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方 《地图》2009,(4):60-65
斯文·赫定是瑞典人,生于1865年。少年时,目睹瑞典极地探险家诺登舍尔载誉归来的盛况,兴起“大丈夫当如是”的念头。机缘凑巧,诺贝尔投资俄国中亚巴库油田,当地一位工程师想为儿子聘请家教,赫定得到了这份合同。第二年也就是1886年春天,合同期满,赫定南下做纵贯波斯的旅行.为广袤的亚洲腹地深深吸引,终生事业方向由此确定。此后长时间的探险生活,甚至使他无暇娶妻。他说:我已和中国结婚。  相似文献   

2.
南极洲原来并没有土著居民,所有地名命名都和后来的探险活动密切相关。从18世纪中叶开始至今,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数以千计的探险家、科学工作者参与南极的探险活动。这些地名命名、来源、含义及其演变无不反映着历次探险家的探险生涯,无不记载着历次探险家的探险踪迹。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工作经过艰苦努力在“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发现了一处长10公里,宽4公里的“地下水库”——地下含水带。这是迄今罗布泊地区发现的最大的可用于灌溉的“地下水库”。  相似文献   

4.
王志会 《地图》2005,(5):94-95
20世纪60~70年代的“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制作了大批量的毛主席像章。有资料证明,在当时仅2年零8个月的时间内,国内各证章厂及各地的“运动组织”就总共制作毛主席像章80亿枚。其中,有一类极具特色的毛主席像章被像章收藏圈看好,那就是“地图”系列专题章。  相似文献   

5.
“这是什么地方?” “这里是加拿大.” 这是16世纪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埃与印第安向导的对话.正是由于这段对话,“加拿大”这个地名才流传下来.但是,一幅古地图却告诉我们,今天冠名近千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加拿大”曾经只是一座村庄的名字,而它作为村名也只是一个误会.这幅古地图就是1 547年出版的《瓦拉尔地图集》(Vallard Atlas)中的“北美洲东海岸地图”.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最早标出西半球美洲大陆的地图被美国国会图书馆以一千万美元的重金购得。这幅世界地图绘制于1507年,包含探险家亚美利加·韦斯普奇(AmerigoVespucci)所搜集的所有数据。人们称这幅地图为“现代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此前,它已消失了两个多世纪。 美国国会图书馆地理地图部的现职负责人John Hebett说: “毫无疑问,这个收藏品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诚然,在1507年  相似文献   

7.
高原走麦城     
新华社高级记者张纪民也是一位探险家,自本期起在本刊开设“探险手记”栏目。  相似文献   

8.
巨周 《中国测绘》2008,(2):52-59
詹姆斯·库克(1728-1779)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航海家.太平洋和南大洋的探险家;被誉为“18世纪以至今后任何世纪所能产生的最有能力、最负盛名的航海家”。从1768年7月到1780年10月他先后3次率领探险队在太平洋海域进行了探险活动.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举世瞩目的环球航行。尽管库克没有寻找到大英帝国梦寐以求的南方大陆,也未能从太平洋打开通向大西洋的西北航道.然而这3次航海活动却为尔后英国在太平洋的殖民活动奠定了基础.也为人类在太平洋海域的考察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我在年轻时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经对一位记者说过这样的话。 这句充满诗意的话表达了这位全身心投入中国水稻事业的科学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浪漫的情怀。  相似文献   

10.
刘伉 《地图》2006,(1):52-53
麦哲伦是世界著 名的探险家,在西方近 代的地理发现史中,他 的地位或者说“知名 度”应该仅次于哥伦 布。按照西方人行事的 惯例,应该会有一批以 他的姓氏命名的地名。 但是,其“待遇”之 “不公”,令人感到 十分奇怪。  相似文献   

11.
何汶  柳建乔 《地图》1999,(3):49-49
随着中国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北极科学考察队行期的临近,对北极研究和介绍的文章日渐增多起来。可以想象,当中国科学家沿着历代探险家们的足迹踏上北极的冰原时,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面对这片神秘莫测而又危机四伏、埋葬了几百名探险家的寂寥的白色荒原,既有追思先民们在北极拓荒的悲壮,也有复圆北极先驱者当年的梦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壮美?!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曾有过对“玄冥”的描述,并将其写成是雪锁冰封的混沌世界,那里有深不可测的北海和硕大无比的鲲鱼,还有苦日难熬的漫漫长夜。这是对北极地区最早的描述,带有浓厚的浪漫想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测绘》2002,(6):36-37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原国民政府曾请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美国“飞虎队”在中国搞过一些航拍,但绝大多数资料早已散失,今天能见到的属凤毛麟角。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美国在五六十年代拍摄的有关中国的航空照片、影像资料,虽其出发点充满敌意,但照片本身却成为当代科学家解开自然环境变化、追寻  相似文献   

