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报表制作与共享系统是根据我省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使用Delphi语言为编程工具,以“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为标准,以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为基础资料而开发研制的。系统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收集与存储,Z、A、Y文件的生成,月报表和年报表的制作、维护与打印等主要功能,极大方便了区域自动站资料在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等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自动处理系统石存瑞(伊盟气象处)前言我区自1989年开始推广微机制作气表-1以来,目前全区各盟市均实现了微机制作气表-1。该项工作受到了广大观测人员的普遍欢迎。但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气表-21)一直沿用手工制作,工作量大,工序烦琐,...  相似文献   

3.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自动收集处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自动收集处理系统的研制周尚河吴迅英(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全国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国家基本站简称A0文件,基准气候站简称A1文件)报送,多年来采用邮寄数据磁带、软盘的方式,资料收集速度慢、周期长,已不能适应地面资料快速处理...  相似文献   

4.
气象自动监测网资料综合应用业务系统集实时自动站资料自动收集、处理入库,多要素填图显示、表格显示、曲线显示,资料检索、统计查询,实时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资料分析、资料输出等功能为一体.系统界面简捷,显示信息丰富,具有稳定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的杭州市实时气象信息接收处理系统是获得和传递准确的气象信息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对实时气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发,建立杭州市气象实时资料库,为气象业务提供各类实时资料。同时,也为气象业务由手工操作转向计算机操作,使气象业务工作向微机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实时气象信息接收的手段有:依靠微机通信网的有线接收、无线接收和通过微机局域网收集的杭州市探空和地面实时观测资料及市气象台制作的各类情报预报服务信息。因此,杭州市实时气象信息接收处理系统收集的气象信息数量大、种类多、时效高、满足了气象业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气象服务的不断推进,用户对气象服务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对于基层气象台站来说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区域气象站的建设已覆盖到各乡镇,将这些区域气象站资料用直观的色斑图来显示,可有效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系统综合使用VB、Fortran、Gr ADS等技术,实现对区域自动站气象资料的查询、处理与绘图等功能,并可分县制作绘图边界和色斑图,为决策气象服务提供精美素材。  相似文献   

7.
一、北京气象枢纽系统概述北京气象枢纽系统(简称 BOS 系统)是一个自动收集、中转、编集气象电报,同时把气象资料填成天气图的实时联机系统。它通过100多条国际和国内气象专用线路,与日本东京,西德奥芬巴赫,朝鲜平壤等国外气象中心,以及国内地区气象中心,省气象台等气象部门相联结,日夜不停地进行全球气象资料的接收,交换和处理。它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电信系统主干线上的一个区域通信枢纽。该系统由两台 M-160Ⅱ和一台 M-170组成。两台 M-160Ⅱ以热备用方式进行通信处理。M-170进行自动填图处理和数值预报处理,其使用的气象资料是由 M-160Ⅱ通过通道到通道的转接器(CTCA)实时传到 M-170的。  相似文献   

8.
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动气象站是由计算机实时监控和自动数据采集处理的地面气象观测系统,需要台站工作人员进行日常数据维护及自动气象站维修,保证其设备运行正常,采集到的气象资料才符合"三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统计加工系统是基于国省统一的CIMISS数据环境,准实时生成日、候、旬、月、年值等统计产品的业务系统,能够满足用户对准实时质控后地面气象资料统计值的业务需求。本文主要介绍地面气象资料实时历史一体化统计加工系统的开发,从软件的需求分析、统计方法、功能实现、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技术上实现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统计加工系统。通过运行策略配置,实现了系统定时自动运行,进一步丰富了CIMISS系统地面气象资料的产品库。  相似文献   

10.
引言 目前许多台站使用微机制作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由于原始资料的处理使用PC1500无法自动收集到微机,而报表资料在输入微机过程中的错误很难发现,工作负担比较重。为减轻工作负担和提高报表的质量,编制了地面气象记录微机处理程序。 1 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一、气象资料自动编集和中继系统概述近十多年来,随着地面观测站网的加密,更由于气象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新观测手段在气象观测业务上的应用,使得每天的气象资料数量急剧增加。即以在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电信系统的主干线上进行交换的资料而言,一天即可达到数十万字。按照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电信系统的要求,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世界气象中心必须分别在观测后20分钟、45分钟和90分钟以内,将各自负责范围内的观测资料收集完毕;世界气象中心必须在观测后2小时内将观测资料的分析成品作第一次分发。另一方面,数值预报业务的开展对于资料的迅速收集和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建立高速的通信和实时资料处理系统,并与数  相似文献   

