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地震应急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城市地震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并结合地震应急管理的过程,对不同组织在地震应急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不同地震应急阶段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2009年12月19日台湾花莲海域发生6.7级地震基本情况及厦门市地震局应急处理过程。并讨论了如何完善应急对策。对厦门市今后的地震应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斌 《山西地震》2012,(2):46-48
分析目前农村地震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探明当地地质构造背景,加强覆盖全面的农村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建立农村处置突发地震灾害的领导指挥体系,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加强农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加强农村民房抗震设防的宣传指导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地震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篡改网页技术分析入手,对目前网页防篡改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介绍了各技术的优劣和部署,从而为防篡改系统的选用提供依据。针对网页篡改突发事件提出了专项应急预案,以有效维护地震信息的安全,降低恶意篡改网页所带来的社会舆论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敬海  聂高众 《地震地质》2014,36(1):196-205
地震应急预案作为地震应急的核心文件之一,存在操作性不强,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在分析地震应急预案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技术。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是地震发生后,为指导地震应急救援,针对具体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方案。阐述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特点及其与地震应急预案的关系。论述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组成,包括:处置方案框架、应急决策知识和信息技术支撑平台。介绍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信息技术支撑平台上应用地震应急决策知识修正应急处置方案框架并动态生成处置方案。以地市级为例论述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框架,并介绍地震应急决策知识的组成。从而为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生成与应用奠定基础,该方案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地震应急预案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震应急对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从地震灾害学理论和地震应急工作需求出发,讨论了应急工作的内容和层次,提出了应急目标和应急资源的定义;并对城市地震应急对策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数据库、模型库以及系统的实现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南省域地震应急处置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西南省域各省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几次地震的应急处置调查,总结出西南省域各省的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特性,其具有基础设施脆弱、自救能力差、次生灾害多、处置难度大等特点,提出加强地震应急准备和地震应急处置两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2012-02-16河源发生4.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地震加密观测、震害调查评估、科学考察、新闻宣传、协助当地政府决策等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通过分析河源4.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震前准备、震后应急以及在地震应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震害应急管理单元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震害单元化应急医疗资源需求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GIS集成方案,进而整合现有震害应急救助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面向对象与数据库技术,采用组件式集成二次开发方式,详细阐述了建立城市震害单元化应急医疗救助辅助系统的系统设计目标、技术路线、体系结构及功能构建等,形成了基于GIS的城市震害单元化应急医疗救助辅助系统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并以重庆邮电大学为应急管理单元,建立了初步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11.
震办 《山西地震》2007,(1):29-29
2006年,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太原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意见》,对省城应对地震等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立即开启避难场所,组织群众避难。  相似文献   

12.
联动应急的工作平台建设是应急处置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包括联动应急的指挥平台和信息平台。指挥平台应坚持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来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各类支援平台、相关的数据库、管理指挥中心、各种保障体系等,其实现方式和途径可以设计为多维交互网络模型。联动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从信息接入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以及信息交换平台、视讯展示平台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岫岩—海城5.6级地震防震减灾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作者亲身经历和感受,动用翔实的一手资料,从八个方面(长期准备、准备预报、科学决策、有效组织、救助组织、救助及时、社会稳定、地震灾情调查、地城损失评估)介绍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5.6级地震前后的应急工作;分析这次地夺的成功预报与有效应急措施才能取得面对一次破坏性地震,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搞好地震综合防御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7日~9日和14日~17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组一行20人分三路赴太原市、省直厅局、大同市、朔州市、临汾市、晋城市抽查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组成员由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委宣传部和各厅局单位的防震减灾联络员和省地震局、省防震减灾领导组办公室人员组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震害损较重,对地震预报的需求也较高。文章在对我国地震预报进行概要回顾、粗浅分析当肖地夺预报存在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东部地区地夺预报有关对策线见,认为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大中震主尖把做好震后应急和地夺趋势早期判定放在首位,其次力争做出一定程度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为此,应特别重视震后早期趋势预报技术研究,注意地震信息系统建设与发挥人的作用并重,注意改进信息提取技术与对可靠现象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震预警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地震预警的含义、地震预警的类型、增加地震宣传透明度和缩短地震报道时间的重要性。其中预警的科学内涵包括:对地震和地震灾害可能性的预测、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和地震灾害的社会公众警戒。地震预警类型包括:地震中长期预测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预测和危险性警戒、短期地震预测与警戒、震时警戒系统、震时应急系统和地震动模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7.
文安5.1级地震距离北京、天津市区较近,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震后,地方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都迅速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地震应急处置与救灾行动,取得了圆满的抗震减灾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文安5.1级地震的灾害情况和地震应急行动措施,总结了地震应急行动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沃伦威尔市应急服务与灾害办事处为研究对象,简介该市应急模式,分析其模式内在特质,结合四川省地震应急救援现状,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以期对四川省的防震减灾事业,特别是应急救援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