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鋼粒鑽進”是苏联的先進經驗之一,幾个月來我隊在貫徹这项專家建議中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保証鑽探質量的基礎上,鑽進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四十,降低了成本,消滅了卡鑽和埋鑽事故,保証了安全鑽進。鋼粒鑽進法,目前在我國鑽探工作中还是一件新  相似文献   

2.
中南地質局404勘探隊青年突擊鑽机的機長王國驥是個很普通的工人,由於在党的領導下組織全机鑽工開展了社会主義競賽,貫徹了苏联專家的建議,学習了各兄弟鑽机的先進經驗,積極鑽研技術,合理地使用了新式鑽头,糾正了过去不管岩石軟硬、孔内情况,只使用一种鋼砂鑽头的偏向,同時不斷地对各种鑽头加以研究,尤其是充分發  相似文献   

3.
鑽粒鑽進時,送入孔内的水量(冲洗液),是根据鑽頭的直徑和送水係數進行計算的。其計算方法,可按以下經驗公式求得: Q=D·K 式中:Q——孔內送水量(公升/分)。 D——鑽頭直徑(公寸)。 K——送水係數(鑽粒鑽進時為1.5~3,合金鑽進時為7.5~12,魚尾鑽進時為10~15)。上式計算時,在鑽粒鑽進時送水係數的大小的選擇,主要是根據井底鑽粒和岩粉多少,以及孔壁的基固情况而決定。這就是說,井底鑽粒和岩粉多,孔壁基固,送水係數要大,如果鑽粒和岩粉少,孔壁鬆軟,那么送水係數就要小。因此,在實鑽前孔內送水量,就可以按上述公式妥當的進行計算。但是,在實  相似文献   

4.
在鑽探过程中,合理的掌握軸心压力是提高纘進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軸心压力小于孔底所需要的压力时,則影响進尺,当軸心压力大于孔底所需要的压力时,容易造成鑽杆折断、孔斜等事故,同样影响進尺。所以,每个操作人員在鑽進过程中,合理的掌握軸心压力是十分重要的。用秤重法計算軸心的压力,办法簡單,在計算軸心压力时不必考慮鑽杆及粗徑鑽具的長度、重量、鑽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質勘探工作的發展,目前有些单位正在進行矽卡岩礦區的勘探工作。但是從我們鑽探部门来说,由於對此類礦床認識不足,缺乏這一方面的鑽探经驗,因而在鑽進過程中不斷發生事故,影響了鑽探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為了克服這一困難,茲將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所摸索到的一些经驗介紹給大家。  相似文献   

6.
地質技術指示書是鑽探煤田時不可缺少的資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鑽孔理想柱狀圖。如該图的精度愈準確,鑽探工程也会愈順利,同時鑽探成本也隨之降低。如果圖的誤差大,即理想的深度与实際鑽進的深度相差很大,則不但增加鑽探工程上的困难和影响鑽探進尺;而且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費。若因理想柱狀圖下準確,而打掉煤層,需要補打斜孔時,更給国  相似文献   

7.
随着祖國勘探事業的飛速發展,我國繼苏联之后,也采用并逐漸推行了許多新的鑽進方法,鑽粒鑽進也是其中的一种,在往后的使用中(特别是1952年以后),常常有人又將其称呼为“鋼砂鑽進”,这是不十分妥当的。近年來,鑽粒鑽  相似文献   

8.
在鑽粒鑽进中,地层構造及鑽进技术对鑽孔弯曲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滿足地質设計要求,在鑽进过程中必須根据不同的地层情况,采取相应地技术措施,才能保証鑽探質量。我队518机所鑽进的黑云母石英納長片岩易使鑽孔发生弯曲,大部分鑽孔每100公尺都要弯曲10°以上。但他們根据所鑽进地层中,大顆粒石英較硬,小顆粒(用肉眼看不见的)石英较軟,且上盤多是鉄矿和硬岩石,岩层傾角較大等地質情况,分析了在此軟硬相间岩层鑽进时,  相似文献   

9.
在鑽進過程中科学的計算與正確的掌握轴心壓力(鑽進壓力),是提高钻進效率和保證鑽進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知道,硬質合金鑽進,鑽進效率與軸心壓力、鑽頭轉速成正此;同時又與切削具焊的形式、位置、切削具和所鑽岩石的硬度,以及岩層結構有密切关系。而鑽粒鑽進,在一定範圍內,鑽進效率與軸心壓力、鑽頭轉速成正此,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則影響鑽進效率的提高,同時又與鑽粒的質量、投砂量有密切關係。所以在鑽進過程中,合理的掌握軸心壓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此,特將我對計算與掌握鑽進轴心壓力的體會寫出來,和大家共同討  相似文献   

10.
自從1956年地質工作通報第18期开展了關於科學地計算與正確地掌握軸心壓力問题的討論之後,已引起我局各單位鑽探工作者的注意,並提出了許多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有些已在本刊發表)。截至目前為止,大家爭論的中心,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二個:一個是鑽粒鑽進時,要不要隨着鑽頭底面積的增大而調整壓力;另一個是合金鑽進時壓力的計算方法和具體掌握問题。现就大家的意见,請楊春發工程師寫了這篇文章,做為對此一問题討論的總結。其他同志的来稿,我們就不再發表了。  相似文献   

