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球》2015,(8)
<正>土壤,是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时下,中国的土壤安全状况正面临严峻的危机,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甚至严重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甚至社会和谐发展。2015年是第6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土壤年"。在我国,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发布后,《土壤污染防治法》也于2015年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2.
徐绍史 《地球》2012,(6):10-11
今天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地实则粮丰,粮足则天下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3.
袁立明 《地球》2014,(2):42-45
耕地是粮食生产之基。坚守18亿亩的“红线”,不仅是保护耕地数量,更与耕地质量有关。耕地的质量水平对我国粮食安全董关重要。近10年来,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之下,我幽用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建设水平的提高,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5,(8)
土壤是不可替代的资源。为了响应2015年国际土壤年号召,许多国家和在国际层面成果显著的多个区域举行了土壤伙伴关系研讨会,其目的是制定区域未来五年的可持续土壤管理计划.通过实施项目帮助各国开展能力建设,解决具体问题,提升土壤评估和监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促进可持续土壤管理和恢复退化土壤,特别是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组织了多次数字土壤制图培训班。目前在全球范围正在开展多项与土壤相关的活动,包括重要的国际会议、文化宣传展览和面向大众的教育活动;以及土壤和其他学科专家举办的技术会议。通过这些活动将土壤问题与更广泛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议程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5,(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和产地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近日在"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上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尤其在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后,正在进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阶段,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市场竞争挑战,土壤和产地环境管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5,(7)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陆域面积15.71万平方千米,山东地势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为丘陵区,西部、北部为平原区。现有耕地762.6万公顷,山东粮食产量已保持12年连增,去年总产量达到919.32亿斤;以粮食、瓜果、蔬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巨大发展。耕地保护涉及国家粮食安全,而耕地保护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质量和数量的保护。自2003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出资开展"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来,山东一直把耕地质量调查作为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加大工作投入,狠抓质量监控,使土地质量调查工作全面推进。《地球》记者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截至目前,山东省陆域范围1:2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已全面完成,并试点开展了章丘市、巨野县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和特色农产品产地地质背景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然而,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将越来越呈刚性增长,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我国粮食安全究竟面临哪些问题?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刘奇。政府要粮农民要钱民以食为天,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供给是中央政府的基本目标。为此,国家设置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出台了一系  相似文献   

8.
刘树江 《地球》2013,(5):65-67
正我国耕地的保护有一条红线——不能少于18亿亩,这是绝对不能动的底线,动了,粮食安全就有可能出现问题。我国的海洋资源也是很重要的资源,因此在2013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就表示,近年来,我国开始从国家层面重视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5,(7)
6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为主题的全国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现场会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陈铁雄在会议上介绍说,浙江人多地少,"七山一水两分田",耕地资源十分紧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又十分迅速,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既对新增建设用地有着十分旺盛的需求,又不可避免对耕地数量、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坚守耕地红线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十几年来,浙江省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就是坚守耕地红线,既要守住耕地数量红线,也要守住耕地质量红线,更要守住生态红线。缺失了其中任何一条红线,都不算是守住了真正意义上的"耕地红线"。要守住这"三条红线",就必须掌握耕地质量的情况,耕地数量要建立在质量合格的基础上。为此,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必须先行,以地质调查的手段摸清土地质量的"家底",是保护耕地和科学进行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4,(2)
正前言没有汽车,我们可以步行;没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我们可以住在简朴的小木屋;没有绫罗绸缎,我们可以穿棉麻粗衣;但是,如果没有吃的东西了,人就无法生存,那就是天大的问题了!因此,和石油一样,粮食也是最基本的战略资源;"粮食战争"已经成为西方参与的、世界上最复杂的"隐形战争"。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而中国要养活13亿人口,在自身粮食生产方面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水利基础设施陈旧、城市扩张和工业扩张加剧了耕地流失、粮食流通体系落后、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7,(2)
<正>为严格保护耕地红线,科学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按照《土地调查条例》有关规定,国土资源部于2014年部署开展了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2016年12月28日,国土资源部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国土资源部地籍管司(不动产登记局)副司长(副局长)冯文利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院长李宪文介绍了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5,(8)
土壤污染问题是继大气和水污染问题之后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制定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土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是落实各方责任的有力保障,也是构筑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7)
<正>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4.
正"土生万物,地发千祥"。这句话的意思是,土地是万物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土地,世间一切生物都将销声匿迹。土地是我们值得守卫的珍宝,保护土地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第23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地球》杂志就我国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6,(7)
正"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3亿人口,高峰时14.5亿人口的吃饭,始终是国家重中之重考虑的问题。因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因此,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二十多年关于"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宣传,已经给广大人民留下了一个概念,节约集约用地就是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6,(7)
正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18亿亩耕地不减少,这是党中央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耕地就像保护大熊猫一样。"近几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各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各项建设全面铺开,导致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给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如何既保护耕地又能保障发展,做好"两保"工作,是国土部门需要认真研究解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绿洲滴灌对土壤盐碱化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旱区绿洲长期滴灌是否会造成农田土壤积盐,事关干旱区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术界和生产管理部门严重关切的问题.玛纳斯河绿洲在新疆最早开展滴灌应用.本文在玛纳斯河绿洲范围内通过大量调查土壤剖面盐分和滴灌历史来回答上述问题.共调查了235个土壤剖面,深度一般为200 cm,最浅100 cm,利用其中已知滴灌年数的52个剖面数据分析滴灌对土壤盐碱化的长期影响,分为滴灌初始为耕地和荒地种情况.结果表明:新疆玛纳斯河绿洲荒地0~200 cm土层平均含盐量17.23 g kg-1,漫灌耕地平均含盐量0.59 gkg-1;农田滴灌对土壤脱盐与积盐影响并存;原荒地基础上进行滴灌,土壤呈脱盐趋势,土壤含盐量呈幂函数曲线下降,最长12年滴灌历史的多点不同滴灌年数地块含盐量平均值为6.38 g kg-1,总体仍然处于脱盐过程中;原耕地基础上长期滴灌,土壤呈积盐趋势,土层平均含盐量年均增长0.22 g kg-1,最长10年滴灌历史的多点不同滴灌年数田块平均含盐量增长为2.36 g kg-1,土壤含盐量增长趋于危害棉花生长、影响产量的临界值.干旱区绿洲长期滴灌将造成土壤积盐,应该引起科学研究和灌溉管理的高度重视;在节水灌溉过程中保证盐分淋洗用水是减缓滴灌农田土壤积盐必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贾飞龙 《地球》2013,(2):52-54
正在新疆,人们感叹最多的是土地的一望无际。新疆土地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同时新疆水、土、光、热、矿产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接替区。但是,新疆的土地利用受到严重的水资源限制以及风沙作用、土壤瘠薄、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制约,全区中低产田比例较高,弃耕现象严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耕地保护,不仅是重大的经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5,(10)
<正>专家简介:沈仁芳,1965年生,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长、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6年获浙江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分别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世界著名的英国洛桑试验站做博士后研究,1998~2000年在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任日本科技厅特别研究员,2000~2002  相似文献   

20.
谢俊奇 《地球》2011,(2):31-32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目前只有18亿亩耕地。仅仅能够满足粮食安全的基本需求,未来还要建设宜居城市。需要大量生态用地。可以说,今后的城市发展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靠侵占耕地和其他生态用地来维持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