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1991~1995年6~8月500hPa高度场资料,根据河南省6~8份天气特点和影响河南省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划分天气周期,建立天气周期模型.用欧洲中心500hPa高度24、48、72 h预报场,计算出未来3天的平均预报场.把平均预报场与天气周期模型作相似检验,做出未来5天的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1-1995年6-8月500hPa高度场资料,根据河南省6-8月份天气特点和影响河南省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划分天气周期,建立天气周期模型。用欧洲中心500hPa高度24、48、72h预报场,计算出未来3天的平均预报场。把平均预报场与天气周期模型作相似检验,做出未来5天的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3.
我们根据“既抓暖(副高),又抓冷(西风带),冷暖兼顾,以暖定天气周期,以冷定天气过程”的思路,在1964年划分了1954—1963年6—7月的天气周期。今年我们又进一步划分了1964—1978年6—7月的天气周期,并着重对其预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省主要依据副高进退划分的副高天气周期,进行了统计检验,认为它对我县六月份短期降水预报与气候预报差异显著,说明天气周期的划分,客观反映了江苏省的各种天气类型,具有预报价值。又重点探讨了六月份粤台天气周期下,结合700mb槽线、切变线和本站要素,采用逐级分辨,作次日降水预报方法。经历史反查和1981—1984年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0~2000年安阳市高温天气资料和实时资料,分析了安阳市2002年6~7月两次区域性连续高温天气的天气形势、地面要素特征、地形影响及高温天气变化周期,揭示了高温天气的成因,找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0~2000年安阳市高温天气资料和实时资料,分析了安阳市2000年6~7月两次区域性连续高温天气的天气形势、地面要素特征、地形影响及高温天气变化周期,揭示了高温天气的成因,找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1~2000年6~8月份96~192小时欧洲数值预报产品的500hPa高度与吉林省6~8月份的明显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欧洲数值预报产品的500hPa高度与吉林省6~8月份明显降水天气的对应关系,建立了4种预报模型,分别是副高后部、高空槽、冷涡、台风等明显降水预报模型,对提高吉林省6~8月明显降水天气预报水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T213短期数值预报产品的500hPa高度预报形势图和客观分析图,对2002年6~9月份影响青海省的天气系统进行了预报能力的分析检验。结果表明:T213短期数值预报产品对6~9月份影响青海省大的天气过程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和较高的使用价值,有利于提高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9.
陈昌伦 《贵州气象》1995,19(6):37-38
根据长顺站1960-1994年35年的资料,对长顺7月份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与前期1-4月气象要素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并利用前期要素变化特点作为预报因子,对历年7月暴雨过程进行回报,准确率达73.4%,仅漏报两次。在1995年7月份预报应用中,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1年0103号和0104号台风影响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对比分析,找出两次过程影响系统的异同点,并结合1971~2000年河池地区7月份台风影响过程的普查分析结果,归纳出河池地区7月份台风暴雨天气的预报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南落为主要依据所确定的天气周期,运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给出的500百帕高度预报场,判别属于何种天气周期类型,从而预报南京等6站的大到师暴雨概率。本工作是一个自动化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天气概率预报是对未来某天气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用百分率来定量表述的一种天气预报方法。国外已在广泛应用,国内的上海和北京也开展了此项预报业务,而且很多地区正准备发布天气概率预报。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气候概率预报、主观概率预报和客观概率预报三种方法。1 大到暴雨分县概率预报的必要性1.1 对1995年5月1日至7月2日我台大到暴雨分县定性预报的分析1995年我区暴雨主要集中在5月1日至7月2日。在这63天中我台向各县(市)局发的分县指导预报电码中报了大到暴雨的有24天,其中5月份7天;6月份15天;7月份2天。报得最多的是铜鼓、靖安和奉新,均为19天,最少的是万载13天。成功率最高的是靖安47.4%,最低的是丰城26.3%,全区平均为36.2%,空报率为63.8%。全区同时报了大到暴雨的为11天,这11天中,出现1站大到暴雨的有1天;2站的有4天;3站的有1天;全部9站的仅有2天。  相似文献   

