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成矿构造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邱小平 《地球学报》1991,12(2):57-72
凡口铅锌矿床位于粤北曲仁构造盆地的北部活动边缘,区域的旋涡构造与矿区弧形构造为对应的重要成矿构造。矿区辉绿岩属成矿前海西期基性岩墙,是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和成岩成矿作用的前峰。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印支—燕山期(192—85Ma)。通过构造变形史与成矿期对比分析、构造热变质与退火作用、固态位移及铅锌在构造带中富集规律的研究表明:构造运动是成矿作用的主要动力。作者通过干体系高温高压成矿模拟实验,成功地获得人工糜棱岩和微粒方铅矿,而且铅锌在流变过程中趋于在糜棱岩带中富集,证实构造应力能够驱动成矿元素迁移富集,这对于成矿构造和矿床成因理论研究无疑具有很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勘查中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孝桓 《贵州地质》2000,17(4):249-253
黔西南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的成矿作用在时间上与右江造山带区域地质构造热事件相扣合,金矿体形产状以及金富集程度和矿体规模在空间上受控矿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制约。上述现象实质则是矿床成矿作用受构造地球化学行为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小秦岭地区金矿床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小秦岭地区金矿床与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方向的断裂中元素富集规律不同 ,构造带中流体是十分活跃的。构造动力成矿作用主要有动热退变质作用、剪切 -扭动裂隙成矿作用、构造带内岩石与流体交换作用、构造扩容带成矿作用 ,这些成矿成晕作用均发生在特定的构造动力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辽东-吉南硼矿的控矿因素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从区域成矿理论出发,分析了含硼岩系、镁质容矿岩石、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热液交代作用、构造控制和改造等4大控矿因素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含硼岩系、镁质容矿岩石是硼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构造改造活动是硼矿形成的必要条件;辽东-吉南硼矿的成矿作用为原始火山-沉积初始富集和部分熔融含硼热液交代镁质岩石的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区域成矿作用背景及河台地区加里东-燕山期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条件,认为燕山期华南地幔柱活动对河台金矿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深源流体携带的大量成矿物质是金的主要来源,地幔柱构造、深大断裂、深部构造及韧性剪切带-韧脆性构造构成了完善的金的运移和再富集成矿体系。河台地区在燕山期具备了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南天山中段萨恨托亥-大山口成矿带内控矿韧性剪切带为例,对韧性剪切带的金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地质体的构造变形特点、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析表明,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属性控制了金矿的产状及规模,金矿化阶段与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矿化类型、矿化强度及矿化方式受韧性剪切带发展阶段制约,剪切带内物质组分迁移变化揭示出韧性剪切带与金在剪切带内的迁移富集、沉淀成矿的内在联系.韧性剪切带成矿作用是南天山成矿带中段重要的金矿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毕家山多金属矿床为—沉积—再造型矿床。再造成矿作用期间,构造对矿质的初步富集、活化与再造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意义。作者运用显微构造和组构研究方法,对矿区北东东向构造带的形成条件以及金属矿物变形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该构造带的形成温度、压力条件与铅、锌等矿质活化、迁移所需要的条件相适应。断裂活动导致了区内金属物质在受控于东西构造带的初步富集的基础上,重新活化,以塑态流动方式迁移,在适当的构造部位再次富集成矿,并沿断裂带,随着变形程度和变形温度的降低,呈现出 Cu、Zn、Pb 物质的分带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8.
以南天山中段萨恨托亥-大山口成矿带内放韧性剪切带为例,对韧性剪切带的金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地质体的构造变形特点、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析表明,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属性控制了金矿的产状及规模,金矿化阶段与韧性剪切带的谱形演化过程在。矿化类型、矿化强度及矿化方式受韧性发带发展阶段制约,剪切带内物质组分迁移变化揭示出韧性剪切带内的迁移富集、沉淀成矿的内在联系。韧性剪切带成矿作用是南天山成矿带中段重要的金  相似文献   

9.
毕家山多金属矿床为-沉积-再造型矿床。再造成矿作用期间,构造对矿质的初步富集、活化与再造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意义。作者运用显微构造和组构研究方法,对矿区北东东向构造带的形成条件以及金属矿物变形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该构造带的形成温度、压力条件与铅、锌等矿质活化,迁移所需要的条件相适应。断裂活动导致了区内金属物质在受控于东西构造带的初步富集的基础上,重新活化,以塑态流动方式迁移,在适当的构造部位再次富集成矿,并沿断裂带,随着变形程度和变形温度的降低,呈现出Cu、Zn、Pb物质的分带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田中陈耳金矿床矿体宏观特征、矿石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特征、围岩蚀变、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前人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显示本区主要存在2期成矿及叠加成矿作用:早期印支期形成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晚期燕山期形成石英脉型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2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石类型、矿石结构构造、控矿构造的方向性质、围岩蚀变、流体包裹体特征均有较大差异,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叠加但不完全重叠,叠加成矿作用使矿体进一步富集。指出本区金矿具有叠加改造成矿作用的特征,在东西、南北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找金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内华达卡林成矿带的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林成矿带是北美规模最大的金矿富集带。本文旨在通过对此成矿带地质背景、岩石特征、构造特征与成矿特征的详尽研究 ,分析成矿作用机理 ,确定有利成矿控制因素 ,为在地质环境类似地区寻找金矿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翁牛特旗二把伙银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研究二把伙银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及银矿化富集特征,结果认为,矿区发育在一个燕山(晚)期层状火山岩中叠加的岩浆穹隆的复式火山机构中。该火山机构及其后期断裂构造共同控制了二把伙银矿的形成。成矿后局部地段发生了明显的次生富集作用,由此而形成富银矿石。  相似文献   

