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汉旗 《地理教学》2011,(14):22-24
课堂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平台,课堂教学实践是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关键,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一线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时不约而同地回归到原点,即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从某种角度来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构成的一种循环,提问既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刺激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因此,提问(问题)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和学习行为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黄守仁 《地理教学》2009,(10):41-41
新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课程注重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通过高一地理的教学,感触颇多,深感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效。如何有效地教学?如何有效地教会学生会学?这些是我们教师最要考虑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3.
孙军梅 《地理教学》2011,(14):25-28
提问,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腾喜博认为是“教学的生命”。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教学、检查教学、诊断教学和管理教学;对学生而言,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引领学生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因此有必要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在课堂问答的交往中,教师不经意的一个提问行为,反映的确是教师深层的教学理念。对提问案例的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发现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从而改进课堂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凌锋 《地理教学》2013,(4):45-46
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学成败的根本。一、辩论比赛活动——提高教学"活跃度"引导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辩论,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将辩论比赛活动引入课堂,让全体学生始终围绕同一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并通过正反两方内部讨论、交流及正反两方之间  相似文献   

5.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引导与合作。地理学习必须改变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重学习结果而轻学习过程、重知识“再现”而轻知识“迁移”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也应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人精神、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基于上述认识,本课借鉴电视栏目的某些做法,采取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开放式、基于现代教学技术的课堂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6.
臧凤平 《地理教学》2006,(11):28-29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理念以来众多教师关注的焦点。然而,笔者在一些公开课中发现,一些教师仍然扮演着“知识中转站”的角色,“穿新鞋、走老路”,忽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首要任务,提供提问技巧和进行提问训练是关键环节,将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强化问题意识,是由学会提问到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必由之路。要使学生会问、善问,必须“授之以渔”,即交给学生必要的提问技巧,同时还需加强训练,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永实 《福建地理》2006,21(2):128-129,134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出现,改变了区域经济地理传统教学方法,利于广集区域经济地理教学信息,数据和空间信息快捷、综合处理;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现代教学技术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选用应依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内容而定。课件仅是教师传授与学生接受的教学媒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8.
刘磊 《地理教学》2012,(12):27-28
江苏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推行了近七年,主体性教学已经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地理教师的关注。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主体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人自身的发展过程。本文针对主体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提问难易度难以把握、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不当等制约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多种问题,提出了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策略,包括:整合教材结构、提升认知水平,关注课堂问题、培养找寻规律以及创设生活情境、提升情感境界,并以人教版必修2"城市化"为例,检验了以上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出现,改变了区域经济地理传统教学方法,利于广集区域经济地理教学信息,数据和空间信息快捷、综合处理;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现代教学技术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选用应依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内容而定.课件仅是教师传授与学生接受的教学媒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本教学设计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链培养学生动态生成地理问题的意识和学习自觉,以及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品格,提升其地理关键能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真问题”发现,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书奇 《地理教学》2007,(11):20-21,19
建构主义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注重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倡导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学习者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习者终身主动求知的技能、态度与习惯。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铮 《地理教学》2005,(9):30-3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习地理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在于地理知识的运用以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参与的情景下,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发展思维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听、读、说、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孙海平 《地理教学》2011,(13):34-36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所以课堂提问就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和重要环节。实际上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师生问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问题的双向互动过程,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认知到达一个新的水平。因此问题设计的好坏,就决定了这种意向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质量究竟如何,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王海秋 《地理教学》2012,(17):31-33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问题驱动学案导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课前预设或课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确保教学目标完成的重要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提问已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自觉行为。然而,有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问题的情景,或以自己的逻辑思维起点代替学生的现实思维起点,或只是机械地重复教材的问题,或只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的问题。具体表现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美国"极端天气"的教学设计案例是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以情境教学为依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为目的。此案例重视多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从多角度、多样化呈现极端天气事件,重视地理信息获取能力的有效培养,鼓励学生表达、反馈与主题相关的自我感受和注重教学过程性评价。通过反思和借鉴,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中要依据学生思维发展、联系学生生活来展开教学设计,明确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和学习任务,才是有效的、实用的地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徐威 《地理教学》2011,(4):20-22
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而课堂提问这种方法被许多教师广泛运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以及探究教学的各阶段中。  相似文献   

18.
张惠 《地理教学》2012,(4):21-23
分组讨论法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本人发现在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手段时往往出现一些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嵇瑾 《地理教学》2014,(4):24-26
生成性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以学生为提问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入手,探讨在地理教学中问题的建构与解决策略:观念的转变是促使问题生成的动力;点拨学生提问技巧、鼓励学生评选问题是激发学生生成问题的教学策略;重视课前预设、融合多种教法、把握解决时机是解决学生生成问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燕妮 《地理教学》2014,(18):11-13
支架式教学是教师提供学习所需要的支持和补充即支架,使学生能够完成原先凭借自身力量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本文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从创设生活情境-搭建问题支架-借助图片支架-实践反思等四个方面,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