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一大热点和难题。今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监测显示,自2000年以来,每5年监测一次,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实现连续3个监测期缩减。然而,全国仍有4亿多人口在遭受着风沙的危害。荒漠化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的根本目的。从2014年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正式挂牌"中国国家沙  相似文献   

2.
正1月14~16日,由中共称多县委、称多县政府以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组织的"草原治理与生计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楼举行。草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大地有40.9%的面积是草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交互影响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趋于变化,对当地牧民和下游区域都有直接或潜在的影响。过去十多年的时间,为了应对新的环境和政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月15日,"我从草原来——草原治理与生计发展公众分享会"在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楼举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邀请到三位来自青藏高原的本土实践者,讲述他们的草原故事。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气候呈现出暖湿化的整体趋势,一系列改变深深影响着草原这一区域内覆盖最广、最基础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由于草原同时也是牧民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基于畜牧业的生产生活也和草原发生着更为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全球陆地区域的降水量及其空间/时间分布模式将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干旱地区的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一部分,本研究利用2003至2004年在内蒙古羊草草原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初步探讨了水分胁迫对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和水分是影响该生态系统在生长季(5~9月)的光合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因子.在土壤水分适宜条件下,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大(Q10=2.0),而当土壤含水量降低时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降低(Q10=1.6).高温和干旱会显著降低生态系统的光合生产力.生长季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模式的不同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物候有明显的影响,在2003年6月初生态系统就开始净吸收CO2、在7月初出现最大净生态系统CO2吸收量,而因随后发生的干旱和高温胁迫使其在8月就提早进入休眠期;2004年春季的严重干旱导致生态系在7月初才开始净吸收CO2,并在降水丰沛气温适宜的8月出现最大CO2吸收量,水分胁迫导致该草地植物生长发育比2003年推迟1个多月.观测结果显示该草地生态系统在2004年5~9月比2003年同期多吸收30 g CO2·m-2.我国温带草原植被类型复杂多样,要准确估算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长期联合观带研究.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CO_2排放及其碳平衡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太阳辐射强,气候寒冷,其主体部分为海拔4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对高海拔地区的土壤CO2排放的研究非常少,尤其对海拔4500m以上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的CO2排放研究更不多见.本试验采用静态箱式法,通过对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西藏:班戈县,90.01°E,31.23°N,海拔4800m)土壤CO2排放的2周年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的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CO2排放最高点出现在当地时间的14︰00左右,最低点出现在当地时间的凌晨5︰00左右,在夏季这种特征尤其明显;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增强,冬季明显减弱;根据计算,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年日平均值和年总量分别为21.39mgCO2·m?2·h?1和187.46gCO2·m?2·a?1,结合高寒草地净生产量的观测结果,表明青藏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碳汇.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羊草草原碳交换季节变异及其生态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涡度相关技术测量了内蒙古羊草草原2003和2004年两个生长季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观测表明,两个生长季的CO2通量存在明显差异.内蒙古羊草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根据其吸收高峰出现的时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具有两个吸收高峰,其特点是在午间出现了碳交换通量的降低,这种现象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午间降低现象一致;另一种类型是只有一个吸收高峰出现在午间.CO2通量的吸收和排放的日最大值在两个生长季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2003年均发生于7月,分别为-7.4 g·m-2·d-1(白天)和5.4 g·m-2·d-1(夜间),而2004年发生在8月,分别为-12.8 g·m-2·d-1(白天)和5.8 g·m-2·d-1(夜间).2003年128 d的植物生长期内,整个生态系统白天固定了294.66 g CO2·m-2,同时期夜间释放了333.14 g CO2·m-2;在2004年116 d的生长期内白天固定了467.46 g CO2·m-2,夜间释放了437.17 g CO2·m-2.根据两个生长季的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在影响生态系统碳交换的生态因子中,水分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是两个重要的生态因子.连续的降雨会引起生态系统碳交换能力的降低;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决定白天CO2通量的主要是PAR,二者呈双曲线关系;土壤水分胁迫情况下,CO2通量显著低于适宜土壤湿度状况下的CO2通量,且当PAR>1200 μmol·m-2·s-1时,生态系统出现了光饱和现象;CO2通量明显地被高饱和水汽压差(VPD)所抑制;夜间CO2通量主要依赖于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原碳汇现状与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2021,(4)
正我国是世界上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草原不仅跟草原风光、游牧民族文化有关,还是各民族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是人类进化的起点、农业文明的起点……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入公众视野。那我国的草原,比如内蒙古草原,在碳汇方面的现状和潜力如何?内蒙古的草原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面积近7880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6.5%,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5,(8)
<正>土壤,是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时下,中国的土壤安全状况正面临严峻的危机,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甚至严重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甚至社会和谐发展。2015年是第6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土壤年"。在我国,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发布后,《土壤污染防治法》也于2015年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7,(7)
<正>在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主任郝爱兵作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工作报告。他表示,目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特点和基本现状,支撑了五部委《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与审查制度的出台,承担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专题研究,为第三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天气气候作为影响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驱动因子,影响着生态系统质量。中国气象局近日发布《2018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简称《公报》)。气象部门以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卫星遥感资料为主,结合重点区域陆地卫星和高分卫星资料,在《公报》中分析评估了2018年气象条件对全国陆地、主要生态系统植被和典型湖泊、湿地、城市以及重点生态工程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燕乃玲  虞孝感 《湖泊科学》2004,16(Z1):143-152
生态功能区划是我国正在开展的一项关于资源与环境管理的重大基础性工作.生态功能区划的理论和方法是当前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学科面临的一项新的热点课题.本文首先讨论了生态功能区划的概念,从认识区划看,生态功能区划属于生态系统区域划分的范畴,从实践的角度,则强调人文活动对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产生的影响,指出自然生态区不是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须反映人类的利用和价值判断.生态功能区划,不单是以自然要素或自然系统的"地带性分异"为基础,更是以生态系统的等级结构和尺度原则为基础,用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评价测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将生态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落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平台上.文章提出了基于流域的我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初步思想,讨论了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和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其基本内容是,认识并按照生态系统的自然边界划分生态系统单元;进行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确定主导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2.
蓝颖春 《地球》2012,(11):88-91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曾说过:"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的这句话是说:"砍伐树木与种植和保护树木要同时进行,这样山林才不会光秃,百姓也才有生活用的木材。"这也是我国历史上较早有关于生态与保护生态的记录。我国是少林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列世界第111位,人均拥有森林面积和储量分别列119位和160位之后。另外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火灾、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每年有44万  相似文献   

