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山东省十年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省近十年来采用新的填图方法,在完成1:20万区调修测、1:5万区调及全省地层清理工作中取得一些新的进展。地层研究方向重新厘定了泰山岩群、胶东岩群及早古生代地层的岩石地层单位及时代归属,并新建立白垩纪正常沉积的大盛群。侵入岩方面初步建立了敛上岩石谱系的划分系统,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划分出许多已变质与变形的古老深成侵入岩。从而对全省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东段的变质地层格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完成的大别山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别山的中深变质杂岩解体为变质变形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两部分,但所建立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大多沿用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层名称。与之同期,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发现以来的地质研究也揭示出大别山中深变质岩的主体为正片麻岩,并以变质特征及其构造属性划分出4个构造单元。本文依据前人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将大别山的变质地层划分为4个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单位,3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论述了它们与区域地质调查所划分的地层单位的对比,以及与4个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近十年来采用新的填图方法,在完成1∶20万区调修测、1∶5万区调及全省地层清理工作中取得一些新的进展。地层研究方面重新厘定了泰山岩群、胶东岩群及早古生代地层的岩石地层单位及时代归属,并新建立白垩纪正常沉积的大盛群。侵入岩方面初步建立了全省岩石谱系的划分系统,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划分出许多已变质与变形的古老深成侵入岩。从而对全省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应用活动观点划分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和低角闪岩相3个地层区。将全省太古宙地层划分为子岭片麻岩,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面型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TTG型高位侵入岩套和花岗岩等5大套岩石地层,并按基本岩石地层单位建立地层序列表,对太古宙一早元古代壳运行和主要构造事件,多期变质作用等进行论述,划分出三期褶被,三期韧性剪切带,提出区域性递增变质带新概念,论证了安子岭片麻岩是最古老的的陆壳。  相似文献   

5.
方如恒 《辽宁地质》1997,(3):161-173
本文从地层,高级区,变质深成侵入体,变形与变质,成矿作用5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华北陆块北缘太古宙地层是有序我,基 序基本符合绿岩带的层序特征;高级区不存在;高级区是变质程度较高的绿岩带;变质深成侵入岩石类型复杂,现有的岩石分类与表示方法尚不能与实际相对应;变形与变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变形遵循压扁变形,伸展变形与挤压变形的顺序,相伴产生变质,表现出完整的变形-变质旋回;一定的矿化与一定的岩石组  相似文献   

6.
姜平 《福建地质》2005,24(1):25-32
在平潭—东山构造带南段深变质的东亚带和浅变质的西亚带的过渡带.出露一套变质变形特征极其复杂的动力变质岩系。其主体是一个由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组成的坑北复式岩体。该岩体可划分6个基本单元,并与区域上同时代侵入岩的谱系单位划分进行对比,归并为东山序列、古美山、漳浦超单元。该区发育三期韧-(脆)性变形及动力变质作用。据R1-R2图解及巴尔巴林岩浆构造分类.坑北复式岩体中各超单元(单元)侵入岩分别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王世进  张成基 《现代地质》1999,13(2):217-218
山东省前寒武纪变质岩广泛发育,经过近十几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基本查明了变质地层的层序,从原来划分的泰山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中剔除大量变质变形侵入岩,清理了地层层序,重新厘定的前寒武纪地层划分见表1。几点说明如下:(1)中太古代变质地...  相似文献   

8.
在概要地讨论了辽河岩群基本地层学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变质岩石地层的概念,其含义为经强烈构造变形的中浅变质沉积(含火山沉积)岩系构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的一种类型。构造变质岩石地层单位是强变形、中浅变质沉积岩区1∶5万填图的基本填图单位。建议采用岩群、岩组、岩段等地层单位命名系统,强调了变形、变质、沉积综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新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树超  马金清  林亨财 《地质通报》2010,29(8):1152-1159
在新近完成的全省1:25万和部分1:5万区域地质调查、院校专题研究及其陆续获得的高精度测年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变质岩石的组合类型、变质变形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接触关系和同位素测年资料,对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进行划分和对比,重新建立了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系统。  相似文献   

