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港口对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全国省际数据为基础,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变量Moran's I指数,分析能源、钢铁、交通运输、运输设备制造等港口相关产业的地理集聚模式,研究各产业与港口的互动关系,以此评价我国港口对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并就港口与产业布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促进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产业集聚的角度研究大黄鱼产业的发展规律,采用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方法测度2011—2020年大黄鱼养殖产业和捕捞产业的集聚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空间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集聚水平高于其捕捞产业;福建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集聚水平相对于浙江和广东而言最高,但呈现下降趋势,浙江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集聚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集聚水平较低且基本维持稳定;大黄鱼捕捞产量较少,产业集聚水平相对不高,主要集中在辽宁、广东和海南,其中辽宁大黄鱼捕捞产业的区位熵呈现下降趋势,广东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海南基本维持稳定,福建、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等捕捞区域的产业集聚水平较低。基于研究结果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提出3点建议:加强大黄鱼养殖和加工等技术研究;政府完善并实施相关渔业法规,增加对养殖户的培训,提升大黄鱼品质;保护大黄鱼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城市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港口城市独特的陆域、海域双重界面特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舟山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独特优势:货物海运得天独厚的港口自然条件和吸引高端国际化人才集聚的优美生态环境。提出舟山群岛新区国际化产业发展的定位:临港制造业、海洋和佛教旅游、大宗战略物资贸易与服务、海洋新兴科技产业、海洋主题文化创意的国际化城市。  相似文献   

4.
了解和掌握深圳市海洋产业结构特征和空间布局,合理引导海洋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对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集中化指数、信息熵等方法分析了2015—2020年深圳市海洋产业特征,并利用洛伦兹曲线、核密度估计对深圳市各区海洋生产总值和主要海洋产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海洋产业集聚程度高,高度集中于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油气业等传统产业,以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海洋产业区域分布集中,主要海洋产业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集聚性,涉海企业总体沿各主要交通要道呈轴带状集中分布,其分布密度由沿海向内陆呈明显递减趋势;深圳市海洋产业增加值主要集中于南山、福田、宝安、罗湖四区,占全市比重超过80%。  相似文献   

5.
基于陆海关联的视角,筛选了3类典型海洋产业——海洋渔业、船舶工业和海运业,对比了海陆经济及典型海陆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2年,我国涉海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劳动生产率高于同期沿海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表明海洋经济吸纳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力要素在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间的空间分配不均且生产率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为沿海省区要素禀赋、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制度环境和科技水平;对比2006年、2012年劳动生产率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利用聚类分析将沿海11省区划分为4类,海洋渔业、船舶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动明显,而海运业则无明显变化。深入比较沿海省区典型海陆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对沿海地区制定合理的就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陆海产业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东作为我国第一海洋经济大省,重点布局了海洋电子信息等海洋六大产业,目标打造2~3个产值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文章以欧洲107个海洋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梳理其海洋产业前沿交叉领域布局,分析产业集群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产业集群的先进组织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欧洲海洋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可持续蓝色增长为发展主线,空间分布均衡且实行错位分工协同发展,通过系统建立大量产业集群促进机构和监管体系,构建国际战略集群伙伴关系,引导集群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合作对象、组织机构、交流合作、资金激励和监管体系等角度提出了广东培育海洋创新型产业集群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文章主要研究台湾海峡的港口集群,历来学者很少涉及,目的是了解在内部与外部环境影响下主要港口之间的合作与相互作用和港口集群发展过程中政策起到的驱动作用。台湾海峡具有充足丰富的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市场,台湾港口具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管理水平,而福建港口具有富裕的资源和广阔的腹地,两者具有互补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将提升彼此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台湾海峡港口集群一体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船舶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造船业的世界地位也不断提高.船舶产业集群程度的变化与中国船舶工业生产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沿海船舶工业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从省区来看集聚中于辽宁、上海和江苏.本文通过对沿海船舶工业现状、产业区位商、空问基尼系数的分析,概括沿海船舶工业的集聚现状和十年来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产业集群特征愈发显现.文章探讨了我国海洋运输业集群的特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海洋运输业的集群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我国海洋运输业集聚程度的排序,提出了发挥我国海洋运输业集群优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协调发展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文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中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字经济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基于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数字经济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步向高水平迈进,呈现出“以上海和广东为中心逐渐扩散发展”的空间特征;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科技创新水平是重要驱动因素。因此,要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积极构建数字经济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协同机制,促进海洋产业、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