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立新  缪强 《四川气象》1995,15(1):10-14
通过对自贡地区16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前的影响,环境物理量场以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合成分析,揭示了自贡地区暴雨天气发生的物理成因,建立了自贡地区暴雨短期预报的天气学模型,为我台研制暴雨预报业务化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1998年清江流域主汛期4次致洪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物理量诊断方法分析了1998年主汛期清江流域4次致洪暴雨成因。结果表明,4次致洪暴雨均为500hPa青藏高原低槽沿副高西北外围东移过程与中低层低涡切变线配合所造成;而各次暴雨前,该流域中尺度辐合系统及物理量场基本一致,这对暴雨发生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形成遵义地区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初步认为:500hPa的极涡位置偏南太平洋高压脊特定维持,是这次暴雨过程的重要环流背景,低空急流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的偶合,是产生暴雨的触发机制,而700hPa的低涡发展东移加剧了降水的强度。此外,还利用天气图,雷达回波,物理量及实时资料的计算地形对暴雨的影响等,对此过程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和双向二重嵌套网格技术,对2004年5月29~30日重庆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诊断分析表明,高空低槽产生的冷锋云系发展东移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大尺度天气系统,由高空槽诱发产生的中尺度涡旋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的对比显示表明,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能够成功模拟四川盆地东部的暴雨天气过程,同时揭示了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在重庆地区范围内产生的较强中尺度气旋性辐合和强烈上升运动促使了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青衣江流域“93.7”特大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衣江流域是我国著名的多暴雨区。从天气学角度,对1993年7月28~29日,该区域产生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及天气尺度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特征、中尺度特征、地形作用等分别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此过程为一典型的青衣江流域中β尺度暴雨过程。它产生的原因为,100hPa南亚高压东西向脊线位于该区域上空,500hPa青藏高压东移后高原低涡切变迅速增强并促使地面──700hPa中尺度地形涡旋强烈发展,而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对暖湿空气的强迫辐合和抬升,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降水强度.太阳对地表面辐射增温及边界层的感热、潜热汇对中尺度地形涡旋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闽东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发生在闽东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较高时空分辨率的结果对有关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低涡是本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之一,低涡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暴雨中心的移动和雨强的变化相一致。对风场的试验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不仅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而且也是暴雨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资料、诊断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2年渤海中北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是在天气尺度大槽前稳定降水区中由于超低空急流扰动产生的中尺度低涡和地面低压造成的。不同高度的急流对暴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渤海低涡是本次暴雨过程的触发系统。  相似文献   

8.
一次连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加密资料和物理量场分析,对2007年8月16-18日莱芜市出现的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在日本海高压稳定高压脊西伸,形成“西低东阻”的大环流形势下,低空急流带来丰沛的水汽,大气持续处于高温高湿状态,由中低层切变线和西风槽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而产生的连续强降水。本次降水过程前期主要是地面倒槽和低层切变线稳定少动造成的,不稳定能量较弱,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后期降水主要是由西风带小槽和地面中尺度系统直接影响造成的中尺度暴雨。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游暴雨的水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石璞  夏立新 《气象》1996,22(3):22-28
黄河中游地区区域性暴雨的爆发及强弱与低纬天气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普查了1982-1991年6-9月间黄河中游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了中、低纬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下,该区出现区域性暴雨时的水汽来源、输送及辐合、辐散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产生区域性暴雨以上强度降水所需水汽的75%以上来自台风,台风所提供的水汽主要是从700hPa以下输入到该区,且水汽输送通道中心始络维持在850hPa附近。做低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资料、诊断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 2002年渤海中北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暴雨过程是在天气尺度大槽前稳定降水区中由于超低空急流扰动产生的中尺度低涡和地面低压造成的。不同高度的急流对暴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渤海低涡是本次暴雨过程的触发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 5和NECP资料,对2003-08-28西北东部致洪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研究α、β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对影响暴雨的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α中尺度低涡越山后迅速生成发展,在有利背景条件下生成多个β中尺度系统,不同尺度系统共同作用形成本次区域性暴雨。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低涡系统的发展阶段。暴雨区南侧600 hPa附近存在干冷层,上部大气层结稳定,抑制垂直扩散,有利于水汽和能量沿着低空向雨区集中输送。暴雨区上空水汽和能量以垂直输送为主,同时伴有大量潜能释放。位涡、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空间分布,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12.
