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矿产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和制约。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基地,提高资源保障程度,是一项迫在眉捷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中国大陆的地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12月11日~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近4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有5位院士分别作了大会报告,李廷栋院士的报告为“南北极地理地质基本特点和领土权益之争”;陈毓川院士的报告为“我国矿产资源与对策”;翟裕生院士的报告为“成矿系统时空演变与资源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在成矿理论、找矿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等领域取得了众多新成果,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也有了新的进展。为了促进交流,推动发展,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海南师范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中国科学院资环局等单位发起,于2007年12月10~13日在海口召开了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来自各系统的75个单位近40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杨树庄 《地质论评》2005,51(2):173,180,218-173180218
“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2004年12月5~10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边沿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南京大学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主办。《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增刊刊出会议论文摘要160篇,参会单位46个,代表155人,其中科研单位91人,教学单位48人,地勘单位8人,其余8人来自期刊,学会、协会。  相似文献   

5.
自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在海口召开两年以来,我国在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中又取得了不少高水平和值得推广的成果,而且在国际交流和年青人才培养方面也有可喜成绩.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和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严峻现实,有必要通过学术会议来促进新成果的推广和共享.由我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拟定于2009年12月17-20日在成都召开.热情期待各相关科研院所、大学、地质和矿业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让全国同行展示和交流成果、探讨合作,协力推动我国矿床研究和找矿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19~21日,在春城昆明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来自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系统、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震局、地质勘查和企业单位,以及中国矿业联合会和有关地学期刊编辑部的1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和多位知名学者与会,接近1/4的青  相似文献   

7.
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纪要@洪业汤  相似文献   

8.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共同主办、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11月17-20日在长沙召开,会议共收到来稿70篇,编辑了论文摘要集。来自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及各系统、各省(区)的地质研究机构的130余名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9.
彭齐鸣  许虹 《世界地质》1993,12(3):7-11
成矿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共有30多个议题直接涉及到矿床学问题,矿床学方面的论文占很大比例。为此,日本的《Resources Geology》杂志出版了矿床学论文专辑(预计今年4月出版)。从提交的论文摘要和发言、展示情况来看,目前各国学者普遍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11.
第四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中国矿物学”全国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所属的矿物物理及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成因矿物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地质学会所属的矿物专业委员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的一次全国性的矿物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及内生金属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于2000年5月22~26日在南京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3.
14.
20 0 3年12月2 4~2 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第七届全国天体化学与空间化学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是在我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正式立项,二、三期工程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及我国南极陨石的回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共4 6人,报告2 6个,主要围绕月球探测和南极陨石研究两个主题。会议不仅详细介绍了我国探月第一期工程的主要科学目标,更富有远见地探讨了探月工程的第二、三期的科学目标,包括近距离月貌和地质研究、月球内部结构构造分析、就位成分分析、月 地日空间环境监测,以及月基天文观测和研究。与月球…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和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IAVCEI中国委员会和广西地震局主办的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3~26日在广西北海举行。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土资源部以及香港大学等50余个单位共11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中既有德离望众的老一辈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在大量典型矿床剖析的基础上,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为支撑,通过总结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践和典型矿床研究成果,按照成矿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成矿作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相统一的综合思维,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和找矿预测矿床分类的比较思维,提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概念。成矿地质体是形成矿床主要矿产、决定主成矿阶段空间位置的成矿地质作用的实物载体,划分为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大型变形作用形成的5类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包括构造界面、岩性界面、物理化学转换界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是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和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依据成矿地质作用对中国主要矿床类型进行梳理划分,归纳总结了主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构建了反映矿体赋存位置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勘查区找矿预测的工作方法,对矿床学研究、找矿预测、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核桃坪铅锌矿区容矿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下段、沙河厂组下段和保山组上段可能是Cu矿化的矿源层;核桃坪组中段和沙河厂组可能是Zn矿化的矿源层;核桃坪组中段可能是Pb矿化的矿源层.此外,上寒武统整体上以强烈富集(K≥5)Bi、B,富集(K≥1.2)Sb、As、W、Sn为特征;Bi、Sb、As、B等金属、半金属和非金属矿化剂元素在容矿地层中的普遍富集可能为在后期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捕获成矿元素、导致成矿物质巨量堆积,最终形成工业矿床奠定了基础.基性岩脉以强烈富集(K≥5)Au、Ag、Cu、Pb、Zn、W、As、Sb、Bi、F为特征,富集元素的种类和矿石具有一致性.综合各类控矿因素,并结合稳定同位素和成矿流体特征等认为,矿床是在晚寒武世特定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矿源层和矿化剂的基础上,再经后期岩浆热液作用叠加,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的层控型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的特点.在上述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万秋  杜建国 《西北地质》2015,48(2):205-215
从铜陵地区成矿的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特征出发, 笔者系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 对铜陵矿集区的深部成矿作用与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构造分析显示铜陵地区盖层具有多期多个变形系统, 以上褶下断为主, 志留系以下的地层变形性质可能已经改变;岩浆作用显示含矿岩体以同熔型花岗岩类为主, 岩浆岩具有明显的成矿专属性特征, 与铜金矿关系密切的岩石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 成铁、硫的火山-侵入体主要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岩浆岩空间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 岩浆热液的运移深部以中尺度渗流为主, 浅部以"岩脉"式上侵, 成矿岩体与围岩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 成矿时代以燕山期为主。通过对矿床的分布、类型及成矿规律的总结, 结合成矿预测理论, 对研究区的成矿部位、类型及地段进行了预测, 对铜陵地区深部找矿的方向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秦岭二郎坪地体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环境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产资源评价与综合研究成果显示,东秦岭二郎坪地体蕴含有很大的银金多金属矿产资源潜力,其矿床类型主要有3种;构造蚀变岩型银金多金属矿床,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床和破碎带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新发现的银洞沟大型银矿床,具有矿脉延伸长、延深大、矿石品位富、共生组分多的矿化特征,揭示内乡北部地区是东秦岭地区进一步找银最有远景的矿化集中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