13.
沈廷远 《江西地质》1994,8(2):103-109
作者以大背坞金矿区韧(脆)性剪切带为例,论述了剪切带的变形变质特征、发展演化过程和对金矿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剪切构造对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鄂东鸡笼山金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笼山金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全铜共生矿床,其成矿受地层、岩浆岩和构造联合控制,成矿过程中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构造多次活动,为矿床叠加富集成矿作用提供了条件,热液叠加富集成矿特征明显.工业矿体主要赋存在岩体与大冶群第五、第六岩性段组成的接触带中及其附近.文章在分析总结矿床成矿控制因素基础上,对矿区深部及外围进行了找矿预测,为下步接替资源勘查提出了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南天山东段红山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承彬  熊晓明 《江西地质》1996,10(2):101-110
本文重点介绍了红山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红山金矿矿床成因,金的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笔者认为红山金矿床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受韧性带构造的控制,后期的脆性断裂及其所形在的构造岩是金的主要赋矿部位,金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闪长玢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世界重大内生铀矿床的成生条件、大地构造空间定位规律及其含矿建造类型,表明内生铀矿床矿化作用始终是成矿区长期发育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相关联的岩浆作用、构造-交代作用及其他地质作用的最终环节。长期发育的再生花岗岩化作用形成铀的专属建造组合,为后续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潜在金属源,是形成大型和超大型铀矿富集的最重要先决条件之一;放射性地球化学专属花岗岩类杂岩体发育区内发生的构造-岩浆或构造活化作用亦对铀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拟定了作用于一定地质空间内重合发生的内生铀成矿作用的历史-地质模式:预成矿作用-构造-岩浆及构造矿前活化作用-成矿阶段。拟定的模式还适用于地壳中长期堆积形成的其他元素矿床的新区预测。  相似文献   

17.
吴川-四会断裂带中段及罗定盆地周边金矿区域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川-四会断裂带中段和罗定盆地周边各级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金矿床(点)众多,是粤西重要的产金地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金矿控矿因素、成矿演化、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对金矿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结论有:(1)中-新元古代云开群、南华纪大绀山组、震旦纪坝里组和老虎塘组为金的矿源层,在复杂的构造、变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及岩浆作用中,金不断地被迁移出来,向构造应力集中区段迁移,并最终富集成矿;(2)河台、罗定金矿田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构造作用产生的巨大应力对金的迁移富集的影响,主成矿期发生在糜棱岩形成之后,新洲金矿田受印支-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控制;(3)金的成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初始富集阶段、预富集阶段和工业富集阶段,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地质-成矿演化系统,不同矿田,由于地质作用特征有差异,成矿演化结构也有所不同;(4)金矿区域分布主要与含金建造的分布及引起金迁移富集的因素有关,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和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与围岩的过渡带为成矿有利环境;(5)在成矿模式方面,认为凌井生等建立的河台金矿的成矿模式,不但能较好地反映河台金矿田的成矿作用特征,同时也反映了罗定金矿田的成矿作用特征,并结合彭少梅对新洲地区逆冲推覆构造与金矿关系研究成果及新洲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新洲地区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广东红岭石英脉型钨矿床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红岭石英脉型钨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该钨矿床的矿化富集规律。认为,钨的成矿作用严格受区域SN向构造控制,构成一个地层、构造、岩浆、矿田“四位一体”的SN向成矿带,石英脉型钨矿床具较明显的“五层楼”式形态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19.
层控矿床的控矿构造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控矿床一般具有多种成因、多阶段形成的特点,它一开始在火山作用参与下(或没有参与)形成同生沉积非工业矿化层(胚胎矿),其后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变质作用和各种成因热水溶液的作用下发生原生成矿物质的重新组合,并生成了更富集的假后生矿床。因而它既不同于后生矿床,也不完全等同于同生矿床,一般具有迭生(Diplogenetic)矿床的特点。这类矿床不仅受地层、岩性控制和古基底的构造控制,另因迭生成矿作用和再造成矿作用均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故这类矿床受构造的控制也极为明显。其不仅具有其他类型矿田与矿床构造的某些特点,而且还有其固有的控矿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20.
矿床地质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深部构造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深部构造是源于地球内部深层次的大型区域构造,它们控制了地壳上部矿区、矿床尤其是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物质来源、形成过程及赋存部位等成矿作用。深部构造与成矿作用关系的深入研究是矿床地质学目前研究工作的前沿课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