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著的《区域发展战略论》一书已于 2 0 0 2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一部力作 ,为系统研究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战略是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发展战略是关于经济发展的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是根据区域发展的优势与条件、进一步发展要求和目标 ,对未来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的高层次、全局性的宏观谋划。研究和制定不同类型区域发展战略对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走出去"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战略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世界油气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影响国外油气供给的因素纷繁复杂,因此,进行客观、可操作性强的区域选择非常必要.本文依据油气资源潜力、投资环境、地理位置和与中国的外交关系4个标准对中国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区域选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确定了中亚和俄罗斯、中东和北非、东南亚、南美4个战略区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走出去”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战略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世界油气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影响国外油气供给的因素纷繁复杂,因此,进行客观、可操作性强的区域选择非常必要。本文依据油气资源潜力、投资环境、地理位置和与中国的外交关系4个标准对中国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区域选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确定了中亚和俄罗斯、中东和北非、东南亚、南美4个战略区域。  相似文献   

4.
“走出去“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区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走出去“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战略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世界油气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影响国外油气供给的因素纷繁复杂,因此,进行客观、可操作性强的区域选择非常必要.本文依据油气资源潜力、投资环境、地理位置和与中国的外交关系4个标准对中国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区域选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确定了中亚和俄罗斯、中东和北非、东南亚、南美4个战略区域.  相似文献   

5.
区域发展规划的人地系统动力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发展规划研究的出发点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地关系的协调共生是区域发展规划的灵魂。文章依据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4种状态 ,重点分析了人地系统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时空层次上的动态关联方式及动力结构 ,旨在为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奠定坚实的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亮 《地质与勘探》2020,56(1):230-238
科学分析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合理制定区域矿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对合理、有序、高效、生态地开发区域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SWOT分析模型在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分析中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构建了包含15个评价指标的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主要优势为区域规划及政策好、生态环境影响小、矿产资源总资源储量及成矿潜力大、矿产资源可利用性较好,主要劣势为外部运输和矿山生产建设条件差、整体生产成本高、区域矿床集中度低,综合分析得出祁漫塔格地区位于多元经营战略(ST战略)区域,整体区域资源开发竞争力较好。证明SWOT分析模型及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在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分析中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昌明  黄孝林 《地球科学》1999,24(4):355-358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和形势分析了研究矿产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详细地探讨了通过利用矿产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5条途径:(1)正确进行了矿产资源区划;(2)制定合理的区域矿业发展战略;(3)改革矿权制度,实现两权流转;(4)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矿业发展;(5)进一步加强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中国区域稳定性评价图(1∶500万)是利用近年来我国在新构造运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综合分析中国新构造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构造运动理论,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编制全国范围的区域稳定性评价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础地质信息,提高我国在区域稳定性评价研究方面的研究水平,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城市群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政府的宏观决策、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现状与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利君 《矿产与地质》2005,19(4):331-334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煤层气产业开发起步到上世纪90年代煤层气产业的单井产量的重大突破,综合论述了中国煤层气勘查、开发的现状,以及回顾了自中联公司成立以来,我国煤层气对外合作的情况,并指明了我国未来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对煤层气产业发展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探讨,并对煤层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铀资源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黄净白  黄世杰 《铀矿地质》2005,21(3):129-138
本文主要是论述中国铀资源区域分布规律性。根据中国区域构造形成、发展特点, 结合中国铀矿形成、发展特征, 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规律; 对比分析了世界产铀区铀矿的成矿环境,指出了中国铀成矿的区域属性; 重点论述了中国铀成矿域、铀成矿省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1.
张菲菲  吕丹丹  董帆 《地下水》2011,33(2):79-80
随着区域内用水量增加、资源超量开发,水体污染加剧,区域水环境被污染和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区域生态功能急剧退化,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已经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对区域水环境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对改善区域水环境,促进区域综合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一)理论与方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推进到区域稳定动力学的研究层次上, 系统地构建了区域表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浅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深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活动构造动力学、区域地震动力学、区域非稳定动力学过程及机制模式, 以及区域非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地震工程效应、岩体失稳效应、场地失稳效应及建筑物抗断效应的综合研究及分析评价的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殷燚 《中国地质》2000,(12):33-34
今年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制定“走出去”开放战略,指出这一战略与西部大开发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的一项长期任务,并对资源开发“走出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施矿产资源开发“走出去”开放战略,符合国家长远利益,有利于国防和经济安全,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弥补我国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经过  相似文献   

