沙过程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逐渐得到重视。海滩养护工程形成了新的海滩地貌形态,扩大了海滩风区、增加了风沙物源、提高了滩面高程、改变了滩面沉积物,海滩地貌和沉积物组分变化引起了风沙运动过程的变化,与自然海滩风沙过程相比,有其独特的过程和特征,已经成为海岸风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海滩养护影响下的风沙环境变化、风沙活动变化以及养护海滩对沙丘的影响等3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养护海滩风沙研究存在区域不平衡以及风沙过程的综合性影响和定量化研究不足等问题,并结合我国海滩养护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强风区养护海滩风沙运动规律、养护海滩风沙环境全要素的综合影响和风沙作用变化的模型评估等方面展望了我国养护海滩风沙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岬湾海滩、岬角沙丘以及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概念出发,引出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概念模式,总结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常用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指出岬角-海滩-沙丘系统在海岸带输沙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的现状,提出应加快海岸风沙资源现状调查、加强海岸风沙地貌过程研究以及协调海岸风沙地貌资源开发利用与修复保护,为我国海岸沙丘相关研究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黄、渤海海岸风沙地貌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和发育模式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于1990-1994年,对黄,渤海海岸风沙地貌,风沙沉积,风沙灾害和土地沙漠化现象进行详细的外业调查,测量和填图,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原理,对海岸岗沙地貌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对海岸风沙地貌分布规律和发育模式进行较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风沙地貌,风沙灾害和土地沙漠化现象主要分布在冬,春季气候干旱,风力强而持久,砂源丰富的渤海海岸和山东半岛半岸的砂质海岸地区,海岸沙丘和风成砂地总面积达70  相似文献   

6.
海坛岛海岸风沙特征及其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方 《海洋科学》1994,18(6):46-50
论述了海坛岛海岸风沙堆积物的沉积特征,对风沙地貌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其发育的基本条件和触发因素,研究其发育历史。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海底地貌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南海系西北太平洋边缘海之一,开展南海海底地质地貌的调查与研究,对发展海洋地质理论和开发海底矿产资源均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前人已做过一些工作[1.3,5-7,10-12,14],但海底地貌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文根据三万多公里的回声测深记录、二千多公里的旁侧声纳图象、一千多公里的浅地层剖面资料和数千个沉积物样品的分析研究,对南海北部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等地貌单元进行了划分,并对其成因与发育问题作了探讨(见图1).  相似文献   

8.
福建平潭岛的风沙地貌与海岸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谦  蔡爱智 《台湾海峡》2009,28(2):163-168
在台湾海峡众多的海岛中,平潭岛以风大、沙多著称.风沙作用发生在2400a B.P.左右至今,风沙作用使该岛增加了90km^2的土地.本文论述的海岛东部风沙地貌系列受NNE优势风控制,是泥砂在风和水动力作用下复合搬运与沉积的产物,以堆积型为主,伴生侵蚀-刻蚀型.风沙在七里埔、苍海造就了约14km2的土地,在岛的中部建造了淡水湖泊“岚湖”,在田美沃留下了风蚀刻痕微地貌.此外,风沙活动还影响了海岛东部地区海岸沙滩的冲淤变化.平潭岛风沙地貌系列是台湾海峡一个独特的地质景观,其对海岸带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中国东部极具代表性,在我国沿海风沙地层学和地貌学上均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的一部分,是进行海洋研究、开发海洋资源的一个重要海域。过去,虽作过一些调查,但至今尚无关于台湾海峡海底地形、沉积和构造等方面较完整的资料。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在开展东海大陆架调查的基础上,为完整东海大陆架的海洋地质地貌资料和统一编绘东海地貌类型图,对台湾海峡的地质地貌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汇编,并编制出版了1:50万台湾海峡地形、底质图。台湾海峡地形图是台湾海峡地貌形态描述的依据,它要求客观地反映海峡地形特征和各种地形形态的分布,如海底浅滩、水道和盆地等。编制海峡地形图也为编制该区其它专业地图提供可靠的工作底图。根据台湾海峡地形图的性质和用途,对该图编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福建湄洲岛风沙的搬运与沙滩资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33个样品的粒度分析,并结合钻孔资料,研究了湄洲岛风沙的搬运与地貌动态和地层发育特征、海陆变迁与资源开发,提出了该岛发育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崖门至漠阳江间港湾式海岸地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焕庭 《海洋与湖沼》1980,11(2):121-133
中国大陆东南沿海自杭州湾以南,大体上属于港湾式基岩海岸,濒临热带亚热带海洋,众多的河流于此人海,沿海的港湾式海岸为海岸地貌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吴尚时、罗开富以及曾昭璇等先后对粤中海岸进行过地貌研究。笔者等也曾对粤中海岸作过动力地貌调查。本文以崖门至漠阳江间海岸为例,探讨港湾式海岸地貌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福建长乐东部海岸沙丘风蚀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丘风蚀坑是沙质海岸常见的风成地貌形态,是固定沙丘开始活化的明显标志.福建长乐东海岸风沙规模大、地貌类型多样,发育了许多典型的海岸沙丘地貌.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部分海岸沙丘发育了风蚀坑.根据对研究区风蚀坑的实地调查,本文论述了风蚀坑的形态特征、风蚀坑内的风速与风向变化,以及风蚀坑的风沙搬运与沉积过程,并对风蚀坑的成因和风蚀坑的演化阶段进行了讨论.文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研究区主要发育槽形风蚀坑,风蚀坑中轴线的方位多介于NE40°~NE65°之间,两侧侵蚀壁坡度介于35°~40°之间.(2)大型风蚀坑,风速在顶部最大.小型风蚀坑,较狭窄部位的风速可能大于项部.(3)大型风蚀坑,沿着中轴线上风向基本上保持不变,近侵蚀壁的风向则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小型风蚀坑,从坑口到坑顶的风向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刁龙咀海岸的发育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蔡爱智 《海洋与湖沼》1980,11(3):204-210
海岸堆积体的研究是海岸地貌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近二十年来,对砂质海岸堆积地貌及其相应的沉积相的研究进展很快。一些地质研究者对北美和大洋洲的许多典型海岸的观测和研究获得了良好的成果,对黑海和里海也做过一些工作。砂质海岸堆积体的,研究,过去偏重于沙坝、沙咀、沙堤等,而且多注重于陆上部分。从近几年发表的论文看来,已较普遍地重视了水下岸坡的坡度和粒径与波浪的关系,并探讨了堆积形态的冲淤  相似文献   