13.
周定国 《地图》2002,(5):44-51
北极地区是一片几乎完全被欧亚大陆、北美大陆所包围的气候酷寒区域。自16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西方极地探险家们,以百折不挠的气概,以鲜血和生命去探索北极这一令人生畏的神秘王国。人们对这些富有献身精神的探险家们深为敬仰,根据国际惯例,将北极地区的海洋、岛屿、海湾、岬角、海底地形等,以首次发现者的姓氏命名,以示永久纪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的世界性地位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早在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商旅和马可波罗的宣传,已将中国的古典园林带到了欧洲。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在法国首先掀起了“中国热”,许多传教士和商人在介绍中国园林方面起到先锋作用,特别是法国画家王致诚神父写给达索的信中,详细描述了圆明园。他认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原则是“人们所要表现的是天然朴野的农村,而不是一所按照对称和比例的规则严谨地安排过的宫殿”,“是由自然天成”;都不同于欧洲的那种“处处喜欢统一和对称”的造园风格。他认为,像中国园林这…  相似文献   

15.
张文 《地图》2004,(1):56-57
在人类文明史中,直到十三世纪我们对所居住的家园——地球,仍然所知有限。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耠起了地球认知探索的热潮,引发了十五世纪的大探险狂热,海上的航海家、陆上的探险家、传教士与旅行家们,经历了大  相似文献   

16.
航空摄影立体像对的全自动影像匹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玉琪  牟晓辉 《测绘学院学报》2000,17(4):277-279,283
在原始影像立体像对的基础上,实现DEM的全自动提取是“数字摄影测量”的最重要的技术,是“摄影测量”对“数字地球”科学体系的最大贡献。DEM全自动提取的关键技术就是立体像对的全自动影像匹配。作者过多年的实践,分别实现了航空影像立体像对的全自动影像匹配和航天影像立体对的全自动影像匹配。从自动内定向,自动相对定向、全数字影像匹配等3个子过程论述了实现航空影像DEM全自动提取技术的全过程,并且给出了试验的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第 2期《地图》杂志发表了赵志欣先生的文章《中国版图不该像鸡》 ,该文认为把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不合适 ,说“中国的国土形状近似一个倒立的三角形” ,并建议多出版陆地与海洋同一比例尺的地图。无独有偶 ,2 0 0 0年第 3期《中国方域》杂志发表了常生禾先生的文章《“中国领土”当更为“中国领域”》 ,该文章说中国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 ,同时也建议出版“陆海一体不切割的中国地图 ,停止使用旧版中国地图”。对这个问题 ,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通常形容一个国家的领土像什么都是指陆地 ,不包括海洋。比如说日本像蝙蝠 ,墨西…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斯里兰卡是广袤的印度洋上最惊艳狂放的篇章,那么斯里兰卡南部面朝大海阳光灿烂的加勒古城,则是一幅嘈杂又寂静的画,街头巷尾都能给人意外的美感.精致的门楼、回廊和窗楣铭记了一个又一个时代. 旧日的加勒味道 很多年以前,斯里兰卡原住民大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打鱼生活,加勒也还是一座平常无奇的渔村.15世纪初,热爱航海的葡萄牙人开辟了新航线,并把“新发现”的印度南部、巴西东部以及非洲一些地方占据为殖民地,发展殖民计划.在葡萄牙的诸多航海家中,圣弗朗西斯科·德阿尔梅达被称为“像战士一样为葡萄牙开疆拓土的航海家”.  相似文献   

19.
罗布泊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2007年10月至12月,新疆第一测绘院承担的国家西部测图工程标段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阿尔金山北坡.库木塔格沙漠西南部。罗布泊就处在测区中部。  相似文献   

20.
《地图》2008,(4):18-19
在非洲南部赞比西河中游上,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有一处伟大的自然奇观——维多利哑瀑布(Victoria Fans),它和南美的伊瓜苏瀑布、北美的尼亚加拉瀑布合称为世界三大瀑布。英国探险家比多·利文斯通于1855年发现了它,并以当时英国女王的名字为它命名,其实它在此之前就有自己的名字,赞比亚人称它为“莫西奥图尼亚”(Mosi-oa-Tunya),意思是“雷声轰鸣的水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