12.
在Windows 98操作系统下 ,用VC++6.0语言编程 ,研制出辽宁省地面有线综合遥测实时气象数据显示平台软件 ,可对收集的自动观测站实时气象数据进行处理 ,实现地面气象要素的显示、转存、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windows98操作系统下,用VC 6.0语言编程,研制出辽宁省地面有线综合遥测实时气象数据显示平台软件,可对收集的自动观测站实时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地面气象要素的显示、转存、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学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科学数据资源,是我国历史资料年代长、保存完整的地球信息资源之一。通过收集、整合、集成、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的气象数据是气象信息系统中最核心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气象信息系统建设和提供气象服务的最重要的内容。根据“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总体设计思路和要求,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组织科技业务人员,重点围绕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集建设和共享平台研制等方面加强全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网站的设计制作、全区气象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编,历史资料、实时资料元数据的编写和共享等工作)的建设。目前,全区气象数据集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5.
系统采用C/S软件体系结构、Visual Basic6.0编程语言、API函数等技术,实现对地面自动站资料异地备份情况的实时监控、报表输出及自动补传功能。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省、地、县光纤通信网络,实现对所属地面自动站资料的异地备份隋况进行多级实时监控,并将监控结果中未正常备份的自动站资料信息分类进行报表输出。自动监测分钟数据文件存放资料的最新时刻,输出监测信息报表。台站业务人员根据报表信息,对未正常或未及时备份的自动站资料,可按照分时段或按日期选择,及时进行缺误资料的自动补传。系统应业务需求而设计,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在WindowsXP和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统环境下均运行正常。自投人业务运行以来,有效提高了地面自动站资料异地备份完整率和及时率。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气象通信网络业务运行及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福祥 《山东气象》2005,25(4):30-30,33
介绍了山东省气象信息网络业务运行和监控系统的构成及其主要功能,该系统可以完成地面和高空气象信息、加密观测、气象灾情、紫外线、空气质量以及地面观测月报等报文的发送、转发,并对报文发送转发运行情况的实时自动监控.  相似文献   

17.
浅谈区域气象观测网建设及管理维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开始广西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区域自动站的建设,以解决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监测问题。中国气象局在2008年启动的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工程,地面气象观测部分的建设,是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气象部门的区域自动监测网已初步建成,利用GPRS和国家主骨干网实时收集资料,进行有效的维护管理是充分发挥区域气象观测网作用的主要环节也是难点,调研各地的区域自动站网存在的问题,在建设和管理方面提出对策,对各地的相关业务的良性运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业务网更新换代、数据量增大、命名规则及网络平台改变 ,数据库系统已经不能适应这些变化而被淘汰。此外 92 1 0网络下发的数据库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 ,而气象情报还迫切需要资料。为此开发了数据库实时接收系统。1 实时资料处理子系统的功能该系统用于处理 92 1 0网络上传来的地面气象信息、重要天气信息和旬、月气象信息。该系统是在Win dows 95操作系统和VB 5 0集成开发环境下开发的。系统软件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便于数据库的扩充。其流程见图。主要功能包括 :图 实时资料处理子系统流程(1 )对 92 1 0通讯系统每 1 0分钟…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雨情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长江流域雨情监测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实现。系统利用新一代气象通信系统及现代信息存储技术,实现了长江流域12个省(市)气象部门的703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2000余个区域级自动站等资料的实时收集、监控、质量控制、存储及共享,满足了流域雨情资料实时监测、分析业务的高时效性、高质量性的应用需求;利用长江流域气象历史和实时资料,实现了长江流域及其子流域日、月、季、年等固定时间尺度及任意时段的雨情监测,并利用物理统计方法,提炼出长江流域不同年代不同季节的降水空间分布;采用基于Flex的WebGIS框架设计,实现了人机交互实时分析,满足了在多用户并发条件下高密度自动站数据的快速响应。该系统的建成为三峡梯调中心提供了一个集气象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基于WebGIS展示分析产品等功能为一体的业务应用系统,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综合调度和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气象服务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1引言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已建成并投入业务使用。我省基本开通了省、地、县三级分组交换网及远程拨号网 ,许多报的上行路由随之转到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既节约了费用又使传输时间大为减少 ,数据的准确率也随之提高。使用计算机网络传输虽然有许多优点 ,但接收的上行报文的分检 ,特殊天气报的挑取 ,警报的过滤及气候资料、公文及时发送到VSAT上仍需人工干预。针对上述情况 ,制作了一套上行气象资料实时自动传输监控系统程序 ,通过本系统的使用 ,大大提高了数据的转发速度 ,减少了出错率 ,减轻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