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广西玉林市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面塌陷是玉林市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本文结合地面勘查资料,重点论述该市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同时,对岩溶塌陷的防治对策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枣庄盆地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易发区划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庄市是碳酸盐岩分布较广的地区之一,也是以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为主的城市。20a来,岩溶塌陷灾害比较严重,在山东省较为突出,已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为防治灾害的发生、发展,在研究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依据岩溶塌陷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规模和强度等,采用袭扰系数法对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分区,划分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发育区。对高、中易发区提出了监测、勘查、工程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措施,有的放矢地预防岩溶塌陷灾害,使地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5.
铜陵市小街地区岩溶塌陷形成机制与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有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8(3):50-56
本文在分析岩溶,土体,地下水流场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岩溶塌陷的形成机制,指出“水动力条件的突变”是区内塌陷集中出现的制约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对岩溶塌陷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浅谈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岩溶塌陷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指出岩溶塌陷机制的多样性以及成因的复杂性;介绍了岩溶塌陷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及分析了岩溶发育、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补给、岩土性状、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重要因素对岩溶塌陷的影响机理;介绍了岩溶塌陷的相关数学模型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物理模型现阶段进展。展望岩溶塌陷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应着眼于结合多领域综合分析,完善定量研究体系和模型试验的功能。如今岩溶地区地下资源开采日益增多,通过对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和预测技术的基础性研究,深度了解岩溶塌陷的特征规律,既是社会发展需求,也具有推进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铜陵市朝山地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与地面稳定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市朝山地区岩溶塌陷灾害是安徽省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从该区基岩岩性、覆盖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影响等方面入手,利用钻探和地下水长期观测等技术手段,通过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分析,查明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评价了地面稳定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区内岩溶塌陷的分布受断裂控制,90%以上的塌坑位于距断裂20 m区域内;区内岩溶塌陷的发生与基岩岩性密切相关,CaO含量高有利于塌陷的发生;区内塌陷多发生于多元或二元结构地层区域;矿山排水是区内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最后在查明区内岩溶塌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经验指标法对朝山地区地面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确定研究区为易塌陷区,须重点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8.
9.
贵州省岩溶塌陷类型及形成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塌陷是一种地质现象,尤其是近期人为作用所引起的塌陷,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成为地质灾害之一。贵州省岩溶广布,岩溶塌陷常有发生,特别是抽水引起的塌陷。本文在阐述了岩溶塌陷类型后,着重对省内塌陷形成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岩溶塌陷分布特点及其规律,进而对全省岩溶塌陷进行了预测分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为省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水城岩溶地面塌陷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城是贵州最严重的岩溶塌陷区之一。本文在分析勘探和塌陷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态、强度、分布和动态特征,塌陷形成的条件及机理,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Chen Xuejun Engineering Facult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Chen Fujian Liu Baochen Bao Huiming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Gu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ilin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英文版)》2001,12(2)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GIS ,capableofcollecting ,managingandgeneratingvariousspatialinformation ,isappliedtospatialanalysis ,multi factorcomprehensiveanalysis,dynamicpredictionandgenerationofhigh levelgeographicinformation .Inaddition ,GISisalsocapable… 相似文献
12.
岩溶塌陷有限元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凤凰至大兴公路K0+500-K5+000段穿越碳酸盐岩区,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公路沿线发育溶洞,对区内岩溶地质环境进行了调查.选取典型溶洞,采用有限元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岩溶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路堑开挖后产生的位移为1.2mm,最大主应力为6.3MPa,运营状态下静力荷载20kPa,通过计算溶洞在路堑开挖后和车辆荷载作用下位移场与应力场变化情况,认为溶洞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14.
南宁市是广西岩溶地面塌陷危害十分严重的城市之一。2012年6月2日突发的岩溶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分布在坛洛镇南西方向,形成塌陷坑19个,地裂缝17条,威胁62户共232人,潜在经济损失约870万元。坛洛塌陷多形成于松散盖层厚度小于15 m,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0 m,地下岩溶强发育的区段。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较小和水动力条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复杂为岩溶塌陷产生的必要条件,尤以地下水的作用对岩溶塌陷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坛洛地下水动态观测与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确定地下水强径流带,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危险性,为岩溶地区的岩溶塌陷危险性勘察、评价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阻水盖层分布区岩溶塌陷的物质基础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阻不盖层分布区岩溶塌陷的物质基础和成因机制进行了新的思考,提出“溶洞充填物潜蚀流动-压差场-盖层失托增荷效应”为阻水盖层分布区岩溶塌陷更普遍的成因机制,给出了理想情况下描述阻水盖层中岩溶 塌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龙岩盆地岩溶塌陷易发区地质环境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的总结对比,分析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成因,采用积分值法对潜在塌陷区域进行易发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勘察场地岩溶地面塌陷评价方法探讨--压力差效应理论的工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面塌陷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该文介绍了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制-“压力差效应”理论,并应用该理论探讨岩溶场地地面塌陷的评价和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0.
HE Keqiang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Qingdao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Engineering Qingdao Shandong ChinaLIU Changli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Zhengding Hebei Chinaand WANG S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1,75(3):330-335
Karst collapse, caused by natural or artificial abstraction of groundwater, has been a focus of environmentalgeological problems for its ever-increasing hazardousness. The potential erosion theory and vacuum suction erosion theory, which reveal the origin of karst collapse macroscopically, are popularly accepted. However, a mathematic prediction criterion for karst collapse cannot be established only by these two theorie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microcosmic mechanism of karst collapse on the basis of these two theories. When the shear stress surpasses the shear strength of soil, a certain point or a certain plane in the unconsolidated soil covering karst caves will fail under the mechanical effects of water and air as well as its load-pressur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damaged points, a breaking plane appears and the soil on karst caves is completely damaged; as a result, the karst ground collapses. On the basis of the Mohr-Coulomb failure theory and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