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震学报》2015,(1):207
<正>章文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 988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日本京都大学地球物理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作为外国特别研究员在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进行学术研究;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海外)"资助回国。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期从事地震学与近场强震地震学方面的研究,并承担中国科学院大学地震学与地震工程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地质家学,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张文佑,1909年9月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张文佑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4年至1949年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47年兼任中央大学教授。解放后,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地质学院和北京大学教授。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1955年任地学部委员和常委。1955年至1966年任国家科委地质矿产组副组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国  相似文献   

3.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傅承义先生,1909年10月7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傅承义先生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七年,于1940年赴加拿大和美国留学,1941年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47年5月回国。解放后,傅承义先生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  相似文献   

4.
《地震地质》2001,23(1):1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马杏垣先生 ,于 2 0 0 1年 1月 2 2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中国失去了一位卓越学者 ,广大科学工作者深感痛惜 ,以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科学大师的光辉生涯和非凡业绩。马杏垣先生 1919年 5月 2 2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 ,1938年加入由周恩来亲自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地下党 ,同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 ,194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 ,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应聘到北京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 ,195 1年晋升为教授。 195 2年院系调整时 ,他转入北京地质学院 ,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教务长、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1978年调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兼地质研究所所长。他曾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先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0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马杏垣院士先后担任过国际地震危险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执行局委员、第六协调委员会“喜马拉雅及其邻区分委会”副主  相似文献   

5.
正马瑾院士1934年出生于上海市。中学时代受"大陆漂移学说"和"沧海变桑田"等地质知识的影响,1952年高考时她选择地质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并如愿考入北京地质学院。1956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构造地质学家张文佑的指导下从事构造地质研究。1958年,前往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构造物理学家格佐夫斯基,1962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并回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62—1966年,她先后筹建相似材料和光弹实验室,把构造物理研究引入到传统构造地质学中。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5,(10)
<正>专家简介:沈仁芳,1965年生,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长、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6年获浙江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分别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世界著名的英国洛桑试验站做博士后研究,1998~2000年在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任日本科技厅特别研究员,2000~2002  相似文献   

7.
《地震地质》1989,11(2):16
生平简介:翁文灏原名存璋,号咏霓、悫士,1889年生于浙江鄞县,1912年毕业于比利‘时 鲁凡大学,获地质学博士学位,旋即返国,历任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讲师、教授、该部地质调查所矿产股长、代所长、所长等职务。1971年病逝于北京。 翁文灏先生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长期、多次担任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工程师学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的会长(理事长),他是我国现代科学、特别是地质学、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和奠基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5,(10)
<正>专家简介:赵其国,湖北武汉人,生于1930年,著名土壤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土壤地理与资源研究,对热带土壤发生分类、资源评价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1953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1990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农研委主任。曾任南京土壤所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盐渍  相似文献   

9.
作者简介图版Ⅰ李建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1966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毕业.一直从事遥感地质、地震地质工作.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会员.黎凯武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研究员.1967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天文大地测量系毕...  相似文献   

10.
刘东生,1917年出生于辽宁沈阳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地震学报》2021,43(2):后插1-后插2
正王平川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助理.2017年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20年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曾从事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研究.  相似文献   

12.
溝上惠(Megumi Mizoue)教授1936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196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1966年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同年任职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1975年任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退休后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5,(5)
<正>专家简介:杨裕生,生于1932年,现年83岁,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如皋县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进修放射分析化学。创建了我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提出裂变燃耗、铀同位素全谱、锂燃耗、铀钚分威力等测试原理并指导研究成功。主持完成20多次核试验的取样分析任务,提供大量测试结果成为验证和改进这些武器设计的直接依据。"地下试验  相似文献   

14.
●1908年6月25日生于浙江省嘉善县。●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助教。●1933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1934年赴美国留学,在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攻读勘探地球物理专业。1936年获地球物理硕士学位后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地球  相似文献   

15.
金星宇 《地球》2015,(4):10-13
<正>专家简介:何祚庥,1927年生于上海,原籍安徽望江。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是氢弹理论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和动力气象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中层大气物理动力学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大气物理研究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研究所、热带海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和总参及地方气象局、总参大气环境研究所、空军和北京气象学院、气象出版  相似文献   

17.
马宗晋先生1933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51年考取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地质学院,1955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考上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1961年毕业后在张文佑先生领导的研究室任构造力学组组长;1965—1966年,任中国科学院和石油部四川石油管理局联合组建的"缝洞型油气藏研究队"队长;1967年任国家科委地球物理局"京津唐地震办公室"(1968年改为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分析预报组负责人之一;1971年国家地震局正式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辑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黑龙江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前所长谢君斐研究员,因患心脏病于2000年8月16日10时不幸逝世,享年69岁。 谢君斐研究员原籍湖南省醴陵县,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被分配到哈尔滨中国科学院上木建筑研究所(现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作。四十多年来,他在该所从事研究工作和研究所的领导和管理工作。50年代他从事砖石结构研究和玻璃丝配筋构件长期强度试验研究。60…  相似文献   

19.
卢演俦  陈杰  尹功明  王萍 《地震地质》2011,33(2):239-240,238
丁国瑜先生1931年生于河北高阳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即任教于北京地质学院。1955年被选拔赴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深造,1959年初获得副博士学位。1959—1970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第四纪地质、新构造方面的研究。自1966年起,他先后参加了邢台、蒲县、  相似文献   

20.
苏联著名地震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数理学博士萨瓦林斯基教授是苏联地震研究工作的组织者和国际地球物理组织的积极活动家,生于1911年7月 18日,卒于1980年1月22日。萨瓦林斯基出生于吐尔市一个工程地质学家的家庭,1932年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1931年当他还是学生时就开始在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工作,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数理学博士学位,以后成为该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主任,1950年任莫斯科大学教授。他发展了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新方法;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