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保护基本农田的责任追究机制 对于占用或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我国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违法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现在有些施工单位搞工程建设时,不到指定的地点取土,而是给附近农民一些好处,然后在农民的承包地里取土,致使部分耕地遭到破坏。这种行为该如何处理呢?问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用土需求越来越大,如何规范取土市场成为燃眉之急。文登市国土资源局结合先进地区经验出台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完善的取土机制。一是所有取土单位取土前必须与国土资源局签订取土复垦协议。二是基本农田内坚决不能取土;耕地取土后必须照原样复垦;其他地类须优先复垦为耕地,实在不行的按原地类复垦。三是取土单位取土前须缴纳复垦保证金每亩1万元,复垦后退还。  相似文献   

4.
丁方 《河南地质》2014,(5):23-23
4月16日,记者从焦作市国土资源局获悉:该局移交公安部门两起擅自占用耕地建设煤炭中转场和非法取土从中牟利的违法违规案件。该市公安局已经立案侦查。焦作新区文昌街道办事处刘范桥村王某某、白某某、吴某某、田某某等7户村民,于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擅自在承包耕地上取土盗卖,致使50余亩耕地原有耕作层被破坏。  相似文献   

5.
城市与农村差异化日渐扩大,耕地与发展的纠纷,已演变为市场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矛盾。这种清晰与明确的矛盾背景,促使近几个土地日的主题趋于一致: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6.
1 基本情况 2006年3月,省庄镇某村村民刘某,未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占用省庄镇某村基本农田取土烧砖建窑厂,破坏面积1.40hm^2(20.97亩),形成破坏耕地的事实,应移送公安机关,但公安机关因为没有土地严重破坏的鉴定证明,无法立案。泰安市国土资源局泰山分局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盐都县窑业取土制砖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以有关法律,法规为准则,盐都县开展了砖瓦用粘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在保护耕地,实现粘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使各类窑业企业走上规划用土,计划开采,依法取土,节约资源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8.
袁华 《河南地质》2009,(8):24-24
“你这样做不对呀!”“怎么不对?”“《土地管理法》规定,禁止占用耕地建坟、建窑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取土等,你这样做是违法的。不信给你一本画册看看。”烈日下,一位老汉规劝着一个正在田间取土的村民。日前,笔者在基层调研时遇到这样一个场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社会资金实施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社会资金实施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项目,属于土地整治中土地开发的范畴,是国家法律和部门政策鼓励和倡导的。只要认真分析利弊,把握原则,做好计划,选好项目;明确准入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特殊情况,灵活处置;理顺关系,搞好衔接,这项创新工作是切实可行的。研究结论:在具备政府支持,政策支撑;部门协调,规范程序;加强宣传,有序推进等保障措施的基础上,社会资金实施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项目这一创新性工作,可以先行先试,总结完善,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河南地质》2008,(10):7-9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战略资源。土地保护开发利用水平直接影响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我省土地管理工作成效明显,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粮食产量连续两年达到500亿公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土地调控作用不断增强,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得到保障,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所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受人多地少省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全省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在管理和开发利用方式上,低效使用和浪费土地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乱占滥用土地等违法违规行为还时有发生;在指导思想上,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为了切实保护耕地、保障科学发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东营区针对全区土地资源“一少一多”的实际(即:耕地总量少,总面积29588.1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6%,人均耕地仅有0.12hm2,而且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55.5%;耕地后备资源多,宜农土地面积8540hm2),精心组织土地开发整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东营区在福建漳州召开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2006年10月,非洲十国考察团到东营区考察学习土地开发整理经验做法;2007年被评为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先进单位,才利民副省长到牛庄镇1133.33hm2(1.7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场进行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调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建设思路,近日确立了“重在整理、合理开发、提高耕地质量”的基本指导思想,把土地整理开发工作的重心放到提高耕地质量上:一是土地整理开发资金投入重点向基本农田整理倾斜,按基本农田0.4元/亩安排了保护经费2359万元;通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节水灌溉,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增加优质耕地,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6月25日是第19个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这一主题告知我们: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为了扩大内需保增长,我们必须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同时必须维护土地管理法制,努力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14.
《山东地质》2008,(9):F0002-F0002
2008年9月11日,山东省政府召开学习贯彻《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电视会议,会议提出:要把贯彻落实《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统筹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按照问责制的要求加强土地管理,从机制、制度上促使各地把中央加强土地调控、严格耕地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副省长才利民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十二五"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三类典型项目为案例,以典型项目区调查与线性回归模型为研究方法,分析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编制"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土地整治中各指标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方向、作用程度及显著性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土地整理项目中耕地质量主要受亩均投资、新增耕地率和新增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等指标的影响,土地开发项目中耕地质量主要受土地平整面积、人均增收年收入和新增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等指标的影响,土地复垦项目中耕地质量主要受土地垦殖率增量指标的影响。据此认为:土地整治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生产能力的重要工程措施;应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复垦作为未来土地整治的重点类型,强化培肥和地力建设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6.
姜龙 《浙江地质》2009,(8):13-14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土地面积权有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的1/3,人均耕地1.59亩、人均林地2.79亩、人均牧草地3.26亩,分别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44%、18%和35%;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土地退化、损坏严重。人口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海门地处长江三角洲。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为0.83亩,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59.3%。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8.8%,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市严格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四项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仙居县为实现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双重目标,从土地开发入手,大力垦造耕地,成效明显。2011年以来,经批准在建开发项目21个,开发总面积11132亩,规划新增耕地10563亩,其中列入省“百万”造地保障工程项目8个,开发总面积8152亩,规划新增耕地7645亩;有8个项目已基本竣工。规划新增耕地1322亩。主要做法有:一是高度重视。该县制订出台了《低丘缓坡土地开发规划》,加强规划引导。将垦造耕地列为年度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8.
贺茂林 《辽宁地质》2011,(11):48-49
目前,国家关于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已经深入人心,各级政府领导的用地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拓宽用地空间,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破解“双保”难题等焦点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形势下,推进低丘缓坡地资源开发利用,将对增加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拓展城镇发展空间,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推进“双保行动”,实现辽宁省跨越式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人类生产和存在的源泉,耕地是土地的精华,耕地在土地资源中是能量转化效率和负荷量最高的利用类型。辽宁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区域,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相对短缺,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从严格耕地保护规划理念入手,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面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为了解土地整治后耕地土壤的环境生态质量,本研究以上海市某市级土地整治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多样性相关指标,对比研究了经土地整治后的两处典型新增耕地(XZ1、XZ2)与质量建设耕地(ZL)土壤的理化指标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XZ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CEC)显著高于ZL(P<0.05),XZ2地块的土壤全氮含量比ZL高20.21%,新增耕地全钾(TK)含量低于质量建设耕地;XZ2耕地的中性磷酸酶(NP)、蔗糖酶(SC)、脲酶(UE)活性以及土壤动物优势度高于ZL地块。相关性分析表明,蜱螨目动物有利于土壤氮磷矿化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提高,新增耕地土壤的动物的丰富度较高但多样性较低,客土土源直接影响土地整治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且根据耕地的利用需求采用不同土源,在达到耕地土壤生态质量提高的前提下保证客土土壤的合理化利用。本研究为后期生态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