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七月的一个暑热天,记者走进首都师大14楼褚亚平教授的住宅,对我国的这位率先研究“地理学科教育学’。的著名学者进行了访问。褚教授精神奕奕.兴致勃勃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2.
春华秋实话耕耘——地理教育家褚绍唐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教学》1998,(6):1-4
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老学者,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他,就是华东师大地理学系老教授褚绍唐先生。褚先生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从事地理教育工作,至今已经六十余载。在我国地理教育界、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人们就会交口称赞:褚先生人品佳、学问高、笔耕勤、著述丰.不仅是老一辈地理教育“园丁”的典范,而且也是新一代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楷模。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褚老。  相似文献   

3.
老一代地理教育学家有丰富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思想整理、传承下来,那么它对我们的地理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基于这样的认识,十几年来,我收集一些褚绍唐、褚亚平、陈尔寿、王树声等前辈的著作、文章,以期学习研究他们的地理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0,(7):F0002-F0002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是进行地理教育教学研究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是中国教育学会的分支机构,由中国教育学会直接领导。学会下设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高师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出版编辑工作专业委员会4个专业委员会。学会成立于1981年9月,创始人为中国地理教育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张子桢、褚绍唐、褚亚平、陈尔寿、徐建滨等。  相似文献   

5.
褚绍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理教育家、历史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培养了我国第一位地理教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陈澄教授)。褚先生在建国前即编著了《地理学习法》《中国地理概要》等专著。建国后,褚先生编写了《新中国地理》《徐霞客游记》等著作,主编《地理教学丛刊》和《地理教学》杂志,还与孙大文先生一同编著了《地理教学法》一书(1982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4,(7):1-3,10
原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本刊名誉主编褚绍唐教授,因病于2004年6月17日与世长辞了。我们失去了一位为我国现代地理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地理教育家,失去了一位让我们永远尊敬和感念的恩师。褚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勤奋敬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还在伏案工作,倾其心血著书立说。他诚笃待人、高风亮节,深得同行和后辈学子的敬仰和爱戴,他是我国地理教育界的楷模。我们以沉痛的心情悼念褚绍唐先生,并特刊此文,表达我们的追思与怀念。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1994,(2):9-9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于1994年3月4日~6日在北京召开常务理事会。陈尔寿,曹琦、孙大文、向学禹,陈龙飞、陈潮、陈澄,李承林,岳淑文、郭英英,席会海等常务理事以及刘淑梅副秘书长出席了会议。陈尔寿理事长主持了会议。学术顾问褚亚平教授和中国教育学会宋静常同志到会讲了话。会议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会议室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履平总编辑和地理编辑室徐岩主任到会看望了大家。  相似文献   

8.
褚亚平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理教育学家和地名学家.他长期从事地理教育研究与实践,完善了中学地理教学法学科体系,创造性的提出地理教材"三系统"理论,提出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深入教学研究,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并行的地理教育理论,他对地理教育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地理教育学的发展.他重视地名研究与管理人才培养,撰写专著力图构建地名学的基础理论,并对新时期地名管理,地名规划,地名商品化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1.引言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广义来看,地名包括各种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的名称,如河流、海洋、陆地、山峰、城镇、公园、广场等。随着社会交流方式和社会科技的进步,地名数量和类型日益多样化,承载的区域地理文化也在发生变化。我国历史悠久,地名的文字记载和地名研究随着文字的产生逐渐开始了,古代有很多书籍都记载有大量地名和地名的渊源解释,成为我国地名研究的良好开端,如《山海经》《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等。现代地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以聚落地名、应用地名学、地名文化和地名文化遗产研究及地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为主要研究内容。曾世英、尹钧科、付长良、梁晨、褚亚平、讣东虎、王彬等学者都对地名学进行了相关研究,推动了我国地名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春节期间,中国地理学会邀请在京的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工作者座谈,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黄秉维,副理事长李子川、周廷儒、郭敬辉、吴传钧,理事林超、陈述彭、王乃梁、刘培桐、陈尔寿、瞿宁淑、白耀、王恩涌、褚亚平、左大康、李之保等,以及战斗在  相似文献   