赵玉春  王叶红 《气象》2005,31(1):13-18
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2002年7月22~23日发生在长江中游的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结合地面加密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1)大别山西侧的暴雨由中α尺度切变线上中β尺度低涡造成,湘鄂交界地带的暴雨由切变线上气旋性扰动造成。(2)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为暴雨中尺度系统形成提供了启动机制:在正涡度平流的作用下,对流层中低层降压产生变压风辐合造成上升运动,低层暖湿气流抬升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爆发形成局地对流产生暴雨。  相似文献   

13.
宁夏地区"6.8"暴雨天气过程的可能物理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天气学分析及诊断分析方法,对2002年6月8日发生在宁夏的罕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天气是在有利的“东高西低”降水形势下产生的,其主要的触发天气系统是500hPa冷槽、700hPa高原低涡及地面锢囚锋。从动力学理论的分析角度来说,在宁夏地区的垂直方向上风速廓线线性和非线性分布激发产生了中尺度重力惯性波以及涡旋Rossby波,这两种中尺度扰动在切变基流中有可能发生不稳定,最终导致宁夏地区“6.8”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而稳定的“东阻形势”和西南低空急流的维持是暴雨爆发与持续的可能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伍红雨 《贵州气象》1996,20(1):42-44
本文揭示了1995年6月24 ̄25日安顺地区暴雨成因,对地面中尺度系统、卫星云图进行了分析。指出500hPa低槽东移,700hPa切变南压,及丰富的水汽条件和高能量的释放是这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了黑龙江省2004年8月28~29日出现的暴雨过程,并对此次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中尺度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冷涡暴雨天气,并从暴雨形成的辐合辐散、水汽、垂直速度等物理量诊断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演变及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1994年7月2日夜至3日凌晨,在四川省东部地区的重庆、万县发生了一次突发性强对流暴雨伴大风天气过程。本文利用能量分析和小网格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此次暴雨天气发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hPa快速东移的短波槽与低层大气内部的非平衡动力强迫作用相结合是激发此次暴雨天气的重要原因.低层大气内部中尺度强非平衡区与暴雨落区十分吻合。小网格诊断能够在暴雨落区预报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最后,从业务预报角度出发,提出了此类暴雨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T42产品和Mass模式对1992年7月25日呼和浩特地区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和预报试验。诊断分析表明,局地中尺度环流是复杂现象,由多因子非线性相互作用而生成。地形的热力作用主要影响中尺度系统的演变速度、强度和结构;地形的动力效应导致暴雨区附近的气旋性环流;更大尺度系统诱发地面中尺度风速辐合线。预报试验表明,Mass模式与T42产品中的预报场相结合,可使诊断结果具有预报意义。发展有限域中尺度诊断模式是将T42所提供的天气尺度信息转化为中尺度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转化为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加强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西2002年6月底连续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阐述了产生江西省2002年6月底连续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并对这次过程进行了物理量诊断分析和中尺度云图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次台风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改进的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AREM),对“艾利”台风在福建省登陆所造成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空间带通滤波技术,对模拟结果进行尺度分离,揭示出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有直接影响的中尺度系统,即中尺度低压和中尺度辐合线;对这些中尺度系统的物理量场特征和它们与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降水与中尺度系统的散度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中尺度系统与地形相互作用形成很强的辐合抬升作用是造成中尺度暴雨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99年汛期发生在黄冈市的一次连续暴雨天气(6月26-30日)的环流形势和若干物理量的计算分析表明:这次连续暴雨是在50phPa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强盛西南气流与低槽,中低层江淮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等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而中尺度辐合系统、物理量场的变化对暴雨的发生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