11.
关于鑽粒鑽进之原理問題,目前还沒有一个完整論点。苏联也正在进行討論。几年來,虽然我們在鑽探效率上、質量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理论上仍然是落后的。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有必要在鑽粒鑽进的理論研究上,进行一番較長时間的細緻研究工作,以便用技术理論去指导实际工作,进一步提高鑽探工作的技术水平。目前鑽粒鑽进理論,虽然还沒有获得統一的論点,然而基本上是在下边三种说法中进行爭論: 第一种主張是:未被破碎的鑽粒,在軸心压力的参助下对岩石压碎和碾磨; 第二种主張是:已被破碎之鑽粒在軸心压力的作  相似文献   

12.
鑽粒尅原理问题,至今還沒有一個完整而統一的論點。許多鑽探工作者對該問題的認識尚處在爭論之中。我國的鑽探工作者們對這一問題大體上有三種不同的論點。第一種是認為以圓整鑽粒尅取岩石的作用為最大。其理由是認為圓整鑽粒與孔底岩石的接觸面很小,僅為一點,在受鑽頭底面的壓力和廻轉力同時作用下,圓整鑽粒對孔底產生一種滾壓作用,借以破碎岩石,保持鑽進。第二種是認為以破碎鑽粒尅取岩石的作用為最大。其理由是破裂瓚粒本身具有依多  相似文献   

13.
一金华地质大队,自一九六一年四月試行鑽探生产“包、定、奖”制度以来,对保証鑽探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約原料材料燃料,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至十二月的平均台月效率比一至三月提高57.5%,岩矿心采取率都  相似文献   

14.
鋼粒(鋼絲绳所切成的鑽粒)鑽進是蘇聯的先進經驗之一。這方法對我們說來,還是一項新的技術。為充分發揮鋼粒鑽進的作用,就須探求其尅取理論,找出提高效率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加以應用。為此,我們曾作了專門性的試驗,现將我們試驗的初步成果提出與大家商討。一、鋼粒在十級磁鐵石英岩中的尅取動態見图1圖2:所用鋼絲繩鑽粒的熱處理均匀、正常、强度和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各单位在提高鑽探效率問题上积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其主要的应該算是“两大一快”“无岩心鑽进”和“广泛应用小口徑鑽具”“推行新型切削具”了。其中对“无岩心鑽进”“新型切削具的应用”两項新技术,在有些地区,由于地質条件和勘探設計要求不同,尚不能普遍推广以外,此較具有全面应用基础的则要算是“两大一快”和小口徑鑽进的两項經驗了。本文拟就在鑽探上如何正确的对待小口徑鑽进的经驗和有关问题做一些粗淺探討。一、提高鑽进效率的原因分析用小口径鑽进(指75/91公厘鑽具)較之大口徑(110/130公厘)鑽具鑽进,在岩石可鑽性相同,压力、水量、立軸转数等条件都相适应情況下,能够提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党号召勤儉建國勤儉办企業的时候,地質人員决定鑽探任务都考慮以最少数的鑽孔、最小的進尺收集更多的地質資料來解决坝址工程地質問題。一个孔假若岩心獲取率很低,資料錯誤很多又殘缺不全,那么参考价值就不大,說明不了什么問題,浪費了很長时間和投資,并且影响工程進度。故鑽探人員在工作中应与地質人員密切配合,以取得指導与帮助,力求所談資料能正确反映一切地下地質情况。茲就鑽探的布置开孔、鑽進、水文地質三个方  相似文献   

17.
提高坑道掘進效率,首要的是使鑽眼爆破技術工作合理化,這項工作是加速有益鑛物鑛床的勘探和降低成本的重要課題之一。岩石的可鑽性和爆破性的問題,儘管是已經引起很多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的注意,但到目前為止,在這些過程中的管理方面還有很多主要部份不够明確。因此,往往使電能、氣動能、爆破材料和其他材料消耗過大,特別是在勘探坑道掘進的條件下,更容易感到這一點。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山地工程教研室,在蘇聯地質保鑛部所屬的不同探鑛工程項目中,對岩石的可鑽性和爆破性方面作了若干研究工作。研究結果曾推薦  相似文献   

18.
我队所鑽探地层的特征是当鑽孔鑽进到矿层时,由于鑽具的廻轉、冲击以及冲洗液的冲洗作用,易自行破碎。这样每当回次进尺終了采取岩心时,卡塞物不能下落到矿心較下部的間隙內,多被破碎矿心块阻留在矿心的頂部,因而使矿心采取率常常低于地質設計要求。为此,我們采用了于鑽采取岩心的方法,效果良好,矿心采取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小徑鑽进是提高探矿工程效率的主要捷徑之一。我队在試用小口徑合金鑽进和小口徑鑽粒鑽进中取得了一些初步經驗。一、小口徑鑽進的優點 (一)提高工效: 75徑鑽进比91徑提高40%,58.5徑比75徑鑽进提高35%。这是因为: 1.小徑鑽进剋取面积小,91徑剋取面积258平方公厘。75徑剋取面积169平方公匣,58.5徑剋取面积139平方公厘。由此可見,58.5徑仅是91徑剋取面  相似文献   

20.
鑽探地質的主要任務是要獲得鑽進地段的地質情況反矿層情況的資料。在鑽進過程中,根據所取得的岩心,探明圍岩及礦床的厚度,蘊藏深度,質量變化及構造等地質情況,從而作出鑽探的最後成果——岩心柱狀剖面圆。 對圍岩及矿床的物理性质、質量、構造及變化等资料,皆可根據對岩心的正確鑑定、分析以及相隣鑽孔、坑道、槽井的比較綜合研究而得出可靠的材料,但對不同围岩或礦體的變換深度則難於確定。尤其當在鑽進過程中,岩心磨損較大時,岩無可靠之依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