13.
北京气象中心于1983年7月正式开始发送数值预报物理量传真图,其种类繁多,有温度、温度露点差、风、涡度、散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厚度、θ_(se)、两层θ_(se)差、两层散度差、变高等.这些物理量不仅给出了预报时刻大气温压场的基本特征,而且还给出了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的各种物理量特征.根据我们二年多的实践,发现在某一月份或某一季节,降水天气及重要天气的发生,物理量场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是有一定规律性的.通过对物理量传真图网格点资料的检验,我们找到了一些定性的预报指标,并从16个物理量中筛选出了6个物理量,建立了0、1权重MOS预报方程,对有无小量以上的降水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两次台风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与预报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彪  刘万杰 《广西气象》2002,23(4):13-15,42
通过对2001年0103号和0104号台风影响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对比分析,找出两次过程影响系统的异同点,并结合1971-2000年河池地区7月份台我影响过程的普查分析结果,归纳出河池地区7月份台风暴雨天气的预报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出射长波辐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文颖  毛节泰  纪飞 《大气科学》2000,24(3):313-323
对青藏高原地区1月、4月、7月和10月高时空分辨率的出射长波辐射(OLR)时间序列进行了谱分析。将各点的功率谱分为三类:第一类代表日变化(周期≤1 d),另外两类分别为天气过程(2 d≤周期≤10 d)和低频(周期>10 d)变化;将高原分为6个区域,对区域平均的各季节OLR时间序列进行功率谱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4、10月份高原上以日变化为主;而7月份日变化、天气尺度变化和低频变化的贡献相当。显著性分析表明高原上最为显著的周期为1 d周期,2~4 d的天气尺度振荡也较明显。6~8 d和10~13 d处虽有明显的谱峰,但只有少数地区和个别季节其谱值能超过95%的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16.
遵义地区5—8月暴雨天气系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刚 《贵州气象》1994,18(3):6-9
暴雨是遵义地区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对全区5~8月份暴雨的气候概况和天气系统特征进行统计分忻,为建立本区暴雨的预报方法提供依据.1暴雨的气候概况全区范围内当3站以上日降水量≥50mm时定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普查1981~1990年5~8月历史资料.10年中,该过程5月份共出现5次,6月份11次,7月份!0次,8月份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最多的年份是1987年7次,最少的是1990年1次,详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6月份是暴雨集中的月份,6月中、下旬到7月份中旬是暴雨的高峰期.2失至影响系统民纪500hPa上全区33次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74,(4):32-34
梅雨期暴雨是我地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为了做好暴雨预报,我们普查了15年6—7月份历史资料,对10个大暴雨(日降水量≥100毫米)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汉口700毫巴高空风及700、500毫巴露点变化与我区的大暴雨有较好的关系。通过分析,找出了用汉口高空风预报本地区大暴雨的指标,并以未参加普查的1954年资料进行了验证,效果较好。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 系统的预报对象系统的目标是预报辽宁省每年5—7月、9—10月未来3—6小时之内的冰雹天气。 (二) 分类建立知识库普查1976—1985年的冰雹资料和150个冰雹个例,根据预报对象和预报时效选取40—  相似文献   

19.
王式中  周曾奎  吴震 《气象》1985,11(12):13-14
一、前言 五十年代末以来,在汛期降水预报工作中,我们对地处中低纬度的江苏省的自然天气周期作了些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天气周期的划分与预报,自1980年在江苏省投入业务使用后,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统计分析表明,天气周期在我国南岭以北,秦岭以南的104°E以东和太行山以东、40°N以南的  相似文献   

20.
取T 213模式的格点预报资料,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制作北海地区夏季的日最高气温预报方程,试报2003年6~7月合浦站逐日最高气温24h预报,效果不错,其对高温天气的预报准确率达50%,月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