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国际钻探市场现状以及固体矿产钻探技术的进展,归纳总结了近10年来我国固体矿产钻探技术的主要进展.并对发展我国固体矿产钻探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因子和动力机制是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近30年来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是这些成果主要关注自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等外在因素,却没有充分重视土地利用变化中蕴含的内在目标和由此派生的内在动力,客观上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动力机制研究一直难以深入。本文以新疆地区为案例区,以土地、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生产效率变化为切入点,利用趋势拟合方法,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要素产出效率的变动规律。结果显示,无论是近10年还是近30年区域棉花生产中,以及近30年区域粮食生产中,只有劳动生产率呈长期增长趋势。这一结果意味着人们对劳动生产率的追求可能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动力。据此,进一步讨论了人们追求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原因及其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等目标的关系,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是人们在变化环境下不断追求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结果"这样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特征及动力机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自 198 4年国务院首批设立开发区以来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历了沿海布点、东南铺开和向全国推进三个阶段。开发区是 18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部分开发区在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起到了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发区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政策作用力、市场作用力和社会文化作用力 ,从长远来看 ,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提升力。对开发区发展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政策作用层面上 ,而应着眼于构建区域发展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4.
当今,提倡创新成为世界各国谋求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优秀的人才队伍则是创新的关键.因此,发展教育和营造创新环境在这个时代备受重视.创新型国家的实现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依靠全民并在全民中开展. 相似文献
5.
易佳莉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6):61-65
通过文献回顾和德尔菲法,最终确定了会展旅游动力体系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5个,并对各动力要素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动力要素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计算了长沙会展旅游动力体系各要素现状分值和发展动力值,得出以下结论:(1)长沙区位优势明显;(2)长沙会展旅游业属于潜导型城市;(3)服务质量和经济实力需要加强;(4)动力体系中各要素对会展旅游发展缺一不可。最后试图依据结果探讨有利于长沙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7.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伴随着全球生产方式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后工业社会”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体系重构的主导产业。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多层级动力机制及其区域城市化效应”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进行讨论。结论为: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时空演变态势上既呈现出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期发展阶段趋同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②转型期政府—市场、政府—企业、中央—地方等关系,决定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程度以及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形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动力机制。③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和集聚促进了巨型城市区域的发展,改变了城市体系的组织模式,但有别于西方的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效应需考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源数据和实地调研,本文从人口、用地、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深入分析中亚地区六大城市自国家独立以来的发展过程,并基于内外动力视角探讨了六大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六大城市在国家独立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进入21世纪前表现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之后表现为人口的快速集聚,目前均已成为国家经济中心,对国家经济具有极高的贡献度,但社会发展水平是主要短板;(2)六大城市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城市产业和空间各有特色,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塔什干具有较大的人口规模,比什凯克和杜尚别集中了全国较多的城镇人口,阿斯塔纳和塔什干后期建设步伐加快;(3)六大城市发展受到了内力和外力的共同影响,政府、市场和科技等内部动力共同驱动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但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对外贸易、对外交通和对外政策等外部动力共同促进了六大城市的全球化进程,但六大城市的营商环境亟须优化。研究认为,对人口和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而言,推动内力和外力的联动是实现国家快速发展的关键,而首都必然要承担起内外联动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改革驱动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动力结构及时空效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运用熵值法和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对2000~2015年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其供给侧动力结构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演变格局越发明显;绿色资本与中国工业绿色发展呈“U”型关系,其他5类绿色要素供给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均起到了促进作用;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东部地区的人口素质、绿色产业以及环境规制等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而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等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