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河盆地华山山前断裂带古地震遗迹及其重复间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山山前断裂带属渭河盆地南界断裂的东段,近东西向展布,是渭河盆地主要的发展断裂之一,1556年华县8级地震就发生在该断裂带上。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结果表明,在华山山前断裂带上存在着大量的古地震遗迹,并有可测定的用以推断古地震重复间隔的年代标志。1.全新世断层坎和埋藏地裂缝在华山山前三公里处存在着一线状分布的黄土坎,夫南,东至华阴县上洼、郭家城一带,长达30多公里,西起华县南冯家,作北东东向断续延伸,经柿枝、坎高各处不等,一般高4—5米,切割了上更新统地  相似文献   

2.
刘兴旺  袁道阳  邵延秀  张波  柳煜 《地震》2019,39(3):1-10
玉门—北大河断裂是酒西盆地南侧的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 断裂西起青草湾, 向东经老玉门市、 青头山、 大红泉, 止于北大河以东骨头泉一带, 长约80 km, 走向北西西, 倾向南, 倾角20°~60°。 玉门—北大河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逆冲断裂, 断裂东段保留了地震破裂带遗迹, 通过野外断错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 揭示该破裂带形成于距今1.7±0.3 ka, 此前断裂在4.1±0.3~5.4±0.3 ka及8.4±1.0 ka还有过2次古地震事件, 利用经验公式和已有震例估算, 每次地震震级约为M7。  相似文献   

3.
酒泉盆地北侧金塔南山北缘断裂西段全新世活动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塔南山北缘断裂是酒泉盆地北侧的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 断裂西起梧桐墩西北, 向东经长山、 瓜勾山、 鸳鸯池水库、 大口子山到红墩以西, 长约60 km, 走向近东西, 倾向北或南, 倾角60°~80°。 断裂活动方式以挤压逆冲为主, 兼有左旋走滑特征。 通过对现场断错地貌的调查和探槽开挖, 发现金塔南山北缘断裂西段晚第四纪活动强烈, 并有古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江苏省溧阳2次破坏性地震发震构造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康明  熊振  李丽梅 《地震地质》2012,34(2):303-312
1974年、1979年在江苏省南部溧阳地区相继发生了震级分别为5.5级和6级的2次破坏性地震,其中1979年的6级地震是现代发生在江苏省陆域内震级最高的地震。2次地震相隔5年,极震区基本重合,说明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属同一活动断裂。不少学者经过考察认为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与NNE走向的茅东断裂有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溧阳震区开展了大量浅层人工地震探测、高密度电法、钻探及地震地质考察,随着资料的积累以及对震区余震的精确定位,人们对溧阳地震的发震断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2次地震的主震及其余震均沿茅东断裂以东2km的金坛-南渡断裂分布,2次主震震中均位于金坛-南渡断裂南段与近EW向的溧阳-南渡断裂相交会的区域内。因此,笔者认为这2次溧阳地震的发震主断裂应为金坛-南渡断裂。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该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地质特征,认为在彰武地区存在东西、北东、北西三组构造,北东向闾山西侧断裂(北延段)、北西向绕阳河断裂和养息牧河断裂是主要的活动断裂,首次提出彰武西六家子—五峰地区存在近东西向第三纪—中更新世古隆起,最后指出哈尔套—双庙一两家子地区是本区较危险的地段,并分析了彰武1988年4.8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滇西北地区水系分布格局、地质构造及前人研究的地震震源机制解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比指出:研究区内,主要是红河断裂带附近及以东地区,新构造时期的应力场经历了由近东西—北西—北北西向的顺时针转变过程。基本上早更新世为北西向;晚更新世中期以前的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中更新世以来为北北西向。水系分布格局反映的应力场与地质、地震等方面的资料所反映的应力场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利用水系分布来研究本区的应力场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78年8月10日在台湾海峡中北部发生的5.3级地震为典型震例,讨论该区地震构造,认为该区处于北东—北北东、北西、近东西向等多组活动断裂复合交汇的地区,且与台湾陆壳同属一个地质块体。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了该区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和强度特征,并和台湾省以东海域强震活动作了对比,认为两区域的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天山全新世活动断裂及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先岳 《内陆地震》1995,9(3):217-226
横亘亚洲腹地的天山山脉近代构造活动十分强烈。规模较大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有20多条,多为近东西走向的倾滑型逆断裂,常与活动褶皱相伴生。活动褶皱为无根的断裂扩展褶皱和滑脱褶皱,它的生长是受地下活动的盲断裂所控制,往往是褶皱地震潜在的地区。天山古地震活动遗迹很多,归纳其标志有:多重断层陡坎、古断塞塘、崩积楔、填充楔、推覆楔、地震断错台地和断裂扩展褶皱等。近几年对10条全新世活动断裂进行开挖研究,已取得大地  相似文献   

