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8·8"地震在九寨沟景区内诱发了大量崩塌滑坡,为景区内泥石流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经历2017年和2018年两个雨季后,九寨沟风景区内有22条沟暴发50余次山洪泥石流。由于泥石流对景区植被的破坏,也表现出漂木型泥石流特点。地震后,九寨沟风景区内泥石流防治面临严峻的考验,通过对景区典型泥石流防治工程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防治工程存在着震前工程结构物使用年限长、受地震作用局部受损、设计标准低等问题,提出了九寨沟风景区泥石流灾害生态化防治的几点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48-149
8·8地震后,九寨沟景区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153处,其中崩塌96处、滑坡16处、泥石流26处、不稳定斜坡15处,按地质灾害规模划分有巨型2处、大型12处、中型44处、小型95处;新增地震次生灾害隐患81处,其中崩塌56处、不稳定斜坡10处、滑坡12处、泥石流3处;九寨沟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日则沟、树正沟、则查哇沟沿沟两侧海拔2 200~3 200 m范围,日则景区56处、树正景区41处、长海景区31处、扎如景区12处、丹祖沟景区13处,同震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断层效应";景区内分布的滑坡、崩塌等松散堆积物为今后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对当地居民、游客和旅游服务设施和景观资源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68-675
九寨沟美景被誉为"童话世界",其核心景观是"青山绿水",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世纪3项国际桂冠,还先后评为多项国家级自然保护地。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烈度最大达到Ⅸ度,九寨沟景区离震中近,诱发地质灾害发生,部分景点、旅游设施受到损伤。火花海堤坝发生决堤,决堤长25m,海子基本干涸,湖底钙华暴露,火花海景观消失;上游的卧龙海堤坝和下游双龙海堤坝亦不同程度受损。处易垮塌区和极易垮塌区。从长远来看,不可能自然修复,进一步的垮塌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1,(1):161-162
九寨沟景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世纪3项国际桂冠,还先后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要湿地、国家5A级景区。8·8九寨沟地震后,笔者有幸参加了九寨沟景区震后地质景观应急排查以及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震后地质变化与重建对策研究工作,通过二次野外现场调查以及与前期已有成果的对比研究,发现九寨沟核心景区"层湖叠瀑"景观中除火花海、诺日朗瀑布、熊猫海3处景观地震后宏观特征变化明显外,其余景观包括树正群海、老虎海、犀牛海、诺日朗群海、镜海、五花海、箭竹海、天鹅海、长海、五彩池、珍珠滩瀑布、树正瀑布、日则保护站大泉等的宏观特征无变化或者变化不明显,其中火花海堤坝垮塌,使火花海景观消失;诺日朗瀑布在中部距顶面3~4m位置形成了二组相互交汇的裂隙,诺日朗群海的水流沿交汇处的裂隙漏失并对瀑布进行冲刷,瀑布崖壁有进一步形成崩塌的危险;老虎嘴—箭竹海之间由于两侧地形陡峭,地震后形成大量的高位崩塌,崩积物大量倾泻于熊猫海,造成熊猫海面积与容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数字国土"在"数字地球"中的地位及其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数字国土”是“数字地球”计划在国土资源领域的个体体现,借鉴点源信息系统的研究成果和“多”技术集成化研究基础,阐明“多S”技术集成的点源信息系统技术是“数字国土”的支撑技术,并构建了“数字国土”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浓度、pH和时间为因子研究了蒙脱石与8-羟基喹啉的吸附反应,吸附反应快速达到了平衡,且不可逆。pH5时,钠钙基,钙钠基蒙脱石吸附率不随陈化时间的变化。在酸性区域,蒙脱石吸附率随8-羟基喹啉的分子形态含量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8.
Landsat8 OLI图像增强与岩性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翠芬 《地质与勘探》2017,53(2):325-33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布伦口地区海拔高、穿越条件差、岩性复杂,因而研究Landsat8 OLI数据信息增强与岩性识别在该区有强大的应用需求,也有遥感岩性识别的理论意义。区内不同岩性单元光谱较为相似,仅利用最佳波段组合(OIF)指数、主成分分析(PCA)和独立主成分分析(ICA)等图像增强方法均不能最大限度地区分各岩性单元。通过分析独立主成分变换之后各岩性单元的特征向量,发现不同岩性单元特征向量差异比原图像光谱差异增大,为扩大差异,依据特征向量统计结果构建比值运算,再联合PCA特征向量进行彩色合成,各岩性单元可识别性显著增加。研究表明:(1)采用联合多种图像增强的方法能将研究区不同岩性单元进行分离;(2)国道314南北两侧地层均划归布伦阔勒岩群的结论有误,其北侧仍属布伦阔岩石,南侧实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3)沙湖南东原划归志留纪的岩石单元可进一步分解为志留纪地层和元古代布伦阔勒岩群岩石单元。该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和深化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水墨画"种翡翠是市场上出现的翡翠新品种,得名于其黑色不透明物质在无色的"地"上的不规则分布,形似水墨画。本文运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水墨画"种翡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墨画"种翡翠矿物组成以硬玉和绿辉石为主,含有少量的斜长石、磁铁矿及黑色不透明杂质。黑色杂质和磁铁矿为导致该种翡翠产生黑色和不透明的水墨画状外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Landsat-8、高分1号、2号等卫星影像,评估九寨沟核心钙华景点及整个景区在“8·8”地震前、后和钙华生境保育修复后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森林面积和水系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人工为辅、自然为主的钙华保育修复后钙华核心景点和整个景区的高植被、中低植被、低植被覆盖面积均有了显著增加,裸地生态类型仍存在,但呈逐年减少趋势,中植被覆盖类型较震后和震前减少;保育后第二年,湿润和很湿润面积、总森林面积和水系面积比震前和震后都有大幅增加,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森林面积和水系面积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人工干预下原生境快速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的蒸散和截流作用进一步影响了流域的水文过程,促进了水系面积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位于著名的华蓥山脉中段,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变形体一旦失稳即形成碎屑流,物质直接进入位于近700m高差之下的梁家河道,并将沿梁家河形成一条灾害"链",危及2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双河镇城区部分居民的安危.文章从变形体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入手,在阐明变形破裂体基本特征,分析造成变形破裂的原因和主导诱发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变形体成灾后的灾害‘链'特征,并对危害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最后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1 中国与海洋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东南两面临海,分别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拥有约18 000 km大陆岸线,中国沿岸岛屿星罗棋布,面积500 m2以上的海岛6 500多个,岛屿岸线约14 000 km.依照1998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拥有约300万km2的管辖海域.在管辖海域中,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和其它海洋动植物种类多、数量大.大陆架区含油气盆地面积近70万km2,蕴藏的石油资源在150亿t以上,天然气约14×1010m3,海水中可利用的化学元素也十分丰富,各种形式的海洋能源总量超过4亿kw.  相似文献   

