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今年在南昌市召开了江西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 会议共交流论文39篇,其中15篇进行了大会交流。省二机局721矿水文地质工程师陈建华同志  相似文献   

2.
于1982年11月8日至14日在重庆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参加会议的有地质、核工业、冶金、石油、城建、中国科学院等各部门所属生产、科研、教学等80余个单位的150余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114篇,其中8篇在大会上宣读,其余大部分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水文地球化学;原生环境水文地球化学及地方病病因;浅、深层卤水、油田水文地球化学;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3.
1986年8月1日至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举行了第九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同时还召开了国际洞穴学会成员国代表会议。共有35个国家的代表45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国有3名代表出席。 会议论文集共2卷,纳入论文256篇,近30个国家提交了论文。中国共提交论文16篇,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理所,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及四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  相似文献   

4.
于6月10日至12日召开。主要任务是总结学会五年的工作、改选理事会和进行学术交流。来自生产、科研、教学单位的代表共计137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代表58人;收到论文28篇。大会交流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貌、第  相似文献   

5.
由北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等六个组织联合发起的这次讨论会,于1986年12月在京召开。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冶区的地质、城建、地震、环保等系统的163位代表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250余篇,选取165篇在大会上交流,内容涉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物化探及遥感等。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城市地质研  相似文献   

6.
会议于1985年10月21—25日在煤科院地质勘探分院举行。到会代表143名。 会议共收到论文82篇。其中,17篇在大会宣读,其余在分组中交流。主要内容有:(1)在矿床水文地质勘探方面,对煤矿、铁矿、铝土矿、石膏矿的岩溶水形成及运动规律,矿床的富水机因,不同形式的岩溶水通道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7.
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112个国家,约6000余位代表东道主苏联最多达2500余人,外国代表以美国为最多达340人。中国地质代表团以地质矿产部朱训副部长为团长,共78位地质科技工作者组成。大会收到论文摘要5768篇,苏联居多,外国代表提交会议的论文摘要美国352篇,我国提交315篇。大会分设二十二个学术分组讨论会,其中水文地质学列为第十六分组。本组会议召集人,为上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吉伯特、克斯坦尼教授[G.CASTA-  相似文献   

8.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9年7月9日至7月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参加本届大会的代表共5888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地质代表团由地矿部、中科院、国家教委、冶金部、化工部、统配煤矿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国家建材局、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12个部门60名代表(其中煤炭系统3人)组成。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4000多篇,列入报告和展讲议程的3000多篇。我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论文集(英文版)4册,共120篇论文,其中50篇论文进行了宣读和展讲。  相似文献   

9.
全国第五届灰色理论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6月8~10日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召开.全国各行业二百多名学者出席了学术讨论会.大会共收到论文326篇,其中地质学类论文29篇,占论文总数的9%.主要涉及物探和化探资料分析、成矿预测、地震预测、前兆分析、时序分析、地震区划、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水文工程、岩土力学分析、地基沉降、油田开发、环境地质,矿物分析等方面.另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科学院教育局、资源环境局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科学院首届地学研究生学术会于1990年6月26日至29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89篇,大会交流40篇,评选出优秀论文15篇,内容涉及沉积学和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岩石学和矿床学、构造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及环境地理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学等学科门类,这些论文摘要被编辑成了《中国科学院首届地学研究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相似文献   

11.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人类生存环境和资源。学术讨论分为14个类别,C类为资源,其中涉及金属矿床的课题15个,论文230篇。参加27届国际地质大会时,深感国际矿床研究宏观加大,微观更细。  相似文献   

12.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89年7月9日—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余人参加了大会.我国派出了由60名地学工作者组成的,以程裕祺教授为首的代表团参加.这次大会的内容包括学术报告、成果展览、工作会议、地质旅行、短训研讨等.学术报告会分14个学科专题192个分组进行.论文总数超过3500篇.初步分析其特点是:1.国际合作性课题增多:2.全球性问题日趋受到重视:3.开展“热门”课题研究;4.宇宙地质学在发展;5.地质学取得一系列新进展.29届地质大会将于1992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第30届地质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召开.  相似文献   

