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汶川三关庙后山不稳定斜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根据其变形特征深入分析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不稳定斜坡主要控制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主要诱发因素为汶川地震。此不稳定斜坡仅为汶川地震诱发的新增灾害点之一。对该灾害点形成特征及主控因素的分析,为类似地质环境条件的地质灾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泸定县五里村泥石流沟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构造侵蚀地貌,地形地貌高差悬殊,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地质灾害频发,具备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对五里村泥石流灾害的危害特征进行了分析,表现为五里村沟下游堆积区,泥石流流向明显,直冲工棚与居民点的低凹处,更由于过流量小的便桥阻塞,将加大泥石流能量向低凹处转移,一旦暴发泥石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针对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建议扩大便桥过流量,低凹处工棚与居民点搬迁至右岸相对较高处,以避免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4.
蔡向阳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20,(2):9-13
研究康定新城后山泥石流形成条件 、动力学特征 、量化堆积区平面形态特征.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采用雨洪法计算动力学特征参数,针对泥石流堆积扇提出表征堆积区平面形态特征的2个指标.结果:①地处高寒高海拔山区,其形成条件有别于常规泥石流,冻融循环和风化作用为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大量物源,同时有较强的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甘肃有色地勘局106队部东侧的不稳定斜坡位于兰州市九州开发区黄河北岸、罗锅沟左岸沟谷斜坡地带。勘查查明,不稳定斜坡中下部及坡脚地带为古近系砂质泥岩,斜坡中上部和坡顶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其形成原因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特征、降雨、地下水、人类工程活动等有关。根据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认为勘查区斜坡现状处于不稳定状态,其失稳产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大,最危险滑裂面位于填土和基岩的接触面;拟建工程建设遭受其危害的可能性及危险性中等。建议在治理斜坡时,坡脚挡土墙工程选用浅基础型式,跨越浅沟段(15m)可采用桩基础形式,以砂质泥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并严格防止地表水渗入砂质泥岩地基。为区内不稳定斜坡的治理,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峨边县新声后山地质灾害点由X1和X2两个不稳定斜坡组成,威胁新声村170户1118人。X1不稳定斜坡滑体、滑床均为崩坡积含块碎石粉质粘土,规模为中型,变形表现为间断性蠕滑,天然工况下为稳定~基本不稳定状态,暴雨等极端工况下为基本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X2不稳定斜坡潜在滑面为基覆界面,规模为中型,变形轻微,以地表房屋开裂为主,天然工况下为稳定状态,暴雨等极端工况下为基本稳定状态。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勘查手段、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变形历史等分析其变形原因及发育特征,通过传递系数法进行了稳定性定量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宏观判断进行比较验证。综合分析计算结果与现场施工条件,确定了抗滑桩、挡土墙和接排水沟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阐述重点工程区潜在不稳定斜坡隐患致灾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开展重点工程区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与风险评价迫在眉睫,根据青海省省情和地理要素特征,提出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与灾害风险评价的目标是对重大工程建设区的潜在不稳定斜坡进行致灾风险性评价,提出风险性管理对策;工作布署原则是"区域展开、一般控制、重点解剖";工作方法是遥感解译先行、工程地质测绘为主,钻探试验为辅,在此基础上进行致灾危险性和易损性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9.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海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4,25(4):14-19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较为频繁,总体以暴雨型沟谷泥石流为主,受地形、地貌、地质、降雨以及松散物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在调查分析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从泥石流的形成和启动条件入手,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遥感航卫片解译,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分析研究石台县崩塌地质灾害的分布现状及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以及发展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1.