14.
特大型矿床与异常成矿作用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通过对美国BigMoose湖鱼类死亡和德国莱茵河流域Cd污染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例案分析 ,就中国将要开展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项目 ,其实质是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地球化学填图。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时 ,战略上应以跨生态系统的江河流域为重点 ,尤其对沿长江流域分布的镉异常 ,沿江各省应有全局观念 ,把长江流域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镉异常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 ;战术上 ,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 ,充分考虑大气生物水土等层圈各项预警指标的协调一致。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中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 ,开展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 ,不但有可能使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在国际上继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还将为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也是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针和从“九五”开始,更加重视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西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能源基地和有色金属基地。矿业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主体地位,起着重要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吕金波  丁孝忠 《城市地质》2017,12(4):94-100
北京是中国最早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1863年秋天庞培莱到达直隶北京调查,1867年出版《中国、蒙古和日本的地质研究》,提出了"震旦抬升系和震旦革命",后来维理氏在回忆文章中强调了"震旦方向"。1869年和1871年,李希霍芬2次到北京调查,1877年出版《中国》,提出了"震旦组"。1920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出版《北京西山地质志》,建立了西山沉积岩总剖面,划分了5个不整合。1958年至1961年,完成第一轮23个图幅的1∶5万区调,出版《北京的地质》。1964年至2002年,完成第二轮44个图幅的1∶5万区调。1991年出版《北京市区域地质志》,资料截止到1985年,突出了山区以"燕山运动"为特色的中生代地质。即将出版的《中国区域地质志——北京志》,亮点是平原"新构造运动"为代表的新生代地质,以及与城市发展、布局和建设相关的城市地质。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地学问题。由于背景和驱动力的变化,我国的区域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复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我国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的深刻认识和研究。这种研究不但具有重大实际意义,也是发展地理科学和深化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论述了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在此领域内的研究进展,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文与自然要素的交叉和综合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我国在影响区域发展的单要素和多要素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积累,而且地球表层系统中"人地关系"综合研究思想也已经兴起了10多年,但真正的交叉和综合研究还很少。进行我国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目标是阐明我国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区域分异特征及其与区域发展分异之间的耦合关系,揭示地学因素在各时期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综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通过比较不同机构和学者对中国区域碳排放的测算结果, 指出现有测算结果间存在巨大差异的具体原因, 按照更加科学准确的方法重新测算了中国各省及中部、东部、西部等主要区域的能源和水泥的碳排放量, 以此为基础, 通过对比分析, 对1990至2008年间不同区域碳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重要指标的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 中国的区域碳排放格局是东部地区排放总量和累计排放量最大, 但西部地区排放总量及占全国的份额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着重指出西部地区作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点, 其目前的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高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其他地区, 如不尽快转变其发展模式, 则会使未来的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 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仍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交通系统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全球—区域—地方发展中不断促进各类生产生活要素与人口流动,交通—区域发展交互是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高速交通快速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出行理念下,国内交通地理学在以任务带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大数据挖掘与技术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下,瞄准学科难点和研究瓶颈,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围绕交通—区域发展交互领域进行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创新,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交通地理研究团队为代表,阐明近10年来在交通地理学学科的创新发展。主要贡献在于:(1)高速化、网络化和复杂化视角下的交通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2)交通系统与区域—地方互动机制;(3)交通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空间组织机理。基于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在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与区域发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新冠疫情防控与交通出行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应用,为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交通地理学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肖克炎 《地球学报》2023,44(5):748-752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提出, 先后指导了我国胶东、南岭、秦岭等重要成矿省进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并进一步促进上述区域的找矿预测工作。实践经验证明该理论对于总结我国纷繁复杂的成矿规律具有实用性, 其更加适合中国多旋回渐进式演化、多成矿域交汇的实际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将矿床成矿系列与综合信息找矿技术进行深度融合, 将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鉴于此, 此次专辑依托于全国潜力评价项目、全国动态潜力评价项目和深部重点研发项目, 收录 15篇成矿系列理论指导找矿预测应用论文, 主要涉及不同矿种从区域小比例尺成矿预测到深边部的大比例尺预测的应用研究成果, 旨在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找矿工作选区和部署提供技术与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