13.
第27属国际地质大会于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莫斯科召开,这是国际地质界每隔四年开展学术交流的大会。来自112个国家,5574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中国代表团由78人组成。会议分设22个专业分组和9个专题报告会。国际地科联所辖下属组织也在会间举行工作会议。宣读论文4000多篇。有1500人参加会前、会间及会后80条路线的地质旅行。配合大会的召开,在苏联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了有21个国家116个单位参加的地质机械、仪器、设备,以及地质成果的展览。这次大会是一次检阅八十年代初期地质科学世界水平的大会,从中有可能窥视当前国际地质  相似文献   

14.
大会概况: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约3705名,分别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181名是中国(不含台湾)代表。大会共收到并发表论文摘要6139篇,其中5705篇(分146个讨论场)参加学科讨论,434篇(分59个讨论会场)参加专题讨论。会议期间有14位中国地质学家被邀请主持学术讨论会;50余位中国地质学家应邀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大会安排了7条会前野外地质考察路线,9条会间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和14条会后野外地质考察路线;7000余人次参观了地质展览会。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15.
本届大会于84年8月4—14日在莫斯科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国家有106个,代表5500余人,我国代表团约80人。主要会场设在莫斯科大学,开幕式与闭幕式在克里姆林官举行。大会收到论文共4821篇,在大会与分组会上报告的约2500篇。大会还举办了地质旅行、地质展览、地质电影会与各种专门性学术讨论会。许多国际性地质组织也借此机会,召开了120多个小型会议。因此,这次大会既是交流四年来地球科学成果的会议,又是名目繁多的工作性会  相似文献   

16.
本刊今年以滇西地区(“三江”地带南段)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地质研究论文作为主要内容,共15篇,分4期刊登完成。这是地质矿产部“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地区构造岩浆带的划分与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分布规律》(86010项目)下属二三级课题所提交成果中提炼而成的论文。其中第1篇为二级课题,其余14篇为三级专题。二级课题(编号:86010—8),主要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滇西地区有特色而国家急需的铅锌、锡等主要矿种深化地质成矿认识并开拓金矿新的远景。论文对区域的地质演化过程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0月25~28日,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在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功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323位,分别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75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77篇,论文全文26篇。会议采用大会发言、分组发言和展报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大会宣读论文28篇,分会宣读论文112篇,展示成果17份。本  相似文献   

18.
1980年7月15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廿六届国际地质大会,同时国际数学地质协会(IAMG)也在此期间举行了第四届大会,下面主要是摘自IAMG最新一期新闻通讯(News Letter)的简要内容 1.选出了新的主席和付主席以及协会的领导成员等  相似文献   

19.
蔡桂鸿 《中国岩溶》1982,1(2):159-162
<正> 第八届国际洞穴会议于1981年7月18日至24日在美国肯塔基州Bowing Green市召开。这次会议由美国洞穴协会主办,具体筹备的是西肯塔基大学地质地理系。参加会议的国际洞穴协会成员国代表共有一千一百余人,其中东道主美国的代表人数将近一半。会议分别在四个报告厅进行。会前印制了会议文集,共刊载论文319篇,大多属摘要性质。我国岩溶工作者提交大会的论文共有9篇,主要是介绍南方岩溶地貌和岩溶水文地质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地质学会于1983年10月在昆明市联合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岩溶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地区和部门150多个单位的代表274人。其中,正式代表226人,列席代表48人,云南省政府、省科协、省地质学会和省地质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词。从上届学术会议到这次会议的召开,历时五年整。这五年,我国岩溶地质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会议交流的论文共202篇,它包括岩溶基本理论14篇,区域岩溶24篇,岩溶地貌与洞穴19篇,岩溶水文地质78篇,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22篇,岩溶工程地质31篇,其它14篇。在大会发言的论文作者有17人,分组会发言的近80人。会议分为五个专题组——区域岩溶和岩溶地貌组、岩溶水文地质组、岩溶水定量评价组、岩溶工程地质组以及岩溶学名词组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代表围绕各组的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