9.
山西侯马—河津一带西汉初期的强烈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顺  黄振昌 《中国地震》1993,9(3):276-285
1989年至1987年间,在国家地震局招标合同项目《全新世古地震的研究方法和确定标志》工作中,笔者在山西省侯马至河津一带,发现了大规模地震断层和许多古地震遗迹。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黄土中的古地震遗迹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了古地震的分布和特征,讨论了侯马至河津一带西汉初期强震的规模和震中。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1月大同地震部分余震的定位及震源机制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1日21时25分在山西省大同县的堡村、西团堡村一带,即39°57′N,113°52′E发生了MS5.6的地震,随后发生一系列余震。本文使用近场观测资料对这次地震的部分余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的测定。野外观测时间是从1999年11月7日到11月18日,精确定位结果显示此次余震活动分布于近东西走向的六棱山北麓断裂和北东走向的大王隐伏断裂及北西走向团堡断裂交汇带上,地理位置在六棱山东段的秋林村至大王村段约10km处。震源机制解的结果表明此部分余震的运动形态主要为倾滑断层。但是断层走向并不完全一致,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映了处于多个断层交汇处的复杂的构造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端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西延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波  何文贵  袁道阳  刘白云  刘兴旺 《地震》2012,32(1):136-143
西秦岭北缘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的大型活动断裂。 通过卫片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 认为断裂西端活动性仍很强烈, 并发现切龙沟一带全新世活动特征明显。 结果表明, 全新世以来西秦岭北缘断裂西端至少有2次古地震事件, 说明断裂经过土房村以后活动并没有停止, 而是继续向西延伸, 最后终止于甘加盆地。  相似文献   

12.
新疆伊宁盆地活动断裂新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伊宁盆地主要分布有巩留南、喀什河、雅马特等6条活动断裂,断裂走向近东西向与北酉一北北西向。其中巩留南断裂、喀什河断裂、雅马特断裂等在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时期有过多次显著的新活动,切错了晚更新世一全新世堆积物。在喀什河断裂上1812年发生了8级大展,形成长约100km的地震形变带。在巩留南断裂、雅马特断裂、伊宁断裂上也有受控于断裂近代新活动的中等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3.
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的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重讨论了松潘、平武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特征,以及发震构造条件。根据1976年连续发生的三次强震震中沿虎牙断裂分布,综合等烈度线的形态特征和震源机制解的结果与虎牙断裂产状基本一致的事实,认为松潘、平武地震是由于北北西向的虎牙断裂在近东西向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枢纽性的倾向滑动并伴随一定左旋扭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天山的活动断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在中更新世以来有过活动的,规模较大的断裂计有17条,依断裂延伸方向可分为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本文对其中的8条断裂分别作了论述。这些活动断裂控制了6级以上地震的分布、活动周期和迁移规律。同时认为天山活动断裂的动力来源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天山块体仰冲隆升引起的压性破裂而导致的地震,多为倾滑型地震,其震害以面状分布为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 8月3日至7日期间鲁甸MS6.5级主震及647个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471个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主震的震源深度为13.3 km,与破裂过程显示的初始破裂深度较为接近,余震序列呈现出近东西向-北西向的不对称共轭状分布,近东西向长约17 km,而北西向长约22 km,小震优势分布深度为10 km以上,且由主震处沿共轭断层分别向东南向和近东西向逐渐往10 km深度以上的浅部迁移.小震分布还展示出发震断层高倾角分布,且与昭通-鲁甸断裂分支断裂包谷垴-小河断裂活动相关.由于主震破裂的质心深度可为深入认识本次地震灾害严重提供重要证据,为此我们采用gCAP(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包括主震在内共5个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主震质心深度仅约5.0 km,与已有破裂过程显示的较大滑移量处于2~8 km之间的深度一致.本次主震错断了互为共轭的两条断裂,这种共轭破裂模式与矩心深度较浅,可能为本次地震致灾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广州地区的地震构造及其发震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潘建雄 《华南地震》1992,12(4):32-41
广州的主要断裂构造是北北东向的广州—从化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带与广州—三水断裂带。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上述两条近东西向的断裂带组成右行左阶排列,导致岩桥区出现近东西向的附加挤压应力场,酿成广州—从化断裂带广州段内发生右行剪切运动,它是广州地区历史上数十次地震的发生带,是广州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而右行左阶排列的近东西向断裂带的活动则是蕴育广州地震的原因。由于广州地区之主要发震构造规模不大,地震最大强度将以中强震为主,其极震区之地震烈度一般为六度,少数情况下可能接近七度。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地震形成了3条地表同震破裂带,前人以此为线索在龙门山中央断裂中段、前山断裂中段以及小鱼洞断裂开展了系列古地震探槽研究,在古地震识别、年代控制、活动特征和大地震原地复发周期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但前山断裂中段中北部的探槽因古地震遗迹破坏较严重或未保存而效果不太理想,为补充前山断裂中段的古地震探槽研究基础数据,笔者在该断裂中部的汉旺镇群新村、北部的雎水镇月儿门村一带的Ⅱ级河流阶地上开挖了2条探槽,并进行了古地震研究工作。结果显示:(1)“5·12”汶川地震导致的地表垂向位移量在汉旺镇群新村白溪河南西岸为1.4~1.5 m,在雎水镇月儿门村雎水河东岸约0.53~0.6 m;(2)汉旺镇群新村探槽揭示了包括“5·12”汶川地震在内的至少2次大地震事件,且2次事件的垂向位移量相当,而雎水镇月儿门村探槽仅揭示了“5·12”汶川地震事件;(3)根据AMS14C年龄测定结果,汉旺镇群新村探槽记录的前一次古地震事件应发生在2003±38 cal BP之前,与前人在擂鼓、映秀、小鱼洞、白鹿等地探槽记录的前一次古地震为同一事件,结合前人在地貌、古地震探槽方面的研究及历史...  相似文献   