13.
石培礼 《中国科学D辑》2006,36(Z1):194-203
了解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的季节变化规律和主要生物因子及环境因子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机理的理解以及大尺度过程的模拟. 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位于西藏高原腹地的、世界海拔最高的草地碳通量观测站的NEE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近3年观测, 阐明NEE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 草原化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碳吸收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 最大碳排放出现在11月, 在生长季初的6月, 受降水和植物返青快慢的影响, 会出现生态系统碳吸收或排放的年际差异, 7~ 9月表现为碳吸收, 其余月份均为碳排放. 在生长季, 白天的NEE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变化的控制, 同时又与叶面积指数交互作用, 共同调节光合速率和光合效率的强度. 生态系统呼吸主要受温度的控制, 同时也受到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 呼吸商(Q10)与温度呈负相关, 而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生长季昼夜温差大并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碳获取. 10℃时标准呼吸速率(R10)与土壤水分、温度、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 降水格局影响了土壤水分动态, 土壤含水量会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变化. 生长季初和末期的脉冲性降水会导致生态系统呼吸的迅速上升, 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碳的流失. 西藏高原草原化嵩草草甸生长季短, 温度低, 致使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偏低, 生态系统碳吸收较少, 降水格局引起的土壤湿度动态和脉冲性降水将对生态系统呼吸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而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秋香 《地球》2012,(6):76-77
今年4月底,南方周末报道了一个叫做增田达志的日本人在我国内蒙古二连浩特沙坝种树的故事。在我国曾经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在我们的常识当中,树应该是多多益善的。而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著名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治理环境不一定就要绿化,绿化不一定就要种树。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每一棵树都是一个"蒸发器",不仅带走大量的水分,还会带走土壤里大部  相似文献   

15.
了解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的季节变化规律和主要生物因子及环境因子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机理的理解以及大尺度过程的模拟.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位于西藏高原腹地的、世界海拔最高的草地碳通量观测站的NEE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近3年观测,阐明NEE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草原化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碳吸收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大碳排放出现在11月,在生长季初的6月,受降水和植物返青快慢的影响,会出现生态系统碳吸收或排放的年际差异,7~9月表现为碳吸收,其余月份均为碳排放.在生长季,白天的NEE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变化的控制,同时又与叶面积指数交互作用,共同调节光合速率和光合效率的强度.生态系统呼吸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呼吸商(Q10)与温度呈负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生长季昼夜温差大并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碳获取.10℃时标准呼吸速率(R10)与土壤水分、温度、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降水格局影响了土壤水分动态,土壤含水量会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变化.生长季初和末期的脉冲性降水会导致生态系统呼吸的迅速上升,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碳的流失.西藏高原草原化嵩草草甸生长季短,温度低,致使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偏低,生态系统碳吸收较少,降水格局引起的土壤湿度动态和脉冲性降水将对生态系统呼吸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水平.  相似文献   

