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存在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四套烃源岩,具有形成混合原油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大量原油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等分析表明,该地区原油可划分成五种类型,其中四种类型的原油分别来源于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石炭系。彩南油田原油属于特殊类型原油,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其它类型原油均不相同,与该区域内四套烃源岩均没有明确的油源关系。根据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等结合生烃历史分析,该类原油属于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原油,主要来源于阜康凹陷,彩南油田属于典型的三元混合原油构成的油田。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彩南油田东块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形成的混合原油。选择典型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进行人工三元混合配比模拟实验表明,混合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的变化与混入量呈直线关系,而Pr/Ph值、β-胡萝卜烷、甾烷与萜烷等各种生物标志物相对比值参数均呈不同的曲线关系变化。通过人工混合配比实验创建的三角形图版判别验证,彩南油田原油中侏罗系的平均贡献为65%左右,二叠系和三叠系的平均贡献分别为20%和15%左右。按照彩南油田原油全油碳同位素以及各类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变化范围判别,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为55%~70%左右,三叠系和二叠系均为10%~30%左右。  相似文献   

3.
滴南凸起-阜北斜坡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 发育多个继承性古隆起, 是捕获油气的有利场所.其周缘地区存在的多个生烃凹陷均发育有侏罗系泥岩和煤岩, 油源关系较为复杂.从生烃条件探讨了侏罗纪煤系对彩南油田以北至滴南凸起白垩系吐谷鲁群原油和彩南油田以西至阜北斜坡区侏罗系石树沟群原油的贡献.该区域侏罗系煤岩分布零散, 厚度最厚达30 m, 显微组分以惰质组为主, 与侏罗系泥岩相比煤的供烃能力相对较弱.同时通过油源对比以及与南缘煤成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 明确了研究区白垩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泥岩, 侏罗系原油来自二叠系泥岩和侏罗系泥岩.   相似文献   

4.
彩南油田:一个典型三元混合油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存在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四套烃源岩,具有形成混合原油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大量原油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等分析表明,该地区原油可划分成五种类型,其中四种类型的原油分别来源于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石炭系.彩南油田原油属于特殊类型原油,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其它类型原油均不相同,与该区域内四套烃源岩均没有明确的油源关系.根据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等结合生烃历史分析,该类原油属于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原油,主要来源于阜康凹陷,彩南油田属于典型的三元混合原油构成的油田.  相似文献   

5.
能源矿产厅     
《新疆地质》2004,22(2):i003-i003
本厅概述了新疆塔里木、准噶尔、吐-哈三大盆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开发。略现了塔河、彩南、鄯善三油田风貌一隅繁多的油化品展示了新疆石化工业的宏大蒸腾,坎儿并模型又带给人们对聪慧先人的思敬,此外还介绍了煤、铀等矿业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1 概述 彩南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整装开发的百万吨级沙漠油田。该油田于1991年开发,油田表层沙覆盖厚度200~300m,地面气候条件恶劣;地面工程设计于1992年2月开始,设计的最终规模为150×10~4t/a,经过概念设计、总体设计、初步设计,于1993年4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经过1年多的施工,供水、集油区、输油、生活区、注水、输变电、原油处理、天然气处理、外输气等单项工程相继投产。到目前为止,油田  相似文献   

7.
渤南油田低渗透储层是胜利油田较为典型的低渗透储层代表,离物源近,沉积物供给和沉积速率快是造成渤南油田储层低渗透的重要基础,复杂的成岩作用是导致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溶解成岩作用形成的多种次生孔隙,使低渗透储层的孔隙度提高,储层岩性,物性与裂缝构成了渤南油田有利的油藏储渗单元。  相似文献   

