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观测井网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克立金方法的基本思想,结合数学规划方法,推导出克立金方程组,并以现有的神头电厂贮灰场地下水观测井网的质量评价为基础,考虑观测井网优化设计中目的和经费投入量,拟定备选方案,分别计算出估计误差方差分布,经比较分析,选取一个最佳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克立金方法可以解决地下水观测井网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巴盟河套灌区,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布设地下水观测井网,由于当时缺乏实际观测经验,布井较密。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感到井多对管理工作及每年的资料整编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了寻求以最经济合理的井数,达到控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的目的。二年来,我们对巴盟的井网密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对水质观测井网的密度分析摘要介绍如下:一、对水质观测井密度的分析巴盟河套灌区,现有水质观测井据一九八二年资料统计126眼,平均密度为83.3平方公里一眼井,每年按丰、平、枯(即3、7、11  相似文献   

3.
王意超 《地下水》1994,16(2):88-90
陕西水利部门从1976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下水动态观测研究工作,已18个年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初步形成一个布局比较合理的观测井网和省、地(市)、县三级管理机构,并拥有一支较为庞大的农民观测员队伍。全省共设地下水基本观测井600余眼,普查井数千眼,分布于河流阶地、黄土台原、山前洪积扇、高塬沟壑区及  相似文献   

4.
赵连彬 《地下水》2013,(3):63-64
通过对大石桥市近年来有代表性地下水观测井观测资料的对比研究,分析大石桥市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进行探讨,提出开采井的禁采限采,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加快污水收集和处理工程建设,建立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制等,达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促进大石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许多省区的地下水动态研究中,普遍存在着井网过密,人财浪费的现象。笔者结合目前平原灌区的基本特征及动态研究的目的,探讨井网调整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井网调整原则,并以宁夏青铜峡河车灌区地下水观测井网的调整实例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观测井网调整是对已布设的井网经过理论的分析作出实践的检验,研究其能否满足预期的目的和要求,观测资料是否可靠,合理。对观测井网进行调整,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对每眼井的井位进行实地考察;2、了解观测员的工作情况;3、根  相似文献   

7.
一、西北协作区地下水观测研究工作的进程自1977午以来,按照水电部的统一布置,西北协作区各省区陆续开展了地下水观测研究工作,十多年来在水电部农水司,水文局直接指导与各省区水利厅(局)的重视和支持下,进展顺刊。截止1987年底,六个省区共建基本观测井3817眼,控制观测面积164745km~1,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格局的地下水观测井网,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队伍,积累了约4万多个井年的地下水动态资料,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管好用好地下水、发展灌溉、防治涝碱、指导机井建设等,提供了基本资料,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纵观西北协作区地下水观测研究工作的发展,由1977年到1987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宁夏地下水监测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槐亮  陈玉春 《地下水》2014,(6):100-101
[目的]针对地下水监测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对策和建议。[方法]调查地下水监测历史沿革及现状,理出存在主要问题,研究应对策略。[结果]宁夏地下水监测范围小,监测层位浅,监测井标准低老化严重,井网布局和监测项目与面临任务不适应,难以满足地下水管理与开发保护要求,亟需完善地下水监测井网。[结论]做好宁夏地下水监测站网总体规划,建立稳定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与国土部门合作,逐年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是做好地下水监测工作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第一届全国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会议开幕了。这次会议是根据工农业大跃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因而对地下水动态急需了解研究掌握利用的情况下召开的。通过这次会议,要进—步明确地下水长期观测站的目的、发展方向和统一工作方法,从而促进加速开展建站工作。在会议上将要交流地下水长期观测工作的经验,讨论通过“地下水长期观测工作的基本要求”草案,制定远景发展规划及解决有关部门的协作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监测技术、监测管理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针对目前地下水专用监测井稀少、密度低、监测技术落后、信息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结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就如何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提高地下水信息采集与传输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提高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方燕娜林学钰  廖资生 《水文》2005,25(5):19-22,54
以长春、四平市为中心的吉林中部平原区是吉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全国商品粮基地。由于城市、工农业用水量很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正确认识该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现状,对正确制定未来的用水规划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该区百余眼地下水动态观测井近10多年地下水位动态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在无明显区域水位降落漏斗的情况下,如何判别地下水超采的方法,为正确制定未来供水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银北地下水位高,盐碱化较为严重,为了研究该地区地下水盐动态变化规律,1980年以来我站先后完成了石咀山、平罗、贺兰、银川市郊和永宁以北等地的地下水盐动态观测井网计158处,并已投入观测。到83年六月底已完成引测144处,经技术验收精度可达到三、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内蒙六省、区地下水观测片开展工作整整十年了,工作开展较好,成效也很显著。直止目前,六省、区都建立了地下水观测、研究的专业管理机构,并配备了具有较高素质的专门人才170余人,有基本观测井3817眼,控制观测面积16.5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4.
抽水试验最优化设计,是指针对一个具体的地下水系统优选出一个抽水试验设计,它使抽水试验的费用最小化,而试验所获资料能满足识别参数所要求的可靠性,它可以概化为一个非线性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其决策变量是确定抽水井和观测井的位置及井数、抽水量和观测频率等,采用搜索算法求解了这一优化问题,得到了理论最优解,并进行了实例演算。  相似文献   

15.
江鑫铁矿新建项目取水水源地论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宏 《地下水》2009,31(2):63-64,104
针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对水源地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动态特征,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量开采分析计算,水源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分析,并提出项目要大力倡导节约用水、尾矿水不外排和下游设立观测井三项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孔晓 《地下水》2011,(1):61-62
通过客观的分析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现状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服务于新时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的要求,结合渭南市的实际,对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调整、改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地下水观测网存在的层次不清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理论新的分类方法。文章列举了观测网层次问题的表现,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提出地下水观测网的层次性应该对应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层次性。认为地下水观测网就是一种信号通讯网,水位信号具有可传递性、差异性以及衰减性等特征,可以运用信息熵理论中的互信息概念,定量刻画观测孔之间的信息联系,并以这种信息联系程度作为观测孔层次分类的主要依据。作者以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为实例,研究了区域尺度观测网的分类,结果表明信息熵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地下水观测网存在的层次不清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熵技术的新的分类方法。列举了观测网层次混乱问题的表现、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提出地下水观测网具有层次性,而且这种层次性必须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层次性对应;认为地下水观测网就是一种信号通讯网,水位信号具有可传递性、差异性以及衰减性等特征,可以运用信息熵理论中的互信息概念定量刻画观测孔之间的信息联系,并以这种信息联系程度作为观测孔层次分类的主要依据;以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为例,研究了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观测网的分类,结果表明信息熵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6,(3)
对张家口地区地下水现有监测站网、监测技术和监测管理等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张家口地区地下水监测井稀少、监测技术落后、信息服务能力薄弱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地下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滇中地区地下水监测站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芸  李宝芬  杨秋萍 《水文》2017,37(5):79-83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核心区,也是用水需求量最大的区域,通过分析区内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密度、功能和布局,结合区域地下水功能区划、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超采情况和浅层地下水脆弱性,找出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该区域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调整规划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