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99年,著名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从中药的“龙骨”上发现了商代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后经罗振玉多年留意探寻,直到1908年才知道甲骨文出土地应在河南安阳小屯讨。他曾记述说:“光绪戊申予既访知贞卜文字出土之地为洹滨之小屯。”(1)随着甲骨文搜求的增多,也扩大了罗振玉研究的眼界。1910年他在《殷商贞卜文字考》序文中认为小屯是“武乙之墟”。1914年他进一步地认为小屯即“洹水故墟,旧称 甲。今证之卜辞,则是徙于武乙去帝乙。”(2)罗振玉是第…  相似文献   

2.
2000年来中国地甲病的地理分布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胜生 《地理学报》1999,54(4):335-346
地甲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流行历史,约在2500年前人们就已发现山区是地甲病主要流行区,女性是地甲病主要流行群,地甲病流行与水土环境、地形景观关系密切。秦巴山区、豫西山区、中条山区、太行山区、三峡地区、鄂西北山区、岷山山区、迭山山区、六盘山区、沂蒙山区等是中国古代地甲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古今相比,地甲病主要流行于山区的特点没有变化,但某些地区(如三峡地区、太行山东麓)由于食物结构改善,地甲病危害大为减  相似文献   

3.
佛山倒影是济南重要风景名胜,旧时列济南八景之首。史藉、地志多有记载。不少文艺作品对此奇特景观也有记述和描写。其中《老残游记》这部小说,对佛山倒影的描写最为详细逼真。《老残游记》系晚清小说家刘鹗所著。此书曾经风靡一时,代表了一个时代精神。刘鹗不但在小说及其他文学作品有所建树,而且在治理黄河和甲骨文研究等方面也做出重要贡献,单就经他精心选编拓印的《铁云藏龟》一书,是把甲骨文第一次介绍给读者的著作。我国早期研究甲骨文卓有成就的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无不受益于此书。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的第二回中,用清丽…  相似文献   

4.
牛的种类     
《中国地名》2009,(2):21-21
牛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吉林红、三元杂交牛等优质改良黄牛、繁育母牛、架子牛、肉牛等。从驯养的角度讲,牛又分为家牛和野牛。  相似文献   

5.
正《山海经》中有记载"魏峒"这一说法,指"高高的山峒"。山海经的成书大致从战国到初汉时期,而在汉朝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中却没有收录该地名词。究竟是为何呢?《中国地名通名集解》解释:"峒"山谷深邃,山峰参差不齐;山,用作自然村落名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如广东省龙门县杨坑峒,新丰县牛尾峒,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温母峒,乐山县旱谷峒;台湾省台北市大龙峒等。可以发现,"峒"作为地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一带。我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作者对1987年冬,在河南省灵宝县豫灵镇下寨附近,文峪河东侧沟头陡壁上发现的古人头骨化石研究的论述。通过不平衡铀系法测定,确定“豫灵人”生活时期的绝对年龄为15.6万年±1.3万年,属于中更新世晚期的古人。通过地层分析,认为“豫灵人”头骨化石所在地层属于中更新统洪积层的上部地层。通过石器文化厘定,本区石器归属于匼河文化系统,时代晚于匼河文化,属于旧石器时期中晚期的石器文化。  相似文献   

7.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所谓阳朔山水,是指北起兴安,南抵阳朔,漓江两岸绵延100多千米的山光水色。阳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唐诗中一句说得好:城廓并无二里大,人家都在万山中。山拥江城,像一朵盛放的莲花。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09,(2):38-39
2009年1月1日,“牛气冲天——陕西牛文化陶瓷博物馆藏品展”在西安博物院正式开展,不同时代、不同器型的、形态各异的陶牛、金牛、瓷牛一起来恭贺新年。该展览将于3月31日结束。此次展览是由西安市博物院于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其中大部分藏品来自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正>新生代是哺乳动物最为繁盛的时期,但这并不说明哺乳动物是从新生代才开始有的,实际上哺乳动物发生在中生代时期。目前研究,内蒙古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出现于白垩纪时期,它们是一类个体小巧、高度特化的、食植物的动物,依据其头骨和齿型等骨骼特征,命名为多瘤齿兽类。由于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的规律性和生物进化发展的不可逆性,它们在新生代早期就绝灭了。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后期,我们在豫西地区进行地质、地貌调查中,在豫灵镇下寨村附近发现了较完整的古人头骨化石。在以后多次进行的表面发掘中,在同一层位中又搜集到砍砸器、尖状器、石片等旧石器20余件,同时还搜集到其它的古动物骨骼化石、蜗牛化石及火烧灰烬等物。  相似文献   

