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中国对虾血细胞中酚氧化酶活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脊椎动物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的研究已有大量资料,不少学者[4,7,8]认为黑色素的聚集与昆虫伤口愈合、结节形成及包被作用有联系,而黑色素的聚集则与昆虫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及其底物相关。程振衡和梁子才[1]他发现在亚洲玉米螟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可以粘附到酵母菌细胞表面。在水生无脊椎动物中,有关酚氧化酶的研究报道甚少,特别是对虾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还未见到这方面的有关资料。本文报道中国对虾(Penaeuschinesis)血淋巴中血细胞内的酚氧化酶的存在及各种因子对其活力特性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实验…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5年7-9月,以养殖中国对虾为材料,实验室用弧菌菌悬液注射感染对虾,血甭中测得一定量的酚氧化酶(PO)。正常状态下对虾血清中PO活力变化不大,而濒死对虾血清中PO活力变化较大。较低浓度的菌悬液能有效地提高PO活力,促使有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这在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久效磷对中国对虾血淋巴溶菌活力和细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菌酶是治疗和防御各种细菌感染的有益武器,在人及动物组织中均有存在[1]。本文研究了久效磷对中国对虾血淋巴的溶菌活力和细菌含量影响,为农药污染与虾病防治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试验生物为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实验用有机磷农药为久效磷,参见文献[2]。1.1.2 致病菌株 分离自发病的中国对虾血淋巴,经鉴定为溶藻弧菌25-D。1.1.3 培养基 异氧菌、弧菌分别采用“2216E”[3]和TCBS(据叶孝经等,1986)培养基培养。1.2 方法1.2.1 试验条件 参照文献[2]。1.2.2 试验分组 试验共分8组,第1~5组为正常对虾久…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对虾血淋巴抗菌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 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hydrophila)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浆样品、血细胞溶解物(HLS)样品的抗菌活力进行了测定。表明中国对虾血浆样品对四种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力。其中,三种弧菌活细胞数在孵育1h 时呈现最低;嗜水气单胞菌活细胞数在孵育4h 时最少。在三种弧菌中,血浆样品对哈维氏弧菌表现出的抗菌活力最强,而对副溶血弧菌表现出的抗菌活力最弱。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对三种弧菌几乎没有表现出抗菌活力;嗜水气单胞菌在与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孵育2h 时,其活细胞数呈现最低,说明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对该菌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菌活力。由此显示,抗菌活力在中国对虾血浆样品中表现得较强,而在血细胞溶解物样品中表现得较弱,血淋巴抗菌因子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细菌表现出其最强的活力,但对不同种细菌其抗菌作用强弱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对虾酚氧化酶的部分生物化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海捕中国对虾(Penacus chinensis)为材料,运用离心、凝胶过滤柱层析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的方法从对虾血淋巴中部分纯化出酚氧化酶。实验又以L-DOPAC为底物,分析各种因子对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约为6.0,最适温度为40℃,Cu^2 能强烈抑制酚氧化酶的活性,而Mg^2 则能促进其活性,表明酚氧化酶可能是一种金属酶。 相似文献
11.
12.
13.
提出1、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镰刀菌病在鳃、甲壳和附肢上的症状;2、在肌肉、中肠腺等组织器官形成的病灶;3、切片的染色观察。指出镰刀菌寄生在鳃组织破坏虾的呼吸功能,是镰刀菌病引起中国对虾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养殖的中国对虾用尖加0.3%主康灵6号的0实验饲料进行了18天投喂,在停止投喂实验饲料后的第2、8、13天分别测定了对虾血淋巴淋巴、血浆的抗菌活力和血细胞溶解物的酚氧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超微结构、分类及计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中国对虾循环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分类和计数。血细胞分成三类:(1)透明细胞,不含电子致密颗粒;(2)小颗粒细胞,含小的电子致密颗粒;(3)大颗粒细胞,含大的电子致密颗粒。循环血细胞总量平均值为10320个细胞/mm~3。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等分别占循环血细胞总量的25.32%、61.79%和12.89%。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血淋巴蛋白质、葡萄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2-1993年5月和10月,在胶州湾捕捞中国对虾亲虾,9月在莱州和胶南采集的人工养殖中国对虾,采用双缩脲法测定其血淋巴中的血清总蛋白含量,用0-TB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并研究注射灭菌海水、海洋弧菌后,对中国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血清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中药制剂对中国对虾免疫活性物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9-10月以胶州湾海捕中国对虾为材料,取其血淋巴测定血凝素活力,溶菌活力,并以投喂添加VC,VB6,中药制剂1号,中药制剂2号的药饵17d,25d后的免疫性的活力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