崩塌地质灾害是柯坪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在分析柯坪县崩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基础上,总结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模式和破坏特征。经调查分析,区内共发育崩塌地质灾害85处,主要为小型、中型,以自然崩塌为主,次为工程崩塌,多为小型浅表层岩质崩塌。岩质崩塌主要分布于中山区、低山丘陵区、低山区沟谷两侧切割强烈的山坡、人工修路形成的陡峭基岩体处。时间多发生在5—8月降雨充沛期。崩塌地质灾害具沿构造叠加区、河流两岸、交通道路分布特征。研究区崩塌地质灾害受控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等,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等为主要诱发因素。崩塌变形破坏模式有4种,主要为倾倒式、坠落(剥落)式、滑移式和拉裂式。研究区成灾模式以落石破坏型和冲击掩埋型破坏模式为主,研究结果可为柯坪县崩塌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调查、收集前人工作成果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新疆沙湾县翠山公园不稳定斜坡灾害的实地勘查,基本查明研究区不稳定斜坡的地质环境条件、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且根据三种情况对滑坡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在自重、地震工况下,该不稳定斜坡体均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该不稳定斜坡不稳定,综合评价,该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差。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钟立勋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17(2):106-106
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吴玮江研究员等撰写的《甘肃滑坡灾害》,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基于作者20多年从事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丰富资料和成果,并参阅了大量有关甘肃滑坡及国内外滑坡的文献资料,在分析甘肃滑坡发育的环境地质条件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研究了甘肃滑坡的类型、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剖析了省内城市、交通、水利、矿山、农业等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滑坡灾害问题;通过典型滑坡实例,深入地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滑坡特点、形成机理及活动特征;对季节性冻结层滞水促滑效应、高速远程滑坡的加速冲撞作用机理、滑坡引发次生灾害、滑坡发生时间预测预报、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农田灌溉水入渗引发大量滑坡及滑坡体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康定县滑坡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定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及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县域内地势险峻,地形切割强烈,地层与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加之降水充沛,致使山地灾害十分发育,其中滑坡灾害占山地灾害的38.32%。通过搜集资料及现场调查,概述了该县县域内滑坡灾害的分布;从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及灾害规模等3方面统计分析了滑坡灾害的发育现状;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地震活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总结了滑坡灾害的形成条件,并提出防治对策与措施,力求有效地预防与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提出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基本原则,即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调查区分级,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调查与科研相结合等。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具有强化形成条件和机理研究、多种调查方法结合、成果图件规范化和实用化等特点,可划分为遥感调查、地面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查四个层次,并指出遥感调查、地面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勘查、地球物理勘探、野外和室内试验、长观动态监测等是其主要技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目前已趋于成熟,从学术研究领域逐渐应用到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由于研究尺寸、数据精度、可量化程度等原因,其评价方法与区域评价略有不同。本文以尖山营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为例,总结前人单体地质灾害评价经验并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修正完善,在对尖山营不稳定斜坡变形特征、破坏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单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和风险评价,得到尖山营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可为当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认真研究北京地区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地区泥石流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土壤类型以及降雨情况等因素的判断公式,并就北京地区泥石流预报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下开采作用下反倾上硬下软型斜坡崩塌形成机制研究以贵州开阳磷矿崩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开阳磷矿崩塌为例,通过对地质条件、采矿扰动与变形破坏特点的分析,阐明在地下开采作用下,反倾上硬下软型斜坡变形破坏的发展过程,并总结斜坡失稳破坏的3种模式,指出不同类型的破坏变形均以坡顶拉裂为前兆,而斜坡岩体结构特征是产生不同破坏模式的关键控制因素。进一步运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方法,分析该类型崩塌的形成机理,认为反倾上硬下软型崩塌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地质背景,动力条件与诱发因素,崩塌最终可能以急剧破坏的形式出现,但其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了从发生、发展直至破坏的长期过程。从地下开采后采空区顶底板的变形,发展到地表裂缝的产生,崩塌的形成是地表裂缝沿着陡倾结构面追踪发展的过程,并受岩体结构特征的控制最终发生倾倒、突破锁固段剪出或沿中缓倾结构面滑塌。因此,对此类斜坡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必须把握前兆现象,加强早期识别与预警。 相似文献
19.
鞍山市铁矿矿山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矿山地质灾害较其它地质灾害相比有其独特性。在鞍山铁矿区,排土场沉降不仅与采矿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有直接的联系,还与松散细粒土层、活动断裂有关;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水源条件及构造有一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采矿活动产生的废石废渣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物源;尾矿库灾害主要表现为:洪水漫顶、尾矿砂液化破坏、尾矿坝渗漏及管涌溃堤、尾矿坝滑塌破坏等。本文简要分析了鞍山市铁矿山主要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排土场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及尾矿库地质灾害)和形成条件并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和静县二十二团废弃石灰石矿崩塌灾害发育,对道路和行人构成威胁。对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有WY1和WY2危岩带,其中WY1为自然形成,共发育5处崩塌体; WY2危岩带的形成原因是原22团石灰石矿采矿后形成,共发育了11处崩塌体;形成机制包括滑移式和拉裂式;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震、持续强降雨、融雪入渗、水流冲刷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