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手学地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以及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的课程目标。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不仅是新课标中首次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2.
钱明 《地理教学》2005,(10):29-30
合作学习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所要努力实践的基本理念。这在课程标准中有具体的表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潘红星 《地理教学》2011,(15):19-20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地理属于基础教育中的“文科”类,因此,我国中学地理长期忽视实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忽视实验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地理实验的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地理实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被逐渐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4.
王海军 《地理教学》2006,(6):20-21,10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商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韩国元 《地理教学》2013,(10):56+47
正一、实验背景新课程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在新教材中,有许多地理素材、案例值得我们去实验、考察和探究,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怎样去引导和挖掘?红壤性质的验证与改良就是一个非常直观和适合师生操作的实验。二、实验条件红壤是在湿热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土壤,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有广泛分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  相似文献   

6.
耿夫相 《地理教学》2011,(6):32-34,30
倡导探究性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我国中学地理新课程理念之一,也是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廖洁英  许波 《地理教学》2013,(21):25-27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念,同时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些表述突出和强调了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新课程背景下,时代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标准,比如要求实施自主学习以利于学生完成学校学习后的学习;时代对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表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一、高中地理课堂开设学生讲坛的价值1.以自主合作的形式准备讲坛  相似文献   

9.
赵璇  赵媛 《地理教学》2011,(19):4-8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地理技能的培养,这使得地理实验教学这项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地理课程中融入地理实验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全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目前,不少教师已开始尝试结合前人与自身的经验设计地理实验,但至今还没有对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复杂性的理论探讨。而复杂性的探讨是应当先于教学指南、实践而存在的,利用复杂性理论指导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对于提高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守仁 《地理教学》2009,(10):41-41
新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课程注重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通过高一地理的教学,感触颇多,深感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效。如何有效地教学?如何有效地教会学生会学?这些是我们教师最要考虑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1.
郑于艺 《地理教学》2008,(1):14-15,13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新课程“主动、合作、探究”理念的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地理合作学习的形式丰富多样,但其基本模式由展示主题、小组分工与合作、表达交流和总结评价学习结果等四大环节组成。合作学习的主题主要由教师设计,其价值性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直接相关。在地理新课程中,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对学习方法提出了三个要求: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和探究三种学习方法虽然相辅相成,但“探究”居于核心的位置,因为探究会培育质疑精神,会培养创造力。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探究的精神,大力挖掘探究问题,提供探究素材,给出探究时间,整理探究结论,让探究精神在地理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3.
刘倩 《地理教学》2010,(15):8-10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因此,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在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实,地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实验在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中的功效也不可忽视。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也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基本理念,尝试在地理等值线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案例研究,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达到活化教材,活化课堂的目的;体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合作和应用等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庄春梅 《地理教学》2019,(10):44-45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标和评价要求。笔者利用顺德新港开展地理校外实践的机会,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港口区位选择及其影响"。根据学生基础设置不同层次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完成实践报告。  相似文献   

17.
李树民 《地理教学》2010,(19):18-19
在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有其明显的优势,但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却存在过多关注合作的外在形式,认为只要是运用了合作学习方式就能够体现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就是好课,使合作学习泛化、形式化,缺乏实效性。合作学习不应是一个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不能主观臆断强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根据地理学习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除课外实践外,开发和设计地理实验并将其引入课堂是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昼长的变化"的教师演示实验和"时间差异和日期变更"的学生操作实验为例,表明实验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图表能力、地理观察和观测能力、地理实验能力等实践能力。因此,课堂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肖云好 《地理教学》2014,(17):58-60
正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有大量的模拟训练,尤其是高考前阶段,更是周练、月考、模拟考接连不断。不可否认,大量的习题训练对学生确实有巩固知识、掌握地理原理和方法、提升应试技能的作用。但只重视解题结果,忽视习题训练后的悟题过程,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其学习效率是低效的。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2013年9月温州市开展了"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要求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而这种探究式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因此构建地理问题情境无疑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关键,为此地理教师必须主动更新理念,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桕建问题情境的探索和研究,从而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