11.
前言     
《豫西黄河谷地古地理与古人类研究》专集,是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经历了较长时间。首先,1987年冬,冯兴祥和张震宇师生俩人在豫西黄河谷地进行地质地貌调查中,发现一具古人头骨化石,并进行了初步研究。而后,建立豫西黄河谷地古地理与古人类研究组(主持人冯兴祥,成员周华山、巴志刚、张光业、王磐基),并将  相似文献   

12.
位于北京西南57km的牛口峪水库建于奥陶系喀斯特化石灰岩之上。沿着区域性断层强烈的喀斯特作用使得水库发生严重渗漏,并污染了地下水体。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对水库渗漏的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1.牛口峪水库地区石灰岩含水体的特征主要受到牛口峪坡立谷演化过程的控制。地表下5—10m是喀斯特强烈发育带,但是充填在喀斯特裂隙中的红粘土降低了石灰岩含水体的导水性和储水能力。深于地表以下10m处,主要为裂隙含水体。石灰岩中的溶蚀裂隙和小管道沿着F_2断层发育。2.石灰岩含水体中存在着受库水影响较大的浅循环潜水流和深循环裂隙扩散流。3.牛14孔和牛11孔分属于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库水向牛11孔方向渗漏的可能性很小。4.库水主要通过表层灰岩体结构遭受破坏的石灰岩裂隙进行渗漏。最主要的渗漏带是牛14孔—牛10孔—马刨泉带,其次是水库—牛7孔—马刨泉带和四副坝坝基渗漏。主坝坝基深层石灰岩体中的渗漏是存在的,但不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名》2009,(2):60-61
牛、马、猪、羊、鸡、狗是最早被人类驯服、饲养成为人类服务的6种动物。人类应当感谢它们。若论其各自功劳,牛排在首位是当之无愧的。牛以其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憨厚朴实、默默无闻、全身奉献的本性与特点,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因如此,我们用。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这句话赞扬那些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人。也正因如此,世界各国的邮票里也少不了牛的形象。适逢又一个牛年到来,笔者愿将自己收藏的中、外牛图案邮票拿出来,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农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其中大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概念一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业。而小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种植业.在五业中的“农”即为小农业。  相似文献   

15.
黑牛凹金矿床分布在云南省保山市。本文主要对此矿床的地质背景以及控矿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进而对黑牛凹金矿成矿规律以及控矿因素进行全面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为下一步找矿方向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兴奇 《西部资源》2014,(1):208-209
阳东县矿床多与燕山运动,尤其是晚期岩浆频繁活动有关,形成了多种次生矿床,使其种类较多、分布较广。牛屎坑铅锌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粤西坳陷带上,东坑断裂南段,温泉向斜以北,温泉断裂的北西,主要构造方向为近南北向、北东向及次一级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断裂,次一级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容矿断裂。据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牛屎坑铅锌矿属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型矿床。文章通过探讨,剖析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旨在寻找隐伏矿体、扩大找矿远景,为矿区进一步寻找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硼酸三甲酯是合成储氢材料硼氢化钠的重要原料,以硼酸、甲醇为原料合成硼酸三甲酯是目前硼酸三甲酯合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提供了一种测定硼酸、甲醇合成硼酸三甲酯蒸馏混合物中硼酸三甲酯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即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确定了优化的GC-MS测定条件,适合不同合成条件下蒸馏后混合物中硼酸三甲酯的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同一条件下合成混合物中硼酸三甲酯做测定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1.8%100.5%,相对标准偏差1.9%100.5%,相对标准偏差1.9%4.1%,检出限3.64 mg/mL。通过对16组不同工艺合成条件下混合物中硼酸三甲酯的测定分析,该方法重复性较好,较为稳定,对硼酸三甲酯检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题目 图甲表示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城市空间布局与地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简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 (2)某学校学生就“农村居民到哪里去购买衣服”为题,做了一个社会调查。他们发现农民买衣服主要去图甲中三个城镇,并把调查到的资料画在示意图上,  相似文献   

19.
牛话牛说     
《中国地名》2009,(2):22-22
在汉字中,只要与牛配伍的,不是有那么点牛劲,就是有些牛的精神,否则就是一头货真价实的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名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以“宇宙来客”——陨石命名的地名,如银牛沟、铁牛村、灵石县、落星湾、星星峡、星子县等。 银牛沟。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境内,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沟。一百多年前,人们在这里发现一个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