18.
1979年溧阳6级地震震源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地震发生在北东向茅山活动断裂与北西向芳山-老虎山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本文研究了主震与若干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应用零矢量方法确定了地震破裂面的走向。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是在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沿着茅山断裂带东支发生了右行走滑错动兼有正断层性质的倾滑分量。根据对余震的观测可知,溧阳地震的震源体积与b值均偏小。运用Wyss方法及Gibo Wicz经验公式粗略估算了溧阳地震的应力降、地震矩与视应力。同时,根据野外地质观察指出,该地区之所以在最近五年来重复发生两次破坏性地震,可能与北西向芳山-老虎山断裂带的左行错动引起北东向茅山断裂带闭锁有关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月24日16时09分,在新疆乌什发生一次6.4级中强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41.4度、东经79.3度,震源深度为22公里,宏观位置在新疆乌什县东北部的英阿瓦提乡一带。 震区位于天山南麓的柯平块体北缘,是北东向库齐断裂和近东西向苏尔滚断裂的复合交汇部位。这里是南天山地震带中的一个中强地震频发的地区。 根据宏观调查的初步结果,破坏最重的极震区在乌什县英阿瓦提乡境内,与微观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20.
龙首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向北东推挤的最前缘,是河西走廊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的分界断裂之一.虽然观测精度有限,1954年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的71/4级地震是该断裂上少有的有现代地震观测和记录的大地震.本次地震仅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两个次级断裂段之间的一条转换断层上形成了长7 km左右的连续地震地表破裂带,以北西向右旋兼正断为主要特征,这与区域上近东西向左旋逆断构造运动特征差异较大.经过多次野外调查和地质填图,发现在主断层上没有形成地震地表破裂带,而地震震害的分布又完全受龙首山南北两条断裂所围限,说明地震的孕震可能与龙首山断裂带主断裂有关,转换断层上的地表破裂仅为局部的应力释放.利用震源机制解资料,通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模拟可以看到,如果主震发生在南缘断裂上,对地表破裂有显著的触发作用.综合考虑北缘断层可能存在的动态触发作用,说明目前所见地表破裂是龙首山断裂带主断裂地震的同震响应.小震精定位也显示,龙首山南北两侧的断裂在约10 km范围内形成一狭窄的倒三角形,并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