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亚辉 《地理教学》2011,(20):11-12,7
一、复习导入——发现问题 活动一:展示学生作业“冬至、夏至、春秋分日以北极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投影图”m并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  相似文献   

2.
吴春富 《地理教学》2012,(23):41-42,45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并能够分析判读相应的气候类型;了解三圈环流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3.
改变传统的以"三种假设"导入单圈环流的教学方式,把热力环流原理直接应用到全球范围形成单圈环流,之后逐步考虑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海陆分布的影响,分别展示地球上的大气环流,使难点知识得以突破。  相似文献   

4.
李金国 《地理教学》2012,(11):20-22,8
一、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本条标准,教学应从三个层面上达成该部分的教学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二是学生能够通过所绘示意图,总结并说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规律;三是知道不同气压带、  相似文献   

5.
人们谈到我国天气和气候时,往往只强调季风,实际上,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影响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6.
7.
金珊珊  郭迎霞 《地理教学》2016,(5):24-25,62
一、课标要求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结合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与气候的四个故事,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明确气候的主要构成要素,掌握描述气候特征方法,锻炼图文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地理思维。2.通过不同地理图文资料的分析和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提高地理图文资料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8.
林爱民 《地理教学》2023,(20):47-49
新课程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以“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为例,阐释“三问三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模式,推进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革新。课例通过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领学生依次开展自主独学、同伴互学、共同体助学和独立思考等进阶学习活动,激励学生“能生疑”“敢质疑”,经历“知识获得之问”“知识结构之问”和“知识融会之问”。在正确价值观引领下,学生在深度学习中逐步进阶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素养水平,培养创新思维和开放意识,提高独立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爱国 《地理教学》2013,(18):17-18,30
正一、基础过关1.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出全球性气压带与风带,并完成下表。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气压带风带90。S60。S30。S30。N0。60。N90。N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该图及下表的设计只是让学生选填部分重点的气压带与风带,没有让学生每个都填出,这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容量,同样可以检测出学生对气压带与风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典型例题1引导学生对"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灵活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10.
11.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是紧密联系的。气候是形成自然带的最主要因素,植被则是自然带的最明显的标志。所以有什么气候类型必有相应的什么自然带;有什么的自然带一定也有对应的植被类型。故而很多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的名称是完全一致的,如热带雨林气候一热带雨林带一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2.
正"不"是一种否定,更是对新事物的一种推进,它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否定过去的勇气,需要大胆尝试的魄力,需要创造新事物的坚定信念。高三要上一节公开课,恰逢在高三第二次月考之后赶上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部分的内容。还沉浸在月考反思的我,感悟到了学生身上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思维定势!这次关于地球运动的月考题非常简单,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不好?看看这道题对我们的震动:  相似文献   

13.
高中地理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小字内容”.据统计。上下二册共出现59篇.约23000字,此外,每一章内容,还有大量的图和表。各章小字内容出现的篇数和图表分布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张文 《地理教学》2010,(6):9-12
一、课标要求 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名称。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专题13“人类活动与气候”一章以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与雨岛为例,介绍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本章节的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之前,对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的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此,笔者认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17.
汪清 《地理教学》2011,(23):19+7-19,7
在设计气候专题时,教师应该打破第一轮复习中知识和技能固有结构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复习。教师要带领学生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让学生重视气候知识系统的梳理和知识结构的构建,总结气候分布规律,分析气候要素的时空联系,多角度比较异同,归纳特征,从而强化学生知识重组意识和思维线索的形成,并将学生已经具备的气候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对气候知识的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课标解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卫松香 《地理教学》2010,(19):26-27,17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合作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中被采用,用得恰到好处时可以使学生获益匪浅,使课堂和谐融洽。通过合作学习,一些复杂的问题能在商量讨论中可以迎刃而解,可以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