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川(小口子)地震台记录灵武地区的地震所出现的震中方位异常现象,经本台资料对比分析认为:是近台贺兰山山前断裂带(竖直薄层介质)对地震波激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惠智 《内陆地震》2000,14(2):137-141
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资料 ,对银川台记录到的灵武、吴忠地区地震资料中出现的方位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认为受贺兰山山前断裂构造和震中所在地地质构造的影响 ,银川台记录到的地震波形发生畸变 ,而波形畸变又造成了方位异常。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7,(4)
<正>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京津冀三地相通的文脉形成了三地文化的相似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地人民共同铸就了生活的理想与和谐。那么,在古代,京津冀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休闲时喜欢把玩什么物件?哪些玉器又是他们的最爱?在近日首都博物馆展出的《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之"居家篇"中,《地球》记者感受了一把古代京津冀地区流行的居家时尚。  相似文献   

4.
王国起 《地球》2012,(3):37-38
近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太空研究所科学家Leonid Ksanfomaliti在对30年前苏联探测器拍摄的一系列照片进行分析后,声称已经发现了金星上的生命迹象。照片是1982年Venus-13探测器拍摄,Leonid Ksanfomaliti说,该照片上显示有"蝎子形状"、"圆盘"和"黑色尾翼"的物体,而且很明显在动。Ksanfomaliti在《太阳系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写道:"假如我们忘  相似文献   

5.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的一首《满江红》在带人徜徉历史长河的同时,也让贺兰山变得家喻户晓。巍峨雄伟的贺兰山犹如一条苍龙,横卧在宁夏平原西部,不仅直接阻挡了腾格里沙漠向东扩张,而且有效抵御了西伯利亚寒流南下肆虐,在守护一方安宁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向人类输送着工业的粮食——煤。贺兰山北段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诸多煤炭产区之中,汝箕沟一带盛产的无烟煤无疑是煤炭家族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它便是赫赫有名的太西煤。  相似文献   

6.
王爱云  陈文西 《地球》2022,(1):6-11
没有洗衣粉的古代,怎么洗衣服?今天,我们洗衣服方式的选择比较多,可以手洗也可以机洗,为了使衣物更加清洁,可以选用洗衣皂、洗衣粉、洗衣液、洗衣珠,甚至还有彩漂液。古人没有这些化工产品,他们怎么洗衣?看过古装剧的我们都熟悉这个画面,一盆一桶一木棍,边洗边用名叫"杵"的木棒敲打,所谓"捣衣"。李白曾在其诗作《子夜吴歌·秋歌》中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这样洗衣,不仅辛苦而且油污不易去除,衣服还容易坏。那么,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最系统地观测与记载陨石的国家。《竹书纪年》上写道:"帝禹夏氏八年六月,雨金于夏邑",这则关于公元前2133年坠落在山西夏县附近的铁陨石雨记载,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陨石雨的文字。在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陨石雨成灾的记录,是公元15世纪明代发生于陕西庆阳的陨石雨。《明史》、《明通鉴》、《二申野录》、《万历野获编》、《国榷》、《奇闻类纪摘抄》等多部史书都有相关记载[1]。至于其时间,有些史书记为明英宗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二月,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5,(8)
"有去无回的‘死亡之海’,封尘千年的精绝女王;大漠深处,某些东西开始骚动;毒蛇?女王?幻觉?宿命?野心?欲望?尸香蘑芋盛开在漩涡之眼,在黑沙鲜血下掩埋了的无数辉煌的文明,白夜里不为人知的地下世界,曾经的西域翘楚,曾经的诅咒,曾经的期冀,都深埋地下……"在网络热门盗墓小说《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系列中,这样描述了一个与古楼兰齐名,消失了上千年的精绝古国。精绝国,最早见于《史记·西域传》:"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庐国四日,行地空,西通弥四百六十里。"这是活跃在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小王国,殷实而富庶。然而,公元3世纪以后精绝国突然消失了。直到20世纪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初探汉晋时期古代"精绝国"故地——尼雅遗迹,从此处掳走700多件出土文物、汉文简牍、精美木雕之后,这座在沙海里掩埋千年的故城才又重新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9.
正"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距今一千多年的唐代诗人李峤就已在诗句中吟咏"点翠"之美。近年来,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胡咏梅与吴聘成亲时所戴的点翠头冠让人惊艳;火遍大江南北的清宫剧集《甄嬛传》中,华妃的点翠凤凰旗头更是大气亮眼;而在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时代,拥有一整套定制的点翠头面,是很多名角的正常配置。那么,"点翠"究竟拥有怎样的魅力?其华美精致的背后,  相似文献   

10.
蓝颖春 《地球》2012,(9):72-73
《易经·系辞下传》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状。"其意是住宅的根本用意,在于给人一个能够静默、养气、安身立命,阻隔外界,包容自我的空间。古代住宅建设一般要选择依山傍水,从理论上讲,依山就是可以靠山,能取得丰富的生活资源;傍水则是靠近水源,可利用其灌溉、洗涤、食用等。  相似文献   

11.
沧桑变化     
《地球》2012,(4):13
沧桑变化即沧海桑田。这一思想及其相关联的地表升降观念,是中国古代关于海陆变迁的一种卓越认识。《诗经》上就有"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话。这里所说的有些像是地震现象,已认识到地表有升降变动。西汉的《焦氏易林》中有"海老水干,鱼鳖尽索;藁落无润,独有沙石"和"山没丘浮,陆为水鱼,燕雀无庐"的记载。到西晋初年,《晋书杜预(222~284)传》中记载有:"预好为后世名,常言  相似文献   