16.
了解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的季节变化规律和主要生物因子及环境因子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机理的理解以及大尺度过程的模拟.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位于西藏高原腹地的、世界海拔最高的草地碳通量观测站的NEE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近3年观测,阐明NEE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草原化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碳吸收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大碳排放出现在11月,在生长季初的6月,受降水和植物返青快慢的影响,会出现生态系统碳吸收或排放的年际差异,7~9月表现为碳吸收,其余月份均为碳排放.在生长季,白天的NEE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变化的控制,同时又与叶面积指数交互作用,共同调节光合速率和光合效率的强度.生态系统呼吸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呼吸商(Q10)与温度呈负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生长季昼夜温差大并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碳获取.10℃时标准呼吸速率(R10)与土壤水分、温度、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降水格局影响了土壤水分动态,土壤含水量会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变化.生长季初和末期的脉冲性降水会导致生态系统呼吸的迅速上升,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碳的流失.西藏高原草原化嵩草草甸生长季短,温度低,致使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偏低,生态系统碳吸收较少,降水格局引起的土壤湿度动态和脉冲性降水将对生态系统呼吸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水平.  相似文献   

17.
资讯     
《地球》2015,(10)
<正>地理监测研究显示:京津冀生态形势不容乐观9月16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发布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研究成果。监测表明,京津冀地区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增长显著,城市空间扩展占用耕地问题突出,地表沉降呈成片趋势,严重沉降面积达到4569平方公里,京津冀生态形势不容乐观。监测数据显示,京津冀扬尘地表从2007年到2013年7年间增加了1253平方公里。其中,天津扬尘地表污染源  相似文献   

18.
涡度相关技术经过长期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直接测定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CO2和水热通量的重要方法.随着涡度相关通量观测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各区域、国家以及国际通量观测研究网络(FLUXNET)也应运而生.在过去10年里,通量观测研究在探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过程及环境控制机理、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时空格局、寻找"未知碳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为资源、生态和环境等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创造了理想的合作研究平台.随着通量观测研究的不断深入,今后国际通量界将加强引进和开发新的观测技术,扩展通量观测的应用领域,尝试运用通量观测数据来协助研究有关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球化学、生态水文学、气象/气候学、遥感和全球碳循环模型等领域的科学问题.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是FLUXNET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年多的连续观测和研究已在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和方法、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碳水交换过程及其环境响应机理、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模型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研究发现中国的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在2003~2005年度都为大气CO2的汇,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也表现为较弱的碳汇,而封育的内蒙古半干旱羊草草原却表现为弱的碳源;在大的空间尺度上,温度和水分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关键环境因子.ChinaFLUX的发展思路拟以典型生态系统通量的联网观测与陆地样带研究相结合为技术途径,开展多尺度、多过程、多途径、多学科的综合集成观测,重点探讨生态系统的水、碳、氮循环过程机理及其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总被引:55,自引:19,他引:36  
随着我国湖泊生态环境越来越严峻,湖泊生态恢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实际上,湖泊生态恢复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通过一定程度地减缓或改善环境压力,结合某种或多种水生生物的种养措施,逐步使得生态系统向良性的或者是被改变前的状态发展,目前.湖泊生态恢复不是被单纯地理解为种草、养鱼等,就是被解释为生物群落的人为搭配或镶嵌.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湖泊治理中有关生态修复的实践长期以来鲜有成功的实例.最后、以太湖为例,给出了湖泊局部水体生态修复达致净化水质的技术思路——通过改善环境来恢复水生植物,通过水生植物恢复来引导乍态系统向草型湖泊转变,通过水生系统恢复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这种思路能否成功用于指导湖泊水生植物与生态系统恢复、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5,(8)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年)》,为我国耕地质量提供了一份"健康体检表"。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发挥地质调查基础性、公益性作用,服务土地资源的质量和生态管护,从1999年开始,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全国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历时15年,组织协调全国77家单位10万余人次。截至2014年底,已经完成调查面积150.7万平方公里,含耕地面积13.86亿亩,累计测试水、土、生物样品60余万件,获得原创性数据3000余万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