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松材线虫病在秦岭以南传播广、蔓延快,利用遥感技术提取病害松可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以无人机获取的高分辨率、高光谱数据为基础,捕捉区分病害松与健康松的特征波段,提出一种结合植被指数与小波神经网络的林地分层分类新方法,用于提取病害松树冠图斑。病害松识别结果与实地核查数据对比表明,分层分类结果与实地核查情况基本一致,病害松识别总精度达到89.87%,优于单一使用支持向量机、小波神经网络的分类结果。林地分层分类新方法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分类精度更高,所需的样本更少。无人机高光谱数据信息丰富,病害松、健康松在可见光、近红外范围内均有光谱敏感特征,后续应进行病害松时序光谱监测,进一步研究松材线虫病害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4.
“天-空-地”协同滑坡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灾害是全球范围内发生频率最高、分布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设施的安全。科学监测是实现滑坡预警预报与主动防范的重要技术前提,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融合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InSAR、无人机摄影测量、无线传感网络(WSN)等多种新技术方法,滑坡监测已从传统点式人工监测逐步发展到“天-空-地”多维协同监测,在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识别与监测预警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文结合多年来对滑坡发生机理与变形破坏过程的研究认识,从天(光学遥感和InSAR)、空(无人机摄影测量)、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裂缝计等专业监测)三维立体角度对我国滑坡监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讨论了不同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技术优势和适用性,构建了滑坡变形破坏全过程的“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体系,为滑坡地质灾害的科学防范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的技术方法,重点介绍了水准测量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监测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适用性。以杭州市为例,通过多期水准测量、In SAR监测等技术方法,获取了杭州市2015—2020年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信息,并针对城市区域内重要基础设施、大型线状工程、跨江桥梁等进行了地面沉降应用分析。将历史及同期开展的城市水准测量成果与In SAR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显示两种技术方法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技术方法可以相互弥补,将两种技术方法进行融合处理和综合分析的建设思路,可以为新一线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鉴于软土地区土性的极端复杂和地面沉降严重的普遍特征,提出了“空(天空)~地(地面)~地(地下)”一体化的全方位准动态地铁施工安全监测思想,构建起了相应的技术体系(即全方位准动态集成技术)。软土地区地铁施工安全监测全方位准动态集成技术的核心是借助GPS技术建立三维的空基变形监测基准(用于地表变形监测和地下变形监测。该空基变形监测基准可以克服传统陆基基准因软土地区地面沉降而对变形监测数据产生的系统性偏差,还可实现地铁施工变形监测的全天候、实时化与动态化),以城市基础地质资料库作为安全监测整体性设计的依据(提高了地铁施工安全监测的针对性、可靠性与有效性),以准实时、准动态的地下结构应力应变监测结果作为施工安全性的重要判别要素,以准实时、准动态的地面变形监测结果作为地铁施工作用下城市环境安全性的关键判别要素,实现对地铁施工安全的全方位、实时化、准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监测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支撑。随着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从水量、水质、用水效率3方面的水资源管理开始向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转变。水资源要素具有时空变异大、通量变化快等特点,单独依靠地面监测手段难以开展大范围动态高效监测。目前中国水资源监测体系的建设,总体上以地面监测为主,还不具备水资源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需求的监测能力。随着卫星遥感等数据资源的不断丰富和陆面同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建立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陆面同化系统三位一体的立体监测体系,探讨不同监测方式、多要素的协同监测机理、水资源监测要素的组织机制,对提升中国水资源监控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探讨在地理国(市)情监测中如何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城市地珲市情进行监测,论述如何以RS、GIS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获取不同时期的城市地理信息,对城市地理市情实施监测,分析和评估城市地理市情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几个地理市情监测案例探讨如何为各级政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和权威的城市地理市情信息,以及如何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
利用Naive Bayesian网络的学习和推理机制,提出一种在遥感影像上提取居民地目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所选取的正负样本进行学习,获取Bayesian网络的重要参数,即条件概率和概率分布密度。在此基础上,根据正负样本所构建的条件概率网,对未知类别信息的影像进行分类,从而获取居民地目标的信息。通过对实际全色SPOT5影像中居民地目标的提取,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现有估计网络空间复杂度高、难以处理高分辨率影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尺度多视立体深度估计网络(scalable multi-view stereo network,S-MVSNet)。以R-MVSNet为基础,提出一种轻量级的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MiniUNet来降低空间复杂度;结合多尺度循环神经网络(multi-scal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MS-RNN)来提升正则化网络的感受野;设计半全局正则化(semi-global regularization,SGR)方法将3D正则化问题转化为两个方向上的2D序列正则化问题,以提升深度估计的精度。在DTU、ETH3D及Tanks and Temples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MVSNet能在8 GB显存下处理2K影像,支持的最大输入分辨率是RMVSNet的2.25倍,平均精度较R-MVSNet提升11%。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产卫星数据的矿山遥感监测一体化解决方案——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分辨率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推广应用,矿山遥感监测必将成为该数据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结合西藏自治区矿山遥感监测工作的特点,以资源一号02C(ZY-1 02C)及高分一号(GF-1)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在ArcGIS环境下,提出并实现了从国产卫星遥感数据管理、增强与校正、信息提取、统计分析以及成果图制作等一体化解决方案。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在矿山遥感监测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为大规模开展多期次动态矿山遥感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磁暴期间电离层扰动规律及GNSS定位性能变化,基于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全球观测数据及全球电离层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GIM),对2018年8月26日地磁暴事件引发的北半球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异常变化和GPS定位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TEC异常存在纬度差异,高纬地区响应快,低纬地区异常值变化大,达12 TECU;磁暴期间高纬地区观测数据周跳变化明显,周跳比数值与磁静日相比最大下降61.84%;磁暴期间所有测站数据完整率下降,高纬地区下降响应快,下降严重,达38.65%,研究区所有测站数据完整率下降出现在磁暴恢复相,数据质量与TEC异常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对GPS双频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磁暴期间高纬地区测站定位误差显著增大,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增至约0.7 m及1.8 m.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推进广东省“三旧”改造建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三旧”改造进度监测技术,该技术在多特征空间基础上,将最大似然与点对点(P2P)分类算法基于类别概率进行加权融合,解决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因地物信息过于丰富、光谱分辨率受限、光谱可变性等特性,导致变化检测精度受影响等问题,现已应用于“三旧”改造进度监测系统中,实现了“三旧”改造项目的查询、分析、统计与展示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