12.
夜光萤石     
正华夏有三大奇珍异宝蜚声海内外。它们是古代流传夜明珠(隋球、悬黎、垂棘),楚国荆山和氏璧,以及西凉夜光杯。其中,夜明珠在我国古代民间又称为"夜光壁、夜光石、放光石",相传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夜间能发出光芒的奇石。据专家介绍,"夜明珠"其实是能发光的萤石。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记载,古代中国人喜爱夜明珠,是认为夜明珠有灵性,是镇山之宝,能除掉一切邪恶。印度一些人把夜明珠称为"蛇眼石"。日本学家玲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3)
<正>四、工匠精神北京故宫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这五大恰恰分别属于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新世纪前,临海古建是全国六家之一、北京市以外唯一可以进入故宫修缮的公司,凭的就是黄大树的工匠精神。古代文人在理念上是轻视工匠的。《易·系辞》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下器",孔子学说主张"君子不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千百年来,正史中没有工匠传记。唐代柳宗元有《梓人传》,"梓人"虽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20,(7)
正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数量稀少的濒危野生动物之一。著名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在《青藏高原上的生灵(Wldlife of Northern Tibetan Steppe)》一书中曾经写道:"在中亚,人们知之甚少的羚羊是普氏原羚。"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又名普氏小羚羊,由俄国自然博物学家尼古拉·普热瓦斯基首次发现。它是青海湖湖滨沙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20,(2):26-33
雄黄又名"薰黄"、"石黄"、"鸡冠石"等,成书于西汉末年的医书《神农本草经》最早把矿物作为药剂,其中就包括雄黄,书中写道:"雄黄味苦平,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由此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知道,作为一种天然产出的矿物,雄黄具有解毒、杀虫、除恶疮的功效,可治疗疮痛、蛇虫咬伤、疟疾寒热等病症。  相似文献   

16.
正旅游与文化从来就是相生相伴、相互交融。中华民族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出自明代画家董其昌先生。他在《画旨》中写道:"画家六法,一日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juàn)鄂。"用英文来表述:Read 10000books and travel 10000 miles。这是直译。如果意译,  相似文献   

17.
位于南北构造带北段的贺兰山和银川盆地是华北克拉通西部的一个板内构造变形带和活动构造带,有着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对该区复杂的地质构造和现代地震活动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2014年初,跨银川盆地和贺兰山完成的长度135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的岩石圈层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沿剖面莫霍面埋深自东向西逐渐加深,地壳厚度40~48km,且不同构造部位的地壳反射结构图像、速度分布、壳内界面形态和莫霍面起伏存在着明显差异.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贺兰山两侧有着不同的断裂构造特征,在贺兰山东侧,黄河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以及银川盆地内的多条隐伏断裂均为第四纪以来仍在活动的正断层,控制了银川盆地的新生代沉积,在剖面上呈"负花状"构造展布;在贺兰山西侧,巴彦浩特断裂和贺兰山西麓断裂在剖面上表现为东倾的逆冲断层,使得贺兰山隆起区的中生代地层发生褶皱、冲断和结构变形;地壳深断裂位于银川盆地的西侧,该断裂倾角陡直,向下错断中-下地壳和莫霍面,向上可能与两组上地壳断裂相联系;这套不同时期形成的走滑、逆冲和正断并存的深浅断裂系统是该区盆山耦合、地壳结构变形和壳幔结构变化的构造条件.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另外一个重要现象是,在贺兰山和银川盆地之下还存在有一组强能量的上地幔反射波组(UMR),其界面深度约为82~92km,暗示该区上地幔中存在有速度跃变层或速度间断面,反映了该区上地幔结构的纵向不均匀性.探测结果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华北克拉通西部复杂的深部结构、不同地块的结构差异和深浅构造关系等提供了地震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窑洞史话     
刘汉斌 《地球》2023,(1):58-62
<正>你去过陕北吗?可曾为宝塔山下那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窑洞而震惊?你听过《回延安》吗?可曾为诗人“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而欢欣鼓舞?你听过70多年前的窑洞之问吗?可曾为毛泽东主席找到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回答而信心万千?  相似文献   

19.
贺兰山晚新生代隆升的剥露特征及其隆升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中国南北构造带北端, 鄂尔多斯地块西北缘的贺兰山是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板内构造变形带. 新生代表现为受正断层控制的伸展构造变形, 形成隆起的贺兰山和断陷的银川盆地. 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揭示了贺兰山始于晚新生代(约10~12 Ma)的快速隆升剥露作用; 这种快速剥露作用与贺兰山东麓断层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靠近断层剥露作用加强, 远离断层剥露作用减弱, 贺兰山东部剥露作用强, 西部弱, 指示了贺兰山东麓断层下盘贺兰山快速上升遭受剥露并向西掀斜的隆升模式. 同时, 贺兰山东部靠近东麓断层的晚新生代快速剥露作用具有北部强、向南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合贺兰山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与年龄相关图显示出独特的“U”型“boomerang”模式, 指示了贺兰山起始于约10~12 Ma的与贺兰山东麓断层伸展作用有关的向西向南快速掀斜隆升样式. 贺兰山这种与平行于山脉的正断层有关的掀斜隆升作用, 主要是银川-吉兰泰-河套断陷系与渭河-山西断陷系沿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北西-南东向的伸展拉张作用的结果; 鄂尔多斯地块西北角强烈的晚新生代拉张作用是贺兰山向西向南快速掀斜隆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周玉凤  袁立明 《地球》2011,(10):78-81
在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小诗《兰溪棹歌》中,兰江一带的山水之美跃然纸上。地处浙江中西部的兰溪,古属越地,自古商贸繁荣,山灵水秀,素有“三江(衢江、金华江、兰江)之汇,七省通衢”和“小上海”之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