14.
海岸水下大尺度地貌单元的形成机制、迁移与变化过程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水下大尺度地貌单元的原型观测分析、动力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的模拟与迁移预报等方面对此类地貌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杭州湾北岸侵蚀/淤积波的沉积环境,提出对大河河口近岸水下大尺度地貌的研究应突出"泥沙"这个关键因素,考虑流域与海...  相似文献   

15.
冰缘地貌属于一种气候作用地貌,全球有60多种冰缘地貌类型。冰缘的研究对我们了解气候变迁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对冰缘地貌与气候的拟合关系方面缺少研究成果,这无疑阻碍了冰缘地貌应用于气候重建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进一步分析冰缘地貌类型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冰缘地貌按照其与气候相关性程度大小划分成4个等级,建立了冰缘地貌与气候拟合关系的金字塔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资料,对夏威夷群岛地貌的一些特点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这些岛群的大地地貌特征;其次,介绍了灾害性地质地貌现象的控制和利用;最后,对夏威夷群岛的地貌演变趋势进行了探讨。这对大地地貌的研究以及对我国海岛开发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晚更新世末期(12000-25000a BP)为玉木冰期最盛时期,气候寒冷而干燥,极地冰流的扩展使世界海面大幅度下降,我国东部沿海海面下降约130-160m,黄海、东海陆架裸露成陆。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陆架沉积物不仅受到强烈的机械风化作用,而且受到来自北方强大干冷气流的吹扬作用,陆架沉积物在这些外力因素的作用下破坏解体,形成一系列的风沙地貌和风沙沉积,反映出晚更新世末期南黄海陆架沙漠化景观。根据本区浅地层测量断面分析研究的结果,并结合柱状岩芯及钻孔资料,初步揭示了本地区晚更新世末期的古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18.
雷州半岛灯楼角海岸地貌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灯楼角岬角位于雷州半岛的西南端,地处热带北缘.过去几次开展的区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调查及制图,均包括本区1),2),[1~2].宋朝景曾做过涉及本区海底的地貌与浅地层调查3),又指导学生研究本段海岸地貌4).近年赵焕庭等[3]开展该区珊瑚礁研究,使用了1960年版航空照片和1964年版1:10000地形图,结合野外调查,进一步研究了本区海岸地貌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南堡海域的潮流动力地貌特征较为复杂.近几年随着冀东南堡油田的开发,在南堡近岸海域兴建了3个较大的人工岛,研究该海域的潮流动力地貌特征将会对该海区的人工岛建设等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测的该海区的潮位、海流、侧扫声纳、底质取样等资料,对南堡油田3个人工岛所处海域的潮流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推测测区内沙坝的运移特...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近海地形地貌调查项目获取的水深、侧扫声纳及浅层剖面数据,结合渤海海域历史资料和前人相关工作、研究成果,对渤海地貌类型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在一些重点区域通过最新调查资料和历史资料的对比,描述了地貌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编绘了渤海海底地貌类型图,并从地质构造、海平面变化、河流和海流等水动力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几个方面对影响渤海海底地貌发育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