8.
地震信息包含地层界面信息、地层物性信息.通过对地震资料分析处理,提取各种属性,结合油田开发动态分析储层物性在空间上的分布.根据彩南油田西山窑组的实际动态数据,分析油田的递减与含水上升规律,针对不同阶段的开发特点,分析影响制约油藏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及开发因素,并利用地震信息资料认识储怪的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动态住处和地震属性的一致性分析,对地震属性进行标定、处理,从而获得更能代表流体意义的属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连通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地震属性约束下的注采优化方案,通过现场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成油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煤和含煤岩系内石油的发现是在50 ̄60年代,而提出应在我国进行煤和含煤岩成油问题的研究是80年代初,自提出煤成油问题以来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不仅在有机岩石学,煤成油地球化学,热模拟实验和煤成油综合研究等煤和含煤岩系成油理论上取得了进展,而且在油勘探的实践上,在吐鲁番和彩南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张力群  李颖 《探矿工程》2002,(3):62-63,65
介绍了核工业长沙中南建设工程集团公司模拟股份制改革的目标,原则,股权设置,组织机构设立,劳动人事管理,收益分配及改制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1.
余晓琴 《江苏地质》2005,29(2):102-104
ZC油田是苏北复杂油田中开发、开采经济效益最好的油田之一,也是取得最好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油田。自1992年开采至今已有12年的开发历史,注水开发9年,注水开发以后,油藏连续保持8年稳产,注水开发取得巨大经济效益。主要针对垛一段油藏历年来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在总结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探讨性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南伊利诺伊州上空进行的航空磁测中,识别出一个40nT的磁异常,该局部磁力高位于一个区域磁力低的西缘。这个磁异常大致与位于伊利诺伊州Gallatin县NW的Omaha油田相吻合。最初认为磁异常是与这个油田有关的钢铁类人为源造成的,但在与之相似的油田上测得的数据中并不存在磁异常。在靠近Omaha构造穹窿顶部所钻的Luther Rister1号井中,遇到了两条含磁铁矿9.0体系%的超基性侵入岩带。这些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南斜坡是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地区。研究表明:沙四段原油具有典型的混源油特征,母源输入存在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的双重贡献,原油成熟演化存在低成熟-成熟的变化,沉积成烃环境主体以还原性为主但还原程度不同,个别样品表现出生物降解前后两期原油混合充注的特点。南斜坡东部原油来自牛庄洼陷,乐安、王家岗油田以沙四型原油为主,混有少量沙三型原油;南斜坡中部原油来自牛庄和利津洼陷,梁家楼油田以沙三型原油为主,混有少量沙四型原油,纯化油田则与之相反;南斜坡西部原油来自博兴洼陷,正理庄、高青油田以沙四型原油为主,混有少量沙三型原油,金家油田则以沙三型为主。洼陷中心沙四-沙三段生成的成熟油气和斜坡带沙四段生成的低熟油气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向斜坡高部位运移,以混源油的形式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4.
冀中坳陷碳酸盐岩潜山油田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式油气田》1997,(1):13-16
冀中坳陷古潜山油田,独具地质特色,发育良好,深埋地腹地前第三系基岩潜山是油气聚集的“构造”与圈闭,中、上元古界的碳酸盐岩储层经过沉积,多期改造,岩石风化淋滤,形成了孔、缝、洞空间融合的储集体。起伏的基岩面上覆盖的下第三系湖相生烃岩是油源岩,与潜山配置造就了“新生古储”的成藏模式。潜山油田之所以在冀中坳陷大量形成,与区域地质背影密切相关。早元古代末的吕梁运动使华北地台进入海盆沉积时期,内蒙地轴南缘沉  相似文献   

15.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储层成岩过程被自生矿物晶格所捕获而形成的油气水包裹体 ,它们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 ,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是一个侏罗系生烃、第三系储集的成藏系统。文章通过包裹体类型、成岩矿物期次、烃类包裹体成分以及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等分析 ,证明南八仙油田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有着不同的油气注入和成藏期次 :下第三系的油气藏为两期充注的结果 ,而上第三系油气藏则主要为一期成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南八仙第三系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推断 ,南八仙油田下第三系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渐新世和上新世 ,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的地质时期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16.
临南油田工业污水经处理后回注对地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临南油田污水处理后处理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及对储层的敏感性问题,结果表明,临南油田处理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能好,不会产生沉淀结垢现象,对储层存在一定的速敏效应,不存在盐敏效应,并表现无碱敏或弱碱敏及无酸敏或弱酸敏效应,因此对储层损害程度小,能用于油田污水回注,提高石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肖蔚 《江苏地质》2002,26(2):84-87
溱潼凹陷台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率。运用变差函数方法,研究井间储层纵,横向变化的特点,用克立金法和条件模拟法建立台南油田储层地质模型。该模型在油田开发调整井部署,注采井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先志  陈发景 《地学前缘》2000,7(4):548-554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储层成岩过程被自考矿物晶格所捕获而形成的油气水包裹体,它们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是一个侏罗系生烃、第三系储集的成藏系统,文章通过包裹体类型、成岩矿物期次、烃类包裹体成分以及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等分析,证明南八仙油田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有着不同的油气注入和成藏期次:下第三系的油气藏为两期充注的结果,而上第三系油气藏则主要为一期成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南八仙第三系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推断,南八仙油田下第三系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渐新世和上新世,上第三系油气藏的地质时期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19.
赵克斌  陈银节  孙长青 《地质通报》2009,28(11):1620-1627
油气化探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油气,具有直接、快速、有效、成本低的特点,已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一定时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油气化探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中异常的稳定性与重现性是制约油气化探推广应用的认识障碍。以河南泌阳洼陷(井楼-古城油田)和山东临邑洼陷南斜坡(临南油田)的实际地球化学测量资料为基础,通过已知油气藏上方不同期次(同年)、不同时期的油气化探异常特征的对比,从油气化探指标组合关系、结构特征、剖面显示、油气异常的平面分布等方面证实油气化探异常存在较好的稳定性,表明利用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寻找油气是可行的,并进一步证实了油气化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一段储层比较系统的研究,分析冲积扇时空演化分布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建立了冲积扇储层概念地质模型,继而将处于孔的南冲积扇系的小集油田进行重点解剖,研究了储层岩石学及储集性特征,包括岩性,物性,敏感性,微观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应用计算机技术采用等高程方法,分别以不同地层单元建立了冲积扇储层静态地质模型,储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集油田的产层是以中渗,中孔,中喉为主的储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