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肖萍 《地理教学》2013,(1):22-25
正【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及"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标首先要求学生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其次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  相似文献   

2.
黄景  方赛军  曾影 《地理教学》2013,(17):25-26
正以下两节教学设计是节选自"国培计划(2012)"培训团队(地理学科)研修项目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举行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教学设计一是由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龙泉老师设计,教学设计二是由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教研室尹宏伟老师所设计,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一、将有地理味的诗词引入课堂在本节新课导入时,笔者朗诵了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流,它把我们的一颗心分成两边: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左岸住着欲望、期盼、挣扎及爱恨嗔怒,右岸住着这个世界的规则,在我们心里打下的烙印;左岸是梦境,右岸是生活。"学生听完后,受到情感的熏陶,脑  相似文献   

4.
王丽华 《地理教学》2012,(18):60-61,12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课标》的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学会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特别是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内容包括"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部分。本节教材内容中地理名词、概念多,易混淆,地理原理性强;以流水作用为主形成的河谷和冲积平原,形成过程复杂、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难点知识,若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而是纯粹的死记硬背,非常容易混淆。二、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5.
教后反思 1.本节课由于书本内容表述比较简单,而知识本身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内容处理上,教师以图来进行对知识的剖析,把知识具体化、感性化,从生活实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知识应用训练环节多是选取身边的地理现象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树珂 《地理教学》2000,(11):26-2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一节内容难度不大,在教学中可运用导读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使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各种外力作用影响地表形态的有关知识。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教师要重在“导”上下功夫。由于五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江忠华 《地理教学》2013,(10):53-55
正对于河流地貌,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地理中的难点。特别是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对自然界中的流水作用缺乏直观的了解,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更显得困难和无趣,如果能对野外的各种地貌进行直接的考察分析,学生一定有深刻的感受,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对于中学生来说,野外实践往往只能是心中的梦。如果能在教室进行模拟实验也是很多老师希望去做的,但是对于河流地貌的形成来讲,如何能让实验更接近真实的地貌成因呢?这也是许多老师曾探索过  相似文献   

8.
宋洪位 《地理教学》2014,(7):37-38,10
正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结合实例,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如何区分外力作用所形成的不同地表形态;教学难点是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及共同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9.
于钰  李剑 《地理教学》2023,(15):20-23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可视化思维结构,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河流地貌”为例,基于课程标准,挖掘学科大概念;以课时为单位,构建地理概念体系;打破教材限制,将知识横向联系,从而开展教学设计。以长江流域为情境,运用数字地球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实现知识结构化、思维可视化、内容情感化,探索地理概念体系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邓霞林 《地理教学》2013,(13):18-21
正一、学情分析中国地域文化需运用所学过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方面知识全面地对区域的农业生产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文艺习俗等方面进行分析,内容综合性强。高一的学生通过近一年的高中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图表阅读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思路 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断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讨论、表达思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彰显,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相似文献   

12.
宋洪位 《地理教学》2013,(11):31-33
正2011年以来,学校推行1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围坐的形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室格局,全面引入学案导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逐步取代了被动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本地区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浪潮。以下是我在新的教学模式背景下设计完成的一节示范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从自主课到展示课的全程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3.
Tamarix nabkha is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nabkhas,distributing in the arid region of China.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utdoors and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 laboratories,analysis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biological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and growth process of Tamarix nabkha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otan River,Xin- jiang.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cological type of Tamarix in the study area is a kind of Tugaic soil habitat based on the deep soil of the Populus Diversifolia f...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地理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给地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挖掘GEOVIS Earth Studio平台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优势,构建其教学应用模式,以人教版必修《地理1》“河流地貌”为例阐明平台操作过程并进行案例教学设计,创新地理教学技术手段,促进中学地理教学的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11月16日,笔者跟随国培计划(2012)——中学骨干教师华中师大地理班观摩了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地理教师龙泉的"河流地貌的发育"公开课,感触颇深。深深地被他那种开阔的地理视野、开放的地理课程观、科学家式的教学思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所吸引。对于一些教师难以习惯的新课程教学环境,难以实  相似文献   

16.
17.
该教学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创设情境“日本赏樱”,以赏樱之旅为线索,首先引导学生对前往日本的交通方式进行选择,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方法;其次引导学生观察樱花品种和开放的时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最后联系衣、食、住、行等生活情境进行课堂检验,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从地理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王玮航 《地理教学》2004,(10):27-28
“中国的水系与河流”是中国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章节,为加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逐步形成和发展学习地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的能力,本节课确定(1)知识目标:即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知道水系、流域、内外流河的概念,描述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内容。掌握秦岭-淮河南北河流的不同特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深入研读地图的能力,训练综合运用不同类型地图推测地理特征的技能;(3)  相似文献   

19.
虞倍利 《地理教学》2010,(23):13-14
2010年10月21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与我区联合举办了第三场“基于网络的地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闵行中学王老师执教的“河流地貌”一课,以谷歌地球软件为平台,以学习任务为引导,让学生自主考察长江上、中、下游的地貌特征和工程设施,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积极,短短的40分钟,大家都各自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收获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的场景,不禁令人想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地貌”单元为例,分析了单元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从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探讨。文章通过设立单元情境、设计问题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