11.
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倡导和建立了化学地理研究机构,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推动了环境质量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背景、环境容量和环境治理等理论和技术的建立和发展;长期进行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调查及其环境病因与防治的研究,为上述疾病的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的医学地理学研究体系。2000年以后,在持续开展西部地方病地理流行规律和稀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基础上,重点开展了重金属等污染物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拓展了区域碳、氮、磷等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研究,强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健康保护的技术研究。实现了从化学地理到环境地理、从医学地理到健康地理的转变。未来的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将以地理环境的化学属性为重点,以人口健康保护为核心,探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在整体上协调的机制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陆东,字晚晨、梦池、号汉凝,1969年生于江苏无锡,后随父母移居辽东沈水之阳,现执教沈阳农业大学书法艺术,为辽宁书协会员。 晚晨先生六岁开始习字,初临盛唐颜家楷法,后视移欧褚诸体,效法魏刻誉。并被北京颐和园、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西安中国画研究院等部  相似文献   

13.
梳理了中国改革开发以来对艺术地理的相关研究,分别对文学地理、戏曲地理、音乐地理、美术地理以及书法地理5个研究内容与文化生态、文化区、文化景观、文化传播与整合5个研究主题进行了回顾,简要总结了中国国内的艺术地理研究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探析今后中国艺术地理研究的视角和走向,认为应在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研究方向应兼顾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并提出了中国艺术地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方合作的应用性、实用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乡土地理作为学校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起源于清末,在培养学生爱乡爱国情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年来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的组成部分,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教学顺序发生了很大变化,乡土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主体、教材结构、教材内容也不断演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乡土地理课程和教材的百年演变,以期促进深度挖掘乡土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优化地理课程结构,为乡土地理课程的建设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刘明飞 《地理教学》2012,(24):47-49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融入乡土地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黄雷 《地理教学》2022,(18):54-56
文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站在学科立场,从四个维度选取四个典型案例,以美食为资源、载体,以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为核心要义,运用学科思想、学科思维,整合心理过程,从而构建一种有滋有味“吃中学”的课堂范式。  相似文献   

17.
图像系统、课文系统、作业系统共同组成了地理教科书的表层系统。图像系统不仅能够彰显地理学科特色,而且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在组织编写中会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受到科技水平、教育制度及学科发展的制约,并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特定历史时代的印记。本文选取新中国建国前(1904--1948)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地理教科书中的图像系统为样本,通过对其编写社会背景、总体特征以及各类图像的详解等研究。  相似文献   

18.
香港历史地理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1997,17(2):203-211
本文在复原香港古代文明和地方建置基础上,阐明香港自古以来即为中国领土,鸦片战争以后被英国实行殖民统治的空间扩张过程、市镇发展、经济崛起、特殊政治舞台和特殊文化风格等历史地理变迁;指出香港成为世界性经济大都会,主要因素在于香港区位、华人资本、人力、技术流入、机遇,以及中国人民刻苦经营和辛勤劳动结果,而不是英国殖民主义胜利。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有关理论地理学的基础研究。在地理空间决策范畴中,讨论有限的资源以及产生的效益,如何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合理分配,是地理学家一直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以空间行为理论为出发点,在马尔可夫原则下,结合地理空间的特点,阐述了“转移概率过程”的局限,发展了更加接近于实际状况的理论范式,并且以“斜截形式”、“得失形式”、“固点形式”作出了解析,从而完成了“地理时空耦合”的深刻表达。下一步,将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验证和订正。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事物空间分布的科学,实地考察在地理学科中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英格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及新加坡中学地理课程,发现其普遍重视地理考察,并且在公开考试中考核学生的地理考察技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应系统地加强中学地理考察活动的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