14.
"3S"技术在沙质荒漠化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建立以单位面积内风蚀地或流沙面积所占百分比、地表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景观为指标的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和以沙质荒漠化土地变化幅度为指标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变化类型分类系统,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数据和1987年、2000年TM卫星图像数据为遥感信息源和野外验证相结合提取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方法,在MAPGIS系统支持下,对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接壤地带的1:25万《东胜市》、《榆林县》幅沙质荒漠化土地进行了1975年、1987年和2000年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出了1975年至1987年沙质荒漠化土地呈发展状态、1987年至2000年和1975年至2000年呈逆转状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74-677
大地电磁测深法已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地震及地质灾害等领域。V8多功能电法仪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大地电磁数据采集系统,其随机配备的软件虽能显示或转换出采集到的时间序列文件数据,但没有时间域噪声分析处理功能。为开发与此系统相应的时间域噪声分析与处理系统,需对采集到的大地电磁测深原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论文在分析大地电磁数据原始时间序列文件格式的基础上,明确了数据存储形式,根据参数特征,设计了原始数据读写算法程序,为大地电磁原始数据时间域分析及信噪分离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6.
张辉  王献坤  李玉璞  左正金  郭东兴 《地下水》2007,29(4):109-111,124
针对潜水系统水位预报有限单元计算方法--"BT"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改进"BT"法,该法是在第一类边界水位的修正中,考虑水位下降与潜水蒸发减少的相互作用;该方法的关键是计算潜水蒸发减少引起的第一类边界水位下降减少值Se.用数值离散及解析公式相结合计算Se值的方法、原理、过程,并给出了"BT"法、改进"BT"法的计算实例及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17.
全球四大地热带的分布同板块构造和地壳活动密切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此四大地热带具有密切的关系,东侧为环太平洋地热带,中部为喜马拉雅-地中海地热带和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地热带。随着"一带一路"合作进一步开展,全球对环境及新能源利用问题日趋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热资源开发逐渐提上日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下步能源地质工作的重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通过了解这些国家的地热地质条件,针对不同国家政策特点及地热发电现状,采用购买区块、合作开发等方式,开展相应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3S"技术在辽宁阜新煤矸石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利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高新技术的有效配合并结合传统地质工作快速高效地完成了阜新煤矸石资源的调查工作.即应用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图像从区域上进行资源总体分布情况调查、从局部进行资源类型划分;应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野外控制点点位及高程数据采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编辑和制图.  相似文献   

19.
圈定"5P"找矿地段的GIS成矿预测空间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瑜  胡光道 《地球科学》1999,24(4):409-412
根据赵鹏大教授提出的"5P"找矿地段逐步逼近法,对其分析、归纳、总结、综合,在GIS现有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圈定"5P"找矿地段的GIS成矿预测的空间模型,并以云南某地区铅锌矿GIS预测为例,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圈定出其"5P"找矿地段中的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  相似文献   

20.
结合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微型钢管桩基础拦石墙的应用,本文结合拦石墙地基所处位置的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及岩土结构;从施工工艺、施工安全及进度等方面对微型钢管桩实施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本项目钢管桩的桩体结构构造、布置形式、群桩连接以及桩体与上部肋柱拦石板的连接方式等的改进,进一步探讨了微型钢管桩基础拦石墙代替传统的人工挖孔桩基础拦石墙可能存在的薄弱部位,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