10.
尹光候 《云南地质》1996,15(2):124-137
本文从区调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入手,较详细的论述了该变质带的主要变质期形成的主要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原岩恢复;由特征变质矿物和单矿物分析及其共生组合的研究,对变质带进行了相带、相系的划分;对叠加糜棱岩比及其退变质岩石(带)特征进行了讨论;由同位素年龄测定资料,结合地质特征探讨了变质带原岩及主变质期时代;最后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对变质岩变形进行了期次划分,阐述了各期次变形特点及相互关系,并与变质作用作了配套讨论,结合地质特征探讨了各变形期次的时代和变形机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22014年,笔者参加了新疆西昆仑神仙湾地区1∶5万区调,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本填图单位,测制了系统地层剖面,收集了区内地层的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变形变质、接触关系及空间变化等资料,采获了大量古生物化石,通过综合研究,结合1:25万区调资料,对岩层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为主的多重地层进行了划分,重新厘定了研究区综合地层序列,共建立组级岩石地层单位18个、段级岩石地层单位8个,其中新建组9个;首次在该区划分出22个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划分到系和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重地层对比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域的地质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2.
小秦岭崤山地区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积贤 《河南地质》1998,16(2):106-113
小秦岭、崤山地区第二轮1:5万区调查明,两地区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均包括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花岗岩系。据此划分了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和构造岩石单位。根据其间的层序、时序关系,建立了各自统一的地层-岩石柱,拟出了新的划分对比方案。指出小秦岭地区观音堂组与崤山地区扬寺沟岩组是一次沉积事件的产物,应属同一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可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志层位。根据接触关系,将小秦岭地区呈异岩不整合伏于观音堂组之下的变质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25万大同市幅地质概况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①对区内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查明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点,建立了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事件演化序列及其地质构造演化模式,恢复了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史; ②对前人所称集宁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解体,认为原集宁群由变质深成岩与变质表壳岩系组成,同时针对区内的沉积盖层,系统地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为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划分提供了新资料; ③将区内变质深成岩划分为4个岩浆岩带,对各个岩浆岩带的变质深成岩进行了详细解体与划分; ④针对区内的中生代侵入岩,查明了其空间分布、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研究了其构造背景; ⑤针对区内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变质矿物,查明了不同变质体的变质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世代关系; ⑥针对区内的构造形迹,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将早前寒武纪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台期早晚2次变形,吕梁期早晚2次变形,并针对区内中生代构造,查明了各个盆地的盆缘构造特征和不同方向、不同期次、不同性质断裂的分期配套关系,尤其是查明了大同盆地西缘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对探讨山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燕辽地区太古宇与下元古界间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胡学文  权恒 《地质论评》1996,42(3):245-250
我们经过对冀北东部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岩石,地层,变形变质和同位素年龄以及中间界面的研究,表明上、下部岩系为角膜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的存在,对早前寒武纪地层划分,确定地质时代,研究地壳演化史,开展地质调查及找矿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熊家镛  胡建军 《云南地质》1996,15(2):149-153
变质沉积岩区岩石地层(广义)的划分与研究熊家镛,胡建军(云南地勘局区调所)1变质地层研究历史的回顾长期以来,人们对变质岩区地层的研究,由于认为变质岩石中发育的透入性面状构造总是与变质岩区内岩层间的界线平行(S;//SO),在实际工作中则普遍将其作为原...  相似文献   

16.
张永康  都洵 《江苏地质》1997,21(4):193-203
经过20多亿年的演变和发展,中国东南区及其邻近海域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各类沉积岩系,构成了不同地体及各类地质单元。在各省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清理岩石地层单位,建立起东南区地层序列,并结合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区域地层的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特征,沉积盆地的演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江西庐山地区星子岩群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国刚  邓必荣 《江西地质》1996,10(4):274-279
庐山地区发育的变质岩地层具有不同岩性组合和变形变质特征及复杂的接触关系,历来为中外地质学家所瞩目。对区内出露的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及多期侵入岩体的成因众说纷纭。通过1:5万庐山图组及专题研究,发现了双桥山群底部变质复成分砾岩、首次在庐山地区划分出扬子陆壳最古老的结晶基底,从而建立了星子岩群。  相似文献   

18.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史密斯地民支是指那些经历过不同程度变形,变质,变位,现存特征与其沉积时明显不同,甚至面目全非的无序或部分有序的地层-岩石体(区);非史密斯地层可划分为褶断地层类,韧变地层类和杂岩类,非史密斯地层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可概括为分类,分区(带)分块(片)→形成,变位,变形和变质标志分析→区域地层的原生时空结构分析→确定构造地层带→建立岩石,年代地层系统,非史密斯地层学的出现是造山带地质深入研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变质岩区由于经历了多次强烈的褶皱作用、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使岩石改变了面貌,因而在变质岩区,尤其高级变质区开展1/5万填图,也就增加了极大的困难,所以欧美的地质工作者多强调不宜进行地层划分,而应以变质杂岩对待。基于以上原因,在采用的方法上有其不同于沉积区的各种特点。尤其进入七十年代后,国内外强调了由岩石地层法转入构造地层法。当然,为了搞清地层层序,除了加强构造研究外,对变质岩石的工作,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大量地震调查资料及其解释成果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和钻井资料,对万安盆地的新生代地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划分地震层序基础上,依据有关地层所含化石带、地震反射特征、岩性、沉积环境等特征,把盆地内第三系列分为5个组,自下而上分别为西卫组、万安组、李准组、昆仑组和广雅组;第四系暂不划分和命名。盆地的基底主要由中生代侵入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