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6,(2)
正"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效应,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5,(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发布《大气  相似文献   

3.
正滨海湿地既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山水林田湖草海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滨海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陆海统筹,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不久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时代的决策,也为世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转型,探索了方向和途径,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201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把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并列推进,实施"新五化",体现了生产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绿色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具体的道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7,(6)
<正>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河湖是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水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有效举措,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改革举措。目前20多个省份明确今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总体看,全面推行河长制起步顺利、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7,(6)
<正>今年6月25日是第27个全国土地日。《地球》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办公厅获悉,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确定为“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据介绍,将“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姜大明部长在2017年全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7)
正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补偿方面的首个专门文件,对生态保护补偿给出  相似文献   

8.
<正>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为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也为了动员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今年地球日的主题定为"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当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形势也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9.
正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快生态保护和修复,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2020年生态环境具体指标《意见》明确,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  相似文献   

10.
张博庭 《地球》2015,(3):52-57
<正>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保护生态就是生态文明。不可否认,发展和保护历来都是一对矛盾,即使是科学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也同样不可避免。但是,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之间,因为有了"以人为本"的共同原则,则往往达到相辅相成的最佳平衡。因此,要想真正落实好积极发展水电的能源政策,调整好我国的能源结构,亟需根据《环保法》的变化,在"十三五"规划中用"生态文明"取代"保护生态"的口号。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7,(6)
当前中国的环境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也是急需整治的重要方面。2017年"两会"代表们聚焦环境质量改善,集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两个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下面对照两会内容讨论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公布的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在组建自然资源部那一段里,第一句话就是"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组建自然资源部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这里既体现出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远历史考量,也体现了党中央从更深层次、更科学的治理机制来解决当前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开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5,(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并就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吹响了依法治国的新号角,开启了依法治国的新篇  相似文献   

14.
正"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减排治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近日在2013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强调说,如今,"低碳"一词在很多行业都是热门话题。"低碳浪潮"在全球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7)
<正>土壤环境质量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土壤污染防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去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一年后的6月21日,环保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6年以来土壤环境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锁研究员出席并介绍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9,(10)
正习近平总书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生态文明思想,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项伟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还自然以和谐,给大地以生机,是历史赋予自然资源部的职责,也是我们化石保护工作者的使命。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化石大国、恐龙王国、古生物强国,近年来取得一系列震惊世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5,(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和产地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近日在"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上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尤其在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后,正在进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阶段,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市场竞争挑战,土壤和产地环境管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8.
袁立明 《地球》2013,(5):80-82
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想在地球上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第一要务是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第44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环境问题被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肯定与回归。为推动环境保护,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国土资源部及相关部门联合各地市科普及科研机构,在全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7,(12)
<正>只有践行绿色协调发展的理念,把国土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从"拓展城乡边线、保护耕地底线、严守生态红线"三个维度上,立体绘制"和谐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十八大"以来,对因矿产资源而兴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来讲,以绿色革命引领的转型发展,成为破题资源约束的必然路径。尤其"十三五"后,鄂尔多斯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市之本,坚持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要生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融合互促,既为全市第三次创业提供了实践主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5,(10)
<正>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上升为全球性问题,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生态文明阶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成为一个迫切的社会课题。2015年9月,在生态优美、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以"融合与创新——自然科学博物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